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7)
- 2023(16352)
- 2022(13630)
- 2021(12483)
- 2020(9922)
- 2019(22508)
- 2018(22014)
- 2017(41003)
- 2016(22522)
- 2015(24879)
- 2014(24527)
- 2013(23987)
- 2012(22547)
- 2011(20371)
- 2010(20472)
- 2009(18738)
- 2008(18554)
- 2007(16236)
- 2006(14574)
- 2005(13455)
- 学科
- 济(92421)
- 经济(92282)
- 管理(64151)
- 业(61688)
- 企(47069)
- 企业(47069)
- 农(31877)
- 方法(30542)
- 中国(28434)
- 财(27431)
- 数学(26272)
- 数学方法(26045)
- 地方(25337)
- 业经(23594)
- 农业(22052)
- 制(22025)
- 学(19596)
- 贸(16353)
- 贸易(16335)
- 银(16307)
- 银行(16265)
- 环境(16036)
- 融(15998)
- 金融(15994)
- 易(15787)
- 行(15611)
- 发(15284)
- 体(15079)
- 技术(14317)
- 务(14312)
- 机构
- 学院(314980)
- 大学(312274)
- 济(127362)
- 经济(124567)
- 管理(115179)
- 研究(112182)
- 理学(98028)
- 理学院(96785)
- 管理学(95236)
- 管理学院(94646)
- 中国(86789)
- 科学(69008)
- 京(67695)
- 财(62156)
- 农(61006)
- 所(57052)
- 中心(51582)
- 研究所(51240)
- 江(50160)
- 业大(49716)
- 财经(47512)
- 农业(47344)
- 经(43005)
- 范(43005)
- 北京(42715)
- 师范(42474)
- 院(41020)
- 州(39644)
- 经济学(38942)
- 省(37733)
- 基金
- 项目(209870)
- 科学(164278)
- 研究(153065)
- 基金(150574)
- 家(132836)
- 国家(131624)
- 科学基金(111669)
- 社会(98213)
- 社会科(92893)
- 社会科学(92873)
- 省(83312)
- 基金项目(80203)
- 自然(71050)
- 划(70084)
- 教育(69582)
- 自然科(69298)
- 自然科学(69278)
- 自然科学基金(68043)
- 编号(61527)
- 资助(59104)
- 成果(49864)
- 发(49545)
- 重点(47754)
- 部(45602)
- 创(44209)
- 课题(44023)
- 制(42312)
- 创新(41366)
- 国家社会(40966)
- 科研(39600)
共检索到491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占录 李鹏辉
在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背景下,分析区域间基于发展权交易的土地要素流动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基于2008-2017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地票交易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土地发展权交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收入差距空间相关性及显著性水平较高,而区域间土地发展权交易的空间相关性水平较低。(2)土地发展权交易显著影响各个区县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地票交易量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3)土地发展权交易对周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建议加大土地发展权交易实施力度,适当提高土地发展权交易金额和数量;重塑土地发展权内涵,建立一般土地发展权制度;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搭建城乡间、区域间要素流动的有效通道,从而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形成土地、资本、劳动力多要素协同作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地票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融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冉光和 张金鑫 李敬
从农村经济自身发展层面出发,在分析重庆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1997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重庆直辖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不断外流和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低下,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鹏 刘春鑫
借鉴西方国家土地发展权的相关理论,利用土地发展权还原机制,以地票形式搭建起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供需平台,重庆土地地票交易制度由于城乡土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间的差异,存在广阔的交易空间和制度变迁的动力。地票交易制度有利于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市资源反哺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其可能产生的"马太效应"、耕地保护、双轨制供地体制下地方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应枢廷
根据全国和重庆市1987—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重庆市与全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虽然在细微之处有所差别),即金融发展规模和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服从Kuznets"倒U型"曲线),而金融发展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农村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直接的作用。因此,重庆市应积极促进地区金融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中介效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修平 王鲁婷 王艳华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级形态,能够提升农民创收能力、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均衡城乡资源分布、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挥积极作用。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下,发展数字农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点任务包括催生农业发展新动能、发展乡村数字新基建、重塑城乡经济地理和构建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因此,我国应立足于数字经济发展特征,提升数字农业创新活力,构建数字农业农村标准体系,强化数字信息服务功能,建立数据风险防控体系,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优化农业资源空间配置,打造城乡发展利益共同体。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珂 肖轶
本文以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实施农村土地"地票"交易制度的实际素材为依据,分析了制度实施在有效保护耕地、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以及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成效,并针对目前"地票"交易制度试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交易主体、完善交易监管机构、建立交易收益分配制度等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交易 “地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亚辉 杨遨郗 刘燕 杨庆媛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重庆市创设地票制度的初衷在于推动城乡统筹与融合发展,但目前缺乏相应评估。论文根据1998—2020年间全国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2008—2020年地票交易数据和地票生成地的农户调研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和合成控制法系统评估了重庆市地票制度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票制度促进了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表现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劳动力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以及耕地流失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下降。地票作为“杠杆”将城乡地域系统中“人—地—业—钱”各类要素进行耦合互动关联,助推城乡融合发展。鉴于地票制度已在全国多地试点,有必要探索如何实现城市近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远郊地票制度的联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平衡性调整;同时,政府应积极拓展地票制度服务于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的功能,适度增加乡村振兴用地并将农村闲置用地恢复为生态用地,协同促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马永坤
重庆的"地票"是指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和弥补拆迁安置占地,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重庆农村土地交易市场推出的"地票"交易模式是统筹城乡重庆实践的制度创新。"地票"交易优化了要素配置的区域范围和要素的组合机制,要素流动和组合的区域更加广泛,使非农土地级差收益在城乡土地市场上得到了充分实现。重庆"地票"交易模式还是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初步探索,需要进一步设计相关的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进"地票"交易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凡斌 王宁 徐彩瑶
协同推进山区林业产业发展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国家实施林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揭示山区林业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林业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负,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于5.953时,林业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降低。(2)山区林业产业规模通过就业和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负向影响,山区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则通过收入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相对于跨越发展县,林业产业发展对生态发展县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更大,相对于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果更明显,林业产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严格保护夯实山区林业产业发展资源基础,以科技创新引领山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山区林业产业迭代升级,以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山区农村居民增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孟禹 杨芳
从经济主体行为出发,讨论了城乡收入差距与要素流动的内在关系,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范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以重庆为例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STR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城镇化存在倒“U”关系,要素流动和政府参与度对缩小差距存在时滞性和时变性,城乡差距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但作用逐步放缓,且具有非线性转换特征。基于此,应加强区域化分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继续深化户籍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整财政支出和农地流转政策,激活农村要素市场,保障农村经济长效增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鹏 张鹏
财政政策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财政收支与城乡收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取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对重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财政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财政收入则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均衡财政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这就要求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影响,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城乡收入差距 重庆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海云 陈立泰 黄仕川 郭春丽
城乡经济增长的非一致性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及对策研究对全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力资本角度,对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行固定参数与动态参数检验,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都表现出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城乡收入差距在长期内对小学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学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与小学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期内呈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文章根据检验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莉 刘志文
地区经济差距内在地通过聚集回波效应和扩散涓滴效应影响着城乡收入差距。本文首先分析了地区经济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然后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全市先下降后上升、地带内部逐步扩大、地带间在波动中下降的发展趋势。重庆市二元经济结构呈现出倒N型变动轨迹,城乡收入差距为呈倒U型变动轨迹,城乡消费差距则呈M型变动轨迹,总体而言,城乡差距在开始缩小。计量模型说明,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因经济的聚集回波效应和扩散涓滴的交替作用而随地带间差距、全市差距的变化及整体经济的发展呈倒U型变化。城乡统筹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内部地区经济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相互交织的复杂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扩大农民收入来源。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缩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基于1997—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分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缩减城乡收入差距,且这种缩减作用在北京、上海最强,在江苏、天津、浙江次之,在广东最弱;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作用均显著,但在中部地区最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较弱;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作用在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更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缩减城乡收入差距。为进一步发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作用,应持续加强服务创新,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引导绿色消费和生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新
土地资源的城乡统筹是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成渝地票实践为中国以市场化手段统筹城乡土地资源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对其进行微观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土地流转中,用地额度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但在地票制度设计中被忽视,造成诸多问题和困惑;第二,真正的市场交换应当是所有权的转换,目前的地票交易没有实现所有权交换;第三,完全市场化的土地流转并非一定是最有效的制度设计,现阶段的地票交易可由政府出面定额收购,农民竞标提供;第四,保护农民利益的核心是保障农民的自主选择权,与广受关注的地方政府地票提成无关;第五,当政府扮演多重角色时,须明确区分并分别完成各个角色的任务目标,方可实现制度设计和运...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地票 用地指标 经营性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