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7)
2023(2289)
2022(1912)
2021(1943)
2020(1722)
2019(4220)
2018(4360)
2017(7816)
2016(4599)
2015(5245)
2014(5363)
2013(5495)
2012(4940)
2011(4458)
2010(4655)
2009(4608)
2008(4780)
2007(4324)
2006(4015)
2005(3810)
作者
(13188)
(10940)
(10676)
(10239)
(7014)
(5058)
(4960)
(4226)
(4163)
(4046)
(3739)
(3725)
(3630)
(3496)
(3359)
(3293)
(3267)
(3227)
(3107)
(3095)
(2695)
(2684)
(2597)
(2555)
(2535)
(2393)
(2373)
(2289)
(2264)
(2102)
学科
管理(21834)
(15390)
(14827)
企业(14827)
(13127)
经济(13110)
土地(7630)
(7383)
(5579)
财务(5559)
财务管理(5543)
企业财务(5241)
(5072)
(4418)
方法(4341)
(3779)
(3718)
经济学(3650)
经营(3574)
人事(3418)
人事管理(3418)
(3296)
中国(3278)
问题(3274)
业经(3264)
决策(3181)
(3151)
银行(3148)
计划(3134)
理论(3028)
机构
大学(61199)
学院(58955)
管理(25425)
研究(20186)
(19667)
中国(19178)
理学(19028)
经济(18889)
理学院(18748)
管理学(18581)
管理学院(18410)
(15488)
(12557)
科学(12387)
(11386)
(10888)
(10667)
中心(10196)
北京(10039)
研究所(9588)
(9006)
(8832)
业大(8761)
(8733)
师范(8671)
农业(8537)
财经(8418)
(7582)
(7378)
公司(7266)
基金
项目(32330)
科学(24382)
研究(24260)
基金(22225)
(19396)
国家(19232)
科学基金(15874)
社会(13610)
社会科(12764)
社会科学(12754)
(12147)
基金项目(11600)
教育(11521)
(10991)
编号(10838)
自然(10677)
自然科(10350)
自然科学(10348)
自然科学基金(10147)
成果(9753)
资助(9113)
课题(7734)
(7379)
重点(7138)
项目编号(6448)
(6312)
(6303)
(6237)
(6224)
科研(6115)
期刊
(29065)
经济(29065)
中国(20644)
研究(19027)
(12550)
管理(12533)
(9617)
教育(9436)
科学(9218)
学报(8269)
(7481)
金融(7481)
农业(6459)
大学(6195)
(5622)
图书(5547)
技术(5510)
学学(5231)
资源(4826)
国土(4791)
会计(4782)
土地(4464)
财会(4315)
书馆(4196)
图书馆(4196)
财经(4192)
业经(3980)
(3680)
现代(3546)
世界(3353)
共检索到110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丽佳  
美国现代土地利用管理肇始于纽约市1916年通过的第一部《综合分区规划条例》。自此,美国各州都开始授权或强制授权地方政府进行综合规划,并制定《综合规划方案》。美国土地利用的立法历程就此拉开。美国的土地分私人所有、联邦政府所有和州政府所有三种所有制,分别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8%、32%、10%。内政部土地管理局负责占国土1/3的联邦政府土地的管理,包括国家公园、国家纪念馆、历史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颜学毛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美国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题培训班",先后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三个城市进行了为期4周的学习考察。学习期间,笔者着重了解了美国土地管理的历史沿革和制度架构,对其在加强土地管理、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方面的做法与效果有了直观认识和粗浅感受,并结合查阅相关法律文件和资料,形成了一些初步体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张凤荣土地作为最基本的资源,是人口和环境依托的空间基础,是社会生产的三大要素之一,它在可持续发展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也就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1991年在泰国举行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志勤  
大力发展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城镇与乡村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城乡土地利用性质的不同,土地供需以及利用问题成为制约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瓶颈,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将直接决定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土地利用问题表现在农村集体用地和商用土地的利用权属、土地流转问题以及因特色小镇建设带来的土地收益分配等问题,这就需要从深远考虑,突破城镇化发展路径,转变特色小镇建设思路,协调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为我国未来法治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新时期土地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以1986年《土地管理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土地法治建设历经了近30年的发展和演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土地法治提出的新要求相比,我国土地法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荣  齐伟  徐艳  薛永森  
本文讨论了构建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管理系统进行持续性评价的方法。虽然可以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来选取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但限于土地利用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目前最有效的选取方法是根据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均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的有效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卫民  
本文简要介绍了空间信息技术(3S技术),讨论了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和特点,分析指出空间信息技术是实现土地利用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强海洋  谢海霞  刘志超  
截至2017年7月,已公布的全国两批特色小镇共计403个。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空间载体,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特色小镇以一种新的产业空间形态出现,不仅加速了城市的功能转型,带动了城市的空间扩张和结构更新,而且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受到各方关注。土地利用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问题,依据计划,到202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强海洋  谢海霞  刘志超  
截至2017年7月,已公布的全国两批特色小镇共计403个。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空间载体,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特色小镇以一种新的产业空间形态出现,不仅加速了城市的功能转型,带动了城市的空间扩张和结构更新,而且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受到各方关注。土地利用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问题,依据计划,到202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维新  
苏南土地利用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维新苏南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变革,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诸方面都产生了强烈影响。这一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代表了一种方向。苏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特点有三条:一是以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龙花楼  
研究目的:科学解释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及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现状,厘清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冲突—协调”理论模式,并从三个维度对土地利用转型进行了科学解释: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引起土地系统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土地系统功能的变化,辅以基于格局与过程耦合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最终促使土地利用转型的完成。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转型研究自引入中国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可有力支撑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理论化;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理论创新可有效解决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所面临的复杂关联及多重因果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秀彬  
用途转移和集约度变化构成土地利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土地特性自身的变化、土地使用者个体经济行为分析及社会群体土地管理行为分析 ,构成土地利用变化解释的理论框架。从土地特性考察 ,多宜性和限制性是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基本条件。人类对土地利用的结果 ,总是趋向于使土地的多宜性降低和功能类型减少。竞租曲线、转移边际点以及打破土地利用空间均衡的条件分析 ,是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土地利用 -环境效应 -体制响应”反馈环的作用机制 ,构成社会群体土地管理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土地利用变化的机理模型 ,目前主要以新古典经济学和地租理论为基础。多视角的探索可能是土地利用变化机理综合分析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