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7)
- 2023(14448)
- 2022(12639)
- 2021(11731)
- 2020(9839)
- 2019(22643)
- 2018(22437)
- 2017(43373)
- 2016(23320)
- 2015(26237)
- 2014(26114)
- 2013(25935)
- 2012(24014)
- 2011(21666)
- 2010(21732)
- 2009(19889)
- 2008(19011)
- 2007(16328)
- 2006(14512)
- 2005(12719)
- 学科
- 济(113571)
- 经济(113469)
- 管理(63896)
- 业(57863)
- 企(46901)
- 企业(46901)
- 方法(43596)
- 数学(38016)
- 数学方法(37590)
- 地方(28406)
- 农(26301)
- 中国(25354)
- 学(24419)
- 业经(22481)
- 财(21225)
- 农业(18139)
- 地方经济(16458)
- 环境(16275)
- 制(16214)
- 和(15701)
- 贸(15670)
- 贸易(15660)
- 理论(15472)
- 易(14990)
- 技术(13288)
- 融(13063)
- 金融(13058)
- 划(12849)
- 发(12726)
- 务(12641)
- 机构
- 大学(332229)
- 学院(330063)
- 济(136779)
- 经济(133811)
- 管理(130123)
- 研究(114743)
- 理学(112715)
- 理学院(111337)
- 管理学(109386)
- 管理学院(108785)
- 中国(84101)
- 京(73149)
- 科学(71664)
- 财(58591)
- 所(57696)
- 研究所(52656)
- 农(52617)
- 中心(51357)
- 业大(49827)
- 江(47667)
- 财经(47328)
- 北京(46648)
- 范(45056)
- 师范(44698)
- 经(42869)
- 院(41979)
- 经济学(41078)
- 农业(41023)
- 州(38867)
- 经济学院(36709)
- 基金
- 项目(228599)
- 科学(179442)
- 研究(166632)
- 基金(165310)
- 家(144242)
- 国家(143070)
- 科学基金(122771)
- 社会(105284)
- 社会科(99731)
- 社会科学(99703)
- 基金项目(88922)
- 省(88661)
- 自然(79850)
- 自然科(77932)
- 自然科学(77919)
- 自然科学基金(76479)
- 教育(75156)
- 划(75088)
- 编号(67832)
- 资助(67360)
- 成果(54393)
- 重点(50935)
- 发(49785)
- 部(49596)
- 课题(46737)
- 创(46667)
- 创新(43587)
- 科研(43227)
- 国家社会(43114)
- 教育部(42340)
- 期刊
- 济(155750)
- 经济(155750)
- 研究(99284)
- 中国(64047)
- 学报(51637)
- 科学(49047)
- 农(47844)
- 管理(47467)
- 财(43212)
- 大学(38701)
- 学学(36266)
- 教育(33881)
- 农业(33339)
- 技术(29249)
- 经济研究(24725)
- 融(24706)
- 金融(24706)
- 业经(23822)
- 财经(22904)
- 问题(20530)
- 经(19659)
- 图书(18224)
- 技术经济(17214)
- 资源(17119)
- 业(16906)
- 科技(15715)
- 理论(15517)
- 现代(15199)
- 版(14491)
- 实践(13998)
共检索到488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嘉惠 吴克宁 李晨曦 刘欢 王思懿 马春光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影响,京津冀3地仅有北京、天津2个城市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河北省整体都处于失调衰退状态。[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嘉惠 吴克宁 李晨曦 刘欢 王思懿 马春光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丽霞 夏浩 苑韶峰
研究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率为支点,探析浙江省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以期为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水平较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差异性显著;(2)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条件、城市发展策略、产业结构、城市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杰
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了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高低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的阶段类型。研究表明,四川省目前土地利用经济产出效益略滞后于土地利用经济投入效益,仅自贡市的土地利用经济产出超前于经济投入;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空间格局均呈显著的不均衡性,高值区集中于以成都为核心的小范围区域,低值区集中于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四川省南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西部和以广元—巴中为中心的东北端;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处于拮抗耦合与中度失调发展阶段类型,耦合度格局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但高值耦合区并不排除存在虚假耦合现象;协调发展度高值区分布于以成都为核心,覆盖其毗邻的绵阳、德阳和南充等不规则圈层区域,低值区集中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四川省西部范围区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勇 孙瑞欣
将土地因素引入水—能源—粮食系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2018年水—能源—粮食—土地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空间尺度上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来看,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和增长趋势。(2)将土地纳入水—能源—粮食系统降低了京津冀城市群大多数城市水—能源—粮食系统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3)土地与水—能源—粮食子系统组成的两要素系统的协调水平会进行叠加或抵消进而影响水—能源—粮食—土地系统耦合协调度。本文的研究启示在于:京津冀城市群在考虑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同时,应考虑土地对水—能源—粮食系统整体及内部子系统的影响,根据城市自身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哲 邵战林 潘佩佩 王晓旭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福利绩效以及两系统的发展度、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与椭圆重心移动方向相同,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变化较大。(3)耦合协调影响因子中,经济水平回归系数最大。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之和,呈非线性增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晓莉 罗培升 黄凌翔
运用变异系数法、极差变换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2003、2006、2009、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差异明显,尚未达到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同步稳定发展的阶段;各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程度良好,以中高度耦合程度为主且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区域内各城市的协调程度大多数处在失调阶段,并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逐步递减的分布趋势;除北京和天津外,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强度高于协调程度,空间上尚未达到耦合协调的良性共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晓莉 罗培升 黄凌翔
运用变异系数法、极差变换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2003、2006、2009、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差异明显,尚未达到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同步稳定发展的阶段;各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程度良好,以中高度耦合程度为主且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区域内各城市的协调程度大多数处在失调阶段,并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逐步递减的分布趋势;除北京和天津外,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立军 刘义臣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爱美 赵淼 吴卫红 郭静思 吕建蕾 王丹晔
首先分析了节能绩效与减排绩效之间的关系;其次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节能减排绩效和经济效益的协调性关系;最后对京津冀地区1995~2012年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协调性进行测度研究,提出具体化建议。结论为京津冀地区减排绩效有较大提升空间,节能绩效提升空间较小。其中北京的节能减排绩效最好,天津次之,河北为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洪宇 崔叶竹
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核心是循环发展,而流通经济发展离不开智慧物流,智慧物流更是区域流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本文通过构建智慧物流与流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发展程度仍属于濒临失调状态;从耦合度和协调度来看,北京市始终处于高耦合和极度协调状态,而承德、衡水等地处于低耦合和极度失调状态;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京津冀地区智慧物流与流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王琰琰 张宇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相互促进与制约,共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状态,准确把握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环渤海区域27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内部指数水平均处于波动状态,且处于非同步型阶段,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2)研究区域内城市的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且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区域空间耦合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京津冀圈耦合度达到中高度耦合,山东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王琰琰 张宇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相互促进与制约,共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状态,准确把握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环渤海区域27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内部指数水平均处于波动状态,且处于非同步型阶段,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2)研究区域内城市的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且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区域空间耦合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京津冀圈耦合度达到中高度耦合,山东半岛圈和辽东半岛圈耦合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3)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排序呈"橄榄型",处于排序两端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无明显变化,且环渤海空间区域三个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空间响应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丽英 梁彦庆 黄志英 史思琪
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了生态文明背景下,2007—2017年京津冀13个城市健康城市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状态、耦合协调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京津冀健康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值随时间均以京津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递减,但健康城市发展整体水平要优于土地集约利用。(2)耦合协调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但随时间差距逐渐缩小;历年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均呈显著集聚状态,但空间差异逐渐缩小。(3)因子探测器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因子,交互式探测器进一步揭示了各驱动因子的交互促进能力。研究结果对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