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3)
- 2023(14782)
- 2022(12450)
- 2021(11442)
- 2020(9199)
- 2019(20830)
- 2018(20077)
- 2017(38027)
- 2016(20018)
- 2015(22160)
- 2014(21430)
- 2013(21122)
- 2012(19942)
- 2011(18495)
- 2010(18507)
- 2009(16973)
- 2008(16466)
- 2007(14191)
- 2006(12854)
- 2005(11894)
- 学科
- 济(96952)
- 经济(96865)
- 管理(50871)
- 业(47675)
- 企(34768)
- 企业(34768)
- 方法(33852)
- 中国(32883)
- 数学(30409)
- 数学方法(30205)
- 地方(27102)
- 农(25737)
- 贸(22145)
- 贸易(22131)
- 易(21499)
- 财(20261)
- 业经(19403)
- 学(17889)
- 农业(17514)
- 环境(16624)
- 制(16363)
- 发(15583)
- 融(15130)
- 金融(15128)
- 银(14904)
- 银行(14889)
- 地方经济(14756)
- 行(14573)
- 出(13799)
- 技术(12483)
- 机构
- 学院(284048)
- 大学(282619)
- 济(128958)
- 经济(126513)
- 研究(107560)
- 管理(103728)
- 理学(88339)
- 理学院(87164)
- 管理学(85863)
- 管理学院(85328)
- 中国(83159)
- 科学(63085)
- 京(62004)
- 财(56574)
- 所(53784)
- 研究所(48656)
- 中心(47928)
- 农(45547)
- 财经(44887)
- 江(42195)
- 经济学(41989)
- 经(41026)
- 范(39838)
- 院(39600)
- 北京(39570)
- 师范(39510)
- 业大(38344)
- 经济学院(37941)
- 农业(35493)
- 州(33784)
- 基金
- 项目(190684)
- 科学(152818)
- 基金(141267)
- 研究(140602)
- 家(123497)
- 国家(122587)
- 科学基金(105173)
- 社会(94673)
- 社会科(90135)
- 社会科学(90114)
- 基金项目(74166)
- 省(72280)
- 自然(64658)
- 自然科(63205)
- 自然科学(63189)
- 教育(62227)
- 自然科学基金(62056)
- 划(61778)
- 资助(56636)
- 编号(54747)
- 发(47212)
- 重点(43651)
- 成果(43311)
- 部(42885)
- 国家社会(41069)
- 创(39636)
- 发展(38726)
- 课题(38617)
- 展(38139)
- 创新(37369)
- 期刊
- 济(146345)
- 经济(146345)
- 研究(91454)
- 中国(61975)
- 农(43029)
- 科学(41346)
- 财(40663)
- 学报(40467)
- 管理(38181)
- 大学(30783)
- 农业(30134)
- 学学(28911)
- 融(28850)
- 金融(28850)
- 教育(27918)
- 经济研究(25354)
- 业经(24343)
- 财经(22405)
- 技术(22018)
- 问题(21003)
- 经(19572)
- 贸(19019)
- 国际(16634)
- 业(16445)
- 资源(15871)
- 世界(15796)
- 技术经济(13409)
- 发(13149)
- 现代(13112)
- 商业(13106)
共检索到441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娟娟 陈璇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剖析区域特征,借助GIS分析法,概括其效率空间集聚特征和分布格局,构建SLM和SEM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三大区域效率的变化形态相似,以2010年为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模式上逐步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2)2000—2016年,效率有效省份经历了由少增多的变化形态,空间上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呈"高—中—高"分布;(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年际差异,土地资源丰度、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表现为抑制作用。另外,土地发展权确定及分配对于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扩大空间溢出效应有重大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志远 崔玮 苗建军
文章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Moran’s I指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省域尺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在2009年之后集聚程度减弱;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禀赋、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志远 崔玮 苗建军
文章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Moran’s I指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省域尺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在2009年之后集聚程度减弱;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禀赋、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志远 崔玮 苗建军
文章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Moran’s I指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省域尺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在2009年之后集聚程度减弱;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禀赋、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产业结构、研发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则明显促进了全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另外,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正相关,但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基于2013年中国280个城市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SE-DEA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本文对不同农地农展权配置方式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不同农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的空间作用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新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有利于促进周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而违法用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与此同时,农地发展权的不同配置方式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违法用地显著地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而新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地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琳 郭雨娜 王亚辉
基于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通过土地供给指标对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土地稀缺度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城市土地稀缺的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对土地稀缺的直接影响最为显著,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土地稀缺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加剧了土地稀缺的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则能够缓解建设用地稀缺的压力。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土地 稀缺性 空间溢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真玲 李金铠 李静
为了探讨中国31个省域的2000—2012年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来研究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从中探索城镇土地利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省域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2)人均GDP、城镇就业、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3)城镇投资的不断扩张并没有带来土地效率的提高。(4)国有经济比重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要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要素流动机制,适当控制城镇投资规模,同时建立区域之间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真玲 李金铠 李静
为了探讨中国31个省域的2000—2012年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来研究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从中探索城镇土地利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省域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2)人均GDP、城镇就业、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3)城镇投资的不断扩张并没有带来土地效率的提高。(4)国有经济比重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梦成 卢新海 马宇翔 匡兵 唐一峰
研究目的:探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ULUE)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PSM-DID、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ULUE的提升作用显著,相较于非试点地区,示范城市的ULUE提升11.2%;(2)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在有效提升本地区ULUE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区域ULUE的提升;(3)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城市依次增强的趋势,且相较于东部城市,中西部城市能够通过示范城市建设获得ULUE的显著提高。研究结论:应促进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的有序扩散,因地制宜地设计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强化试点政策对ULUE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区域ULUE全面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开军 龙顺发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旅游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综合运用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等多种方法分析2010~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空间差异大小及差异来源、以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等。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明显的“W”型阶段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较为显著的集聚特征。(2)中国城市旅游业旅游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并且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增长。高效率城市的倒退风险高于其他等级,主要向较高效率下移。(3)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基尼系数整体上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但是波动性较强,并且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在2013年之前,空间差异呈现逐渐扩大趋势,随后在2014~2017年,呈现较为显著地缩小趋势,而后呈现略微扩大趋势。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差异。(4)旅游专业化水平、交通通达度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对促进中国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丹玲 卢新海 张超正
从直接驱动、空间溢出双重视角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深入一体化战略推进与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驱动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是区域一体化直接驱动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且这一提升效果表现出随时间推移递增的特征。同时,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所具有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更多体现在一体化城市和非一体化城市之间。此外,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双重效应基于区位不同而呈现出异质性。研究结论:在推动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过程中,既要深入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来加快土地利用模式转型,又要注重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璐 徐磊 董捷
在梳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全域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并分别从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尺度上,评估了交通设施建设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全国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交通设施对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及溢出效应,且直接效应较之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与铁路设施相比,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更为明显,而铁路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突出;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最高,在西部则铁路最高。
关键词:
交通设施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璐 徐磊 董捷
在梳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全域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并分别从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尺度上,评估了交通设施建设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全国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交通设施对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及溢出效应,且直接效应较之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与铁路设施相比,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更为明显,而铁路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突出;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
关键词:
交通设施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以中国大陆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观测单元,以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衡量城市创新产出水平,在分析城市创新产出分布时空演化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理邻近空间权重矩阵与创新网络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经济学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创新产出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创新产出集中在少数沿海发达城市中;(2)中国城市创新产出存在较大差异,区域间的创新差异大于区域内部创新差异,东部沿海城市对整体创新差异的贡献最高;(3)中国城市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地理邻近与创新网络产生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在地理学二、三本性驱动下形成了极化与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创新格局。合理地利用空间知识溢出效应,有助于加快形成城市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景章 夏彤
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其中包括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大核心问题。土地作为城镇化的人口载体和空间载体,其规划管理有一套完整而复杂的土地制度体系。当前我国处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对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必然需要结合城镇化的视角。因此,立足于城镇化与土地制度的关系,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方面入手,将时间演变与空间形态相结合,梳理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文章重点借助制度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运用ROXY指数模型分析当前我国城镇化的空间现状,阐述城镇化现状下的主要土地问题,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