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17)
2023(15381)
2022(12695)
2021(11959)
2020(9917)
2019(23126)
2018(22758)
2017(43688)
2016(23932)
2015(27350)
2014(27264)
2013(26569)
2012(24126)
2011(21930)
2010(22180)
2009(21142)
2008(20928)
2007(18532)
2006(16646)
2005(15591)
作者
(68336)
(56944)
(56771)
(54182)
(36425)
(26990)
(25692)
(22106)
(21804)
(20313)
(19576)
(19325)
(18405)
(18386)
(18159)
(17735)
(17096)
(16547)
(16461)
(16337)
(14218)
(13993)
(13929)
(13176)
(12799)
(12747)
(12725)
(12385)
(11514)
(11284)
学科
(103124)
经济(102978)
管理(74470)
(66371)
(56743)
企业(56743)
方法(44069)
数学(38349)
数学方法(37736)
中国(31575)
(30733)
(25063)
(23844)
业经(22370)
(21576)
(18197)
财务(18136)
财务管理(18089)
(18011)
贸易(17998)
地方(17818)
(17543)
(17405)
企业财务(17311)
理论(16957)
(16253)
银行(16219)
农业(16081)
(15721)
金融(15718)
机构
大学(347306)
学院(342664)
(145511)
经济(142567)
管理(129322)
研究(120777)
理学(110906)
理学院(109642)
管理学(107562)
管理学院(106948)
中国(94372)
(75540)
(71781)
科学(71379)
(60730)
财经(55832)
研究所(54567)
中心(53570)
(53480)
(50974)
(50939)
北京(48171)
业大(47649)
经济学(46542)
(44088)
(44086)
师范(43625)
农业(41935)
财经大学(41812)
经济学院(41624)
基金
项目(224159)
科学(178067)
基金(166337)
研究(161673)
(145980)
国家(144908)
科学基金(124376)
社会(105991)
社会科(100610)
社会科学(100582)
基金项目(86316)
(83713)
自然(80015)
自然科(78222)
自然科学(78198)
自然科学基金(76809)
教育(75121)
(72308)
资助(69377)
编号(63009)
成果(52810)
重点(51288)
(51223)
(47307)
(45859)
国家社会(45178)
课题(44962)
教育部(44302)
(43962)
创新(43215)
期刊
(162144)
经济(162144)
研究(108171)
中国(74601)
(58010)
学报(52880)
管理(51094)
科学(50969)
(49090)
大学(41258)
学学(38865)
教育(37198)
农业(33082)
(32705)
金融(32705)
财经(29126)
技术(28633)
经济研究(27319)
(25111)
业经(23282)
问题(22420)
(18679)
(18276)
世界(17194)
统计(16713)
国际(16383)
技术经济(16126)
(16070)
现代(15633)
(15079)
共检索到525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地方政府公司化"理论框架难以完全解释建立在中国特色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基于"新苏南模式"的经验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快速发展秩序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优越性。地方政府通过征地制度,把土地作为公有生产资料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形成政府主导的、公共性的城市开发体制。同时地方政府不断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普遍、公平地实现市民化,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形成城市开发的社会基础。苏南的经验对全国后发地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土地制度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又快又好的城市化模式,不仅促进了城市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国家和农民新型关系的形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鹏扬  李雪峰  李强  
地方政府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动中国区域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基于中央-地方关系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等视角,侧重于分析地方政府在既有激励约束条件下会"如何作为"。文章基于实践,总结提出将中国地方政府拟化为一个理性经济主体-"公司",从"经营公司"的视角来理解地方政府在外部机制和制度约束下的运作逻辑,以此分析地方政府城市经营的逻辑。研究表明,在中国分税制、土地制度、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多重约束下,地方政府"公司化"运营行为导致了地方上较高的土地财政规模和过去几十年中"化地不化人"的城市化模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元春  陈金至  
对于中国工业化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分析工业化本身,更应该探究它的特殊性及其成因。近20年的工业化进程表现出"规模大、速度快、后劲足,同时还伴随着资本深化和金融深化持续进行"这五大特征。现有文献由于对土地要素的忽略,尚未能够很好地解释当前中国工业化的特色。通过对典型事实的梳理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城乡土地二元制度与官员晋升机制、财税制度和金融制度产生了激励相容,从而催生出了一个以"土地引资、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为核心的高效融资模式,使得其成为解释中国特色工业化的关键变量。具体而言:由于在土地征收和出让环节享有双垄断地位,地方政府一方面可以采取低价供应土地的措施进行招商引资(土地引资),另一方面又通过享有超高的土地增值收益来为城市建设融资(土地财政),同时土地抵押的杠杆效应不仅放松了地方政府的信贷约束,更是有效缓解了快速发展阶段全社会的信用饥渴(土地金融)。但近年来出现的房价和土地征收成本的飙升以及土地金融所蕴含的重大风险等现象表明,"以地融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化解过度依赖"以地融资"所带来的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华义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化及其不同路径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本文证明城市化率、城市密度和人口大城市化率提高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正向推动作用,且人口大城市化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高于单纯的城市化。产出大城市化率变动对地方政府规模有U型影响。中国大城市化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高行政级别城市的膨胀实现的,产出大城市化率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受人口大城市化率的影响。本文用中国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对该理论机制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高度吻合,且结果是稳健的。在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本文为中央政府通过优化城市的布局和形态,从而实现对地方政府规模膨胀的控制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殿伟  赵黎明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用土地非农化问题,是现阶段中国转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财政分权和税制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上的效用函数发生偏离。同时土地产权不清晰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地方政府受现实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追求土地出让收入最大化而滥占耕地,导致地方政府目标激励的偏差。本文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的进程中的激励和相应制度安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士谋  William Chang  朱振国  
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 ,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阐述。指出并纠正了认识上对城市化问题的种种误区。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与国情国力、工业化发展形势相协调 ,过程应有序、健康。并认为 :(1)在相当大一段时期内 ,中国城市化水平以界定在5 0 %或 5 5 %为宜 ,而不应该盲目追求西方国家不同国情的高指标、高比例 ;(2 )对城市今后的发展规模应有一个合理限度 ,考虑人口、用地、环境的合理容量 ;(3)小城镇的发展要合理引导、分期分批、有重点地稳步发展 ;(4)乡村城镇化必须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 ,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道路。正确引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把城市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文岚  
转变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反思和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可以成就几亿农民工的真正城市化;征地制度的改革将倒逼政府用心于集约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破除农地转非农地的国家垄断使得农民持续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发展方式的转变;确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的权威,可以均衡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等价值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海钦  
农业资源紧缺、农户经营分散、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业发展不平衡等构成了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围绕中国农业实际,创新土地经营制度,本文通过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永久分离、改"承包制"为"永包制"、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庄经营形式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最新指向,特别是改革"普惠制"惠农政策的建议,对目前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指导意义更为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本毅  
政府追求居民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分为近期和长期两部分。近期福利提高可直接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公共性支出等达到;而长期福利水平提高只能通过发展经济,为长期福利水平提高提供保障,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就是城市化。政府的目标体现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上。本文就城市化发展与土地资源间的关系、城市化与土地财政收入间的关系及城市化与财政支出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中国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计量模型可知,城市化率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产生正向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从合约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市场制度环境和地方政府行为对外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外国投资既可以采用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也可以采用非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进入模式的选择是表现为独资形式的雇用合约和表现为非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的分成合约之间的权衡和折中。本文的模型分析表明,市场制度环境的完善和地方政府的"扶助之手"行为都会促使外资进入模式从非独资形式向独资形式转换。这就解释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最后,我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祖荣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是加快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国际上农业保险制度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支持型相互保险模式、民办公助模式以及政府选择性重点扶植模式等四种。由于国情不同,我国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某一模式,而要依据我国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低以及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实际情况,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政府支持下的相互制农业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高强  付静  钟海国  
本文站在农业资源禀赋的视角,对国外发达国家三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比较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现状与国外几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异同之处后得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符合国情、符合地域优势的、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国外模式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同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归结为中国地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即东部"外向主导型"农业现代化模式、中部"两化结合推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和西部"特色农业带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周明臣  
国际化跨国经营是90年代中国外经贸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外经贸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中国大型外经贸企业开展国际化跨国经营,在借鉴东、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国情,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跨国经营模式。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从1952年成立至今,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以贸易为龙头,以实业为基础,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目标,贸农、贸工、贸技相结合,综合性、多功能,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大型集团公司。中粮总公司目前拥有22个全资子公司、6个直属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征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化,绩效审计的目标多元化、范围多元化、方法多元化、程序多元化、报告方式多元化。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阶段,正需要绩效审计发挥其多元化的特点,构建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多元化模式,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全方位的评价结果,实现对整个社会经济全面化的促进功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