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0)
- 2023(15564)
- 2022(12804)
- 2021(11838)
- 2020(10302)
- 2019(23787)
- 2018(23716)
- 2017(47254)
- 2016(25522)
- 2015(28739)
- 2014(28770)
- 2013(28451)
- 2012(26397)
- 2011(23725)
- 2010(23807)
- 2009(22307)
- 2008(22127)
- 2007(19744)
- 2006(17342)
- 2005(15579)
- 学科
- 济(111507)
- 经济(111395)
- 管理(73913)
- 业(71037)
- 企(57255)
- 企业(57255)
- 方法(52637)
- 数学(47158)
- 数学方法(46673)
- 中国(32232)
- 财(30287)
- 农(30284)
- 贸(22915)
- 贸易(22907)
- 业经(22779)
- 易(22351)
- 制(21862)
- 学(20971)
- 地方(20739)
- 农业(19668)
- 务(18512)
- 财务(18458)
- 财务管理(18411)
- 银(17600)
- 银行(17552)
- 企业财务(17487)
- 行(16725)
- 融(16674)
- 金融(16671)
- 理论(15743)
- 机构
- 大学(368668)
- 学院(366482)
- 济(155805)
- 经济(152596)
- 管理(143248)
- 理学(123220)
- 理学院(121927)
- 研究(120095)
- 管理学(119946)
- 管理学院(119276)
- 中国(92681)
- 京(77624)
- 财(74061)
- 科学(71268)
- 农(59596)
- 所(59465)
- 财经(59261)
- 中心(56589)
- 江(54750)
- 经(53870)
- 研究所(53659)
- 业大(53197)
- 经济学(49488)
- 北京(48408)
- 农业(46922)
- 范(46431)
- 师范(45969)
- 经济学院(44986)
- 财经大学(44137)
- 院(43462)
- 基金
- 项目(242311)
- 科学(191689)
- 基金(178219)
- 研究(175525)
- 家(154866)
- 国家(153657)
- 科学基金(132445)
- 社会(113758)
- 社会科(107993)
- 社会科学(107966)
- 基金项目(94095)
- 省(93251)
- 自然(85282)
- 自然科(83308)
- 自然科学(83281)
- 自然科学基金(81781)
- 教育(81491)
- 划(79054)
- 资助(73518)
- 编号(70637)
- 成果(57086)
- 部(55021)
- 重点(54487)
- 发(51592)
- 创(49890)
- 课题(48253)
- 国家社会(47833)
- 教育部(47447)
- 创新(46776)
- 科研(46733)
- 期刊
- 济(166243)
- 经济(166243)
- 研究(107428)
- 中国(68275)
- 财(58140)
- 学报(54810)
- 农(53497)
- 管理(51493)
- 科学(51459)
- 大学(41946)
- 学学(39573)
- 农业(35789)
- 融(35238)
- 金融(35238)
- 教育(34192)
- 技术(31924)
- 财经(29889)
- 经济研究(27181)
- 业经(26984)
- 经(25587)
- 问题(24731)
- 贸(20262)
- 业(19004)
- 统计(18998)
- 技术经济(18454)
- 理论(17705)
- 策(17019)
- 商业(16950)
- 版(16743)
- 现代(16730)
共检索到539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娟娟 宋琪
土地财政已经成为中国式财政分权下重要的制度特征。由于基础设施能够提升土地价值,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必然会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本文认为,在以房地产市场发展繁荣为标志的城市化背景下,除了"GDP晋升锦标赛"之外,土地出让产生的财政激励也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动力所在。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未开发土地面积比例这一有效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工具变量的实证分析表明:土地价格对于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激励作用十分显著。然而,由于土地出让制度是针对增量土地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无法克服地方政府短视行为,因而逐步开征以房地产存量为税基的房产税应成为改革方向。
关键词:
土地出让 基础设施 资本化效应 房产税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汤玉刚 陈强 满利苹
本文旨在验证公共服务资本化的时序特征。这一时序特征与地方收入制度相结合,对地方公共服务提供激励产生了重要影响。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在土地出让之际资本化到出让地价中,而更多种类的公共服务能够在住宅销售环节资本化到房价中。这一结果解释了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模式下的公共支出结构偏向。改革、完善以土地租税为核心的地方自主财政收入体系,有利于理顺地方公共品提供的财政激励。
关键词:
公共服务资本化 财政激励 土地出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乔 王丽娟
本文以全国70个大中城市出让土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地的性质将其分为两类,其中,招拍挂类土地对地方政府财政收益的贡献机制是通过"财政效应",而协议类土地的贡献机制则是通过"引资效应"。空间计量实证分析表明,招拍挂类土地财政的互动行为是"朝顶互动",互动策略是追求出让收入和价格的双增涨,并且以前者为主,这种表现在全国东、中、西部城市都趋于一致;而协议类土地财政的互动行为是"朝底互动",互动策略是出于"引资"的压力不断压低出让价格,这种策略只存在于中部城市,东西部城市并没有采用类似的互动策略,可能与其区位禀赋以及区域面临的竞争程度差异有关。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观察地方政府如何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财政收...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朝顶互动 朝底互动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波 刘占洋 刘江涛
研究目的:确定住宅用地出让溢价率水平与宗地规模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和区位城市中这一关系的差异。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总体上宗地规模对土地溢价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化关系,不同规模和区位城市中这一关系有差异。人口介于500万~1 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中土地溢价水平受宗地规模的影响较为强烈,东部和中部城市中宗地规模大小对土地溢价水平影响显著,西部城市不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在总量既定条件下调整宗地投放规模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土地溢价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姣姣 王译彬 项勇
城市房地产价格与城市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房地产价格变动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密不可分。本文将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影响房价的因素,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邮电通信、商业服务和教育设施等五个方面进行基础设施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二者间规律,得出城市基础设施与房价成正相关且契合二次回归函数的规律,五个一级影响因素中交通设施对房价的影响效果最明显,这些客观规律将对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当然,典型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随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上涨的态势并不能说明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催生了高房价,而应该理性地认识到正是由于我国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加剧了城镇居民对稀缺资源的竞争程度。在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达到一定的完善程度以后,居民对于市中心配套设施的竞争程度就会下降。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房地产价格 房价调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姣姣 王译彬 项勇
城市房地产价格与城市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房地产价格变动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密不可分。本文将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影响房价的因素,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邮电通信、商业服务和教育设施等五个方面进行基础设施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二者间规律,得出城市基础设施与房价成正相关且契合二次回归函数的规律,五个一级影响因素中交通设施对房价的影响效果最明显,这些客观规律将对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当然,典型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随配套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房地产价格 房价调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帅 殷宇飞 钱晨绯
本文在经典蛛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利率、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变量,以35个大中城市的2003-2016年商品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商品房市场的供求机制及价格波动特征,判断房价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商品房价格对房地产需求和供给影响作用明显,利率、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不显著,35个大中城市在样本期间内处于发散状态,房地产市场的均衡价格体系尚未形成,难以实现自我收敛,房价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
关键词:
蛛网模型 住房价格 供求关系 房地产市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帅 殷宇飞 钱晨绯
本文在经典蛛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利率、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变量,以35个大中城市的2003-2016年商品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商品房市场的供求机制及价格波动特征,判断房价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商品房价格对房地产需求和供给影响作用明显,利率、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不显著,35个大中城市在样本期间内处于发散状态,房地产市场的均衡价格体系尚未形成,难以实现自我收敛,房价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
关键词:
蛛网模型 住房价格 供求关系 房地产市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庭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现实问题,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生活城市化四个方面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城市化泡沫现象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35个大中城市从整体上来看,人口、经济和空间都出现了城市化泡沫现象,仅生活城市化泡沫现象不突出,城市总体呈现泡沫化倾向;(2)我国城市化泡沫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泡沫程度最高,中西部居后。并从制度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泡沫 测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丛颖 宋兴文
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在人力资本视角下住房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上涨能促进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人力资本在住房价格和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人力资本和住房价格总体上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将我国35个大中城市按照房价水平进行聚类,发现住房价格、人力资本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区域差异。房价较低的三类城市与房价较高的一二类城市相比较,人力资本在住房价格和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中介效应更显著。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金华 陈治国
基于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土地财政、城市化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城市化明显促进了大中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且注重对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改善,本文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大中城市土地财政更加侧重于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尤其中等城市土地财政明显改善了教育和医疗服务供给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投资程度对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也产生了正向影响,本文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大中城市会通过土地财政改善地区整体公共服务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相对竞争优势。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财政 公共产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金华 陈治国
基于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土地财政、城市化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城市化明显促进了大中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且注重对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改善,本文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大中城市土地财政更加侧重于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供给,尤其中等城市土地财政明显改善了教育和医疗服务供给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投资程度对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也产生了正向影响,本文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大中城市会通过土地财政改善地区整体公共服务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相对竞争优势。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财政 公共产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凌江
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地方财政支出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其结论是地方财政支出和房地产价值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城市持续高水平的财政支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必定通过房地产价值的增加体现出来。由此引出了对我国房地产税进行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支出 房地产价值 财产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大垒
金融产业集聚现象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比较明显,并有效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金融业集聚式发展模式,有必要研究其形成原因。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EViews6.0软件,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业总产值、金融业从业人员和地区生产总值三个因素对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民储蓄和园林绿地面积两个因素对其形成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本文从金融企业、工业企业、地方政府和城市居民四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剑平 郑伟汉 郎昱 施昱年
房价周期循环过程中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为抑制市场过度扩张,我国自2003年正式开启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并首次提出"房地产市场健康"概念。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是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然而,有关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在国内一直没有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住房市场的健康度评价体系,为验证所建评价体系的可用性,对市场宏观层面和价格、结构、速度、质量层面的健康状况分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度与调控政策趋势具有一致性,本文构建的住房市场健康度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以期为我国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和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口流动与住房价格波动——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与公共品供给——来自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经验证据
土地供应量对新建商品房市场的影响——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中国企业孵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来自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房价预期对租价比的作用机制: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预期对房价的作用机制:对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房地产税、土地出让金对城市扩张的影响——以中国35个大中型城市为例
土地财政依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口城镇化——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与城市蔓延: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房价上涨是否推动了城市蔓延——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