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1)
2023(11827)
2022(9836)
2021(9242)
2020(7958)
2019(18793)
2018(18821)
2017(36235)
2016(19690)
2015(23031)
2014(23207)
2013(23010)
2012(21043)
2011(19059)
2010(19236)
2009(18099)
2008(17894)
2007(15993)
2006(13887)
2005(12760)
作者
(57543)
(48279)
(48249)
(46197)
(30600)
(23070)
(21993)
(18905)
(18383)
(17152)
(16480)
(16323)
(15563)
(15352)
(15141)
(15008)
(14448)
(14332)
(13945)
(13914)
(12059)
(11929)
(11873)
(11002)
(10926)
(10921)
(10689)
(10590)
(9712)
(9667)
学科
(91213)
经济(91136)
管理(51053)
(50043)
方法(42623)
(38762)
企业(38762)
数学(38700)
数学方法(38106)
中国(26269)
(25069)
(19043)
(18346)
(18031)
贸易(18021)
业经(17701)
(17595)
农业(16085)
(15688)
地方(15617)
(13160)
银行(13134)
(12567)
理论(12548)
(12380)
金融(12378)
(12088)
(11825)
环境(11701)
(10922)
机构
大学(290004)
学院(288116)
(124960)
经济(122595)
管理(109193)
研究(101335)
理学(93860)
理学院(92786)
管理学(90918)
管理学院(90400)
中国(78497)
(62772)
科学(61464)
(54320)
(51774)
(50024)
研究所(47214)
中心(46238)
财经(43760)
业大(42766)
(42571)
北京(40039)
经济学(39959)
(39896)
农业(39396)
(37666)
师范(37317)
(36205)
经济学院(36131)
(33399)
基金
项目(189464)
科学(148953)
基金(138821)
研究(136825)
(121586)
国家(120700)
科学基金(102623)
社会(87613)
社会科(83125)
社会科学(83101)
基金项目(72203)
(71814)
自然(65762)
自然科(64290)
自然科学(64273)
教育(63599)
自然科学基金(63121)
(61561)
资助(58732)
编号(55102)
成果(45005)
(43180)
重点(43136)
(40997)
(38611)
课题(38393)
国家社会(37195)
教育部(36804)
科研(36554)
创新(36354)
期刊
(134617)
经济(134617)
研究(84538)
中国(59012)
(46247)
学报(44786)
科学(42832)
(41289)
管理(38796)
大学(33954)
学学(31854)
农业(31201)
教育(29554)
技术(25941)
(25381)
金融(25381)
经济研究(23085)
财经(21864)
业经(21111)
(18899)
问题(18567)
(17795)
统计(16596)
(16186)
技术经济(15224)
世界(14817)
(14630)
国际(14082)
(13734)
资源(13445)
共检索到427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鲁德银  
国际上土地城镇化模式主要有市场化模式和国有化模式。通过与市场经济国家的土地城镇化市场化模式相比,我国土地城镇化表现出显著的国有化制度变迁特征,即土地国有化的中国模式。文章指出,土地城镇化中国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到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基本国情,国际环境下的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压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巨大刚性土地需求和资金严重短缺,城乡二元土地产权制度环境,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完善土地城镇化中国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国有化+市场化+法制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浩  张京祥  陈宏胜  
城镇化的发展与"土地红利"及其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未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土地红利"的支撑。文章系统分析了土地红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演进规律,指出新型城镇化阶段"土地红利"的转型路径不是单一化的,为适应新型城镇化高公共投入并解决以往遗留的城镇化问题,未来应从"调节红利的分配结构"和"增进红利的总量"两大要求出发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转型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方达  张广辉  
城镇化在内容上至少包含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三个维度。不同维度城镇化进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维度的城镇化都面临着资本支持困境。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该模式引入民间资本,打破了以往政府对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投资垄断,在资金来源、管理渠道、运行效率、监督机制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城镇化进程中引入PPP模式为解决资金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方达  张广辉  
城镇化在内容上至少包含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三个维度。不同维度城镇化进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维度的城镇化都面临着资本支持困境。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该模式引入民间资本,打破了以往政府对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投资垄断,在资金来源、管理渠道、运行效率、监督机制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城镇化进程中引入PPP模式为解决资金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亚明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全球角度来看,尽管城镇用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总面积不足2%,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我国城镇化进程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缓慢起步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末的加速发展阶段;2001年~2013年,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在现有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茂昆  张明斗  
以政府全面主导的城镇化思路与实践是一种外生型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造成城镇化效率低下。在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应选择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内生型城镇化模式。本文通过城镇化发展模式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了我国内生型道路及其要素,提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的逻辑关系、强化新型城镇化包容性的发展力度、合理有效分配城市级差地租收益等一系列的内生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强  
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地区已经走过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程。回看这个历程,有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值得反思。其中,在集体建设用地上由农民实现自主城镇化,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经验。集体土地上"造城",是农民的改革创举中国的改革自农村开始,也贯穿和牵动整个改革过程。有人曾把农村改革归结为造田、造厂、造城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农民造田,就是创造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锦泽  廖和平  李靖  范宣辉  
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典型城镇化模式,是中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借鉴。本文概述了其特点、成因,并做典型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分析中国城镇化趋势及合理途径。研究认为,典型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存在地理、历史和体制的规律性因素,模式适用应做尺度和地缘的相似性分析,省域尺度是典型模式的适用尺度,多层次集聚模式是中国城镇空间结构的应有模式。应放宽特大城市发展限制,在改革中"去中心化"而不"去等级化",建立产业、人口、土地联合指标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锦泽  廖和平  李靖  范宣辉  
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典型城镇化模式,是中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借鉴。本文概述了其特点、成因,并做典型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分析中国城镇化趋势及合理途径。研究认为,典型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存在地理、历史和体制的规律性因素,模式适用应做尺度和地缘的相似性分析,省域尺度是典型模式的适用尺度,多层次集聚模式是中国城镇空间结构的应有模式。应放宽特大城市发展限制,在改革中"去中心化"而不"去等级化",建立产业、人口、土地联合指标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纯礼  
通过深入分析国外4种主要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的城镇化、以拉美为代表的畸形城镇化和以亚洲新兴地区的经济拉动型城镇化,着重强调城镇产业发展,加大城镇建设投入、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和加快城镇体系发展,以期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孟亚平  
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大力推动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支持城镇化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城镇化发展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完善城镇化建设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君  张娜  王育红  
城镇化是各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各个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各具特色,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视角分析了欧洲、美国、日本、印度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经验和教训,并找出国外城镇化建设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邓祥征  金琴  林丹琪  
本文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展中存在的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城市建设水平落后等问题,在深入分析发达国家城镇化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认为中国西部地区可以采用多功能资源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贫困地区旅游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依托交通干线发展城镇带发展模式和边贸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等方式推进城镇化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钢  
从定位于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乡关系变化的视角出发,将城镇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模式:"城市瓦解农村模式"(20世纪50年代前)、"城市馈补农村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农村转变城市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否定之否定",是一个历史性进步。"农村转变城市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城乡一体化最终是要把农村"化"为城或镇,亦表现为第三阶段城镇化模式的路径创新。城镇化的实质在于解决城乡之间诸多方面的对接和均等化问题,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整体素质"少差别或无差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自强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大业和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的关键。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根据城镇化目标,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城镇化的任务尤其重。河南城镇化目标模式: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等城市为纽带,以各具特色的城镇群为依托,形成河南城镇网络。而对策则应是政府推进与自然演进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