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1)
2023(10207)
2022(9108)
2021(8706)
2020(7125)
2019(16685)
2018(16695)
2017(32479)
2016(17680)
2015(19884)
2014(20021)
2013(19791)
2012(18226)
2011(16489)
2010(16304)
2009(14820)
2008(14296)
2007(12222)
2006(10564)
2005(9307)
作者
(51526)
(42779)
(42356)
(40323)
(27256)
(20603)
(19180)
(16989)
(16304)
(15189)
(14792)
(14271)
(13484)
(13352)
(13125)
(13017)
(12723)
(12635)
(12158)
(12064)
(10649)
(10423)
(10268)
(9660)
(9573)
(9456)
(9425)
(9299)
(8525)
(8428)
学科
(71029)
经济(70947)
管理(49415)
(46163)
(39259)
企业(39259)
方法(33441)
数学(28139)
数学方法(27803)
(19912)
(17775)
中国(16983)
(16342)
业经(15411)
理论(13745)
地方(13382)
(12390)
农业(12016)
(11404)
贸易(11400)
环境(11187)
(11053)
(11022)
技术(10543)
(10434)
财务(10373)
财务管理(10358)
教育(10293)
企业财务(9836)
(9707)
机构
大学(254562)
学院(250330)
管理(102058)
(94952)
经济(92741)
理学(89147)
理学院(88108)
管理学(86571)
管理学院(86133)
研究(84120)
中国(60859)
(55595)
科学(54774)
(42641)
(42042)
(40376)
业大(39342)
研究所(39321)
中心(37217)
北京(35159)
(34736)
(34630)
财经(34594)
师范(34352)
农业(31873)
(31513)
(30818)
(28678)
师范大学(28119)
经济学(27653)
基金
项目(176020)
科学(137622)
研究(127769)
基金(127423)
(111535)
国家(110634)
科学基金(94521)
社会(78217)
社会科(73918)
社会科学(73898)
基金项目(68643)
(67765)
自然(63216)
自然科(61654)
自然科学(61642)
自然科学基金(60499)
(58042)
教育(57907)
编号(52958)
资助(52193)
成果(42519)
重点(39304)
(38550)
(36826)
(36230)
课题(35739)
科研(33836)
创新(33720)
教育部(32644)
大学(32580)
期刊
(102448)
经济(102448)
研究(72898)
中国(45846)
学报(41792)
科学(39109)
(36137)
管理(36087)
大学(30739)
(30185)
教育(28871)
学学(28661)
农业(25642)
技术(20260)
(16711)
金融(16711)
业经(16448)
财经(16225)
图书(15748)
经济研究(15688)
(13741)
资源(13321)
问题(13209)
理论(13142)
科技(13016)
(12607)
实践(12106)
(12106)
技术经济(11526)
现代(11378)
共检索到354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同升  甘国辉  
研究目的:从认识论及相关学科角度,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学科理论很广,每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论:明确将土地利用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不多;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解释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时空尺度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十分重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秋昊  蔡运龙  
研究目的:增进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和原因的理解;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驱动力的模型化、土地利用数据的融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结论:人文、尺度及地域因素是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彩虹  
经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面临严峻的挑战,这警示人们对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反思,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开展起来的。本文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对循环经济的主要理论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将该理论的发展过程总结为理论的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及最终形成阶段,最后总结了最新研究议题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范小军  陈洁  陆芝青  
营销渠道变革与模式选择问题是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理论进行了述评,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未来的学术动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隋新  张永庆  
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的研究始于近几年。本文梳理了近几年国内外创意产业的相关文献,并作了系统的评述,以期为理论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产业界提供理论支撑以及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伟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宏观尺度、微观尺度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与方法等角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在今后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应当加强对不同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问题的综合研究,促进研究所涉及相关理论的综合及模型的集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兵  臧玲  张香玲  
土地规划实施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采用一定评价方法模型,对土地规划实施结果进行分析,评判其与规划目标的一致性,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调整完善建议。综合运用文献阅读法和归纳总结法,对我国学者土地规划实施评价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了土地规划实施评价的5个重点研究领域:规划实施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技术、评价分类和评价制度建设,并详细阐述了在上述5个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规划实施评价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加强规划实施动态评价研究、评价制度建设研究和评价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萍  帅佳良  吴克宁  
地震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防灾减灾应当纳入土地利用安全的重要考虑,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目标之一。在公共管理学基础上,研究尝试将公共危机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在应急管理、应急规划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在土地学科领域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研究对象的遴选,命题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研究,旨在构建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体系,探讨灾害发生后如何集中有限资源,最大程度减少震害损失,快速优化配置恢复重建用地、评估建设用地抗震适宜性及安排防灾需求用地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科  李超骕  欧阳虹彬  肖艳阳  
近年来空间可达性研究成果数量呈快速递增趋势,鉴于该领域可达性概念内涵不断拓宽,研究问题类型不断丰富,有必要对其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论文从土地利用和交通互动视角对可达性研究进行述评,不但对可达性内涵提出更明确要求,而且指出可达性子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子课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方面,以中外核心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期刊为载体,回顾2009—2018年这10年间可达性研究的总体进展,包括论文发表数量、刊物类型、研究技术方法、研究空间层面和对象等;在辨析可达性内涵基础上,回顾6大可达性相关主题下的热点问题,包括可达性与区位、社会经济属性、居住选址和房(地)价、交通行为、公共健康行为及公共政策评估等的互动关系问题。发现可达性研究领域未来仍然有大量的具体工作要做,其中最关键的3方面为:进一步探索可达性与体系内其他土地利用和交通要素的相互关系、继续优化可达性衡量方法,以及加强可达性作为规划政策分析工具的功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立华  袁奇峰  
2003年以来国家采取土地紧缩的政策,但城市规划学者对土地问题的关注并不够,很多规划方案难以"落地",研究亦偏重对欧美城市发展模式的借鉴,而对国内体制的剖析不足。从土地权属角度来看,侧重国有土地的规划研究,而忽视集体土地等,这跟国家土地政策走势不太吻合。鉴于此,如何建构一个能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机制并构建围绕土地的利益共同体,如何培养一个真正能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府等将是近期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枫  崔雪锋  缪丽娟  
重建长时间序列的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其产生的气候和生态效应至关重要。相关学者就定量重建中国历史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探索,但重建结果通常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统计性数据,缺乏地理空间属性信息,从而限制了其在气候和生态模型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历史资料来重建较高分辨率的具有空间属性信息的历史数据。本文针对诸如HYDE、SAGE等具有明确地理空间属性信息的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从方法的角度对中国历史土地利用空间化数据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重建具有空间属性的中国历史土地利用数据,为未来更好地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气候和生态效应提供数据支持。本文论述了不同资料在历史重建中的关系和作用;强调了人口数据在数量重建和空间分配中的双重作用及其局限性;重点分析了空间分配过程的假设条件和不同方法的历史重建对当代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依赖程度。本文认为,需要加强林地空间化数据的重建以服务历史时期的陆地碳循环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以典型年份控制的方法处理难以量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历史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建议进行分区重建,加强区域集成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  顿耀龙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带来了地表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对生态系统服务也造成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综述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等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归纳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模型,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评估方法和时空动态评估模型的研究、强化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生态学机制研究和注重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的集成应用研究等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华  张勃  
国际上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由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及响应,预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成为必然。由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并取得了积极进展。论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的一些相关问题: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尺度依赖性;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数据问题;③预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位置与数量。回顾了已有的5种主要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①基于行为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②经验统计模型;③最优化模型;④混合/综合模型;⑤动力模拟模型。最后总结了现有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发展的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后立胜,蔡运龙  
作为当前研究的前沿领域,LUCC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不仅丰富而且繁杂。本文从LUCC研究计划的根本目标出发,指出LUCC所研究的诸多科学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实质是因果关系,而且LUCC研究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三个研究构成环节(LUCC原因、LUCC状况和LUCC结果)和四个核心研究内容(LUCC驱动力与驱动机制、LUCC状况、LUCC效应研究与作用机制、LUCC模型模拟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文章针对此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此外,作者对LUCC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LUCC研究的主要趋势是走向综合,LUCC的环境效应研究与LUCC微观机理与过程的研究是当前LUCC研究的两个热点,而研究尺度的综合和模型构建是LUCC研究的两大难点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论文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数据获取4个方面对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行了概括。并归纳出目前研究的几个特点:①研究较为关注热点地区;②多将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归因于人口增长所导致的生计压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扩张;③研究逐步从单纯关注用途变更转向对用途变更和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并重;④在手段和方法上趋于多样化并趋向于综合使用多种方法;⑤土地利用主体决策行为对于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得到重视;⑥在分析数据的获取上,问卷调查成为主导方式,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尝试将问卷调查和“3S”技术相结合。最后总结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发展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