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7)
- 2023(9769)
- 2022(8729)
- 2021(8231)
- 2020(6855)
- 2019(16043)
- 2018(15860)
- 2017(31222)
- 2016(16977)
- 2015(19135)
- 2014(19196)
- 2013(18936)
- 2012(17342)
- 2011(15468)
- 2010(15278)
- 2009(13872)
- 2008(13257)
- 2007(11204)
- 2006(9708)
- 2005(8369)
- 学科
- 济(68758)
- 经济(68684)
- 管理(48111)
- 业(44200)
- 企(36879)
- 企业(36879)
- 方法(32515)
- 数学(28185)
- 数学方法(27884)
- 学(17434)
- 农(17284)
- 中国(16360)
- 财(15433)
- 业经(14332)
- 地方(13665)
- 农业(11690)
- 理论(11363)
- 和(11168)
- 贸(10772)
- 贸易(10766)
- 环境(10740)
- 易(10428)
- 制(10387)
- 技术(10337)
- 务(9859)
- 财务(9800)
- 财务管理(9785)
- 教育(9558)
- 划(9369)
- 企业财务(9276)
- 机构
- 大学(239317)
- 学院(236455)
- 管理(98444)
- 济(90180)
- 经济(88083)
- 理学(86158)
- 理学院(85205)
- 管理学(83755)
- 管理学院(83347)
- 研究(77427)
- 中国(55929)
- 京(51571)
- 科学(50181)
- 财(39359)
- 所(38442)
- 农(38260)
- 业大(37874)
- 研究所(35470)
- 中心(34997)
- 江(32770)
- 财经(32593)
- 北京(32403)
- 范(32011)
- 师范(31752)
- 农业(30233)
- 经(29754)
- 院(28487)
- 州(26939)
- 经济学(26017)
- 师范大学(25903)
- 基金
- 项目(170332)
- 科学(133691)
- 研究(123733)
- 基金(123608)
- 家(107679)
- 国家(106800)
- 科学基金(91992)
- 社会(77005)
- 社会科(72893)
- 社会科学(72872)
- 基金项目(66715)
- 省(66318)
- 自然(60990)
- 自然科(59544)
- 自然科学(59533)
- 自然科学基金(58429)
- 教育(56165)
- 划(56146)
- 编号(50877)
- 资助(50652)
- 成果(40420)
- 重点(37482)
- 部(37206)
- 发(35555)
- 创(35023)
- 课题(34450)
- 科研(32615)
- 创新(32597)
- 教育部(31665)
- 大学(31549)
共检索到330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盈盈 韩非 张瑞娟 周丁扬
土地利用伦理是人与土地利用关系在认知、态度、价值观、行为等多层面的客观反映,对其进行测度,有助于推进土地伦理观的提高,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从理论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实践行为和人类之间关系五方面对北京市、山东省泰安市公众的土地利用伦理观进行测度。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的土地利用伦理观水平偏低,平均分为60.3,且不同特征的社会主体土地利用伦理观水平差异明显;(2)土地利用伦理观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但实践行为严重滞后,亟待提高;(3)公众认为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土地法律法规、每个人的努力、教育与宣传、行政手段等。研究建议通过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土地利用伦理教育与宣传,推行土地利用经济伦理、行政伦理、法律伦理,以增强全民保护土地的伦理道德意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盈盈 韩非 张瑞娟 周丁扬
土地利用伦理是人与土地利用关系在认知、态度、价值观、行为等多层面的客观反映,对其进行测度,有助于推进土地伦理观的提高,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从理论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实践行为和人类之间关系五方面对北京市、山东省泰安市公众的土地利用伦理观进行测度。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的土地利用伦理观水平偏低,平均分为60.3,且不同特征的社会主体土地利用伦理观水平差异明显;(2)土地利用伦理观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但实践行为严重滞后,亟待提高;(3)公众认为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峰 吴次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万国 刘苹苹
土地利用制度的变革是土地使用者在一定价值体系的指引下所进行的创建土地利用制度的行为,在一定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展开,以一定的伦理思想和伦理精神为考量。土地利用制度的伦理道德维度是土地利用制度得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源头。以人为本、社会公正和生态保护是土地利用制度伦理的三大关键维度。
关键词:
土地利用制度 伦理 维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庆 汪应宏
文章从土地伦理的维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耕地利用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土地伦理理论与耕地利用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反映了这种土地伦理思想,耕地利用保护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伦理发展水平,而土地伦理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保护效果具有决定作用。
关键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土地伦理 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仇娟东 赵景峰 吴建树
新时期,土地利用的属性决定了土地利用能同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而这两种效益的交互耦合进一步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本研究建立了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模型,设计了分别测度这两种效益的指标体系,用熵值赋权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土地利用中这两种效益的系数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系数。结果显示:第一类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均较好的上海市;第二类地区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好但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的地区;第三类是生态环境较好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第四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环境建设更为落后的地区;第五类是生态环境建设滞后但社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秀彬 朱会义 谈明洪 辛良杰
针对土地利用集约度测度混乱的状况,文章从投入指标还是产出指标、实物指标还是价值指标、综合测度还是分项测度、单纯测度还是复合测度以及初级集约度还是次级集约度测度等五个方面,辨析了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概念,评价了各种测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或粗放利用,本身不是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两种基本途径。其本质是资源的替代。把土地集约利用定义为用资本和劳动来替代土地资源的现象,使集约度变化与用途转换这两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联系起来。提出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基本测度指标应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的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数量,产出指标只可以作为代用指标。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需求的角度,对土地集约度指标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集约度 测度指标 土地利用变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付磊 李德山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评价标准。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Hybird-Meta-Frontier窗口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共同前沿下,全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平均水平较低,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随时间推移,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曲折上升,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波动较大;在群组前沿下,四大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各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层级差异缩小,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依然波动较大。据此认为,在城市化建设中,应加强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力度,转变"土地财政"的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为民 唐华俊 吕钢 陈佑启
研究目的:以黄河三角洲为例,研究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与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在土地利用特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研究结果:近20年山东省来东营市的土地利用主导变化过程是耕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天然草地大量减少,土地利用类型有向单一化发展的趋势。这种土地利用模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湿地保护是不利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结论:将景观格局分析法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结合,可以快速的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进行定性理解和定量分析,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蔡满堂 许勇太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粤西南华农场3个时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生产性用地中,斑块类型、斑块数目与面积变化较大。70年代,景观优势度较高,多样性和均匀性较低;80年代,随斑块类型和斑块数量的增加,景观多样性、均匀性显著增加,破碎化指数增大,景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90年代,一些斑块类型逐渐消失,景观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性较80年代有所下降,斑块密度和破碎化指数已降至接近70年代水平。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时序特征看,市场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倾向性是导致景观格局阶段性变化的根源。
关键词:
乡村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叶涛 龚建雅 周启鸣 王迎迎
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问题十分突出。针对城市扩张问题,涌现出大量关于城市扩张影响因素以及城市扩张建模的研究。目前对城市扩张行为进行研究选取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①空间可达性以及空间约束,包括水源、道路、城市中心等可达性,地形、保护用地等约束;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政策等。该研究突破传统城市扩张影响因素研究范围,选择从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来研究城市扩张,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按网格划分提取的多种景观格局指标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了时间尺度对探测这种相关性的影响。从结果当中可以得到以下3个结论:城市景观格局特征对于非建设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在位...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网格划分 城市扩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和伟康 苏向辉 马瑛 王保力
[目的]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维度为支点,从多角度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年份作为研究时点,运用改进熵值法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及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空间显化;通过Geo DA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三级阶梯差异特征。(2)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嵩龄
本文首先从环境价值观层次讨论环境伦理观 ,接着从环境伦理立场的理论选择与实践选择相统一的角度 ,提出并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最后针对中国现时社会各群体的环境意识特点 ,讨论中国制度转型期的环境伦理观。
关键词:
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 制度转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见 彭道黎
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地表异质性和破碎化强烈、地物光谱特征混杂严重、土地利用/覆被遥感信息提取对目视解译依赖程度高的特点,以内蒙古多伦县为研究区,尝试将基于知识的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应用于该地区。通过地物光谱特征的深入分析,用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将主要地物覆被类型分离,并建立多个专题信息模型,依据经验知识建立了各用地类型提取规则,对多伦县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计算机自动提取,并与单一的监督分类法提取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运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提取的面积精度达93.8%,抽样点评价精度为87.7%;单纯使用监督分类法提取的面积精度为71.1%,抽样点评价精度为59.5%。可见,遥感信息提取技术较单一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军伟 孔祥斌 张凤荣 姜广辉
基于北京山区各区县1995—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应用经济学洛伦茨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的概念进行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2002年空间基尼系数为0.325,下同)和园地(0.276)分布最不均衡(过于集中),耕地(0.258)和未利用地(0.234)次之,林地(0.18)分布相对均衡(比较分散);在时间尺度上,园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不均衡程度有所减弱,而耕地、林地却有增加。这说明北京山区各区县5种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该结论可为山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