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2)
2023(10352)
2022(8995)
2021(8139)
2020(6781)
2019(15551)
2018(15351)
2017(29646)
2016(15672)
2015(17696)
2014(17386)
2013(17431)
2012(16651)
2011(15402)
2010(15463)
2009(14409)
2008(13795)
2007(12420)
2006(11513)
2005(10258)
作者
(47979)
(40303)
(40296)
(38137)
(25782)
(19493)
(18257)
(15626)
(15534)
(14466)
(14112)
(13626)
(13500)
(12820)
(12614)
(12383)
(11791)
(11765)
(11647)
(11627)
(10168)
(10061)
(9781)
(9502)
(9247)
(8935)
(8880)
(8722)
(8285)
(8010)
学科
(89205)
经济(89039)
管理(44750)
(35827)
方法(30662)
(29670)
企业(29670)
数学(25208)
数学方法(24971)
地方(23504)
(20887)
(20099)
中国(18615)
环境(18265)
业经(17720)
(14929)
地方经济(14314)
(13634)
农业(13146)
(12184)
理论(12154)
(11770)
经济学(11394)
(10665)
资源(10471)
(9888)
贸易(9882)
土地(9701)
(9599)
(9425)
机构
大学(231720)
学院(231054)
(99953)
经济(97845)
研究(87197)
管理(83651)
理学(71436)
理学院(70481)
管理学(69064)
管理学院(68656)
中国(65204)
科学(55170)
(51264)
(45352)
(43348)
(42859)
研究所(41178)
中心(39111)
(36568)
业大(36155)
财经(34184)
农业(33531)
北京(32477)
(31857)
(31595)
师范(31239)
经济学(31082)
(30821)
(28725)
(28339)
基金
项目(154373)
科学(120579)
基金(111756)
研究(109157)
(99305)
国家(98455)
科学基金(83002)
社会(72131)
社会科(67196)
社会科学(67169)
(60490)
基金项目(59448)
自然(53835)
自然科(52389)
自然科学(52371)
自然科学基金(51434)
(51295)
教育(48325)
资助(45720)
编号(42289)
重点(35369)
(34980)
成果(33952)
(33434)
(30914)
课题(30422)
国家社会(29696)
科研(29518)
创新(28968)
计划(28673)
期刊
(123410)
经济(123410)
研究(69933)
中国(51763)
学报(39771)
(39079)
科学(37626)
(33569)
管理(31381)
大学(29524)
学学(28005)
农业(26496)
教育(20271)
经济研究(19394)
技术(19028)
(18852)
金融(18852)
业经(18093)
财经(17804)
问题(15918)
(15471)
资源(14383)
(13793)
技术经济(12093)
(11502)
统计(11309)
世界(11130)
(10871)
现代(10518)
图书(10406)
共检索到362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红梅  刘卫东  刘会平  林育欣  刘勇  
研究目的:定量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规律,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演化分为3个阶段。土地利用效益在1984—1990年,处于持续、稳定、最佳协调状态。1991—1996年,处于耦合变化状态,即从最佳协调状态向不甚协调发展。1997—2005年有所下降。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变化近似于对数曲线。1984—1987年,耦合度从-16.17°快速增加到44.71,°从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1988—2005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耦合度缓慢增长,接近90°。目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光宏  马艳  
城郊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的协调耦合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扩展的合理性。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对1998—2011年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值进行测算,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动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均呈增长趋势,但后者增速较缓且有波动性。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演化曲线来看,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年来耦合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武汉市未来远城区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堪宏  朱宏伟  
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模型,用耦合度来表达这两种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并以广州和深圳为例,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1~2008年28年间,广州和深圳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981~1984年)的土地利用效益从低级共生向协调发展过渡阶段;中期(1985~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阶段;后期(2004~2008年)的土地利用效益不甚协调发展阶段,广州和深圳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接近90°,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广州和深圳未来的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章伟  陈凤桂  张虹鸥  陈莉  
利用文献资料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广东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空间分异,探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程度,为广东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功能调整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空间差异明显,协调发展水平偏低。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滞后型,珠江三角洲外围城市则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滞后型。广东省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符,生态环境效益呈现出与社会经济效益逆向发展的态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冠英  张建新  刘培学  王小丹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程度是评价土地利用是否科学合理的依据之一,也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建立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间的耦合模型和相应指标体系,利用1999—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自1999年以来,南京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都处于上升状态。(2)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α一直处于19.16°~70.65°之间,即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几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居高不下,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嘉惠  吴克宁  李晨曦  刘欢  王思懿  马春光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影响,京津冀3地仅有北京、天津2个城市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河北省整体都处于失调衰退状态。[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嘉惠  吴克宁  李晨曦  刘欢  王思懿  马春光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丽霞  夏浩  苑韶峰  
研究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率为支点,探析浙江省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以期为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水平较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差异性显著;(2)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条件、城市发展策略、产业结构、城市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杰  
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了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高低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的阶段类型。研究表明,四川省目前土地利用经济产出效益略滞后于土地利用经济投入效益,仅自贡市的土地利用经济产出超前于经济投入;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空间格局均呈显著的不均衡性,高值区集中于以成都为核心的小范围区域,低值区集中于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四川省南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西部和以广元—巴中为中心的东北端;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处于拮抗耦合与中度失调发展阶段类型,耦合度格局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但高值耦合区并不排除存在虚假耦合现象;协调发展度高值区分布于以成都为核心,覆盖其毗邻的绵阳、德阳和南充等不规则圈层区域,低值区集中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四川省西部范围区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易平  方世明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叶敏婷  王仰麟  彭建  吴健生  
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开展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有助于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协调利用。本文在明晰土地利用效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区域土地利用特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四方面,构建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及其时间动态与空间分异,并通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模型,评价土地利用各类效益的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深圳市总体土地利用效益处于中等状态,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4个子系统基本协调。全市各区土地利用效益均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并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仇娟东  赵景峰  吴建树  
新时期,土地利用的属性决定了土地利用能同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而这两种效益的交互耦合进一步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本研究建立了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模型,设计了分别测度这两种效益的指标体系,用熵值赋权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土地利用中这两种效益的系数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系数。结果显示:第一类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均较好的上海市;第二类地区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好但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的地区;第三类是生态环境较好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第四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环境建设更为落后的地区;第五类是生态环境建设滞后但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灵洁  
农村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乡村旅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节,同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农村土地的合理规划与编制。因此,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动关系。实践证明,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土地开发、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整改与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具有紧密关联性。本文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为着落点,对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开发、流转与整治三种方式的经济效益耦合机理及其联动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推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梁晶晶  
研究目的: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发现之间规律并揭示土地利用问题,以指导今后区域土地科学利用。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后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再采用容量耦合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组成的土地复合系统正处在由协调发展向极限发展的过度时期,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评价已不能仅从土地利用程度或效益单方面入手,而应当从土地利用系统角度去考虑。采用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评价人类利用土地恰当与否的方法。(2)应针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涌涛  
[目的]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对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拉动作用,为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常熟市蒋巷村为例对其乡村旅游用地效率及经济效益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蒋巷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后,超过70%的农户将自家耕地出租给他人或以入股的形式加入集体或公司从事旅游开发,以租赁费和分红的形式获得报酬。在本村内先后建成了新村别墅、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蒋巷工业园、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农民蔬菜园、无公害优质粮油基地的分布格局,使绝大多数农民由原本单一的种植业转型为种植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