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9)
2023(4840)
2022(4284)
2021(4234)
2020(3515)
2019(8101)
2018(7922)
2017(14896)
2016(8474)
2015(9709)
2014(10178)
2013(9727)
2012(9054)
2011(8212)
2010(8516)
2009(7929)
2008(8103)
2007(7461)
2006(6874)
2005(6579)
作者
(24218)
(20325)
(19997)
(19622)
(12745)
(9749)
(9228)
(7721)
(7679)
(7571)
(6991)
(6986)
(6702)
(6389)
(6340)
(6230)
(6032)
(5926)
(5872)
(5709)
(5164)
(5016)
(4858)
(4840)
(4573)
(4524)
(4432)
(4389)
(4187)
(3979)
学科
(30513)
经济(30440)
管理(23485)
(19835)
(15855)
企业(15855)
(10420)
中国(10111)
(10104)
(9639)
(9297)
土地(8836)
方法(8477)
地方(7319)
业经(6961)
数学(6596)
农业(6489)
(6437)
数学方法(6363)
(6332)
银行(6327)
理论(6283)
(6013)
(5388)
金融(5386)
教育(5350)
(5313)
经济学(5301)
制度(5280)
体制(5187)
机构
学院(118966)
大学(117814)
(42304)
经济(40926)
研究(40904)
管理(40220)
中国(34010)
理学(32458)
理学院(31928)
管理学(31152)
管理学院(30929)
(27023)
科学(25316)
(24572)
(21520)
(21255)
中心(19974)
(18904)
师范(18778)
(18766)
研究所(18373)
财经(17878)
北京(17551)
(17426)
业大(15981)
(15796)
(15447)
(15409)
师范大学(14986)
农业(14212)
基金
项目(68780)
科学(53100)
研究(53005)
基金(47528)
(41121)
国家(40735)
科学基金(34207)
社会(31632)
社会科(29656)
社会科学(29648)
(27376)
基金项目(25280)
教育(25181)
编号(23550)
(23103)
自然(21632)
自然科(21034)
自然科学(21030)
成果(20634)
自然科学基金(20614)
资助(19175)
课题(17391)
重点(15803)
(14786)
(14451)
(14394)
(14028)
(13979)
(13538)
项目编号(13287)
期刊
(59510)
经济(59510)
研究(40415)
中国(32365)
(20667)
教育(19186)
(18220)
科学(16517)
学报(16442)
管理(15365)
(13667)
金融(13667)
大学(12585)
农业(11511)
学学(11335)
技术(10491)
业经(10272)
财经(8982)
问题(8187)
(7746)
图书(7738)
经济研究(7584)
资源(6578)
(6368)
职业(5924)
现代(5884)
书馆(5844)
图书馆(5844)
(5835)
(5781)
共检索到201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寅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分类代码转换模型的构建过程,分析模型的效率、地类代码转换的问题和土地分类的空间尺度。研究方法:使用ModelBuilder构建转换模型,分析最小图斑面积和最小制图单元关系。研究结果:(1)利用ModelBuilder建立了地类代码转换模型;(2)阐述了地类代码转换的问题,提出修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建议;(3)分析了土地分类的空间尺度,提出了兼顾空间尺度的土地分类体系。研究结论:应修改土地分类标准,以便于不同标准间的转换;在制定新标准时,应加入对空间尺度的考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鲁学军,周成虎,张洪岩,徐志刚  
本文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有关尺度的研究为基础,应用层次理论,在大、中、基本三种尺度上,就有关地理空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一种有关地理空间结构与功能表达的空间等级序列,该等级序列能够反映地球表层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结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以其为基础开展地理空间研究有利于发现不同地理现象的内在成因及其发生机理(在基本尺度上),有利于发现区域不同地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变化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在中尺度上)。与传统地理学对于地理空间研究的宏观有余而微观不足的特点相比,该等级序列能够实现地理学的“宏观机制”研究与“微观机理”研究的结合,是现代地理科学有关“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研究的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郝仕龙  李壁成  
研究目的:研究和分析生态地理学中有关尺度及尺度转换的概念及内涵,探讨土地利用模式的尺度转换方法。研究方法:图示法,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法,目标规划法。研究结果:为土地利用模式在不同尺度间的转换提供了方法参考,丰富了生态地理学中有关尺度及尺度转换的研究。研究结论:尺度和尺度转换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各学科的联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资本和技术的快速转移,使区域成为重要的国家生产空间,并引致了国家—区域的治理回应。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沿用尺度重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区域空间生产策略,尺度重构被视为大多数国家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国家级新区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回顾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发展的逻辑演变,认为其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结果,将政策和优势导向特定的空间尺度,引领了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大了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重塑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行动。最后,文章讨论了国家战略区域空间生产策略体系,并从制度建构、治理重构、规划整合和财税安排等四个方面对善用这种尺度重构工具提出了建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裕农  吴延熊  周国模  郭仁鉴  
从区域的概念和属性出发,讨论了区域森林资源的时空差异性即森林资源分布的时空分异规律。结合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研究的现状,提出以县域为起点,不断向外扩张的森林资源预警系统实践策略。图2参4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严祥  蔡运龙  陈睿山  李昊  
尺度问题是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统计方法在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应用广泛,而目前对此类研究所需考虑的尺度问题尚未有针对性的论述。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土地变化驱动力分析中主要的统计方法,识别出其中亟待处理的5种尺度问题,即研究区空间幅度、空间粒度、时间幅度、时间粒度和土地分类精度5个因素变化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且认为此5种尺度问题的本质都是数据在空间或时间上聚合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若缺乏妥善处理,土地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结果将表现出不真实性,可能带来2方面的风险:一是土地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无意义;二是引导出错误的对策。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有3种思路可处理该问题:①研究基本实体的明确界定;②敏感性分析或变化速率分析;③寻找回避尺度问题的恰当方法。3种思路均可借鉴,但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芝英  胡云锋  刘越  艳燕  
空间尺度问题是地理学、生态学和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空间数据尺度转换是将数据从一个空间尺度转换到另一个空间尺度的过程,它是尺度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尺度转换后的成果数据深入分析,提炼尺度转换成果数据精度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模型方法,这对正确选择和应用尺度转换成果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评述尺度和尺度转换研究概念、内容和主要进展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数据处理、地图学角度出发,提出了空间数据尺度转换精度评价的3项基本准则,即保持构成信息守恒、保持面积信息守恒、保持区域空间格局和形态信息守恒。继而据此将当前常见的指标进行了梳理和归并;根据上述准则和指标,结合GIS方法、常规统计方法、地统计方法等,给出了上述评价指标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方法和典型案例。最后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研究目标,针对性选择尺度转换效应函数,通过开展模型模拟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合适的尺度转换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祥坤  李贵才  赵新平  罗婷文  
尺度效应是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一个鲜有涉及的领域,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考察了利用地均投资额和地均产值两个指标在街道、地块两级尺度上对全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结果,经过比较证实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尺度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文章还通过计算用地的数量结构和格局指数进一步探讨了用地空间结构对尺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地数量结构对更高尺度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起主导作用,但用地空间布局却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表现形态;在用地数量结构相似的情况下,用地空间布局中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整体集约利用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土地管理中,应考虑尺度效应的影响,尽量避免仅从单一尺度评价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军,邱扬  
土地质量能体现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直接关系着环境改善与土地持续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并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土地质量退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土地质量的提高及其管理。深入认识不同尺度土地质量空间变化与发展对土地质量的提高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地质量和尺度的概念及其特征,阐述了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重点综述了土地质量的空间变异与尺度效应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土地质量空间变异及其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土地质量的研究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所启迪。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冉圣宏  张凯  吕昌河  
采用延河流域和安塞县2000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2000-2006年该区域生态建设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数据,分别在流域尺度和县域尺度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延河流域及位于延河流域上中游的安塞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模型。研究表明,在这两个尺度上,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关键因素都是总人口和农作物播种面积。以此为基础,基于不同尺度上共同驱动力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不同尺度上耕地变化模型的尺度转换方法。对于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无论其模型形式的复杂程度如何,只要不同尺度上的关键驱动因子相同或存在明确的定量关系,就可以基于关键驱动力因子的定量关系进行不同尺度上土地利用/覆被模型的尺度转换。研究成果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尺度转换方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再健  蔡强国  褚英敏  
四川盆地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且有日益加剧的趋势,有关该地区流域侵蚀产沙的尺度问题研究还未见报道,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初步探讨了四川紫色土地区试验小区(坡面)、子流域(鹤鸣观Ⅱ号支沟)、小流域(李子口小流域)3个不同尺度的侵蚀产沙特征。发现:①在四川紫色土地区,不同的空间尺度,其侵蚀产沙特征、侵蚀类型、影响侵蚀主要因素以及泥沙沉积部位都有较大差异;②随着尺度的增大,影响侵蚀产沙的因素增多,泥沙沉积比例增大,泥沙输移比有减小的趋势;③这3个不同的空间尺度的侵蚀产沙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深(侵蚀模数与地表径流深的指数相关关系R2在0.6左右),而径流量主要由降雨量决定(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指数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佑启,何英彬  
尺度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尺度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复杂关系,讨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尺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为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树辉  
耕地是从事农作物种植的土地,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等,通过耕地质量影响因子的分析并建立衡量耕地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对耕地逆转趋势的早期预警与耕地质量问题的及时发现,是非常必要的。从耕地质量状态、利用效率和耕地压力3个方面入手,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湖南省浏阳市耕地肥力的众多因素因子进行了取舍,并综合考虑地块区位、交通条件等状态因素,建立了耕地质量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地块上作物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来自外界环境的耕地质量压力建立了基于地块尺度上的县级耕地质量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对各指标因子的选取与量化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以湖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祖昊  王浩  贾仰文  罗翔宇  王建华  
降雨是流域水循环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雨强时程分布对于流域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相同的下垫面条件下,如果降雨强度不同,产流机制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然而,要想获得完整长系列的短历时降雨资料,难度很大。本文以黄河流域为例,提出了日降雨时间上向下尺度化模型,探讨了缺资料地区通过日雨量在时间上向下尺度化生成短历时降雨资料的方法。文中根据黄河流域降雨特点,把全流域分成5个降雨区划,采用1991年~1997年731个站点大于10mm雨日的短历时降雨记录,对向下尺度化模型的参数进行了分区率定和分析。通过分析实测短历时降雨资料发现,黄河流域日降雨量和历时相关关系很差,相比而言,与雨强相关关系较好。文中建立了1...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姚亦锋  
北京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成为都城,其依托的“地理空间”对于其起源和变迁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论文研究地理空间的脉络结构及其对于历史时期城市的重要影响作用,认知历史城市景观系统,明晰地理景观文物价值。以多尺度空间方法辨析地理与城市格局之间相互内在关联,探寻现存山脉河流之中的城市历史景观格局、时空演替和变化轨迹,揭示其城市空间结构有序化演进规律,并且延伸思路研究历史城市风貌保护规划。以地理学视角在大尺度空间范围内研究北京古都空间分布规律和内在演变机理,以及人地关系传统的耦合过程,进而探索古都风貌规划新的途径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