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1)
- 2023(9577)
- 2022(8729)
- 2021(8330)
- 2020(7042)
- 2019(16266)
- 2018(16455)
- 2017(31936)
- 2016(17598)
- 2015(19891)
- 2014(19991)
- 2013(19805)
- 2012(18158)
- 2011(16269)
- 2010(16280)
- 2009(14915)
- 2008(14263)
- 2007(12240)
- 2006(10738)
- 2005(9452)
- 学科
- 济(67911)
- 经济(67826)
- 管理(49544)
- 业(45903)
- 企(38517)
- 企业(38517)
- 方法(31004)
- 数学(26569)
- 数学方法(26241)
- 农(18417)
- 学(17693)
- 中国(17341)
- 财(16380)
- 业经(14910)
- 地方(14600)
- 制(12564)
- 农业(12194)
- 理论(12051)
- 和(11438)
- 贸(11033)
- 贸易(11025)
- 环境(10751)
- 易(10669)
- 技术(10536)
- 教育(10493)
- 务(10218)
- 财务(10154)
- 财务管理(10135)
- 银(10038)
- 银行(10005)
- 机构
- 大学(244269)
- 学院(241475)
- 管理(99829)
- 济(89892)
- 经济(87671)
- 理学(86343)
- 理学院(85362)
- 管理学(83902)
- 管理学院(83474)
- 研究(78904)
- 中国(58964)
- 京(53210)
- 科学(50855)
- 财(41505)
- 所(39152)
- 农(38780)
- 业大(37530)
- 中心(36914)
- 江(35886)
- 研究所(35764)
- 北京(33668)
- 财经(33391)
- 范(33291)
- 师范(33007)
- 农业(30331)
- 经(30240)
- 州(29326)
- 院(29094)
- 师范大学(26722)
- 技术(25509)
- 基金
- 项目(168500)
- 科学(131835)
- 研究(124237)
- 基金(121299)
- 家(105103)
- 国家(104189)
- 科学基金(89656)
- 社会(75883)
- 社会科(71722)
- 社会科学(71701)
- 省(65790)
- 基金项目(65379)
- 自然(59415)
- 自然科(57959)
- 自然科学(57947)
- 自然科学基金(56870)
- 教育(56798)
- 划(55675)
- 编号(52179)
- 资助(49653)
- 成果(42548)
- 重点(37144)
- 部(36799)
- 课题(35368)
- 发(35189)
- 创(34708)
- 创新(32284)
- 科研(32190)
- 项目编号(32063)
- 大学(31469)
共检索到351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段建南 刘思涵 李萍 杨威
研究目的:对国内外土地功能研究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及思路,供深入开展土地功能研究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尚待形成共识,土地功能分类正在积极探索,土地功能评价有了初步分析框架并在尝试应用。研究结论:土地功能研究已有良好基础,发展趋势和前景看好,应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深化实践应用,不断创新,支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土地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建议研究方向包括:完善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知识体系,创建土地功能研究框架;完善土地功能系统分类;深化土地功能形成要素的特征尺度研究;加强土地功能研究成果的应用。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功能 土地分类 土地评价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明海 姚先国 肖文
收入分配研究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不同时期收入分配的研究重点不尽相同。早期收入分配理论集中于功能性收入分配,主要探讨国民收入在各生产要素间的分配。新古典的边际主义解释以及劳动收入份额稳定使研究兴趣转移至规模性收入分配,探讨个体间收入差距及其扩大的原因。1980年代以来全球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使经济学界再次关注要素收入分配,形成了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研究并重的局面。然而,两种收入分配研究各自平行展开,却很少有研究关心两种分配的相互关系。本文在梳理收入分配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联系的理论和实证思路。
关键词:
功能性收入分配 规模性收入分配 联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曾国安 胡晶晶 李少伟
分配公平问题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分配公平先后形成了结果公平论、机会公平论、规则公平论等主要观点;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先后形成了一体论、对立论、统一论等主要观点。从内涵来看,公平既应包括对所有人的政策和待遇的相同,也应包括对不同人的政策和待遇的不同;从外延来看,既应包括条件、机会、分配规则、分配过程的公平,也应包括分配结果的公平。因此,无论从其内涵,还是外延来看,公平都是一个多维概念。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若要制定出处理两者关系的合理的政策,则需辨明到底在哪些条件、领域、环节、层面、水平两者相统一,或者相对立。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收入分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伟 胡志丁 葛岳静
中国崛起面临的地缘环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建立和完善地缘环境分析体系,预判预研地缘环境变化态势是学科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当前关于中国地缘环境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内容多以地缘环境内涵、地缘环境解析、地缘环境驱动机制、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环境研究方法的单项研究为主,而缺乏对地缘环境要素的系统研究,尚未提出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地缘环境驱动机制,更未搭建完整的地缘环境分析框架。论文认为地缘环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地理要素通过地缘环境影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缘体、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地缘结构组成地缘环境系统,地缘距离和地缘流量是地缘环境的核心变量。为此,未来的地缘环境研究需更加关注地缘结构影响下的地缘关系,加强多维度、多尺度、长周期的地缘环境驱动机制和地缘环境要素相互作用机制探讨,拓展地缘环境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化面向"一带一路"的地缘环境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宁宁 于涛
凭借高速铁路的时空压缩及其扩散与集聚效应,高铁新城引发中国新城建设的热潮,其空间效应也随之成为研究的重点。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铁新城相关概念、类型特征进行归纳,对高铁新城空间发展正负效应、影响因素以及内在影响机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研究都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国外研究还需从普适性研究体系总结以及深入作用机制研究方面进行完善,对国内研究则从研究本土化、研究定量化、研究动态化等方面进行展望,从而为高铁新城进一步融入城市,并实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铁新城 空间效应 理论 综述 研究进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志宏 郭双
本文在深入分析校园压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三:第一,实现对校园压力的系统测评,即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建立概念体系,在统一的理论原则下编制问卷;第二,深化校园压力理论模型的研究,建构能够很好解释校园压力的发展变化过程,能够有效预测心理压力的反应变化趋势,能够系统指导校园压力管理疏导程序的理论模型;第三,探讨校园压力管理有效性的内在机制,探讨校园压力管理的可操作性程序及实施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校园压力 研究进展 问题思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超 许月卿 孙丕苓 刘佳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是土地科学和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命题,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概念内涵、识别与分类、评价研究等方面的梳理,明晰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研究现状。目前,学者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内涵特征的认识基本一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分类标准尚未统一;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析框架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方法较单一,应用研究相对薄弱;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受自然、社会经济及政策等因素共同影响。未来,应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内容框架,完善分类体系,深化评价研究并加强应用研究,从而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安 许月卿 郝晋珉 孙丕苓 刘超 郑伟然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研究可为协调土地科学、合理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其概念和分类体系尚未达成共识,评价指标体系尚未统一,基于行政单元的中宏观尺度研究较多,微观单元落地化研究较少,评价方法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研究结论:在全面推介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理论体系研究,构建多分类、多层次、多尺度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已有的特定功能研究成果,加强微观尺度研究,并拓展评价研究成果应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功能性 评价研究 进展 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双双 李莉
[目的]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探寻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梳理及归纳总结法,从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土地利用功能演变驱动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当前我国在土地利用功能演变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对其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缺乏微观、宏观与微观尺度相结合的应用;评价方法较单一;精细化空间分析、驱动机制的研究存在不足。[结论]多尺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对比分析、自然与人文因素驱动机制的辨析、多方法配套分析和多学科结合研究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安 许月卿 郝晋珉 孙丕苓 刘超 郑伟然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研究可为协调土地科学、合理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其概念和分类体系尚未达成共识,评价指标体系尚未统一,基于行政单元的中宏观尺度研究较多,微观单元落地化研究较少,评价方法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研究结论:在全面推介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理论体系研究,构建多分类、多层次、多尺度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已有的特定功能研究成果,加强微观尺度研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功能性 评价研究 进展 展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耕地-粮食-人口"这一思路而展开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单一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社会发展实际。从土地功能视角出发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的新体系:基于土地粮食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建设用地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土地经济关系视角的人口承载力。首次将土地经济关系引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利用不同土地类型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关系进行人口测算,可以真实反映当今经济社会下人口承载的实际状态。以攀枝花市、六盘水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仅从本区域评价结果来看,原有传统的土地粮食人口承载能力在此次评价中并不构成最大限制因素,而是建设用地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柳建平
土地功能是影响土地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一个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应有利于土地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共同增进,或至少应在二者之间争取恰如其分的平衡。本文在论述土地功能与土地制度安排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历史以来三种土地制度及所对应的功能变化,进行了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现行农地制度变革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功能 土地社会功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柳建平
土地制度安排受既定条件下土地所承载的各项功能的影响。随着土地功能的变化,制约农地制度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变革的条件已发生逆转,应不失时机地对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进行修补和改革,如:在土地制度变革的目标及方向上,应坚持"以民为本"、"地权归农",保护农民土地权利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加快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和力度,尽快卸去本不该由农地承担的功能;二是抓住农村社会保障已取得初步成效的有利时机,推进农地制度改革。本文主要从收入、要素、资产以及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所发生的一些显著变化,意在表明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变革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功能 农村社会保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尔阜,吴绍洪
自1990年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Rodale研究所在新德里举行的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研讨会上提出土地持续利用思想以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土地持续利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在明确土地持续利用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本文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其次从土地合理利用的系统分析、土地合理利用评价和综合研究模型三个方面论述了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进展,并且对国内近年来土地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和评述,最后阐述了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晓梅 刘庆 张衍毓
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疏理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未来土地集约利用应加强4个方面的研究:①在研究视角上,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②在研究内容上,土地集约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制力度仍不能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标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和审核标准体系的制定工作急需开展;③在研究尺度上,应加强开展多层次、分区域,包括大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④在研究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积极开展基于GIS技术、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现代方法、模型和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和结论将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进展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