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22)
- 2023(4537)
- 2022(3826)
- 2021(3303)
- 2020(2657)
- 2019(6163)
- 2018(6085)
- 2017(12101)
- 2016(6748)
- 2015(7315)
- 2014(7487)
- 2013(7643)
- 2012(7045)
- 2011(6509)
- 2010(6296)
- 2009(5264)
- 2008(5000)
- 2007(4204)
- 2006(3780)
- 2005(3238)
- 学科
- 济(31943)
- 经济(31920)
- 管理(20100)
- 业(16604)
- 方法(14692)
- 数学(13420)
- 数学方法(13328)
- 企(12520)
- 企业(12520)
- 环境(10921)
- 学(10759)
- 土地(8213)
- 农(8102)
- 经济学(6264)
- 中国(5961)
- 划(5945)
- 资源(5717)
- 农业(5689)
- 财(5502)
- 业经(5317)
- 地方(5158)
- 和(4803)
- 发(4655)
- 贸(4611)
- 贸易(4611)
- 易(4444)
- 生态(4181)
- 规划(4161)
- 环境规划(4111)
- 问题(3897)
- 机构
- 大学(98593)
- 学院(97611)
- 济(38833)
- 经济(38096)
- 管理(37926)
- 研究(35140)
- 理学(33524)
- 理学院(33080)
- 管理学(32358)
- 管理学院(32218)
- 中国(25499)
- 科学(24493)
- 农(23964)
- 京(21152)
- 业大(20461)
- 农业(19309)
- 所(18591)
- 研究所(17452)
- 中心(15843)
- 财(15459)
- 江(14430)
- 农业大学(13500)
- 财经(13073)
- 院(12925)
- 北京(12596)
- 范(12584)
- 师范(12407)
- 经(11989)
- 省(11883)
- 经济学(11799)
- 基金
- 项目(72656)
- 科学(57165)
- 基金(54069)
- 家(49601)
- 国家(49251)
- 研究(47454)
- 科学基金(41413)
- 社会(31027)
- 基金项目(29541)
- 社会科(29536)
- 社会科学(29525)
- 自然(28788)
- 省(28549)
- 自然科(28104)
- 自然科学(28098)
- 自然科学基金(27614)
- 划(24754)
- 教育(21520)
- 资助(21245)
- 编号(17271)
- 重点(16611)
- 部(16018)
- 发(15718)
- 计划(15369)
- 创(15070)
- 科研(14582)
- 创新(14187)
- 科技(13637)
- 国家社会(13198)
- 教育部(12996)
共检索到135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鑫 邢秀为 程文仕
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保证能耗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降低对推动减排增汇、绿色可持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分别估算地区2000—2017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及GDP含金量,借助OECD脱钩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量化,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脱钩关系的因素进行识别与检验。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整体递增,建设用地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极强于直接碳吸收的削弱作用,在地区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②甘肃省GDP含金量总体稳定但相对较低,平均含金量42. 96%。③甘肃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GDP含金量前期存在未脱钩关系,后期脱钩趋势明显,地区土地利用正朝着低碳有效方向迈进。④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总人口及第三产业比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与脱钩关系关联最密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键 毛德华 蒋子良 李科
文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碳源—碳汇模型,测算并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7年土地利用的碳收支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LMDI分解模型与Tapio脱钩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007—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79%;(2)经济发展水平与建设用地规模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的正效应因素,碳排放强度与土地利用效率是抑制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的负效应因素;(3)10年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除2009—2010年、2015—2016年呈现扩展连接外,其余年份处于弱脱钩状态。最后,从碳减排与碳增汇视角提出土地低碳利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嵘 常烜钰
选取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的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脱钩理论对西部地区1995—2010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构建碳排放模型深入研究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所研究年份间除1998—1999年为强脱钩,2003—2006年为扩张性负脱钩之外,其余时期均呈现为弱脱钩状态;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对碳排放的减少有很大潜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抑制碳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能源结构的优化是控制碳排放增加的潜在因素;弱脱钩状态下,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影响碳排放的幅度较小,在强脱钩状态下则更小,而在扩张性负脱钩时三者所占比例同步提高。
关键词:
碳排放 脱钩 驱动因素 西部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凌霄 周敏
基于2000~2013年我国GDP和能源消费总量数据,测算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变化水平,通过构建脱钩模型来研究二者的脱钩状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的乘法形式,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对碳排放量作用的效应大小。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除了2002~2004年为扩张负脱钩以及2004~2005年和2010~2011年为扩张连结以外,其他年度都为弱脱钩状态;从总体上看,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均为正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与能源结构效应则为负,且经济规模效应的作用最为显著。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 因素分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宏辉 李晓晓
利用Tapio模型测算1996—2015年新疆和全国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新疆农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及全国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增长趋势,且新疆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农业碳排放以弱脱钩状态为主,但波动幅度较大,稳定性较差;土地利用方式变迁、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技术创新是新疆农业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倡导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方式、推动绿色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低碳农业科技投入与推广,能有效减少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关键词:
新疆 农业碳排放量 脱钩弹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盈之 徐康宁 胡永舜
本文运用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制造业1995-2007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产出效应为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为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制造业部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但强脱钩年份较少;在强脱钩向弱脱钩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效应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据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芷君 刘毅华 林华荣
科学揭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缓解高碳土地利用模式并探寻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文章在计算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应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并分析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1)1996—2015年,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从扩张性负脱钩逐渐向弱脱钩和强脱钩转变;(2)2005—2015年,市域层面主要表现为强脱钩、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三种状态,其中2000—2005年以轻度弱脱钩为主,2010—2015年以高度弱脱钩为主;(3)脱钩程度较高的市域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森林覆盖率高的山区,而负脱钩的地区主要是以发展高耗能工业为主的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广东省在节能减排工作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脱钩水平较低以及脱钩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因此,广东省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脱钩政策以期实现低碳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安静 郭琳 赵景峰
本文将Tapio脱钩指数和LMDI分解方法结合,分别从中国整体层面和中国省份层面对2000-2019年间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指数进行测算并对脱钩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演变过程。(2)能源强度是促进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弱脱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30.6%),而人均GDP的增长则是抑制两者脱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114.8%)。(3)各个驱动因素在各个省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能源强度在一些省份的各个经济发展阶段都促进了其二氧化碳排放的降低,而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能源大省,则促进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德勇 宋沁颖 张麒
识别中国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将其分解为能源结构、(交通)能源强度、交通强度、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6个驱动因素,分析不同脱钩状态下各因素驱动效果尤为关键,其中,所采用的广义费雪指数(GFI)因素分解法具有消除残值、分解更完全的优势。研究发现,中国交通碳排放持续增长,但理想脱钩状态省份从0个上升到8个;经济和土地城市化是阻碍碳减排最关键因素,人口城市化、交通强度、能源结构促进碳减排;能源强度、交通强度是形成不同脱钩状态主因。构建“高效、紧凑、智能”城市交运体系有助于交通部门更早实现碳达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宝根 赵玉 邓俊红
[目的]研究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中国种植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种植业产值等统计数据,通过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采用Tapio模型揭示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特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探析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中国种植业碳排总量近年来趋于下降,化肥是其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类型近年来整体上呈现强脱钩,但省际差异化明显;(3)生产效率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趋于增强,生产结构的碳排放增加效应显著,产出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因素的碳排放增加效应趋于下降。[结论]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结构优化、注重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着力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以期实现中国种植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种植业 碳排放 脱钩特征 LMDI 中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史常亮 郭焱 占鹏 朱俊峰
根据最新修订的农业能源消费数据,本文测算了中国农业1980—2014年的能耗碳排放情况,并对其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和脱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农业能耗碳排放量总体上保持了向上增长的趋势,累计排放碳3325.68万吨;产值的增加是推动农业能耗碳排放量增长的主导力量,能源强度的下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值增加带来的碳排放增长,但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能发生明显改观,其抑制效应近年来已趋于减弱;过去30多年里,农业部门节能减排努力所达到的"脱钩"效果甚微,总体呈弱脱钩效应,离实现强脱钩的差距越来越大;未来实现农业能耗碳排放"脱钩",更需要通过优化用能结构和降低碳排放因子来发挥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怀敏 左薇 徐士元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的绿色转型,实现交通运输业发展与碳减排的协调共进,将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相结合,分析了长江经济带2004~2018年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与交通能源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情况以及脱钩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石油类能源消费碳排放占交通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95.51%;(2)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脱钩以“弱脱钩”为主,部分年份出现“连接增长”和“扩张负脱钩”,脱钩状态稳定性不高,长江经济带交通业经济发展整体上仍未摆脱对交通能源碳排放的依赖;(3)交通行业规模、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对长江经济带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起抑制作用,交通能源强度与能源结构对交通碳排放脱钩起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增长效应是阻碍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能源消耗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史常亮 郭焱 占鹏 朱俊峰
根据最新修订的农业能源消费数据,本文测算了中国农业1980—2014年的能耗碳排放情况,并对其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和脱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农业能耗碳排放量总体上保持了向上增长的趋势,累计排放碳3325.68万吨;产值的增加是推动农业能耗碳排放量增长的主导力量,能源强度的下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值增加带来的碳排放增长,但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能发生明显改观,其抑制效应近年来已趋于减弱;过去30多年里,农业部门节能减排努力所达到的"脱钩"效果甚微,总体呈弱脱钩效应,离实现强脱钩的差距越来越大;未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慧 徐琼 郭尧琦
文章首先采用脱钩模型对2007-2017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进行测度,再基于空间分析法对其脱钩效应的时序演变、空间异质性与空间相关性等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索其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以扩张性连接为主,脱钩状态不佳,其省际差异不大,但时序演变剧烈,在2011年后趋于稳定;2007-2017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呈现显著正相关,虽整体相关性不强,但相关程度有所上升,其中,中西部省市主要位于"低—低"区,东部省市主要位于"高—高"区;影响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空间异质性的显著性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仲云云 仲伟周
文章通过计算1995-2009年我国29个省市的碳排放量,揭示了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并进一步构建"LMDI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9类驱动因素,其中人均GDP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决定因素,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文章根据这9类因素对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及其导致区域碳排放的异质性特征,提出了我国差异化区域碳减排政策。
关键词:
碳排放 区域差异 驱动诱因 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