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9)
2023(14193)
2022(12356)
2021(11379)
2020(9429)
2019(21704)
2018(21317)
2017(41667)
2016(22758)
2015(25221)
2014(25134)
2013(25048)
2012(22976)
2011(20711)
2010(20335)
2009(18191)
2008(17440)
2007(14968)
2006(13130)
2005(11356)
作者
(67551)
(56021)
(55533)
(52954)
(35580)
(26982)
(25135)
(22094)
(21460)
(19873)
(19029)
(18980)
(17686)
(17574)
(17258)
(17186)
(17015)
(16711)
(16171)
(15807)
(14084)
(13555)
(13347)
(12714)
(12601)
(12380)
(12323)
(12225)
(11181)
(11134)
学科
(89107)
经济(89006)
管理(62733)
(57413)
(46242)
企业(46242)
方法(41684)
数学(36748)
数学方法(36419)
中国(24285)
(23276)
(22534)
(21990)
(20336)
贸易(20329)
(19822)
(18387)
地方(18349)
业经(18316)
(17927)
环境(17908)
银行(17861)
(16823)
农业(15803)
(14031)
(13582)
金融(13581)
技术(13520)
理论(13190)
(13086)
机构
大学(319555)
学院(316272)
管理(127075)
(124704)
经济(121952)
理学(110873)
理学院(109602)
管理学(107713)
管理学院(107171)
研究(107159)
中国(81718)
科学(70032)
(68501)
(60452)
(54380)
(54189)
业大(53930)
研究所(50129)
中心(48954)
农业(48207)
(44928)
财经(44795)
北京(42526)
(40959)
(40363)
师范(39868)
(39025)
经济学(37740)
(36732)
经济学院(34436)
基金
项目(228550)
科学(178435)
基金(166973)
研究(159102)
(148336)
国家(147180)
科学基金(125567)
社会(101066)
社会科(95899)
社会科学(95872)
基金项目(90261)
(88755)
自然(84659)
自然科(82671)
自然科学(82647)
自然科学基金(81131)
(75680)
教育(71471)
资助(67996)
编号(63134)
重点(51008)
(49604)
成果(48441)
(48269)
(47260)
科研(44447)
创新(44219)
计划(43574)
课题(42749)
教育部(41789)
期刊
(127370)
经济(127370)
研究(90282)
学报(57625)
中国(57079)
(53572)
科学(51191)
管理(42249)
大学(42062)
学学(40056)
(38532)
农业(35815)
(32472)
金融(32472)
教育(27622)
技术(23679)
业经(21257)
财经(20855)
经济研究(20590)
问题(18846)
(18202)
(17686)
科技(16780)
图书(15876)
资源(15665)
理论(15506)
业大(15504)
(15410)
技术经济(14477)
实践(14386)
共检索到451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咏喜  李贵才  林姚宇  段仲渊  
居民出行碳排放是人类活动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土地利用作为居民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提出了居民出行的需求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具有总体上的锁定作用,这一需求在特定交通供给和个人家庭情况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出行行为,并最终影响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总量和结构。土地利用影响交通出行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开发强度、土地混合利用、交通出行可达性等方面。土地利用是控制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好的城市空间结构、高强度、良好的土地混合利用以及好的交通可达性等为控制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组织的基础,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采取一定的交通出行政策限制私人汽车出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枫  张琰  
在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拓展的基础上,选取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旅客为样本,分析了环境问题意识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居民低碳出行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环境问题意识均有助于提升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主观规范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枫  张琰  
在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拓展的基础上,选取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旅客为样本,分析了环境问题意识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居民低碳出行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环境问题意识均有助于提升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主观规范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昔保  陈爽  杨桂山  
随着能源问题及全球变化关注,城市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研究已成为多学科关注焦点。选择南京、宁波和常州作为长三角典型城市,基于典型居住小区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的城市居民出行基础数据,估算与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长三角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出行交通碳排放约1 121.9kg CO2/人,日常通勤和远距离出行碳排放量之比为75∶25;城市居民日常通勤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交通方式、出行距离、家庭年收入、年龄和性别;远距离出行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出行距离、交通方式和家庭年收入。建议采用差别化的行政干预和经济杠杆有效调控家庭小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陈佳列  肖伟  
为促进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必要研究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在构建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4~2014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逐年上升,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下降。这是由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增长和出行模式结构的恶化造成的。为了促进重庆市城市低碳出行体系的建设,有必要在保障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公交和轨道交通模式的发展,通过模式结构优化提升重庆市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曲福田  卢娜  冯淑怡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仅次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在界定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作用机制及内涵的基础上,从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换、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以及非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三个方面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换会增加碳排放量。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农田转换为森林或草地能够使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增加,但是土壤碳汇集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农田、森林和草地管理措施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基本观点是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减少碳排放量。非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从能源消耗角度考虑,二产用地向三产用地转换会减少碳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肖伟  朱焕亮  
低碳出行倾向是低碳出行行动的前因。为引导城市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有必要研究其低碳出行倾向的影响因素。结合出行行为决策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和有限理性理论,归纳出6类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倾向影响因素:公交友好、情境依赖、时间感知、价格感知、学习能力和社会规范等。在此基础上,对6类因素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路径分析模型。研究证实了6类因素对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倾向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肖伟  朱焕亮  
低碳出行倾向是低碳出行行动的前因。为引导城市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有必要研究其低碳出行倾向的影响因素。结合出行行为决策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和有限理性理论,归纳出6类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倾向影响因素:公交友好、情境依赖、时间感知、价格感知、学习能力和社会规范等。在此基础上,对6类因素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路径分析模型。研究证实了6类因素对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倾向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孟玉洁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后,"低碳"一词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广州、中山、深圳和珠海4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14个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状况、交通出行状况与城市背景的关系、居民收入水平对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以及居民低碳意识对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交通出行"低碳"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根据不同城市的背景促进交通出行低碳化、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等具体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鹏  江书平  曹秀芬  
文章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阐述了使用自行车出行对低碳城市建设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城市治理雾霾的重要意义;基于对586名城市居民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公交线网密度、低碳城市建设影响日常生活认知等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有显著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闫庆武   陈宇涵   移明昊   张定祥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分布、交通路网等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碳排放计算方法,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0—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净碳排放量为1.07×10~8t、1.13×10~8t、1.37×10~8t,排放量随着时间推移明显增加。(2)土地利用类型极大地影响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碳排放,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的土地,碳排放量明显高于主要地类为非耕地的相同面积土地;耕地中,旱地的碳排放程度高于水田和水浇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作用复杂。自然因素中,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起巨大的主导作用;其次为表层土壤泥沙含量、高程等;交通因素反映人类活动,其对碳排放起正向作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直接影响着区域碳效应,采取相关举措进行碳减排、碳增汇,是推动东北地区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小康  王晓鸣  华虹  
为探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及机理,文章首先分析了2002—2013年土地利用结构及碳排放的变化情况,其次通过协整检验分析各类用地面积与净碳排放量是否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再次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影响净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地类,最后通过扩展的Kaya模型分析影响净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净碳排放变化的作用方向及边际贡献。结果表明:(1)农用地、建设用地总量与净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而耕地等8类用地面积与净碳排放量之间不存在;(2)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建设用地总量变化是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董捷  
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测算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对城市圈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脱钩模型对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表明:2002-201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是提高的,2010年为0.8051,年均增长2.06%,但其内部城市单元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明显;2002-2010年城市圈土地利用平均碳排放强度逐年增加,2010年为0.1008万t/km2,年均增长10.42%,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呈高度正相关,总体上处于未脱钩状态,但已有明显脱钩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峰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停车收费现状的调查,指出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的因素,通过对驾车出行人群支付停车费用的意愿分析,证明了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制定合理停车收费标准的具体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键  毛德华  蒋子良  李科  
文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碳源—碳汇模型,测算并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7年土地利用的碳收支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LMDI分解模型与Tapio脱钩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007—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79%;(2)经济发展水平与建设用地规模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的正效应因素,碳排放强度与土地利用效率是抑制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的负效应因素;(3)10年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除2009—2010年、2015—2016年呈现扩展连接外,其余年份处于弱脱钩状态。最后,从碳减排与碳增汇视角提出土地低碳利用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