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1)
- 2023(8248)
- 2022(6251)
- 2021(5215)
- 2020(4084)
- 2019(9059)
- 2018(8989)
- 2017(17960)
- 2016(9479)
- 2015(10580)
- 2014(10897)
- 2013(10696)
- 2012(9818)
- 2011(8955)
- 2010(9186)
- 2009(8718)
- 2008(8213)
- 2007(7280)
- 2006(7059)
- 2005(6725)
- 学科
- 济(70445)
- 经济(70396)
- 管理(23487)
- 地方(20251)
- 业(19541)
- 中国(19364)
- 方法(16907)
- 数学(15062)
- 数学方法(15002)
- 农(13930)
- 学(13255)
- 地方经济(12995)
- 企(12716)
- 企业(12716)
- 业经(12588)
- 农业(10119)
- 发(9863)
- 经济学(9497)
- 环境(8884)
- 土地(8474)
- 产业(8342)
- 制(8329)
- 财(8207)
- 城市(7974)
- 问题(7372)
- 发展(7259)
- 展(7249)
- 体(7231)
- 融(7118)
- 金融(7118)
- 机构
- 学院(144282)
- 大学(144270)
- 济(73807)
- 经济(72369)
- 研究(57777)
- 管理(50472)
- 中国(43066)
- 理学(42352)
- 理学院(41765)
- 管理学(41101)
- 管理学院(40827)
- 科学(32248)
- 京(31534)
- 财(30485)
- 所(28928)
- 研究所(25888)
- 经济学(25299)
- 中心(24906)
- 财经(24228)
- 江(22621)
- 经济学院(22393)
- 经(21970)
- 农(21810)
- 院(20845)
- 北京(19940)
- 范(19507)
- 师范(19377)
- 业大(18363)
- 科学院(17804)
- 财经大学(17686)
- 基金
- 项目(91240)
- 科学(72921)
- 基金(67613)
- 研究(66629)
- 家(58655)
- 国家(58238)
- 科学基金(50144)
- 社会(47210)
- 社会科(44804)
- 社会科学(44792)
- 基金项目(35255)
- 省(34208)
- 自然(29437)
- 自然科(28736)
- 自然科学(28731)
- 划(28446)
- 教育(28283)
- 自然科学基金(28189)
- 资助(26340)
- 编号(25178)
- 发(22353)
- 国家社会(20971)
- 重点(20787)
- 成果(20106)
- 部(19813)
- 发展(18965)
- 展(18734)
- 课题(18180)
- 创(17511)
- 济(17440)
共检索到233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余吉祥
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余吉祥
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高于土地城市化的贡献。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而土地城市化贡献递减。研究结果意味着土地城市化并不能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可靠依赖,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走一条以人口城市化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昕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的阶段,在我国特有的地方政府主导城市化的模式下,土地收益在城市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增长、进行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以城市土地出让金作为主要指标,以北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收益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陈昌兵 张平 刘霞辉 张自然
在中国低价工业化时期即将结束,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的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和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对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工资成本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生负向效应,住房成本对服务竞争力产生了负向效应。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减少城市化成本的过快上升,转变城市化模式,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积聚效应 产业竞争力 可持续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文 王平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2000-2008年我国248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和城市化效率,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等级城市的效率表现。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持续提高,但城市化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地级市两种效率的初始领先地位已逐渐被直辖市所取代;东部地区城市的效率表现优于其他地区,但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差异较大,城市化严重滞后和轻微滞后的城市数量都比较多。认为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引导,提高城市化效率、促进城市化与国民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下一阶段城市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德 戴朝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平 肖文
文章将二次城市化水平定义为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化、二次城市化和城市土地开发的中央计划者模型,在利用1985-2008年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当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成本较高时,提高二次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相对面积会显著降低经济增长率;当落户成本较低时,上述负面影响并不明显。在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应保持城乡用地的动态平衡,根据落户成本施行差别化的户籍开放和土地开发政策,让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进城落户的主要场所,这为"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关城镇化的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二次城市化 土地开发 落户成本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戴永安 张曙霄
文章采用2001~2008年26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从人力资本积累、专业化分工和城市规模经济三方面考察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效率演进的中介机制。结果发现,人口城市化与人力资本积累、专业化分工和城市规模经济确实存在交互作用,而且人口城市化对提升中国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力资本积累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经历了由负到正的过程,而专业化分工和城市规模经济均显著地有利于城市经济效率的提高,二者的区别在于随着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专业化分工的综合影响越来越大,而城市规模经济的综合影响则越来越小,分地区比较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城市经济效率 中介机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鑫 黄乾
俗语有曰"要想富,先修路",但建设乡村公路体系真能实现普遍富裕的目标诉求吗?文章在分工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城vs两村"的三部门城乡分工理论模型,分析认为,乡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提升整个城乡分工结构体系内的交易效率,能够将落后乡村区域纳入到一个由所属城镇主导的完整城乡分工网络体系中,此时当城市人口规模扩张需求旺盛时,构建完善的乡村公路体系,有利于促进乡村间经济增长差距收敛的同时推动乡村整体以间接效用表示的人均真实收入水平的提高,以此实现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的目标。据此,文章构建了一个统一将农村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效益分配效应囊括在内的计量实证分析框架,通过寻找外生工具变量,并经严谨的稳健性检验,证明了上述理论命题。同时发现,在乡村公路体系建设中,如果忽视人口城市化的协调机制,其建设将导致"富庶之地越富,贫乏之地越贫"之困境,因此,为了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诉求,必须充分重视以完善城镇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特征的人口就近城市化。此外,在对乡村公路等级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二和四级公路建设对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强于后者,但三级公路则扩大了局部乡村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上述研究,有利于指导政府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兼顾人口就近城市化的协调作用,以此高效推进实现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乡村公路 城市化 包容性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聂华林 韩燕 钱力
从面板数据的角度,对我国1989~201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个省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都表现为显著地正相关。总体来看,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对不同地区来说,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差异较大,促进作用最大的为东部地区,依次为中部、东北和西部。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并不如长期影响明显。因此,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协调增长,消除区域间经济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庆和 刘岸东
贵州的经验数据证明 ,在 1978~ 2 0 0 2年期间 ,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对于人口城市化的作用并没有一些学者所声称的那样巨大 ;虽然从长期看 ,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有利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但在短期里 ,这两种因素对于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当有限。另外 ,人口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反馈作用也不明显。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缜 苏小斌
1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与城市化城市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净迁移的社会进步过程。它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必然导致有限自然资源条件下的农村劳动力过剩,需要转移到其它产业或地区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城市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增加,城市本身再生产的劳动力已不能满足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成为必然的补充。在农村和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推拉合力作用下,农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翟爱梅 景显恩
基于2000-2011年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BCC模型,将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财政支出与区位条件作为投入要素,将城市化水平作为产出要素,测算各省区的城市化效率,并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的城市化效率较高,东部地区次高,中部地区城市化效率最低;我国各省份城市化的技术效率较低,而规模效率较高;城市化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效应,其中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效率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强,而中部地区相对较弱。因此,中国各省区应努力发挥城市化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通过提高城市化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方齐云 方亮
本文利用投资、城市化速度和经济增长构成PSVAR系统,分析了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得到结论:(1)结果支持既有文献关于投资促进城市化、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判断;(2)经济增长对投资的长期弹性为0.490387311,表明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3)城市化速度对经济增长的累积响应为-0.002826893,表明从长期看经济增长会抑制城市化速度,使得城市化进程速度趋缓。根据上述实证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鼓励消费和扩大外需的情况下投资也不能忽视,但在我国经济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