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2)
- 2023(15121)
- 2022(13162)
- 2021(12384)
- 2020(10401)
- 2019(23700)
- 2018(23335)
- 2017(45184)
- 2016(25084)
- 2015(27808)
- 2014(27665)
- 2013(27155)
- 2012(25148)
- 2011(22846)
- 2010(22861)
- 2009(20836)
- 2008(20363)
- 2007(17557)
- 2006(15587)
- 2005(13466)
- 学科
- 济(94078)
- 经济(93969)
- 管理(70712)
- 业(65909)
- 企(53343)
- 企业(53343)
- 方法(42353)
- 数学(36705)
- 数学方法(36219)
- 农(27977)
- 学(26100)
- 中国(24089)
- 财(23991)
- 业经(20887)
- 地方(19065)
- 农业(18661)
- 环境(18495)
- 贸(18359)
- 贸易(18355)
- 易(17837)
- 制(16449)
- 和(15752)
- 理论(15268)
- 技术(15030)
- 务(14719)
- 财务(14652)
- 财务管理(14629)
- 划(14262)
- 策(14165)
- 银(13925)
- 机构
- 大学(356080)
- 学院(354872)
- 管理(138426)
- 济(135166)
- 经济(132139)
- 研究(124406)
- 理学(120503)
- 理学院(119072)
- 管理学(116770)
- 管理学院(116175)
- 中国(90245)
- 科学(83049)
- 京(76711)
- 农(69476)
- 所(64757)
- 财(60869)
- 业大(60835)
- 研究所(59929)
- 中心(55466)
- 农业(55139)
- 江(51897)
- 财经(49144)
- 北京(48119)
- 范(47753)
- 师范(47189)
- 院(45358)
- 经(44767)
- 州(41813)
- 经济学(39301)
- 师范大学(38190)
- 基金
- 项目(251299)
- 科学(195337)
- 基金(181199)
- 研究(176302)
- 家(161858)
- 国家(160539)
- 科学基金(135253)
- 社会(108775)
- 社会科(102919)
- 社会科学(102892)
- 省(98411)
- 基金项目(96830)
- 自然(91841)
- 自然科(89580)
- 自然科学(89550)
- 自然科学基金(87899)
- 划(84535)
- 教育(80023)
- 资助(74451)
- 编号(71294)
- 重点(57065)
- 成果(56883)
- 部(54316)
- 发(53735)
- 创(51763)
- 课题(49286)
- 科研(48671)
- 计划(48564)
- 创新(48377)
- 大学(45215)
- 期刊
- 济(146031)
- 经济(146031)
- 研究(99004)
- 学报(66597)
- 中国(65423)
- 农(62543)
- 科学(58983)
- 大学(48166)
- 管理(47490)
- 学学(45769)
- 农业(43202)
- 财(43142)
- 教育(36223)
- 融(28274)
- 金融(28274)
- 技术(27038)
- 业经(25302)
- 经济研究(22955)
- 财经(22600)
- 业(21899)
- 经(19231)
- 问题(19165)
- 科技(19056)
- 资源(18595)
- 版(18516)
- 业大(18114)
- 图书(17928)
- 理论(16259)
- 技术经济(15911)
- 现代(15511)
共检索到506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为民 初彩霞 吴中元
本文通过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利用/覆盖情景模式下的生态安全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生态安全 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郝慧梅 任志远
在3S技术支撑下,运用生态服务价值测评方法测算榆林市生态资产时空分布,并消除气候波动的影响,构造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指数和生态效应度等指标。研究表明:①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波动是导致榆林市生态服务总价值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榆林市大部分区域1987年~1999年和1999年~2002年前后两阶段生态服务总价值变化中,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小于气候波动,这一结论说明在气候干旱、降雨年际变率大的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应确保其效益持续增加,生态建设方式、植被类型选择更应适应区域气候条件;②全市前后两个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度分别为65.65元/(hm2.年)、81.64元/(hm2.年);除榆阳、神木、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郝慧梅 任志远 薛亮 姜雁飞
基于遥感数据,运用3S技术及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测算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情景下的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构造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度等指标定量测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榆林市1987、1999和2002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237.58亿元、173.43亿元和283.69亿元,并存在区域差异。整个研究期间(1987~2002年),南、北六县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比重不断缩减,林地、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比重不断增加,但北六县以林地增加为最,南六县以草地增加为最,且在1999年后增速加剧。(2)除土地利用变化外,气候波动对榆林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更不容忽视。(3)除榆阳、神木、米脂外,其余空间尺度的各区域在后一阶段(1999~200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高于前一阶段(1987~1999年);在前一阶段,北六县土地类型间流转导致生态价值变化较南六县强烈;而后一阶段正好与之相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茜 于德永 孙云 郝蕊芳 刘宇鹏 刘阳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适应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研究表明,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过去,科学界致力于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而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论文重点阐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的生物地球物理影响机制,总结土地利用/覆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的研究进展,得出现阶段研究存在四点不足:1缺乏景观格局与气候过程关系的认识;2较少考虑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3区域气候模式存在局限;4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指出基于可持续性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摆万奇 柏书琴
探讨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基本涵义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阐述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简称LUCC) 的全球环境效应,分析了它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概括总结了我国LUCC 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LUCC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摆万奇 赵士洞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是一个多学科研究领域,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和预测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动态。LUCC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覆盖变化格局;·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全球和区域综合模型;·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佑启,杨鹏
进入 9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LUCC)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课题。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出现了很多新的趋势。本文将对目前国际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以为我国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国际研究 新进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成武 黄利民
文章从LUCC计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入手,探讨了其相应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我国LUCC研究的新思路:(1)从研究的空间尺度来看,应遵循"先局部、再整体;既分工、又合作"的研究思路;(2)从研究的时间尺度来看,应遵循"聚焦近期、兼顾历史、瞄准未来"的研究思路,用考古等研究方法重现5000多年来各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状况,建立与竺可桢先生建立的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序列相匹配的LUCC变化序列;(3)从研究的技术手段来看,应注意多源信息的复合使用,重视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的集成使用)的运用;(4)开展跨学科研究;(5)结合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开展研究;(6)加强理论集成研究。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全球变化 研究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丹丹 钟永德 杨永德 陈思源
漓江上游是漓江流域主要的水源林区域,也是漓江风景名胜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借助Arc GIS和ENVI软件,对2002年和2013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结合土地利用和覆盖研究方法,分析了漓江流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地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研究表明:2002~2013年漓江上游土地利用结构稳定,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在整体结构中,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呈现林地、耕地减少,草地、湿地和人工表面增加的趋势。在短时间尺度上,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是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关键词:
土地利用和覆盖 驱动力 漓江流域上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宇硕 吴殿廷 吕晓
作为连接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桥梁与纽带,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是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随着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尺度问题一直是LUCC和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系统理解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尺度特征、尺度差异及尺度关联,对深入LUCC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尺度效应研究、协调多层次管理机构的制度决策、缓解生态系统服务稀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尺度切入,基于国内外不同尺度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总结归纳尺度的概念与内涵,整理介绍考虑空间尺度的研究框架,系统梳理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中的空间尺度选择、空间尺度特征及空间尺度关联,评析单一尺度和多尺度研究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未来研究中应在构建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相结合的研究框架、阐释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尺度效应、完善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尺度分析方法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义国 王心源 吉文帅 张生根 田兵
利用两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结合RS和GIS技术,对安徽省合肥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城镇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展使耕地和水域锐减。人类活动对水域、耕地和林地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这些景观要素的斑块形状趋向简单,而城镇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形状趋向复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佑启,何英彬
尺度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尺度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复杂关系,讨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尺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为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尺度 尺度转换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华 张勃
国际上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由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及响应,预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成为必然。由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并取得了积极进展。论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的一些相关问题: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尺度依赖性;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数据问题;③预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位置与数量。回顾了已有的5种主要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①基于行为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②经验统计模型;③最优化模型;④混合/综合模型;⑤动力模拟模型。最后总结了现有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模型 模拟 尺度依赖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朝林
利用70 年代、80 年代和90 年代(SPOT)3 个时段北京市土地利用资料进行土地利用/ 覆盖研究,分析其变化机制。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主要以轴向扩展、卫星城建设、工厂郊迁、郊区大型中价商城建设、郊外别墅区等为主,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形式有:①内城更新与改造;②商贸街的重建;③粗放型用地向集约型用地的转变。
关键词:
北京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变化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培军 潘耀忠 陈晋 王平 周武光
应用1980、1988、1994 年的MSS、TM 资料,编制了相应时期深圳市土地利用/ 覆盖图,分析了近20 年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中城镇用地的增加导致城市洪水的加剧和水土流失的增加; 以乡镇为单元的环境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对应区域城镇用地比例的大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显著性水平达到0-001, 由此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确保相当数量的绿地对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