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1)
2023(13299)
2022(11637)
2021(10780)
2020(9144)
2019(20922)
2018(20524)
2017(39585)
2016(21942)
2015(24359)
2014(24194)
2013(23920)
2012(21922)
2011(19900)
2010(19600)
2009(17790)
2008(17283)
2007(14769)
2006(12883)
2005(10936)
作者
(66888)
(55738)
(55461)
(52542)
(35469)
(26793)
(24924)
(21991)
(21330)
(19781)
(19102)
(18946)
(17796)
(17469)
(17165)
(17157)
(17060)
(16497)
(15983)
(15824)
(14266)
(13496)
(13472)
(12734)
(12501)
(12371)
(12358)
(12137)
(11264)
(11231)
学科
(84161)
经济(84066)
管理(59820)
(57137)
(46660)
企业(46660)
方法(40279)
数学(34988)
数学方法(34581)
(23489)
(23084)
中国(20298)
(19969)
业经(18574)
地方(16007)
农业(15688)
(15651)
贸易(15647)
(15176)
理论(13990)
环境(13848)
技术(13564)
(13391)
(13295)
(12679)
财务(12618)
财务管理(12599)
企业财务(11947)
(11574)
(11193)
机构
大学(315869)
学院(312083)
管理(123013)
(116645)
经济(114110)
理学(108088)
理学院(106792)
研究(106684)
管理学(104667)
管理学院(104138)
中国(75575)
科学(72793)
(67710)
(62688)
业大(55936)
(55550)
研究所(51784)
(50200)
农业(50124)
中心(47334)
(44203)
北京(41913)
财经(41813)
(41765)
师范(41219)
(38571)
(38168)
(35783)
经济学(34243)
农业大学(33919)
基金
项目(226394)
科学(175937)
基金(163804)
研究(156580)
(147060)
国家(145872)
科学基金(122997)
社会(96988)
社会科(91806)
社会科学(91780)
(88937)
基金项目(88281)
自然(84107)
自然科(82122)
自然科学(82094)
自然科学基金(80605)
(76371)
教育(71527)
资助(66791)
编号(62605)
重点(51180)
成果(49420)
(48843)
(47621)
(47016)
计划(44586)
科研(44238)
创新(43930)
课题(43056)
大学(40916)
期刊
(120308)
经济(120308)
研究(84041)
学报(62032)
中国(56104)
(56051)
科学(53964)
大学(44723)
学学(42435)
管理(41278)
农业(39009)
(35299)
教育(31680)
技术(23901)
(20714)
金融(20714)
业经(20679)
(19690)
财经(19294)
经济研究(19154)
业大(17507)
图书(17276)
科技(17251)
(16863)
(16377)
问题(16167)
资源(15511)
理论(14536)
技术经济(14302)
农业大学(14119)
共检索到432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明周  
土地利用分类是研究土地利用的最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科研与实践。本文在全面研究土地利用分类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比较且说明了当前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的优劣,并提出多层次统一标准的系统分类设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亮  濮励杰  朱明  
研究目的:借鉴日本土地利用分类经验,更好地服务国内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科学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日两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一级分类相似,二级分类差异较大;日本土地利用分类结构更加简明严谨,可操作性更强。研究结论:可借鉴日本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适当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并设立跨专业跨部门的专门研究机构开展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挺  王玲玲  张友静  邵蔚  佘远见  
研究目的: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利用QuickBird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实验区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探索提高土地资源数量及质量信息挖掘的广度、深度、自动化程度与准确度,提高工作效率,为国土资源行业的土地资源遥感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研究方法:在光谱和纹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坡度空间谱和对象空间关系构建决策规则的方法;通过对DEM数据的学习,可以得到对象的高程、坡度和坡度空间谱;通过空间方位、距离和拓扑关系,可以分析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最后将学习所得的规则加入到土地利用分类的规则集中。研究结果:相对于完全基于光谱和纹理信息的分类方法,本方法使分类总精度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炳中  陈浮  包浩生  彭补拙  
文中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目标下土地利用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原则、依据和方法等问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在对该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可持续利用、综合性、满足人类需求的适应性和系统性”四大分类原则 ,并以土地利用的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方式 ,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四大零级系统、9个一级类别、39个二级类型和 4 3个三级类型 ,形成四级层次的分类体系。本方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分类理论相互结合探讨的初步结果 ,可为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与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亚杰  王立辉  孔祥兵  阴海明  池泓  黄进良  
以山东省平邑县为研究区,在随机选取的子研究区中,利用3种不同的融合模型,以Sentinel-2影像的红、绿、蓝、近红外4个波段作为高分辨率融合参考影像,获得12组融合影像,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ATWT)算法并以红波段为高分辨率融合影像时,融合效果最好.采用最优模型和波段,对整个研究区进行数据融合,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原始Sentinel-2影像、融合获得影像和Landsat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其中Sentinel-2影像总体分类精度为89.693 9%,Kappa系数为0.886 0,融合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8.765 7%,Kappa系数为0.869 0,略低于前者,结果表明,"红波段+ATWT"融合影像在土地利用分类中可以获得接近原始影像分类精度的结果,能较好地保留原始影像的光谱信息并应用于较大区域的土地利用精细提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健  周寅康  金晓斌  易理强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从2001年开始施行的,是对以往各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未被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于“未利用地”及其子系统中各级地类的命名与内涵的理解极有可能会给“未被利用”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简述国内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演变过程并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土地覆被/利用分类体系精华的基础上,对“未利用地”从利用的广义内涵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探讨了“未被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问题及其可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艳玲  杨小唤  王新生  陈建军  
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如何准确、快速的获得大尺度范围的土地覆盖信息进行土地变化的动态实时监测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MODIS数据多光谱的特点,以山东省为例,选取8月份8-day的一期MODIS09Q1、MODIS09A1产品及全年16-day的MODIS13Q1NDVI时间序列产品,通过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光谱间关系,同时选择NDVI、EVI、NDWI、NDMI、NDSI等分类指数,并构造新的波段B2/B1、B7/B6(B1、B2、B6、B7分别代表1波段、2波段、6波段、7波段),利用决策树分类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试验。结果表明,仅利用MODIS数据自...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霄宇   许奇   宋丽英   邓进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与土地利用的依赖关系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以推动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的实施。既有研究多以车站客流及其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揭示客流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全局视角下分析线路客流对其沿线土地利用依赖关系的研究不够充分。论文基于2019年中国36座主要城市的多源数据构建包含线路功能和建成环境两方面的土地利用以及交通服务等三类指标,并以线路功能和建成环境两类指标为聚类特征划分线路类型,采用XGBoost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线路客运量的影响因素。案例研究表明:根据线路服务范围及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分为市区线I型、市区线II型和郊区线。3类线路重要度排序前5的解释变量对客运量的贡献至少达到60%,其中就业岗位密度和中心城区线路覆盖率是3类线路共同的重要土地利用变量。重要度排序高的解释变量对客运量的影响具有阈值效应,且相同类型线路重要变量的阈值趋同,而不同类型线路之间的阈值存在显著差异。因此,TOD客流廊道的构建需因地制宜地统筹职住分布及其配套资源。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土地利用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的机理,可为促进TOD客流廊道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贾玉洁  刘云根  杨思林  王妍  张超  徐红枫  郑淑君  
【目的】获取更高效、准确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方法,为后续的高原山区土地利用分类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中国典型的高原山区云南省大理市为研究区域,以Sentinel-2A影像为对象,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并将此方法分类结果与传统的ISODATA法和最大似然法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面向对象特征的决策树方法分类结果在空间分布和各地类的面积统计方面都优于ISODATA法和最大似然法,与研究区实际土地利用面积数据更为接近;(2)在大理市,最大似然法在水体和林地的提取上适用性较好,而面向对象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在农田、草地、建设用地和其他这些地类的区分上适用性更强,且在冰川积雪的提取上也有更好的提取效果;(3)相比与传统的ISODATA法和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精度,面向对象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可达90.20%,Kappa系数为87.9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分类方法,先粗分类再进一步细分类的分类思想,可避免区域之间的混淆问题。面向对象特征与决策树相结合的组合分类方法在高原山区有着更好的适用性,可以有效提高高原山区分类精度。图3表8参26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廖琦  苏墨  罗罡辉  魏小武  
研究目的:整合规划和国土分类标准,促进规划和国土数据融合;根据管理需求细分用地类型,支撑精细化管理。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调研、需求分析、对照转换、征求意见、实践验证等研究方法,对整合原则、分类标准异同点、对应关系、地类细分及编码等关键环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制定了一套深圳市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地类及其与规划和国土分类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论:深圳市2011年调查实践表明,采用工作地类进行调查,不但可以通过一次调查获取两套适用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用地审批、执法监察等精细化管理的数据,而且在数据获取源头为规划和国土数据的无缝融合打下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天林  金贵  邓祥征  李兆华  王润  
准确高效的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对于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活动频繁且密集,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十分剧烈,增加了城市土地利用精准分类的不确定性;且受环境气候和云雨天气影响增加了有效光学影像获取的难度。为提高城市土地分类精度,该文选取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案例,以Sentinel-1A和lAndSAt8 Oli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rAm-Schmidt变换方法进行影像融合,选取最大似然、支持向量机、cArt决策树、BP神经网络等4种分类方法对融合的影像进行分类,提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与光学影像的分类结果对比,探究了Sentinel...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杰  张胜  王涛  
文章基于1999—2015年中国各省土地利用、能源、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碳排放计算方法、STIRPAT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土地利用(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碳排放总体以碳吸收为主,并以114.19×104t/a(P<0.001)的线性速率增加。(2)各省由能源消税折算的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增加规模较大,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P<0.001),表明短期内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碳减排存在经济发展惯性阻力。(3)建设用地碳排放是中国及其各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体,土地利用的碳吸收量仅占其5.5%左右。(4)中国及各省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持续降低,而人均碳排放强度在持续升高。(5)影响中国及各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因素主要为第二产业产值,其他依次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三产业产值、人口数量和第一产业产值。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闫庆武   陈宇涵   移明昊   张定祥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分布、交通路网等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碳排放计算方法,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0—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净碳排放量为1.07×10~8t、1.13×10~8t、1.37×10~8t,排放量随着时间推移明显增加。(2)土地利用类型极大地影响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碳排放,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的土地,碳排放量明显高于主要地类为非耕地的相同面积土地;耕地中,旱地的碳排放程度高于水田和水浇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作用复杂。自然因素中,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起巨大的主导作用;其次为表层土壤泥沙含量、高程等;交通因素反映人类活动,其对碳排放起正向作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直接影响着区域碳效应,采取相关举措进行碳减排、碳增汇,是推动东北地区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诗嘉  刘晓英  杜书云  
基于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各地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模型测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基于此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波动变化趋势。高效率聚集区主要分布于中原城市群的西部,而东部的高效率聚集区逐渐向北部迁移。(2)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要素投入以及非期望产出的冗余是造成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3)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4)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财政压力、城市房地产投资对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研究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要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原城市群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增强城市土地利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骆剑承  周成虎  杨艳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 (LC/LU)调查已经成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自然灾害防治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 ,受到广泛注意和重视。随着遥感技术和各种地学分析模型的发展和深入 ,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影像数据对区域的LC/LU情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 ,成为一种最为迅速可靠和理想有效的手段。常规的LC/LU遥感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常规数理统计分类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基于知识逻辑推理的分类方法等。论文综合这些方法的特性 ,提出了遥感地学智能图解模型支持下的LC/LU分类体系 ,并以香港地区为试验对象 ,采用多平台遥感数据和辅助地理信息 ,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