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6)
- 2023(13530)
- 2022(11903)
- 2021(11090)
- 2020(9407)
- 2019(21910)
- 2018(22031)
- 2017(42704)
- 2016(23265)
- 2015(25950)
- 2014(26044)
- 2013(25490)
- 2012(23189)
- 2011(20956)
- 2010(20857)
- 2009(19365)
- 2008(19091)
- 2007(16328)
- 2006(14516)
- 2005(12887)
- 学科
- 济(92759)
- 经济(92620)
- 管理(70557)
- 业(64626)
- 企(55372)
- 企业(55372)
- 方法(43351)
- 数学(37925)
- 数学方法(37526)
- 财(27019)
- 农(23657)
- 中国(23598)
- 制(22746)
- 业经(20761)
- 学(19983)
- 地方(17200)
- 务(16405)
- 财务(16335)
- 财务管理(16296)
- 体(16130)
- 企业财务(15525)
- 贸(15472)
- 贸易(15466)
- 农业(15332)
- 理论(15100)
- 银(15099)
- 银行(15062)
- 易(14982)
- 融(14758)
- 金融(14755)
- 机构
- 大学(326998)
- 学院(322702)
- 管理(130485)
- 济(129954)
- 经济(127174)
- 理学(113127)
- 理学院(111889)
- 管理学(110131)
- 管理学院(109521)
- 研究(106374)
- 中国(79866)
- 京(69473)
- 财(64191)
- 科学(63942)
- 所(52170)
- 财经(50686)
- 农(48811)
- 中心(48147)
- 江(47220)
- 研究所(47119)
- 业大(46954)
- 经(46116)
- 北京(43960)
- 范(42372)
- 师范(42006)
- 经济学(39561)
- 院(39080)
- 农业(37934)
- 财经大学(37845)
- 州(37688)
- 基金
- 项目(221433)
- 科学(174925)
- 研究(163953)
- 基金(161904)
- 家(139957)
- 国家(138830)
- 科学基金(120189)
- 社会(104129)
- 社会科(98728)
- 社会科学(98705)
- 基金项目(86175)
- 省(85156)
- 自然(77612)
- 教育(75748)
- 自然科(75735)
- 自然科学(75720)
- 自然科学基金(74377)
- 划(71867)
- 编号(66677)
- 资助(66537)
- 成果(54797)
- 部(49868)
- 重点(49094)
- 发(45947)
- 课题(45938)
- 创(45937)
- 制(44152)
- 教育部(43358)
- 国家社会(42892)
- 创新(42875)
- 期刊
- 济(141809)
- 经济(141809)
- 研究(99097)
- 中国(64693)
- 财(49492)
- 学报(48947)
- 管理(48038)
- 科学(45705)
- 农(43775)
- 教育(38253)
- 大学(37928)
- 学学(35453)
- 农业(29596)
- 融(29552)
- 金融(29552)
- 技术(27272)
- 财经(25341)
- 业经(22409)
- 经济研究(22185)
- 经(21484)
- 问题(18424)
- 理论(16694)
- 图书(15754)
- 实践(15209)
- 践(15209)
- 科技(15074)
- 技术经济(14956)
- 业(14562)
- 现代(14321)
- 版(14248)
共检索到475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实证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与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在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得到重视,大量事实也已证明,实证研究为解决许多社会问题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实证研究的作用还须进一步加以重视并切实得到发挥。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尤须如此。土地是承载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尤其在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邹乃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探宙 杨德才
宅基地制度、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三项土改"联动推进,对于提高土地制度改革的整体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试点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保护、土地征收、农地入市、价值提升、基层自治等方面,分析改革显现出的叠加效应,从完善法规制度政策、跨县跨市扩大土地指标交易、以县为单位构建土改经营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探索更多面上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三块地"改革的综合、叠加效应更加明显,形成强大合力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三项土改” 推进模式 叠加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宇琼 钟太洋
改革开放以来,用地审批制度逐步成为中国土地管理的重要制度和手段之一,土地审批制度也历经了多次改革。为分析土地审批制度变化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中国土地审批制度的改革历程,选取199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审批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全国当年审批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每增加1hm~2能够显著引起当年及次年实际耕地被占用面积分别增加0.25hm2和0.36hm~2,即当年建设占用耕地1hm~2中约有0.25hm~2由当年审批用地所致、约有0.36hm~2为前一年审批用地所致、约0.4hm~2为其他年份审批以及违法占地等所导致;国务院审批土地比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确定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各利益主体效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函数关系。研究方法:以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效用为被解释变量(Yi),而其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Xij),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确定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中央政府效用与中央政府收益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地方政府效用与地方政府收益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农村基层组织效用与地方政府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而农民效用与农民收益和农民保障程度显著相关。研究结论: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利益主体效用都与农民满意度有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充分保障农民利益才是合乎历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琳 綦鲁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是"补短板"的重点内容之一。当前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同时现行土地制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提出以加大土地供给为重点的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基本框架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有效供给 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绪亚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亟待新的理论的支撑,仅仅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在土地是商品,可以通过市场实现产权置换和流动这一理论基础上是不够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呼唤着大土地概念上的多极理论。在土地价值化运行过程中,揉进土地资源价值、资产价值的含义,使土地资源配置遵循土地资源、土地商品、土地资产关联的三维并联思路,可能有助于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小虎
城市更新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农村集体土地城市更新的提法,源自台湾的都市更新。台湾的都市更新又是源自德国、日本。台湾都市更新的主要措施,是市地重划。其要点:1.可以公办,即由政府发起,改造范围内的土地所有者参与;也可以自办,即土地所有者发起,政府支持、协助。2.政府和社会共同制定旧城改造(有时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晓光 周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一套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以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以用途管制、土地征收、有偿使用3项制度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利益调整、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复杂和艰难程度,超乎我们的预期。笔者以为,正视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把握正确的改革取向尤为重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蔡继明
市场必须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和土地产权主体的利益,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平等的用途管制政策更好地发挥辅助作用。在土地制度中,之所以规定任何单位搞建设必须申请使用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土地只有通过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才能出让,根本原因在于宪法中存在着城市土地国有制和公益性征地原则的二律背反。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问题,应适时调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实现经营性建设用地动态管理,使土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要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对于符合享受公租房条件的农民工,不能强迫无偿放弃原宅基地使用权。建议改变以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构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琳 綦鲁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是"补短板"的重点内容之一。当前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同时现行土地制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提出以加大土地供给为重点的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基本框架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有效供给 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纪成旺
成功的改革促进社会进步。春秋时期,齐桓公采用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改革措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鲁国凭借"初税亩"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当前,中央更是高度重视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社会各界对改革也充满期待。然而,如何研判改革的动因、路径和成果,其背后应遵循什么逻辑?须要辩证思考。改革在于"质"而不是过于追求"量"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现实情况是实行改革的基础。因此,改革要有现实针对性,不能只要数量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自20世纪中期建立以来,先后历经了公有制改造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两次变革;进入21世纪,又面临城市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深度发展以后的新问题,进而国家决定再次进行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本轮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涉及农用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二是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用于建设的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宅基地制度改革(俗称"三块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彬 张文主 张占录
土地利用存在着外部性,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农地资源的大量占用,特别是耕地的非农化,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庇古税"的传统理论主张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方式来完善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和产权理论来分析征地补贴政策,指出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提出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借助市场机制,通过农民和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帕累托改进,从而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苏彬
比较中日农村改革不难发现,两国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改革方式,但对农业的改革不约而同地落在土地制度上。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新的完整、有效的土地产权制度有待形成,现有的制度也逐步暴露了其自身的缺陷。而在日本农业制度的变迁中,土地制度的变革主要是通过土地赎买而使农民拥有小块土地成为自耕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