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36)
2023(19051)
2022(16234)
2021(15001)
2020(12766)
2019(28887)
2018(28861)
2017(54556)
2016(29769)
2015(33076)
2014(32670)
2013(31837)
2012(28948)
2011(26192)
2010(26175)
2009(24644)
2008(24341)
2007(21453)
2006(18674)
2005(16365)
作者
(85743)
(71934)
(71706)
(68194)
(45308)
(34695)
(32646)
(28039)
(27352)
(25464)
(24392)
(24194)
(22950)
(22485)
(22375)
(22277)
(22070)
(21089)
(20735)
(20608)
(17894)
(17568)
(17373)
(16373)
(16279)
(16029)
(15973)
(15902)
(14541)
(14266)
学科
(116479)
经济(116317)
管理(84998)
(81994)
(66452)
企业(66452)
方法(51525)
数学(45279)
数学方法(44656)
(39677)
(34273)
中国(30860)
业经(28680)
(28006)
农业(25982)
(25406)
地方(22672)
(21923)
贸易(21915)
(21325)
(20307)
财务(20246)
财务管理(20188)
(19485)
银行(19420)
企业财务(19105)
(18959)
(18595)
金融(18589)
(18464)
机构
学院(416295)
大学(414754)
(166349)
经济(162836)
管理(157931)
研究(139578)
理学(136344)
理学院(134781)
管理学(132248)
管理学院(131472)
中国(105353)
科学(87706)
(86507)
(79742)
(79278)
(70959)
业大(66739)
中心(65457)
研究所(64476)
(63745)
财经(62560)
农业(61840)
(56700)
(53931)
北京(53341)
师范(53221)
经济学(51031)
(50535)
(49772)
财经大学(46280)
基金
项目(283800)
科学(222297)
基金(205770)
研究(202514)
(181915)
国家(180392)
科学基金(153584)
社会(128831)
社会科(121909)
社会科学(121878)
(112314)
基金项目(108950)
自然(100869)
自然科(98561)
自然科学(98528)
自然科学基金(96752)
(94795)
教育(94147)
资助(83254)
编号(81454)
成果(65772)
重点(64771)
(62298)
(60691)
(59471)
课题(56739)
创新(55671)
科研(55350)
国家社会(53416)
(53204)
期刊
(183173)
经济(183173)
研究(117063)
中国(84158)
(74919)
学报(71456)
科学(64022)
(63834)
管理(56599)
大学(53748)
学学(51108)
农业(49484)
教育(43572)
(38561)
金融(38561)
技术(35080)
业经(32775)
财经(30679)
经济研究(28845)
(26354)
(24895)
问题(24384)
(22583)
统计(19500)
科技(19398)
技术经济(18877)
业大(18469)
理论(18458)
(18450)
商业(18404)
共检索到612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越  刘健  薛昊天  谭纵波  
乡村重构是指在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引起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发生重构的演化过程。以成都市郫都区的三个村落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空间分析和问卷调查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土地制度改革影响下乡村空间和社会重构特征。研究发现,伴随不同深度的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如确权颁证、土地整治流转和乡村规划建设等内容,乡村聚落空间不断聚合规整,景观破碎程度下降,同时人口特征、经济状况和社会交往等方面也同时发生了重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土地制度改革下乡村重构的动力机制,指出围绕土地要素的产权明晰界定、土地利用集约和土地资产活化是实现乡村重构的关键前提,进而带动劳动力和资金要素重组流动促进乡村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纲  
成都市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背景,系统实施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制度改革试点,在突破现行法律的同时也对国家一些重大法律政策底线如耕地保护等做出了妥协。尽管该项改革得到国家政治上和地方政府经济上的政策支持,但依然存在一些如社会保障统筹的基础尚未完全建立、政府担保的负面作用尚需观察、司法系统对抵押的法律效力尚未给予正式确认以及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不完善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发展和处理将对成都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制度改革前景产生决定性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雯  
本文阐述了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认为成都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有其创意和全局性意义,对进行城乡综合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敏  
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21世纪中国改革的战略重点之一。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是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作为最早获批进行改革试验的地区之一,成都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厘清了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的内涵、目标,深入探析了改革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成都农村土地产权和房屋产权制度的策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谭林  陈岚  
土地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重新调整,新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显化了其经济社会价值,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土地市场得到重塑、城乡发展要素畅通、农民发展权利获得保障,从而为乡村振兴及其产业空间重构提供了制度支撑、物质基础与人力条件。研究进一步结合乡村产业空间现状及其现实需求指出,可建立人—地—形三位一体的联动路径,一方面重视培育多元化、专业化的新型主体,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乡村生产空间、社会空间和生态空间形态促进发展要素与资源重组,同时加快土地利用的隐形与显性转型,形成规模集聚、高效生态的用地格局,进而重塑乡村产业空间系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顾岳汶  吕萍  
基于产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探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案例研究,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晰了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范围;从权利层面显化了资产属性;从市场层面完善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实现了资产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在乡村与城镇之间的流动。进一步而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农户个体收入的增加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数十年前,公众眼里的上海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洋派城市",尽管那时的上海无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程度都远不能与今日同比,但在当时的上海人看来,似乎全国除了上海,其他地方都只能算乡下。这固然是个夸张的描绘,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上海人心中"城"与"乡"的位置。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如今的上海已成为一个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的特大型国际大都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郎富平  
有效、公平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选择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基层组织引导、企业(景区)带动、社区主导三种典型社区参与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共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社区参与内容较为单一,参与层次浅;社区参与的程度依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社区受益主要源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教育机会的提供等。总体而言,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公平性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辉  吴群  
以"外部利润——产权界定——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主线,对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行了制度经济学解析。研究发现,制度创新空间的形成、土地的增值收益、土地规模利用效应和土地集约利用效应构成了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外部利润。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规模和集约利用效应,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健全基层组织治理机制。要采取诸如放松法律限制、加强理论研究、规范机制建设等措施,从而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生成和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英  徐睿  
进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成都市A城区在全市推进产权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符合区情的产权改革道路。从最初按部就班的线性改革到最终确定系统推进,期间遇到了一系列其他高速城市化区域也将面临的典型问题:第一,高速城市化区域情况复杂,产权改革面临众多具体繁杂的问题;第二,在确权后,由政府主导的高速城市化"后遗症"有可能爆发;第三,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担心产权改革会牵出城市化进程中的遗留问题;第四,高速城市化区域要开展产权改革,吸引居民积极参与的难度很大;第五,城市化过程中的"村改居"社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给谁成为新的困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我国正处于城乡中国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持续变迁,农业和乡村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以促进乡村振兴。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必须从乡村内部出发,寻找撬动实现乡村振兴的支点。要围绕"实权"与"流动"两个维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制度保障。"实权"是要将农地产权落到实处,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要明确农地各项产权权能的内含、外延,要把农地产权落实到具体的权利主体身上。"流动"是要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在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的管控下,实现土地资源的自由市场流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坤秋  龙花楼  马历  张英男  
乡村发展现实困境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论文总结了1949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发展的演进态势与时代特征,基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功能体系,剖析了二者的互动机制,探讨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与典型模式,并进行了研究展望。结论如下: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破解当前乡村发展困境、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本质是新时期为适应城乡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再调整,二者均具迫切性、交融性与攻坚性的时代特征。1949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与乡村发展总体耦合联动、互促互馈。②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多功能价值,通过补短板促进乡村重构与乡村多功能发展,发挥制度联动、城乡融合与经济转型的乘数效应,助推乡村振兴,并带动城乡地域系统功能优化。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沿整合要素、重组结构、优化功能的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地域功能演变与乡村振兴。④未来需发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联动作用,同时重视改革的政策性摩擦,深化乡村振兴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正反馈,并权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举措与乡村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振伟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一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问题,建立"公共利益"认定程序,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范围,建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问题;三是完善宅基地管理使用制度问题;四是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管理制度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明亮  
本文在对关于土地调整的相关农地制度安排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的形式呈现了以土地调整为线索的自发性农地制度变迁过程。鉴于农民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形成多元化的理解,笔者认为在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考虑农民的利益状况,尊重其自主选择权,而非仅仅追求理论逻辑的严密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甘庭宇  
以产权多元化和经济运作市场化为导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的社会结构在诸多层面带来了重大改变,变迁的社会结构与旧有的乡村治理机制之间的冲突,因社会分化的加剧、社会矛盾的增多而被不断放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积极探索乡村基础治理机制的创新,通过村民议事会的创设以期促进村民的民主参与机制化和制度化。同时,通过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覆盖,促进民生与民主的有机结合。但是"成都模式"仍然面临宏观管理体制与乡村自治的错位、社区治理的内部制度缺失和多元化治理主体构建的基础较弱的治理困境。破解这些难题,需提高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内部生成机制,强化政府公共品投入的杠杆作用和增强村民的参与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