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5)
2023(4444)
2022(3775)
2021(3598)
2020(3089)
2019(6964)
2018(7055)
2017(13188)
2016(7625)
2015(8889)
2014(9111)
2013(8932)
2012(8785)
2011(7934)
2010(8317)
2009(7759)
2008(8237)
2007(7740)
2006(7038)
2005(6167)
作者
(24730)
(20619)
(20352)
(19471)
(13216)
(10019)
(9440)
(8066)
(7963)
(7594)
(7336)
(6997)
(6759)
(6646)
(6583)
(6352)
(6237)
(6076)
(5991)
(5882)
(5254)
(5107)
(5074)
(4754)
(4752)
(4669)
(4612)
(4541)
(4253)
(4218)
学科
(31492)
经济(31456)
管理(20307)
(15482)
(12581)
企业(12581)
方法(12376)
(11230)
数学(10099)
数学方法(9695)
土地(9260)
中国(8651)
(8324)
(7239)
地方(6928)
(5891)
理论(5883)
业经(5630)
经济学(5515)
(5474)
农业(5255)
教育(5158)
(4733)
环境(4470)
(4460)
问题(4273)
(4272)
金融(4272)
(4207)
贸易(4201)
机构
大学(112925)
学院(110204)
研究(42070)
管理(37923)
(37235)
经济(35946)
中国(33054)
理学(30914)
理学院(30427)
管理学(29393)
管理学院(29203)
科学(28438)
(27873)
(23021)
(22825)
研究所(20425)
中心(20131)
(19386)
业大(19085)
(18747)
农业(18387)
北京(18028)
(16529)
师范(16316)
(16021)
(15597)
(15365)
技术(14202)
财经(14021)
师范大学(13101)
基金
项目(68365)
科学(51557)
研究(47894)
基金(46952)
(42626)
国家(42275)
科学基金(34557)
社会(27083)
(26398)
社会科(25366)
社会科学(25355)
自然(23853)
(23637)
基金项目(23599)
自然科(23255)
自然科学(23250)
自然科学基金(22751)
教育(22474)
资助(21067)
编号(20168)
成果(17979)
重点(15727)
课题(15221)
(14734)
(14232)
计划(13505)
科研(13248)
(12583)
大学(12499)
科技(12323)
期刊
(47638)
经济(47638)
研究(33936)
中国(33054)
学报(21418)
(21313)
科学(18935)
教育(17844)
大学(15619)
管理(14821)
农业(14766)
(14759)
学学(14144)
技术(11117)
图书(9606)
(8750)
金融(8750)
(7864)
统计(7828)
资源(7174)
书馆(7047)
图书馆(7047)
财经(6661)
业经(6659)
(6469)
(6452)
国土(6310)
经济研究(6291)
决策(6169)
问题(6133)
共检索到186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荣联伟  师学义  杨静  
为探索提高建设用地预测精度和预测方法比较,该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晋城市建设用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说明三种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预测精度均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建设用地预测中应结合数据本身的特点和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模型;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预测比较,可得到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结果;对于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比较,可以从模型本质特性、数据采用形式和数据获取难易程度等7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该研究为科学选择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探索预测方法比较提供一种思路,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薛继斌  徐保根  李湛  赵建强  
研究目的:构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试点村建设用地适宜性状况。研究方法:基于可拓工程的优度评价法。研究结果:通过优度评价法,计算得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优度分值。根据优度值域,结合分值分布的频率直方图,将适宜性分为高度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暂时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5个层次。新增建设用地区中75.46%处于高度适宜,其余24.54%处于中等适宜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区的选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研究结论: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更微观,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优度评价法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显示了较好的区分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汤江龙  赵小敏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利用规划中几种常用人口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服务。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人口历史统计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分时段进行预测,并与实际观察值比较,得出预测误差的大小,通过预测误差大小的分析比较,总结了各种预测模型的特性与适用条件。研究结论:一元线性回归法适用于数据直线趋势较明显的预测;历史数据较少时,可用指数平滑和移动平均数法;数据情况复杂时可采用GM(1,1)模型法;自然增长率等资料准确可靠时可采用人口自然增长法或马尔萨斯法;宋健模型法用于短期预测的精度较高;土地规划中人口预测应多种预测方法综合运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谢俊奇  杜官印  纪文燕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宜采用规划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程序上主要采取与规划过程并行的方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应,选择相应的模式。研究结论:评价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方法有所不同,宜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出发,使评价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向东  刘卫东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简称规划)涌现出很多理论流派,充分理解和掌握代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流变,对于开展规划研究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代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期有助于促进对现代规划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按时间顺序将现代规划理论演变分为4个阶段,阐述了每一阶段不同规划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实践影响,具体包括20世纪50年代前的"物质形态规划论"、"马克思主义规划论",60年代的"综合理性规划论"、"渐进规划论"、"人本主义规划论"、"自由主义规划论",70-8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规划论"和"新自由主义规划论",以及90年代以来的"沟通规划论"、"可持续规划论"、"新制度主义规划论"和"公共政策规划论"等。这些理论派别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相互之间存在着或创新、或继承、或反叛、或补充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现代规划理论深受多学科知识和规划实践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并伴随产生了丰富的文献成果;尽管中国学者在现代规划理论构建中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欧美学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尚需付出更大努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李宪文  刘康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无论是规划理念还是规划工作制度都还不够成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做才能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虽有待进一步细化,但不无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郑振源  马彦琳  
研究目的:初步建立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分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总体理论和主题理论三个层次。基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包括建立规划模型的方法、编制规划方案的方法以及评价规划方案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物,宜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以及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变革中不断发展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慧珍  段建南  李萍  
研究目的:探索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方法与规程。研究方法:特尔菲法、访谈法、问卷法、统计学方法、会议方法、社会调查方法和"3S"技术。研究结果:形成了公众参与规划流程、公众代表选择评价体系、公众参与联络与信息反馈模式。研究结论: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是通过政府、专家和公众共同研究、磋商、讨论和决策的过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亭  钟小威  祝国瑞  周世健  鲁铁定  官云兰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提出了如何摆脱人为因素的干扰 ,科学合理地协调各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保证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蒙琳  张衍毓  
研究目的:探讨ArcGIS与MapGIS软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中的制图功能特点,以期发挥各自优势,减少工作量,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图编制效率。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图件的制图实践,从数据管理、数据编辑、智能标注、制图表达、图框制作、符号库支持等方面比较、分析、总结上述两个软件在土地利用规划制图中的优势与不足。研究结果:(1)ArcGIS在高级智能标注、制图表达等功能模块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图框制作、符号库支持等方面需要改进;(2)MapGIS在图框制作、符号库支持方面能较好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制图规范,但应当增加高级智能标注、制图表达等功能以减少工作量。研究结论:合理运用ArcGI...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师武军  
研究目的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完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完整的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体系、规划管理体系、规划编制体系。针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建立《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规划法》、《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技术规范、地方法规5级规划法规体系;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建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4级规划编制体系。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基础,中国的规划体系还很不健全,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慧  黄贤金  赵荣钦  高珊  李颖  
采用1996年-2008年相关统计资料,引入边际效应理论,构建了基于建设用地增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度、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度、区域差异度3个方面,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0年-2020年规划方案和零方案下,苏锡常、宁镇扬泰、通盐连、徐宿淮4个评价单元可持续度均有所下降,但规划方案可持续度分值高于零方案;②至2020年,规划方案与零方案相比,江苏省及各评价单元内部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协调度明显提高;③2020年规划方案下土地利用可持续度相对变化率的区域间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美球  魏晓华  刘桃菊  
公众参与是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公众参与不仅平衡了公众利益与土地产权主体权益的关系,而且为规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公众参与的地位与作用、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公众参与的行为与积极性等方面对海外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提出要从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公众参与方式方法等方面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从而提高我国编制规划方案的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