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8)
- 2023(12750)
- 2022(10462)
- 2021(9572)
- 2020(7778)
- 2019(17309)
- 2018(16933)
- 2017(32629)
- 2016(17828)
- 2015(19404)
- 2014(19015)
- 2013(18714)
- 2012(16967)
- 2011(15431)
- 2010(15359)
- 2009(14588)
- 2008(14457)
- 2007(12964)
- 2006(11778)
- 2005(10337)
- 学科
- 济(74944)
- 经济(74759)
- 业(58402)
- 管理(50762)
- 农(50103)
- 企(37989)
- 企业(37989)
- 农业(33240)
- 方法(26184)
- 业经(25121)
- 数学(21645)
- 数学方法(21461)
- 财(20351)
- 制(19782)
- 中国(19742)
- 学(14912)
- 地方(14513)
- 体(14118)
- 发(13753)
- 贸(13149)
- 贸易(13146)
- 易(12889)
- 农业经济(12491)
- 环境(12212)
- 土地(11778)
- 银(11719)
- 银行(11682)
- 策(11299)
- 技术(11146)
- 行(11126)
- 机构
- 学院(252996)
- 大学(248482)
- 济(106291)
- 经济(104222)
- 管理(96763)
- 研究(86630)
- 理学(84100)
- 理学院(83212)
- 管理学(81916)
- 管理学院(81482)
- 中国(67895)
- 农(66890)
- 科学(53582)
- 京(51561)
- 农业(51496)
- 财(48920)
- 业大(47145)
- 所(43965)
- 中心(40907)
- 研究所(39713)
- 江(38725)
- 财经(38198)
- 经(34771)
- 农业大学(32877)
- 经济学(31852)
- 范(31253)
- 北京(31232)
- 师范(30867)
- 院(30447)
- 省(30395)
- 基金
- 项目(173763)
- 科学(137227)
- 基金(127693)
- 研究(125104)
- 家(112997)
- 国家(111930)
- 科学基金(95397)
- 社会(84156)
- 社会科(78588)
- 社会科学(78559)
- 省(68966)
- 基金项目(68476)
- 自然(60793)
- 自然科(59339)
- 自然科学(59320)
- 自然科学基金(58313)
- 划(57023)
- 教育(54980)
- 编号(49811)
- 资助(49114)
- 成果(39185)
- 重点(38865)
- 部(38790)
- 发(38169)
- 制(37551)
- 农(36909)
- 创(36613)
- 国家社会(35181)
- 创新(34260)
- 课题(33869)
- 期刊
- 济(124633)
- 经济(124633)
- 农(70809)
- 研究(70244)
- 中国(56783)
- 农业(47602)
- 学报(45007)
- 科学(41696)
- 财(37345)
- 大学(34853)
- 学学(33730)
- 管理(31285)
- 业经(27217)
- 融(25999)
- 金融(25999)
- 业(22278)
- 教育(20440)
- 财经(18858)
- 技术(17850)
- 问题(17787)
- 经济研究(17539)
- 经(16101)
- 版(15974)
- 农村(15184)
- 村(15184)
- 农业经济(15068)
- 业大(13703)
- 世界(13526)
- 资源(13197)
- 科技(12406)
共检索到377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毅 胡睿宪
从本质上看,农村城镇化是一个社会转型过程,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农村社会转型是指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我国农村面临大规模的社会转型,而且这种转型是持久而深远的。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成为影响农村社会转型的一个关键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窦凌
中国的土地改革是在中国现阶段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受到中国社会转型特性的制 约。改革要考虑中国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性、农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地位、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和渐 进性等因素。
关键词:
社会转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海林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构了以土地保障为核心的农村社会保障形式 ,同时也为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保障提供了现实基础 ,农村的土地制度不利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为此 ,笔者提出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前提是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推动农民自治组织体系的建设 ,切实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 土地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长江 高彦彦
面对当今农村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转型理论角度分析了原因,并由此认为乡村自治所依赖的非正式制度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已经不复存在,而历史和现实因素又决定了正式制度在农村的匮乏,治理机制的空白导致了农村众多社会问题的出现。要破解农村转型困境,必须要依赖于政府对农村正式制度的建设和有效实施,有效的正式制度也是使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呈现正向反馈的主要保证。
关键词:
农村转型困境 乡村治理 正式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宴
土地保障是一种原始的社会保障,但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土地身份性问题,它不仅是形成我国现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直接原因,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阻碍了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宗旨是要实现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要明晰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勇 李广斌
农民收入非农化、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村庄建设无序和城镇建设用地短缺是诱导苏南农村土地变革的主要因素.而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是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主要趋势。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推动苏南农村居住空间演化的一个关键变量: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为核心的农用地流转推动苏南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民居住空间相互分离,以"宅基地置换"为核心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农民居住迁移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以"土地空间管制"为核心的新农村规划正在彻底重构农村居住空间。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农村居住形态 苏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宇虹 樊纲治
如何提高农民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的效率,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土地确权通过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产权,降低了土地与低效率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捆绑,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解放,促进了农民的非农就业。本文从非农受雇与非农创业两个角度,验证了土地确权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土地确权显著促进了农民非农受雇,但对非农创业的影响不显著。其次,土地确权通过促进土地出租部分解释了确权对非农受雇的作用。第三,金融环境的差异改变了土地确权的作用。在金融环境弱的农村地区,土地确权未能促进非农创业,而主要表现出对非农受雇的正向影响;在金融环境好的村,土地确权对非农受雇与非农创业的作用正好相反。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金融环境 非农就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谢勇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是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的基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信贷需求和储蓄规模。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为内容的"三块地"改革以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扩大农村可抵押财产范围,增加了农民和农村的优质抵押品,为大型金融机构扩大涉农贷款规模、防范涉农贷款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健全农村土地确权和登记制度、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为农村信贷市场发展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涉农贷款有序增长创造更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改革 农村信贷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丁少群 王信
在未来20~30年中国农村老龄化高峰期将来临,同时伴随严重的高龄化与少子化特征。研究认为,未来5~10年将是建立健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战略机遇期,政府须从整体上把农村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改变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碎片化"管理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整合、调整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体化管理,提高国家应对农村老龄问题的行政能力。
关键词:
农村老龄化 养老保险制度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田春华
开栏的话:9月15日~16日,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强调,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是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认清方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真正学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将国土资源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三次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涉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未来三个月,全系统一定要将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头等大事,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争取出一批工作、思想、理论、制度成果。为此,本刊将在今年第10、11、12期开辟专栏,选登全系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关...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樊小钢
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及土地比较收益逐渐下降等原因,土地的保障功能日渐弱化。同时,以土地作为农村人口生活保障的载体,也阻滞了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本文提出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率先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通道,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关键词:
土地 保障功能 农村社会保障 制度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东梅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明显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外,其理由是农民已获得了土地提供的保障。事实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保障作用一方面在弱化,另一方面也阻滞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有义务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构建与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土地保障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崚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后,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源的新阶段。什么是市场经济,尽管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看法尚不尽一致,但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达到共识:(1)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都要进入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产权关系明晰,利益主体多元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3)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等间接方式进行,旨在培育良好的市场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永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社会。当前,由于农户土地所有权的缺损,农地无法进行有效地流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本文首先分析了完善农地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如何完善的措施,以期达到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并最终构建起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使用权流转 和谐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