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145)
2022(2891)
2021(2912)
2020(2498)
2019(5722)
2018(5837)
2017(11477)
2016(6773)
2015(7912)
2014(8177)
2013(8157)
2012(8092)
2011(7204)
2010(7705)
2009(7289)
2008(7789)
2007(7111)
2006(6588)
2005(6246)
2004(5532)
作者
(21375)
(17964)
(17792)
(17083)
(11470)
(8754)
(8076)
(7009)
(6864)
(6652)
(6316)
(6111)
(5805)
(5709)
(5672)
(5394)
(5289)
(5221)
(5169)
(5161)
(4645)
(4433)
(4342)
(4125)
(4115)
(4071)
(3986)
(3874)
(3764)
(3602)
学科
(27575)
经济(27518)
管理(20698)
(17891)
(14821)
企业(14821)
方法(9582)
(9059)
(9015)
土地(8664)
(8562)
中国(7835)
数学(7746)
数学方法(7442)
(7338)
农业(5326)
(5295)
财务(5270)
财务管理(5248)
业经(5156)
经济学(5128)
企业财务(4947)
理论(4888)
地方(4826)
(4680)
银行(4669)
(4667)
(4435)
贸易(4430)
(4382)
机构
大学(101210)
学院(99890)
研究(37380)
(36197)
经济(34987)
管理(34613)
中国(31228)
理学(27852)
理学院(27452)
管理学(26685)
管理学院(26511)
(24406)
科学(23898)
(20865)
(20259)
(20056)
研究所(18154)
(17893)
中心(17536)
北京(16134)
农业(15787)
业大(15719)
财经(14611)
(14447)
(14403)
师范(14320)
(14046)
(13715)
(12994)
师范大学(11381)
基金
项目(56264)
科学(42741)
研究(40052)
基金(39501)
(35156)
国家(34852)
科学基金(28487)
社会(23409)
社会科(21904)
社会科学(21891)
(21481)
基金项目(20079)
自然(19342)
(19065)
自然科(18831)
自然科学(18827)
教育(18561)
自然科学基金(18450)
资助(17789)
编号(16847)
成果(15613)
重点(12767)
(12440)
课题(12421)
(11517)
科研(10572)
(10553)
计划(10544)
大学(10392)
(10075)
期刊
(50203)
经济(50203)
研究(33935)
中国(28006)
(19787)
学报(17492)
(17492)
科学(16469)
管理(13921)
教育(13202)
农业(13140)
大学(12779)
学学(11748)
(11117)
金融(11117)
技术(8660)
财经(7817)
业经(7530)
问题(6919)
(6776)
(6645)
经济研究(6393)
资源(6326)
图书(6308)
(5748)
(5597)
国土(5464)
国际(5143)
统计(5088)
(5077)
共检索到174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丽  曲福田  师学义  
研究目的: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中利益均衡问题的产生背景、原因及其理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减少私人决策对社会造成的损失,防止因市场失灵造成的土地资源低效利用。但是,中国现行规划在土地利用主体利益均衡方面存在制度缺陷,使其难以解决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这是现行规划实施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是技术支持下的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应树立土地利用主体的利益与责任、以及利用中的代际之间、人地之间的均衡观,注重土地利用的多目标协调,实现规划代内利益均衡和代际间公平的同时,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未  黄贤金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利益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实现规划实践的公平性。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中国土地的国家和集体所有性质决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是公众利益的代表。当前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在此方面进展滞后,存在诸多问题。(2)西方国家公众利益规划范式的变迁和转移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结论基于“时间”与“空间”和“效率”与“公平”之间平衡的原则,给出公众利益价值取向的基本评判标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美球  魏晓华  刘桃菊  
土地利用规划是协调社会经济活动中各方利益冲突、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手段,而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不同行政级别之间、土地发展权与公共利益这三对关系的协调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协调各方利益的主要体现。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综述,对国外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协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不同行政级别之间、土地发展权与公共利益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提供积极的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丽  师学义  曲福田  
采用问卷调查与社会统计方法对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困境调查,分析了不同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社会认知、指标分配和实施作用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项为实现土地利用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以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为核心的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供给,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需求存在矛盾,为从制度分析视角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向东  刘卫东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简称规划)涌现出很多理论流派,充分理解和掌握代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流变,对于开展规划研究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代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期有助于促进对现代规划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按时间顺序将现代规划理论演变分为4个阶段,阐述了每一阶段不同规划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实践影响,具体包括20世纪50年代前的"物质形态规划论"、"马克思主义规划论",60年代的"综合理性规划论"、"渐进规划论"、"人本主义规划论"、"自由主义规划论",70-8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规划论"和"新自由主义规划论",以及90年代以来的"沟通规划论"、"可持续规划论"、"新制度主义规划论"和"公共政策规划论"等。这些理论派别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相互之间存在着或创新、或继承、或反叛、或补充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现代规划理论深受多学科知识和规划实践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并伴随产生了丰富的文献成果;尽管中国学者在现代规划理论构建中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欧美学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尚需付出更大努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李宪文  刘康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无论是规划理念还是规划工作制度都还不够成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做才能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虽有待进一步细化,但不无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研究目的:在对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及其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的不谐调问题。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强以下4方面的工作来营造边缘区谐调景观风貌:(1)城市边缘区的视觉形象设计;(2)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分区;(3)调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密度和强度;(4)创建边缘区和谐的生态空间。研究结论:城市边缘区存在景观不谐调问题,应利用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予以缓解,创建边缘区谐调景观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彬  韦玉春  
土地利用规划系统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时了解与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保持耕地总量和土地持续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结合了GIS技术的土地利用规划系统建设已成为主导趋势。文章对主要的土地规划系统及其功能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虽然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系统都采用了先进的GIS技术作为平台,但是仍还不完善。在土地信息历史档案管理、土地评价方法以及系统扩展能力等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美球  魏晓华  刘桃菊  
公众参与是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公众参与不仅平衡了公众利益与土地产权主体权益的关系,而且为规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公众参与的地位与作用、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公众参与的行为与积极性等方面对海外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提出要从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公众参与方式方法等方面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从而提高我国编制规划方案的质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璐  朱迎松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综合法、对比法,对国外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借鉴、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研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的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相应地提出几点建议:对国外研究要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现状研究要更多体现特殊性以及规划的层次性;对策研究应以相应理论为支持,并对某一方面多加深入、重视实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邓红蒂  俞冠玉  张佳  刘康  田志强  
研究目的:分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公众参与案例,总结国内公众参与的实践,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公众参与对于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有积极的作用。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应体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规划理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需从符合国情和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的角度进行完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荣联伟  师学义  杨静  
为探索提高建设用地预测精度和预测方法比较,该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晋城市建设用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说明三种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预测精度均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建设用地预测中应结合数据本身的特点和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模型;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预测比较,可得到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结果;对于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比较,可以从模型本质特性、数据采用形式和数据获取难易程度等7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该研究为科学选择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探索预测方法比较提供一种思路,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贾克敬  谢俊奇  邓红蒂  
研究目的:识别与分析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质环境因素,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 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结论:地质环境因素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