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8)
- 2023(14015)
- 2022(12435)
- 2021(11882)
- 2020(9790)
- 2019(22478)
- 2018(22428)
- 2017(42904)
- 2016(23440)
- 2015(26173)
- 2014(25808)
- 2013(25324)
- 2012(23183)
- 2011(20704)
- 2010(20346)
- 2009(18837)
- 2008(17724)
- 2007(15190)
- 2006(13127)
- 2005(11155)
- 学科
- 济(86924)
- 经济(86824)
- 管理(65210)
- 业(59565)
- 企(49369)
- 企业(49369)
- 方法(38272)
- 数学(32553)
- 数学方法(32170)
- 农(25108)
- 中国(23901)
- 学(21489)
- 财(20837)
- 地方(20340)
- 业经(20087)
- 农业(16888)
- 理论(15638)
- 贸(15635)
- 贸易(15623)
- 和(15484)
- 制(15123)
- 易(15118)
- 环境(14914)
- 技术(13360)
- 务(13139)
- 财务(13068)
- 财务管理(13046)
- 划(12486)
- 企业财务(12241)
- 教育(12019)
- 机构
- 大学(316445)
- 学院(316290)
- 管理(126489)
- 济(117456)
- 经济(114667)
- 理学(109862)
- 理学院(108568)
- 管理学(106586)
- 管理学院(106028)
- 研究(104189)
- 中国(76988)
- 京(68603)
- 科学(67954)
- 财(52679)
- 农(52136)
- 所(51933)
- 业大(49404)
- 中心(48237)
- 研究所(47704)
- 江(45924)
- 范(44263)
- 师范(43872)
- 北京(42950)
- 财经(42865)
- 农业(40921)
- 经(39013)
- 院(38468)
- 州(37991)
- 师范大学(35424)
- 经济学(34149)
- 基金
- 项目(225213)
- 科学(176247)
- 研究(165075)
- 基金(161628)
- 家(141030)
- 国家(139830)
- 科学基金(120078)
- 社会(101707)
- 社会科(96061)
- 社会科学(96036)
- 省(88540)
- 基金项目(86932)
- 自然(79422)
- 自然科(77405)
- 自然科学(77388)
- 自然科学基金(75968)
- 教育(75402)
- 划(74868)
- 编号(69495)
- 资助(65009)
- 成果(55092)
- 重点(50221)
- 部(48483)
- 发(48079)
- 课题(46789)
- 创(46619)
- 创新(43300)
- 科研(42871)
- 项目编号(42138)
- 大学(41513)
共检索到454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耕地-粮食-人口"这一思路而展开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单一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社会发展实际。从土地功能视角出发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的新体系:基于土地粮食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建设用地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土地经济关系视角的人口承载力。首次将土地经济关系引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利用不同土地类型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关系进行人口测算,可以真实反映当今经济社会下人口承载的实际状态。以攀枝花市、六盘水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仅从本区域评价结果来看,原有传统的土地粮食人口承载能力在此次评价中并不构成最大限制因素,而是建设用地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海霞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该文分析了山西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统计模型计算了山西省土地资源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明确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经济人口容量必将高于自然人口容量。因此,山西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数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的人口的承载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国宏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问题也就是生存空间问题,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历来受学术界的注目。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曾主持了一项大型的发展中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的研究,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也主持了一项大型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相应地还有一系列有关中国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和人口承载力问题的探讨。本文从中国人地关系变化的角度介入这一讨论,分析中国远期的土地资源是否超载的问题。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人地比率 人口承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芬 毛洪伟 夏春海 韩青苗 呼静 曹晓昌
以资源型城镇——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基于城镇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资源型城镇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判法,深入剖析各压力指标、支持力指标的状态,从而得出盐边县生态承载力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支持力指标安全程度略大于压力指标安全程度,因此,盐边县的综合生态承载力为0.58,处于一定的弹性生态盈余状态。生态承载力承载度为0.68,生态承载力各系统间协调性增强,生态承载力的协调度达到0.62,处于较安全状态。但资源压力、经济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研究所运用的评价方法较客观地反映了盐边县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为盐边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期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关键词:
资源型城镇 生态承载力 承载度 盐边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月平 刘友兆 毛良祥 张炳宁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因此 ,通过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由于人类种群的增长可用Logstic模型DNdt =r·N· K -NK 加以描述。运用熵理论推导证明 K2 ≤N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安全评价 承载力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小于 杨庆媛 毕国华
针对重庆市江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本底和土地利用特点,从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江津区2007~2016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得出各乡镇土地资源承载力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6年期间,江津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土地资源承载力仍然偏低,各乡镇土地资源承载状态均未达到良好状态,仍需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差距近年有所减小,空间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2)各子系统对承载力的贡献大小不一,承载强度贡献最大,承载潜力次之,承载效益贡献最小,承载效益是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关键;(3)江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林地占比、人均生态用地、环保投资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水域占比、水土流失率、未利用地占比、单位农用地产出,各乡镇障碍因素差别较大;(4)障碍因素不同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城区和工业园区所在地应适当控制人口数量,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应大力实施耕地休耕和退耕还林政策,促进农民生计方式转变;经济发展受生态保护限制的地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志伟
文章根据北京市城市的性质、定位与发展的目标,对北京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以全新的视角对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与应用,进而为促进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宏俊 顾也萍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的土地资源有限性与人口的增长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在总结芜湖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和当前人口食物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现实生产能力 ,同时为预测芜湖市 2 0 0 0、2 0 0 5、2 0 10年人口数量、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及粮食单产发展趋势而分别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灰色系统 GM(1,1)模型 ,通过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其精度 ;并结合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与富裕型四种消费水平分别探讨了预测期内芜湖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 ,最后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粮食单产与质量及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为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温亮 游珍 林裕梅 王秀芬 陈金辉
[目的]试图在保证区域各类用地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对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多层次、多指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为研究试点,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承载指数法建立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结果]揭示了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现状为"可载"状态,符合宁国市实际情况。[结论]认为应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有效地融入政府管理工作当中,需进一步开展资源环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 宁国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温亮 游珍 林裕梅 王秀芬 陈金辉
[目的]试图在保证区域各类用地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对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多层次、多指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为研究试点,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承载指数法建立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结果]揭示了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现状为"可载"状态,符合宁国市实际情况。[结论]认为应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有效地融入政府管理工作当中,需进一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的研发,职能部门需统筹建立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机制。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 宁国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耀辉 马惠兰
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即要提供充足的粮食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塔吉克斯坦粮食自给率很低,粮食消费主要依赖进口。本文运用灰色系统预测、线性回归模型及土地人口承载力模型测算了塔吉克斯坦土地人口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塔吉克斯坦耕地少,人口超载严重,粮食短缺严重,粮食安全保障低。在耕地供给约束下,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应是解决粮食短缺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喻送霞 杨波 宾津佑 叶帮玲 丁闪闪 陶前辉 李博 左青
长株潭城市群沿湘江下游两岸分布,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快,人口集中,随着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造成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人地矛盾愈发突出。以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DPSIR模型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体系,借助GIS技术实现指标格网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依据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结构对其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空间布局围绕城市群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向外围扩散,且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湘江两岸土地承载力等级相对偏高;(2)研究区相对中等承载力等级分布较广,面积比重最大;(3)指标体系中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类指标对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4)评价模型中状态因子对研究区内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为敏感。本研究对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昊 李世平 银敏华
从人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结合区域的独立性与开放性,构建了基于土地承载力与相对土地承载力的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13年陕西省土地承载力演化过程,以及研究时段内陕西省土地承载力相对全国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承载力的变化可分为积累期、波动期、低谷期和增长期四个阶段。相对全国而言,陕西省1978-2010年土地承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起逐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阶段,陕西省土地承载力受农村居民数量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支出的影响最为显著。预期未来,城市人均粮食
关键词:
土地 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志强 孙希华
本文在土地生产潜力计算基础上 ,用中国科学院在“八五”期间生成的“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的土地资源数据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来计算中国土地资源最大人口承载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张晶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592个贫困县(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人粮关系趋于均衡;②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省份增多,人口超载省份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③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人粮关系总体趋于平衡;中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基本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越来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