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3)
2023(10356)
2022(8697)
2021(8365)
2020(6976)
2019(16280)
2018(15685)
2017(30509)
2016(15886)
2015(17586)
2014(17428)
2013(16784)
2012(15041)
2011(12774)
2010(12262)
2009(10903)
2008(10412)
2007(8242)
2006(6661)
2005(5420)
作者
(39073)
(33089)
(32336)
(31176)
(20704)
(15650)
(14849)
(12979)
(12482)
(11314)
(11158)
(10968)
(10111)
(10103)
(9948)
(9880)
(9673)
(9575)
(9563)
(9145)
(7705)
(7620)
(7616)
(7550)
(7455)
(7282)
(7000)
(6716)
(6488)
(6371)
学科
(63747)
经济(63688)
管理(49996)
(44777)
(37596)
企业(37596)
方法(32747)
数学(29945)
数学方法(29591)
(29170)
(17890)
(17074)
贸易(17072)
(16806)
中国(15429)
(14633)
财务(14598)
财务管理(14542)
企业财务(13760)
财政(13214)
(13053)
业经(12480)
土地(12205)
(11894)
(11362)
地方(11346)
(10716)
农业(10444)
技术(9278)
环境(9258)
机构
学院(204030)
大学(203735)
(89599)
经济(88166)
管理(86790)
理学(76483)
理学院(75791)
管理学(74688)
管理学院(74313)
研究(60608)
中国(47701)
(47597)
(40415)
财经(35503)
科学(34705)
(32670)
中心(30515)
业大(29220)
经济学(28952)
(28777)
(28411)
(26890)
财经大学(26754)
经济学院(26561)
研究所(24187)
(23788)
北京(23770)
师范(23581)
(23221)
经济管理(23212)
基金
项目(149353)
科学(120829)
基金(113422)
研究(109807)
(97707)
国家(96992)
科学基金(86192)
社会(73683)
社会科(70201)
社会科学(70186)
基金项目(60857)
(56302)
自然(55789)
自然科(54568)
自然科学(54556)
自然科学基金(53568)
教育(50428)
(47367)
资助(45094)
编号(43315)
(34823)
重点(32930)
成果(32075)
(31940)
国家社会(31857)
(31022)
教育部(30753)
人文(30339)
创新(29933)
(29652)
期刊
(86206)
经济(86206)
研究(56182)
(40978)
中国(37665)
管理(29745)
科学(26859)
学报(26050)
(23592)
大学(21606)
学学(20653)
技术(17625)
财经(17142)
农业(16336)
经济研究(15326)
业经(15104)
(14748)
(14271)
金融(14271)
教育(14253)
问题(12074)
理论(11573)
(11179)
财会(10948)
实践(10650)
(10650)
会计(9942)
资源(9839)
技术经济(9603)
统计(9556)
共检索到286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岳龙  邹秀清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括房地产部门、制造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内的土地出让模型,考察了居住-工业用地价格剪刀差效应、要素禀赋效应-土地供应结构-土地出让模式之间的传导机制。本文认为一个地方的工业用地比例取决于要素禀赋效应和居住-工业用地价格剪刀差效应的权衡取舍,当要素禀赋效应占主导时,实行的是工业用地偏向型土地供应政策,对应着"招商引资"的土地引资模式。反之当居住-工业用地价格剪刀差效应占主导时,则实行的是居住用地偏向型土地供应政策,对应的是"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模式。基于105个重点城市2008-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两种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东部地区的土地财政模式在统计上不显著,中西部地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豆建民  王光丽  马融  
土地出让过程中地方政府官员利用“压低工业地价、抬高住宅地价”的方式发展地方经济,导致不同用途的土地出让价格之间形成巨大的“剪刀差”。地方政府官员变更频繁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影响土地市场价格波动。基于官员变更频率的视角,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使用2009—2018年中国21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政策不确定性对土地出让价格“剪刀差”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官员变更频率增高引致的政策不确定性将显著减小住宅—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剪刀差”;(2)这种政策不确定性对土地出让价格“剪刀差”的影响呈现区域位置和城市规模的异质性;(3)住宅—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剪刀差”随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呈现政治周期性;(4)引入政企合谋变量后发现,官员变更频率越高,越能够通过削弱政企合谋效应的机制减小住宅—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剪刀差”。据此提出,应完善官员治理制度,规范地方政企关系;推进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激发土地市场活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令秋  杜伟  黄善明  
本文指出,在平等的市场交换条件下,土地使用权价格与所有权价格之间存在一种合理的差价,而现行征地制度所导致的土地价格“剪刀差”则是国家通过行政强制手段对农民土地所有权权益的剥夺。在征地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所有者利益未能按照市场化原则得到充分补偿。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缩小土地价格“剪刀差”、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冯晨   朱星姝   吴丰华   刘鑫鑫  
中国地方政府有关工业用地出让方面是否应遵循“以地引资”的逻辑目前在学界仍存在不小争论,答案莫衷一是。基于地块和企业微观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地方政府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对企业投资的实际影响。结果发现,工业用地价格提升能显著促进企业投资,这主要是因为抵押信贷机制下的融资能力强化;相比非土地类投资,价格的投资效应主要体现在土地类投资扩张方面,与此同时,价格信号下的市场化交易配置并不会进一步诱发城市内的土地错配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课题组  
价格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跟踪调查发现,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低于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与生活资料价格下跌形成了四川工业经济领域的两个“剪刀差”,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对四川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及行业协调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忠海  
自“剪刀差”这一概念产生以来,人们对此便有了争论。最初的争论发生在苏联,核心是要不要采取“剪刀差”政策。在我国,由于将“剪刀差”在旧中国的存在作为一个没有争论的既存事实,因而新中国成立后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是对“剪刀差”概念的争论及如何“缩小剪刀差”的探讨。由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同一事物(概念),或者由于人们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忠海  
自“剪刀差”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对之的争论便开始了。最初的争论是在前苏联展开的,其核心是要不要采取“剪刀差”政策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我国的争论主要是对“剪刀差”概念的认识及如何“缩小剪刀差”。至今这一探讨仍无定论。其中有的争论是有益的,但我们也深感理论界在“剪刀差”的问题上明显地存在着重大的理论误区。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对“剪刀差”之争做一清理,并阐述我们的观点——“剪刀差”之争可以休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作岩  
一、剪刀差的实质 剪刀差所反映的工农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其基础和实质是工农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只有从工农产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即相符或背离程度的变化来进行考察,才能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剪刀差的变化。但是,价值毕竟要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交换比价同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相辅相成,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构成了剪刀差概念的整体。因此,剪刀差与工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岭夏  曹勇健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范志勇  宋佳音  黄泽清  
本文在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重工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重工业化成败的原因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与主流经济学理论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对外开放在我国重工业化进程中的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了重工业化对就业的排斥,二是加速重工业资本积累过程。对外开放促进资本积累的主要渠道并非通过吸引外资而是通过内外需产品剪刀差扭曲要素收入分配,使收入分配倾向于资本要素从而加速资本积累过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新华  俞开江  卢抒音  
人民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內价格的传递程度和速度,是决定国內物价水平走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利用带有结构突变的结构向量自回归分析法,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美元货币供给量、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沿价格链纵向传递率呈现递减的差异化特征,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內物价形成"反了曲线"冲击效应,反之亦然。(2)由于"货币漏出效应"的存在,人民币汇率和美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发生结构突变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物价的短期上推效应变大,而对物价的长期抑制效应变小,反之亦然。(3)人民币汇率波动在不同行业的横截面上的传递率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食品和居住类消费价格的传递率较高,而对其他类消费价格的传递率较低。(4)可以根据C...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西营  邢莹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一直是经济理论界关注的课题。“剪刀差”的讨论始自60年代,至今尚在继续。从“剪刀差”的内涵、本质、作用和影响,到“剪刀差”的测度、量值、政策取向、控制方式与方法,无不留有激烈争论的痕迹。90年代初至今新一轮的“剪刀差”论战方兴未艾。目前出现了一种近乎全盘否定“剪刀差”之争、主张“剪刀差之争可以休矣”的观点(见王忠海:《走出剪刀差的误区》,《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我们认为这并不是积极的选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工农业品价格剪刀差的计算是十分复杂的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很科学的办法。由于剪刀差的含意是"从成本方面来看农产品价格和工业品价格之间的差异",农民"在购买工业品时多付一些钱,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少得一些钱"。就是说农产品价格低而工业品价格高。所以,计算剪刀差就是要计算农产品价格比价值低多少和工业品价格比价值高多少。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郝玉柱  
“剪刀差”形成原因新探郝玉柱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简称“剪刀差”)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特别是价格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但对于产生“剪刀差”的原因,众说纷坛,认识很不一致。由于对“剪刀差”形成原因认识上的模糊,导致了工农业产品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董浚哲  
工农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实质是工农业品的不等价交换关系。这种不等价的交换关系表现为工业品价格长期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价值。工农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影响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努力使之缩小,甚至想在不长时间之内加以消灭。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工农业品价格剪刀差不仅未被缩小和消灭,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实际上像韭菜一样——掐了它又重生。那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形成工农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原因,只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采取相应正确的战略措施退步改变它的形成原因,才能使之缩小和消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