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0)
- 2023(10895)
- 2022(9921)
- 2021(9480)
- 2020(7890)
- 2019(18514)
- 2018(18721)
- 2017(35837)
- 2016(19793)
- 2015(22617)
- 2014(23083)
- 2013(22586)
- 2012(20637)
- 2011(18488)
- 2010(18404)
- 2009(16520)
- 2008(15972)
- 2007(13921)
- 2006(12031)
- 2005(10427)
- 学科
- 济(74782)
- 经济(74697)
- 管理(55643)
- 业(51370)
- 企(43249)
- 企业(43249)
- 方法(35813)
- 数学(30600)
- 数学方法(30103)
- 学(20320)
- 农(19862)
- 财(18681)
- 中国(18224)
- 业经(16185)
- 地方(15139)
- 理论(14455)
- 农业(13271)
- 和(13057)
- 制(12698)
- 贸(12501)
- 贸易(12493)
- 务(12425)
- 财务(12354)
- 财务管理(12319)
- 环境(12105)
- 易(12102)
- 技术(11749)
- 企业财务(11607)
- 教育(11259)
- 划(10408)
- 机构
- 学院(275631)
- 大学(275144)
- 管理(109812)
- 济(99300)
- 经济(96721)
- 理学(94994)
- 理学院(93882)
- 管理学(91979)
- 管理学院(91506)
- 研究(88741)
- 中国(66266)
- 京(60093)
- 科学(59408)
- 所(45611)
- 财(45519)
- 农(45403)
- 业大(43844)
- 研究所(41692)
- 中心(40900)
- 江(40833)
- 北京(37972)
- 范(37504)
- 师范(37160)
- 财经(36838)
- 农业(35786)
- 州(33802)
- 经(33324)
- 院(32887)
- 技术(31503)
- 师范大学(29748)
- 基金
- 项目(190840)
- 科学(147908)
- 研究(138920)
- 基金(135557)
- 家(118529)
- 国家(117535)
- 科学基金(100248)
- 社会(82652)
- 社会科(78045)
- 社会科学(78021)
- 省(75687)
- 基金项目(72649)
- 自然(67713)
- 自然科(66045)
- 自然科学(66034)
- 自然科学基金(64774)
- 教育(64144)
- 划(63914)
- 编号(59062)
- 资助(56838)
- 成果(47345)
- 重点(42573)
- 部(40840)
- 课题(40583)
- 发(39859)
- 创(38994)
- 科研(36846)
- 创新(36293)
- 项目编号(35846)
- 大学(35548)
- 期刊
- 济(109403)
- 经济(109403)
- 研究(77437)
- 中国(54080)
- 学报(45616)
- 科学(42041)
- 农(40756)
- 管理(38730)
- 教育(34369)
- 财(34294)
- 大学(33419)
- 学学(31171)
- 农业(28700)
- 技术(25064)
- 融(19679)
- 金融(19679)
- 业经(18995)
- 图书(18272)
- 财经(16364)
- 经济研究(16213)
- 资源(14385)
- 业(14184)
- 理论(14071)
- 问题(13988)
- 经(13816)
- 科技(13786)
- 实践(13310)
- 践(13310)
- 技术经济(13105)
- 版(13033)
共检索到397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秀兰,包玉海
本文从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涵义及研究内容出发,概括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方法—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建立,阐述了各类模型的涵义及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几种模型—(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4)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5)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6)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型。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瑞 朱道林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为基础,构建了土地利用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随机状态下各地类间相互转换的理论频数,通过实际转换量与理论转换量进行对比,构建判断土地利用转换规则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判断土地利用变化的系统过程。应用上述方法对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临邑县耕地总变化量最大,其次是园林地和未利用地,最后是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其中耕地几乎全部都是交换变化,而未利用地则相反,园林地和其他土地以交换变化为主,建设用地以净变化为主;从新增的角度来说,未利用地转化为其他土地最具有转换优势,其次是未利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矩阵 转换规则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郑振源 马彦琳
研究目的:初步建立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分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总体理论和主题理论三个层次。基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包括建立规划模型的方法、编制规划方案的方法以及评价规划方案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物,宜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以及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变革中不断发展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持续土地利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耀光 王丹
当前国内外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研究,多数是对陆域的城市或有关区域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研究,而对海岛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研究报道很少。海岛是海中陆地,由岛陆、岛基、岛滩和环岛浅海组成,海岛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特征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尤其在海岛的海岸带地段,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具体体现在海岸带滩涂土地和浅海水域的利用上。论文对北黄海大长山岛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大长山岛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结构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同时,根据我国颁布的《海域使用法》和《物权法》的内容,对海域与海岛土地的属性以及将海岛土地与海域利用作为一个系统,在理论与法律依据上进行了探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春阳 陈晋 陈云浩 史培军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中常用的分类后比较法中存在的误差累积 ,夸大变化程度的缺陷 ,提出了把变化矢量分析和分类后比较法相结合进行混合动态监测的新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的实例研究来看 ,尽管该方法对单景图像分类精度提高不明显 ,却可以大大降低常规分类后比较法中误差累积的程度 ,改善了常规分类后比较方法中误差累积、出现不合理变化类型的缺陷 ,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定量信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俊梅
把土地利用视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较为实用和科学的从单因素分析到多因素分析再到系统分析的结构分析方法体系。并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详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系统分析;浙江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其春 刘德林 全斌 方炫 李壁成
基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功能特征对应变换关系,选取相关定量指标,以安徽省含山县为例,探讨县域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功能特征关联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定量分析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强,较为简便。一定程度上,多样性、均匀度景观生态综合功能指标与组合类型数呈同向关联,而优势度与其呈反向关联,经济密度、人口密度社会经济综合功能指标与土地利用程度、建设用地区位指数呈同向关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健 周寅康 金晓斌 易理强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从2001年开始施行的,是对以往各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未被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于“未利用地”及其子系统中各级地类的命名与内涵的理解极有可能会给“未被利用”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简述国内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演变过程并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土地覆被/利用分类体系精华的基础上,对“未利用地”从利用的广义内涵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探讨了“未被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问题及其可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斌 任志远
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安全动态,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利用2000年、2007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2000年与2007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图;在ARCGIS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揭示了近7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信息熵与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功效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做叠置分析,得到了生态安全格局与土地利用格局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摆万奇 赵士洞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是一个多学科研究领域,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和预测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动态。LUCC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覆盖变化格局;·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全球和区域综合模型;·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成武 黄利民
文章从LUCC计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入手,探讨了其相应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我国LUCC研究的新思路:(1)从研究的空间尺度来看,应遵循"先局部、再整体;既分工、又合作"的研究思路;(2)从研究的时间尺度来看,应遵循"聚焦近期、兼顾历史、瞄准未来"的研究思路,用考古等研究方法重现5000多年来各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状况,建立与竺可桢先生建立的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序列相匹配的LUCC变化序列;(3)从研究的技术手段来看,应注意多源信息的复合使用,重视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的集成使用)的运用;(4)开展跨学科研究;(5)结合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开展研究;(6)加强理论集成研究。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全球变化 研究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光进 张增祥 王长有 刘斌 魏成阶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的干扰,分维度降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分维数降低;城镇扩大,斑块数量减小,用地趋于集中;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增加,用地趋于分散,复杂度增加。海口市土地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用地扩大,海口市土地结构表现为利用程度逐渐深化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洁玫 任彧 陈杰
中共中央提出的"五化"发展战略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鹤壁市作为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同时又处于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之列,肩负着保证粮食安全和实现中部崛起的双重重担,基于"五化"视角对鹤壁市过去2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使用包括RS和GIS在内的"信息化"手段,运用ENVI、ARc GIS及FRAGStAtS软件方法,对鹤壁市建设用地基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对耕地基于"农业现代化"、对林地基于"绿色化"进行具体分析。主要结论有:工业化与城镇化下,鹤壁市建设用地实现了扩张与集聚,城市建设向"一核双星"模式发展;农业现代化下,耕地资源丰富且变化日益趋向集中连片,但近...
关键词:
五化 鹤壁市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蔡满堂 许勇太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粤西南华农场3个时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生产性用地中,斑块类型、斑块数目与面积变化较大。70年代,景观优势度较高,多样性和均匀性较低;80年代,随斑块类型和斑块数量的增加,景观多样性、均匀性显著增加,破碎化指数增大,景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90年代,一些斑块类型逐渐消失,景观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性较80年代有所下降,斑块密度和破碎化指数已降至接近70年代水平。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时序特征看,市场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倾向性是导致景观格局阶段性变化的根源。
关键词:
乡村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裴彬 潘韬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要素的动态作用过程自LUCC相关研究计划开展以来一直是重点内容,并且愈来愈受到重视。将土地利用主体的决策过程和环境要素变化过程综合起来研究土地利用系统动态变化,是实现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在对土地利用系统复杂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土地利用系统变化模拟需要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自然环境要素对土地利用主体决策的影响、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主体及主体间相互作用及在此基础上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研究。土地利用模型是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有力工具,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系统模拟研究进展发现国内外真正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综合研究的模型尚不多见。基于主体的土地利用模拟方法综合了土地利用变化中空间变化和主体决策过程,适合于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变化的空间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和多尺度现象。本文在对国际上基于多主体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系统模拟的相关进展、模拟平台等分析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开展基于多主体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