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5)
2023(8114)
2022(7158)
2021(6570)
2020(5877)
2019(13624)
2018(13404)
2017(26261)
2016(14622)
2015(16338)
2014(16686)
2013(16707)
2012(15881)
2011(14420)
2010(14535)
2009(13544)
2008(13704)
2007(12450)
2006(10478)
2005(9439)
作者
(45963)
(38817)
(38411)
(37079)
(24578)
(18942)
(17710)
(15224)
(14439)
(13722)
(13227)
(13111)
(12399)
(12352)
(12259)
(12183)
(12177)
(11344)
(11339)
(11122)
(9824)
(9504)
(9465)
(8810)
(8739)
(8703)
(8616)
(8597)
(7924)
(7879)
学科
(63377)
经济(63320)
管理(37264)
(37033)
方法(32351)
(29071)
企业(29071)
数学(28831)
数学方法(28436)
(18039)
(16152)
(15742)
中国(14245)
地方(11770)
业经(10822)
(10767)
农业(10662)
(10632)
贸易(10631)
(10268)
(10037)
财务(10009)
财务管理(9980)
企业财务(9489)
(9427)
土地(9399)
(8924)
银行(8893)
理论(8713)
(8674)
机构
大学(219155)
学院(216158)
(85383)
经济(83358)
管理(79710)
研究(76834)
理学(68968)
理学院(68007)
管理学(66432)
管理学院(66036)
中国(57199)
科学(51820)
(47724)
(45388)
(41337)
(38795)
研究所(38058)
业大(37892)
农业(36471)
中心(35714)
(33071)
财经(31580)
北京(29588)
(29046)
师范(28704)
(28631)
(27748)
经济学(26775)
(25939)
经济学院(24379)
基金
项目(147460)
科学(115133)
基金(108221)
研究(99553)
(97441)
国家(96747)
科学基金(81099)
社会(62159)
社会科(59019)
社会科学(58995)
基金项目(57605)
(57044)
自然(55828)
自然科(54527)
自然科学(54506)
自然科学基金(53521)
(49585)
教育(45719)
资助(45322)
编号(38965)
重点(34030)
(32853)
成果(31568)
(31005)
计划(29756)
科研(29427)
(29386)
创新(27705)
课题(27175)
教育部(26881)
期刊
(88855)
经济(88855)
研究(58222)
中国(41945)
学报(41560)
(39590)
科学(37009)
(30506)
大学(29501)
学学(28081)
农业(26623)
管理(25546)
教育(17961)
技术(17143)
(16865)
金融(16865)
财经(15394)
(14539)
经济研究(14322)
业经(13846)
(13149)
统计(12985)
问题(12545)
(11929)
资源(11781)
(11321)
技术经济(11129)
业大(10597)
决策(10385)
图书(10122)
共检索到310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宁凤  段建南  乔志敏  
以砖窑沟流域为例,采用航片解译、实地调查和基于GIS的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基于像元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坡向和海拔关系的分析是从数量上准确剖析土地利用地形分布特征的有效方法,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辉  王新谱  王建芳  
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步甲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于2015年5月至10月采用巴氏罐诱法对河北坝上地区农牧交错带6种土地利用方式30个样方中的步甲分布进行监测,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步甲分布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共捕获步甲10属18种10 804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步甲分布的种群数量存在差异,苜蓿(Medicago sativa)地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地的步甲密度与物种数均高于其他样地,重度放牧草地最低。影响步甲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植株高度、地下5cm土壤温度和地表土壤含水量,其次为地表土壤温度、地下5cm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物种数。不同物种的步甲偏好不同的环境因子,且最适偏好程度不同,齿星步甲(Calosoma denticolle)、谷婪步甲(Harpalus calceatus)、巨胸婪步甲(Harpalus macronotus)偏好聚集在土壤湿度大的生境,最适湿度值大小为齿星步甲>谷婪步甲>巨胸婪步甲。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步甲的分布差异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坝上地区环境监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采用航片解读、实地调查、土地规划和基于GIS的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面积和地形分布格局的变化分析入手,研究了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大南沟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5、1998年到25°退耕,林地/灌木地面积增加,荒草地、休闲地和耕地的面积减少,果园/经济林地的面积变化不明显;第二阶段即3种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包括25°、20°和15°退耕方案,林地/灌木地和荒草地的面积保持不变,耕地和休闲地逐渐被果园/经济林地所替代。汇总与相关分析表明,这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分布格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指出,近20年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炳文  
土地利用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某个研究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可能在其它尺度上并不发生作用。论文运用统计方法与GIS技术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各方面分析福建省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尺度效应。综合考虑9种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和23个候选影响因子,其中土地利用数据来自2000年11∶0 000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地形数据来自15∶0 000DEM,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如人口分布来自以乡镇为统计单元的统计年鉴,因此必须根据其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空间化处理。采用的基本研究单元为100m×100m,在此基础上生成200m×200m,300m×300m~2 000m×2 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新乐  张树文  李颖  谢云峰  匡文慧  
基于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反演长春市的地表温度,分析长春市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定量描述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地表温度特征,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组合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论如下:①长春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在城市热岛内部,地表温度差异也很显著;②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地表温度具有明显差异,各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平均值排序为: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建筑>其他用地>公共设施>绿地>水域;③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影响城市热环境,随着500m×500m格网内所占面积比例的升高,不同用地类型的平均地表温度呈现出显著差异;④植被和水域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起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文义  郭胜利  宋小燕  
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共同作用下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对准确评估区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和变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3种地形部位(峁顶、峁坡、沟底)和8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果园、天然与人工草地、天然与人工灌木林、天然与人工乔木林)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20 cm)314个土壤样品用于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极显著(P峁坡>峁顶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沟底(8....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崇成  涂平  黄绚  李军  
以福清市土地利用分布为例 ,在完成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适宜性参评因子空间数据库基础上 ,集成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模型和地块紧凑度模型 ,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控制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土地适宜性多因子空间分析 ,模拟大农业 (耕地、林地、园地 )各目标用地条件下各地块土地使用适宜度 ,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 ,得到单目标土地改造方案 ;再经模型优化和综合比较得出多目标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可选方案。计算结果表明 ,福清市土地资源中开发改造为新耕地的潜力极有限 ,而用于开发改造新林地和园地的土地尚有226 80km2 和36 34km2 ,为福清市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制定和调整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发超  刘黎明  
地形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应用TM遥感影像数据及DEM数据,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采用高程梯度、坡地梯度和地形梯度三种方法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三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指数,揭示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模式及其与地形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的地形梯度上,分布指数随着地形梯度的增大而减少,逐渐趋向于0,以上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三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高等级高程、较高坡度和较高等级地形位上,而未利用地分布区域却相反;对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表明,地形位综合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秦鹏  董玉祥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尺度相关性,从不同的尺度类型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尺度变化规律。当前的研究尺度多依据行政级别来进行选择,研究单元空间异质性得不到体现,因此,引入景观生态学空间粒度的概念可以更好地揭示尺度问题。本文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和区位等方面共28个因子,对广州市8种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10个空间粒度上的分析。研究构建不同粒度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逐步回归模型,探讨了广州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粒度差异以及模型相关系数随粒度变化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要素因子相对经济社会要素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更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邱炳文  
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制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因此区域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应优先考虑制约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识别及其影响程度的尺度依赖性的研究。本文以闽东沿海的罗源县为研究区域,采样统计方法与GIS技术,选取20个候选影响因子,研究了该县主要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尺度相关性。研究表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系数均会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以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制约程度总体上均随研究尺度增大呈增强趋势。除受坡度、海拔高程等地形条件的严格制约外,罗源县主要地类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口因素以及若干可达性因素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殷俊  陈爽  相景昌  
以河流近域土地利用构成与水环境质量间定量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巢湖流域40个水质监测断面和320个河流近域作用区,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不同尺度作用区内土地利用构成,借助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数理统计手段,分析土地利用构成与水质指数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和比较了流域内山区和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构成与水质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巢湖流域近河道地区土地利用构成对各水质指数有重要影响,且受地形因素影响。其中,建设用地对河流水质恶化具有明显作用;河流沿岸林地布局能显著改善水质,尤其是对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敏感;耕地面积变化与水质相关性不显著。RDA冗余分析证实了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环境影响具有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海兵  鞠正山  张凤荣  
研究目的: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采用典型多元相关分析与二元相关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991—2001年间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建设用地比重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呈正比,与人均粮食和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成反比;耕地比重与人均粮食和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正比;牧草地比重与经济密度和人均粮食成反比,上述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甚至极显著水平。研究结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利用这种相关关系,有助于加强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光宗  吕凯  李峰  
研究目的:基于格网尺度,探究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及其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多样性指数、生态价值评估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结果:(1)近10年南昌市建设用地增加最多,耕地数量减少最大;建设用地呈“一江两岸双中心分布”;耕地主要集中在南昌市北部鄱阳湖平原以及境内河湖平原上;各种地类在快速城市化时期演变较为复杂。(2)在1km×1km格网尺度下,ESV总值先增加后减少,整体从353.91亿元降至351.79亿元,表明南昌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潜力巨大;其中水资源供给占南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8.26%。(3)在空间上,各地类ESV表现为正相关性和聚集分布,ESV较低值区范围最广;总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局部呈现高低、低高集聚,自然资源禀赋与人类活动是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中应当强调生态溢出价值的“集中连片式”保护模式,“组团式”生态治理模式,“廊道式”集约化开发利用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为探讨平谷区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地形信息,对平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各地形因子分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1993—2008年的15年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和交通用地面积明显增加;2)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差异明显。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300m高程带和小于15°的坡度带,林地与草地的互转主要发生在高程300~800m、坡度大于8°的阳坡与半阳坡;园地与草地的转化主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会义,何书金,张明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尤其是空间变化研究 ,离不开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数据基础主要是矢量格式的土地利用图件和遥感解译制图成果 ;模型基础包括 GIS的时空数据模型、属性数据模型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原理模型 ;而数据处理过程则涉及GIS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编辑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数据库操作功能、空间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形显示功能等。本文结合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实例分析 ,从上述三方面详细阐述了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