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4)
2023(10565)
2022(9492)
2021(9015)
2020(7515)
2019(17697)
2018(17678)
2017(34833)
2016(19018)
2015(21091)
2014(21120)
2013(21048)
2012(19272)
2011(17242)
2010(17091)
2009(15552)
2008(15001)
2007(12870)
2006(11209)
2005(9733)
作者
(55158)
(45964)
(45403)
(43384)
(29075)
(21977)
(20562)
(18166)
(17471)
(16260)
(15777)
(15379)
(14569)
(14390)
(14049)
(14013)
(13688)
(13611)
(13066)
(12893)
(11397)
(11223)
(11058)
(10340)
(10299)
(10133)
(10041)
(10022)
(9166)
(9046)
学科
(78720)
经济(78644)
管理(53711)
(52147)
(43401)
企业(43401)
方法(37759)
数学(32767)
数学方法(32444)
(20330)
(19403)
中国(18457)
(18123)
业经(16840)
地方(15851)
农业(13566)
(13449)
贸易(13440)
(13010)
(13004)
理论(12560)
(12433)
环境(12041)
技术(11638)
(11459)
财务(11401)
财务管理(11384)
企业财务(10833)
(10565)
(9739)
机构
大学(269737)
学院(267098)
管理(110207)
(104918)
经济(102649)
理学(96584)
理学院(95472)
管理学(93812)
管理学院(93361)
研究(89108)
中国(64369)
(58028)
科学(57619)
(45628)
(45053)
(44949)
业大(43171)
研究所(41490)
中心(39555)
(37472)
财经(37277)
北京(36333)
农业(36034)
(35349)
师范(35015)
(34008)
(32719)
经济学(30769)
(30581)
师范大学(28516)
基金
项目(190516)
科学(149716)
基金(138708)
研究(137099)
(121688)
国家(120707)
科学基金(103566)
社会(85652)
社会科(81161)
社会科学(81139)
基金项目(74669)
(74047)
自然(69087)
自然科(67453)
自然科学(67437)
自然科学基金(66241)
(62618)
教育(62031)
资助(57207)
编号(55688)
成果(43960)
重点(42399)
(41899)
(40259)
(39373)
课题(37759)
创新(36703)
科研(36534)
教育部(35489)
大学(35019)
期刊
(110748)
经济(110748)
研究(75552)
中国(48648)
学报(44603)
科学(41972)
(40607)
管理(38945)
大学(33075)
(32035)
学学(31166)
农业(28794)
教育(27228)
技术(22369)
业经(18592)
(17897)
金融(17897)
财经(17507)
经济研究(17431)
(14906)
问题(14848)
图书(14771)
(14755)
科技(13628)
资源(13452)
技术经济(13411)
理论(13399)
实践(12414)
(12414)
现代(12294)
共检索到375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娟  倪晋仁  李振山  韩鹏  李天宏  
论文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数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与土地生产力之间关系的方法。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王家沟流域为例,考虑了当年光照、温度、降水等相同自然条件下土地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数与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生产力挖潜指数间的关系,提出了流域土地合理利用的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佩佩  杨桂山  苏伟忠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对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生产力概念的辨析,着重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和土壤质量3个方面的影响,总结梳理了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探讨了研究的影响尺度特征。最后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土地利用结构、方式和强度变化对小尺度范围内耕地生产力的影响,强化不同尺度的综合以及空间分析和动态评估方法的应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绪亚  
土地生产力的基质是土地资源自然力,具有原生态性、生态性、时序性等特征。土地生产力的结构表征是土地的多维功能,土地功能生产力是"非流动"性的,是级差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的第三形态是社会生产力与土地环境协调刀,社会生产力与土地环境的协调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生产能力的改变、生产力的多样性运动要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相协调;二是生产力布局要与自然环境的区域特点、影响相协调;三是社会生产力要与自然环境的自净力相协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昔保  杨桂山  李恒鹏  
利用250m的MODIS-NDVI月值数据,通过适当改进CASA模型和野外生物量采样调整最大光能利用率参数,结合1980S、2000年、2005年和2007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太湖流域2000年-2007年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太湖流域NPP从2000年的16.4TgC减少到2007年的14.2TgC,减少2.2TgC,相当于燃烧140×104t标准煤释放的CO2;空间分布上,流域内除长兴和德清NPP呈增长趋势外,其他县市NPP都呈减少趋势,主要集中在太湖流域北部与东部快速城市化扩展区域;城市化快速扩展是影响太湖流域NPP减少的主导因素,土地整理和油菜/小麦种植比例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万利  李志斌  
本文系统阐述了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从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内涵、影响因子、评价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方面展开论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方法与3S技术的应用,土地生产力的内涵趋于全面,关于其评价经历了从定性评价方法走向定量评价方法,服务于选择土地利用方式、区划、规划转向服务于土地持续利用,侧重于对土地生产力的准确表达进入到涉及土地系统自身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具体反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土地生产力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土地受外应力作用后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以及对抵抗外应力的弹性限度更加关注。最后简要评述了土地生产力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构建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加强3S技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希华  
本文以长清县为例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从综合肥力的观点出发 ,科学地考虑影响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多种因素 ,确定合理的数学模型 ,对土地生产力水平进行定量化评价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等定级和粮食生产潜力的估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宗明  国志兴  宋开山  刘殿伟  张柏  张树清  李方  金翠  杨婷  黄妮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是LUCC环境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江平原是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然而,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不多。基于以上原因,论文应用以遥感观测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估算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三江平原地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和沼泽湿地向耕地的转化是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主要特征。2000~2005年期间,耕地面积增加了43.28×104hm2,主要来自林地、草地和湿地的转化,转化面积分别为26.20×104、1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媛  张凤荣  姜广辉  陈铁森  
分析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以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北京市18个区(县)作为案例区。首先,采用人均GDP和产业产值结构等指标对各区(县)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其次,分析各区(县)各类产业用地的结构特征;第三,采用地均产值(VA)指标分析各类产业的用地效益,采用产值占地比值比(OR)指标分析各个产业的产值与用地量之间的关联方式。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地均产值高于第二产业及第一产业,但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全市三次产业的产值与用地之间都不是完全协调的关系。结论是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途径,集约用地政策也是引导和约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进勇  高旺盛  吴大付  
在高土地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影响土地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树立土地生产力的系统观并采用综合的可持续的技术体系,全面提高农业土地生产力水平十分必要。可持续的农作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集约性、持续性、综合性和适用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梅  张学培  赵云杰  
该文遵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了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系统的土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黄家二岔小流域经过“六五”、“七五”和“八五”综合治理,除生产力、均衡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指标值呈增长的趋势外,综合评价值也呈增长的趋势.作者认为黄家二岔小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正在向持续、稳定和协调的状态发展.随着小流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理效益.同时证明了小流域治理综合措施的实施对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效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欣  
本文从农业发展历程的角度,论述了农业发展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和养地特点、土地生产力的变化,探讨了土地生产力持续提高的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忠武  蔡强国  曾光明  
土壤侵蚀是黄土高原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该文在CIS支持下,利用基于侵蚀条件下的土地生产力模型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二副区和北部风沙区的3个典型小流域的土地生产力状况,并针对3个小流域所在区域的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气候和土壤特性以及土地利用的特性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性和共性进行了讨论,并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了3个研究区域土地生产力的特点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内部不同区域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性非常明显,表现为风沙区16348 59kg hm2>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14411 89kg hm2)>黄土丘陵沟壑区二副区(10065 77kg hm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但承龙  熊华  
本文从用地-产出的角度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发展关系。综合前人研究,结合海南土地利用现状,构建一个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采用1995年—2006年海南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及其18个市县的面板数据,以数量经济模型为分析工具,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混合回归模型和个体效应模型,F统计量和H统计量进行统计检验等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①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产业用地结构,而且产业结构的变化快于产业用地结构的变化;②产业用地结构由产业规模与产业耗地技术水平以及自然环境约束共同决定。研究最后指出,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及其耗地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实现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双优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磊  吴雪  
本文对土地利用结构、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进行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发现非农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首要来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比较优势转换、城市化水平提高、就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相匹配等经济规律的影响。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民收入结构辩证关系,应加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力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李玉兰  姜广辉  颜国强  徐艳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该文选择北京的海淀区、平谷区和河北省的曲周县作为研究样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第一产业增长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是农用地与环境用地间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比重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稳定,环境用地不断减少;在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是农用地内部之间以及建设用地对其它用地类型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内部耕地面积减少,园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也在不断增加;而在以二、三产业增长为主的经济阶段,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