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4)
- 2023(18583)
- 2022(15975)
- 2021(15041)
- 2020(12420)
- 2019(28177)
- 2018(28274)
- 2017(53488)
- 2016(29415)
- 2015(33008)
- 2014(32750)
- 2013(32013)
- 2012(29030)
- 2011(26554)
- 2010(26812)
- 2009(24977)
- 2008(24417)
- 2007(21517)
- 2006(19345)
- 2005(17057)
- 学科
- 济(117043)
- 经济(116894)
- 业(81991)
- 管理(81787)
- 企(60533)
- 企业(60533)
- 农(52451)
- 方法(45466)
- 数学(39050)
- 数学方法(38484)
- 农业(34849)
- 中国(31459)
- 业经(30881)
- 财(29861)
- 制(27762)
- 地方(26291)
- 学(26137)
- 体(19808)
- 贸(19449)
- 贸易(19439)
- 理论(18945)
- 易(18853)
- 银(18644)
- 银行(18594)
- 环境(17997)
- 行(17790)
- 融(17721)
- 金融(17715)
- 和(17348)
- 发(17086)
- 机构
- 学院(411793)
- 大学(409871)
- 济(161393)
- 管理(158942)
- 经济(157731)
- 研究(141491)
- 理学(137019)
- 理学院(135413)
- 管理学(132971)
- 管理学院(132205)
- 中国(106676)
- 科学(88749)
- 京(87660)
- 农(82077)
- 财(76026)
- 所(71756)
- 业大(65956)
- 研究所(65089)
- 中心(64451)
- 农业(63124)
- 江(62821)
- 财经(59081)
- 范(56940)
- 师范(56440)
- 北京(54921)
- 经(53607)
- 院(51123)
- 州(50281)
- 经济学(47291)
- 师范大学(45372)
- 基金
- 项目(280180)
- 科学(220098)
- 研究(208071)
- 基金(201251)
- 家(175872)
- 国家(174330)
- 科学基金(148716)
- 社会(130476)
- 社会科(123143)
- 社会科学(123113)
- 省(110585)
- 基金项目(106494)
- 教育(95168)
- 自然(95051)
- 划(92838)
- 自然科(92732)
- 自然科学(92709)
- 自然科学基金(91008)
- 编号(87074)
- 资助(81146)
- 成果(71630)
- 重点(63247)
- 部(61485)
- 发(61051)
- 课题(60144)
- 创(57866)
- 创新(54014)
- 制(53674)
- 国家社会(53498)
- 科研(52746)
- 期刊
- 济(186925)
- 经济(186925)
- 研究(122209)
- 中国(87454)
- 农(81349)
- 学报(67075)
- 科学(62137)
- 财(57367)
- 管理(55558)
- 农业(54957)
- 大学(51429)
- 教育(50696)
- 学学(48480)
- 融(38370)
- 金融(38370)
- 技术(35171)
- 业经(34823)
- 财经(28335)
- 经济研究(27302)
- 业(26272)
- 问题(24967)
- 经(24191)
- 版(22265)
- 图书(21558)
- 科技(19893)
- 理论(19114)
- 资源(19090)
- 技术经济(18679)
- 现代(18612)
- 业大(18301)
共检索到617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晶 朱晓辉 郑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对农村公共产的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适应不了经济环境的变化。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供给机制模式,正确认识供给体制优化过程中各种制约因素,探索和创新新型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及其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雨晴 张立恒
农村宅基地是保障农村民众生产生活、维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能够有效维护农户合法权益,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条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众多农民宅基地被长时间荒废,却依然被“保留”“留存”,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滞后于时代发展,对农村持续发展、农业产业链完善形成约束。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重点,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宅基地改革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宅基地 制度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英 洪源
随着"十一五"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对此进行了根源分析,并提出了完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战略改革方案。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制度 改革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雨生 孙召发 韩杨 王艳梅 张瑛
文章利用中国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据此考察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三权分置”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在高城乡融合度地区、财政强省、东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三权分置”政策通过提高农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及城镇化共同推动了城乡融合;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地流转相互促进,农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能推动城镇化水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的城乡融合具备清晰的作用路径与完善的自我实现机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立祥 彭美玉
通过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性。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是改革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考虑制度变迁所带来的交易费用。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几种模式的交易费用的比较,认为,深化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方案相比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革方案仍是较优的选择。改革思路是确权赋能,完善配套政策。改革重点是现有的垄断性征地制度、土地利用管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土地利用规划、管制体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路径依赖性 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立争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草原承包、集体林权等构成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深化改革的重点。应组建结构完善的土地银行专门从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业务,采纳"抵押豁免规则"。统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机构,并以登记生效主义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的效力模式。草原承包制度的改革,应以生态化为基本理念,完善草原生态化补偿机制。集体林权的利益机制应采纳"均股均利"的方式,并从流转范围和主体等方面完善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谭林 陈岚
土地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重新调整,新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显化了其经济社会价值,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土地市场得到重塑、城乡发展要素畅通、农民发展权利获得保障,从而为乡村振兴及其产业空间重构提供了制度支撑、物质基础与人力条件。研究进一步结合乡村产业空间现状及其现实需求指出,可建立人—地—形三位一体的联动路径,一方面重视培育多元化、专业化的新型主体,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乡村生产空间、社会空间和生态空间形态促进发展要素与资源重组,同时加快土地利用的隐形与显性转型,形成规模集聚、高效生态的用地格局,进而重塑乡村产业空间系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兴策
乡村振兴是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政策保障,我国当前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多困境。在制度理念上忽视对受助人尊严的保障,在具体制度设计上价值取向偏差、政策目标偏离、财政支出责任不清等问题,上述困境制约了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助推乡村振兴功能的有效发挥。针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现存的问题,一方面应当实现理念上的转变,以保障人的尊严作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优化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拓宽救助参与形式,合理界定央地及省以下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社会救助 尊严 社会救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江龙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是人民公社时期供给体制的延续。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总体水平不足、结构失调等问题。本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制度变革的角度,阐释了"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思路。
关键词:
农村公共物品 供给制度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昂
本文阐述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内涵及其特点,从农村土地流转信托业务的信托当事人风险、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性风险等角度揭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给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信托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型农村土地使用权信托市场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托服务平台的功能等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制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
信托 三农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段珺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直接影响到"三农"的发展,乡村的振兴。为此,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从西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苏彬
比较中日农村改革不难发现,两国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改革方式,但对农业的改革不约而同地落在土地制度上。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新的完整、有效的土地产权制度有待形成,现有的制度也逐步暴露了其自身的缺陷。而在日本农业制度的变迁中,土地制度的变革主要是通过土地赎买而使农民拥有小块土地成为自耕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苗 刘徽翰
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极大阻碍了农民通过有效利用土地来增加收入,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甘肃现有的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农地承包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甘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土地制度 甘肃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商梦雅 李江
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以使用权流转为着力点,要实现宅基地的合理配置依赖于使用权的流转。运用法经济学效率与公平两大价值目标,在构建使用权流转的市场机制体系过程中寻找效率与公平的契合点,创建市场交易机制、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借助资源匹配化解农村发展要素的短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第一,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各项权利的立法工作;第二,构建完善的宅基地产权制度;第三,坚持价值选择防范路径内卷化:第四,规范现代化的宅基地管理体系;第五,建设全方位的配套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自然过渡,加快乡村经济振兴,助推城乡融合。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制度 价值选择 现实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进
我国的农村改革本质上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权的确立 ,实现了土地的经营权与经营主体——农户的重新结合 ,使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集体所有”的制度设计却弱化了产权的激励作用。而土地合作社则能够实现农民与土地的直接结合 ,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