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32)
- 2023(3370)
- 2022(2932)
- 2021(2750)
- 2020(2437)
- 2019(5584)
- 2018(5339)
- 2017(10187)
- 2016(5697)
- 2015(6508)
- 2014(6454)
- 2013(6428)
- 2012(6218)
- 2011(5824)
- 2010(5851)
- 2009(5623)
- 2008(5485)
- 2007(4966)
- 2006(4586)
- 2005(4382)
- 学科
- 济(22706)
- 经济(22641)
- 管理(14972)
- 业(12719)
- 企(10062)
- 企业(10062)
- 学(9297)
- 土地(8575)
- 方法(8082)
- 数学(6900)
- 制(6848)
- 数学方法(6776)
- 农(6405)
- 中国(6067)
- 财(5831)
- 体(4729)
- 经济学(4635)
- 问题(4304)
- 业经(4042)
- 农业(3963)
- 体制(3942)
- 融(3766)
- 金融(3766)
- 银(3667)
- 银行(3641)
- 行(3532)
- 地方(3472)
- 贸(3363)
- 贸易(3361)
- 度(3310)
- 机构
- 大学(88125)
- 学院(84485)
- 研究(36015)
- 济(32055)
- 经济(31276)
- 管理(28296)
- 中国(27391)
- 科学(24380)
- 理学(23662)
- 理学院(23288)
- 管理学(22719)
- 管理学院(22576)
- 农(22509)
- 京(20985)
- 所(20217)
- 研究所(18444)
- 农业(18265)
- 业大(16900)
- 财(16021)
- 中心(15894)
- 江(14194)
- 院(13474)
- 北京(13270)
- 省(13121)
- 财经(12031)
- 农业大学(11867)
- 范(11341)
- 科学院(11199)
- 师范(11113)
- 经(10928)
- 基金
- 项目(57152)
- 科学(43542)
- 基金(41731)
- 家(39554)
- 国家(39266)
- 研究(36672)
- 科学基金(31357)
- 社会(22508)
- 自然(22292)
- 自然科(21702)
- 自然科学(21690)
- 基金项目(21525)
- 自然科学基金(21308)
- 省(21160)
- 社会科(21098)
- 社会科学(21089)
- 划(19699)
- 资助(17618)
- 教育(16391)
- 重点(13693)
- 编号(13638)
- 部(12899)
- 计划(12664)
- 发(12002)
- 成果(11671)
- 科研(11479)
- 科技(11420)
- 创(11266)
- 创新(10734)
- 课题(10461)
共检索到137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郝仕龙 李壁成
研究目的:研究和分析生态地理学中有关尺度及尺度转换的概念及内涵,探讨土地利用模式的尺度转换方法。研究方法:图示法,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法,目标规划法。研究结果:为土地利用模式在不同尺度间的转换提供了方法参考,丰富了生态地理学中有关尺度及尺度转换的研究。研究结论:尺度和尺度转换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各学科的联合。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尺度 尺度转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仕龙 李壁成 于强
论文借助PRA,结合实地测量和GIS,以宁夏南部山区的上黄村为例对小尺度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重建和恢复了其25年来各时期的土地利用过程,绘制了上黄试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图,并对其土地利用的数量及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从数量上看,耕地和林地变化最为显著,年变化率分别达到了8.0%和9.2%;从空间分布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耕地向林地、草地及园地转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冉圣宏 张凯 吕昌河
采用延河流域和安塞县2000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2000-2006年该区域生态建设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数据,分别在流域尺度和县域尺度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延河流域及位于延河流域上中游的安塞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模型。研究表明,在这两个尺度上,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关键因素都是总人口和农作物播种面积。以此为基础,基于不同尺度上共同驱动力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不同尺度上耕地变化模型的尺度转换方法。对于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无论其模型形式的复杂程度如何,只要不同尺度上的关键驱动因子相同或存在明确的定量关系,就可以基于关键驱动力因子的定量关系进行不同尺度上土地利用/覆被模型的尺度转换。研究成果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尺度转换方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佑启,何英彬
尺度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尺度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复杂关系,讨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尺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为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尺度 尺度转换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兆珍 李建柱 冯平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56—2005年的年降雨量和水面蒸发资料以及DEM、土地利用和土壤的遥感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划分一定单元流域,对海河流域进行水文类型分区划分,并讨论了土地利用转移变化及单元流域尺度大小对水文类型分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水文类型分区的结果是不同的,土地利用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流域水文类型分区的空间分布,土地利用变化越大,水文类型分区的转移变化也越大。单元流域尺度较小时,水文类型分区分布较为离散,反之,单元流域尺度较大时,水文类型分区的分布则较为连续。当单元流域平均面积变化小于150 km2时,分区分布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总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文武 傅伯杰 吕一河 陈利顶
土地利用能够通过改变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和生态过程影响土壤侵蚀,尺度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作用机制也会发生变化。本文针对坡面尺度、小流域/流域尺度和区域尺度,综述了不同尺度上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其中,在坡面尺度上,土地利用与上壤侵蚀的研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管理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相应尺度上的模型有USLE/ RUSLE、WEPP等;在小流域/流域尺度上,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相关的模型有LISEM、AGNPS、EUROSEM和SEDEM等;在区域尺度上土壤侵蚀评价研究主要是通过尺度上推和宏观因子评价的方法进行。多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研究作为自然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关注多尺度综合与尺度转换、土地利用政策效应、土地利用格局与土壤流失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尺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立民 朱智良
90 年代以来,利用遥感进行大面积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已建立的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数据库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研究成果也被应用于有关全球环境变化国际公约的执行监督。利用遥感进行大面积土地详查已经逐步摆脱单一制图的传统概念, 正在向建立以应用为目的且便于用户使用的综合信息数据库的方向迈进。此外, 如何对大面积土地覆盖数据库进行精度评价已引起广泛重视,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入21 世纪,全球和区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的遥感研究将进一步深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俊三 袁磊 张萌
研究目的:从多尺度空间关联耦合的角度,构建一个能够动态、定量表征不同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的土地利用变化多尺度驱动力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方法: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构建耦合模型主控反馈环与耦合关系模块形成耦合模型总体框架,并对该耦合模型进行实现与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该耦合模型模拟结果相对误差的均值为-0.155%,相对误差分布在[-3.91%,4.98%]区间内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90.3%,基本达到了对三级实证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多尺度驱动机理时域行为的再现与模拟。研究结论:耦合模型构建思路与方法较为可靠,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数量结构在不同尺度间的配置与协调提供有效的预测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贤健 屈小斌 兰代萍 胡学华
以内江市为例,采用土地利用信息图的方法、引入均质度的概念研究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在Arc-Gis9.1软件技术支持下,选取5m×5m、10m×10m、15m×15m3种不同大小的网格系统,分析内江市城市用地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内江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均质度在0.86以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展布比较集中;3种不同大小的网格系统对土地利用均质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在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复杂,用地比较零碎的地方,网格尺度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均质度影响较大;而在土地利用类型单一,某种用地类型为主的区域,网格尺度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均质度影响较小。其原因是网格越大,越能掩盖零散分布的细小土地斑块,强化...
关键词:
内江市 土地利用 均质度 空间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维秋 张学鹏 杨澜 何莹宣 陈伟
土地利用/覆盖(LULC)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是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数据,然而不同空间尺度或不同LULC的产品数据,计算出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否有差异,以及差异程度尚不明确。论文采用两种土地利用产品数据,并使用重采样的方式获取了两套不同分辨率的数据,通过当量因子法计算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了不同尺度LULC对ESVs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产品或同种产品用尺度不同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结果不同。(2)两种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出来的ESVs相差了大约1.7%,并且随着尺度的增加,差值有减小的趋势。(3)随着LULC尺度的增加,ESVs的总体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增加的趋势逐渐缓和,并且ESVs与LULC尺度符合对数关系,拟合度R~2>0.9。研究结果为获取可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王越
研究目的:实现由传统的人工识别到自动识别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尺度的方法创新,为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分形理论,采用二阶导数对计盒维数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研究结果:(1)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在900 m×900 m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2)1991年、2003年和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表现为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空间作用力、分布均匀程度和内部联结性的大小不同,并呈现出空间相互关联关系复杂性;(3)1991—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相互关联关系变化特征明显,表现为土地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越 宋戈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时间尺度是其尺度依赖性和敏感性表达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松嫩高平原典型区域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GIS、RS技术,结合Matlab编程,采用K-L变换将多波段的遥感影像提取为单波段图像作为原始信号数据,在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最优空间尺度下,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小波分析模型进行改进,探寻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的适宜时间尺度,进而明确适宜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波动性特征,并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其时间尺度的划分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在10~20、30~40和40~50 a均有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表明10~20、30~40和40~50 a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3个重要时间尺度。2)1979—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的最优时间分析尺度为36a,土地利用格局在12.33 a左右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变化特征,可将研究区时间域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发展初期1979—1991年、发展中期1991—2003年、发展近期2003—2015年。3)在空间上,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全局化时间尺度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局部化时间尺度具有较高水平的一致性。4)论文建立的基于小波分析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时间尺度识别方法可行并具有准确性,研究区旱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1979、1991、2003和2015年4个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变化发生了明显的趋势性转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金 陈曦 包安明 段远斌
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靶区,选取20世纪50年代1:100000地形图52幅和2000年TM影像10景,解译得1:100000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分别用1:2000000,1:1000000,1:500000,1:250000,1:100000,1:50000,1:25000,1:10000和1:5000比例尺的网格切割,运用面积频率统计和归一化尺度方差探讨20世纪50年代和2000年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总体和4个主要类别的最佳尺度,并分析各地类对尺度变化的敏感度。结果显示:塔里木河干流斑块面积相差悬殊,小到0.0001km2,大至19121km2;面积频率统计符合正态分布;归一化尺度方差显示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炳文 王钦敏 陈崇成 池天河
常规统计方法是分析制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常用方法,其理论假设前提是数据本身在统计上是独立的,呈正态分布。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空间自相关性中蕴含一些有用的信息,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论文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采用Moran's I系数的自相关图来表示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与影响因子的空间自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与影响因子普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并且空间自相关性与研究尺度密切相关,空间自相关性随尺度增大而增强。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比经典统计回归模型略强,并且空间自回归模型中的残差较小、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王越
研究目的:实现由传统的人工识别到自动识别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尺度的方法创新,为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分形理论,采用二阶导数对计盒维数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研究结果:(1)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在900 m×900 m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2)1991年、2003年和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表现为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空间作用力、分布均匀程度和内部联结性的大小不同,并呈现出空间相互关联关系复杂性;(3)1991—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相互关联关系变化特征明显,表现为土地利用格局中竞争强度强弱的差异。研究结论:(1)改进的计盒维数模型能够实现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尺度的自动识别;(2)建立的计盒维数自动识别尺度模型,确定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尺度900 m×900 m是独立最小地理单元,也是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最优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