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9)
- 2023(11324)
- 2022(9901)
- 2021(9299)
- 2020(7819)
- 2019(18229)
- 2018(17934)
- 2017(35364)
- 2016(18885)
- 2015(21269)
- 2014(21228)
- 2013(21203)
- 2012(19265)
- 2011(17166)
- 2010(17189)
- 2009(16119)
- 2008(14555)
- 2007(12476)
- 2006(10897)
- 2005(9483)
- 学科
- 济(73350)
- 经济(73265)
- 管理(53967)
- 业(52897)
- 企(45046)
- 企业(45046)
- 方法(34276)
- 数学(29801)
- 数学方法(29495)
- 融(26624)
- 金融(26621)
- 银(24687)
- 银行(24654)
- 中国(24575)
- 行(23811)
- 财(21794)
- 农(19118)
- 学(17228)
- 业经(16736)
- 地方(16497)
- 制(16208)
- 务(14486)
- 财务(14419)
- 财务管理(14397)
- 企业财务(13777)
- 农业(13132)
- 理论(13118)
- 贸(12327)
- 贸易(12315)
- 易(11981)
- 机构
- 大学(260344)
- 学院(258889)
- 管理(106774)
- 济(101855)
- 经济(99510)
- 理学(92652)
- 理学院(91684)
- 管理学(90160)
- 管理学院(89715)
- 研究(83321)
- 中国(68868)
- 京(55364)
- 科学(51537)
- 财(47485)
- 所(40894)
- 中心(40200)
- 农(40191)
- 业大(38879)
- 财经(38623)
- 研究所(37369)
- 江(36330)
- 经(35137)
- 北京(35015)
- 范(32817)
- 师范(32534)
- 农业(31308)
- 经济学(30576)
- 州(30477)
- 院(30473)
- 财经大学(29082)
- 基金
- 项目(181088)
- 科学(141905)
- 研究(133287)
- 基金(131498)
- 家(113590)
- 国家(112637)
- 科学基金(97274)
- 社会(83051)
- 社会科(78775)
- 社会科学(78752)
- 基金项目(70793)
- 省(70461)
- 自然(63670)
- 自然科(62159)
- 自然科学(62146)
- 自然科学基金(60997)
- 教育(60182)
- 划(59082)
- 编号(55136)
- 资助(54238)
- 成果(44157)
- 重点(39766)
- 部(39712)
- 发(38094)
- 创(37753)
- 课题(37017)
- 创新(35166)
- 科研(34671)
- 项目编号(34248)
- 教育部(34194)
- 期刊
- 济(107558)
- 经济(107558)
- 研究(76212)
- 中国(49123)
- 学报(39398)
- 管理(37326)
- 科学(37323)
- 农(36534)
- 融(36240)
- 金融(36240)
- 财(35200)
- 大学(29907)
- 学学(28218)
- 教育(26075)
- 农业(24778)
- 技术(21558)
- 财经(18364)
- 业经(17491)
- 经济研究(16545)
- 经(15421)
- 理论(14551)
- 问题(13724)
- 图书(13636)
- 实践(13574)
- 践(13574)
- 科技(12461)
- 技术经济(12274)
- 业(11925)
- 现代(11787)
- 资源(11186)
共检索到376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超
土地储备是政府为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而建立的一种制度。而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储备,政府及有关部门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实施融资。就现实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政府的土地储备和融资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与融资手段的运用有关,也与土地收益分配有关。笔者通过剖析土地储备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土地储备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及融资机制的建立。笔者认为,综合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和有效设置及创新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破解目前土地储备融资瓶颈的关键。
关键词:
土地储备 融资工具 收益分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谢保鹏
土地储备作为城市土地出让制度的配套制度,其在地方政府实施城市土地供应、调节市场供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土地收购储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等,要占用大量资金,因此地方政府必然要进行大量融资,这就与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实践中土地储备融资占用了多少政府债务?土地出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士红
近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对土地储备机构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巡查管护作出了明确规定,对规范融资行为和严格资金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步雄
土地储备融资面临的问题一是投融资渠道单一,风险过于集中。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渠道集中在银行方面,银行信贷在政府投融资结构中占绝对比重,投融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佃辉 屠梅曾
土地储备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在我国尚处于探索的阶段,在现实的操作运行中,存在种种问题与制约,资金瓶颈是 制约其顺利开展的典型因素。本文在对我国现有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证券化融资渠道进行了拓 展和评析,从而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宗建岳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间就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签订的长期合同进行合作的模式,其核心是通过竞争性手段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解决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当前,银行贷款是土地储备融资的主要来源,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与潜在风险已成为困扰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难题。随着包括土地储备贷款在内的地方债偿还高峰的到来,地方政府已深切感受到加快推进PPP模式的迫切性。PPP模式作为政府和私人组织之间一项重要的合作方式,将引领土地储备融资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与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芳 谢俊奇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土地储备融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1)与土地储备研究现状相比,学术界对城市土地储备融资的关注程度还不够。(2)土地资产证券化、土地基金等融资方式缺少明确统一的定义,不利于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研究。(3)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类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定义、运作模式、优缺点等方面。
关键词:
土地储备 融资方式 研究 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方舟 陈伊凝 黄怿 李宇萌 孔彤彤 朱烨煌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储备融资政策“贷转债”和“债转禁”两次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现实影响,探讨土地储备融资政策的可能改革方向。研究方法:针对2012—2021年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开展时间断点回归、随机效应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注意力分配理论,构建了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理论框架;(2)短期层面,土地储备“贷转债”(-190.579)和“债转禁”(-280.515)变化对土地出让面积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长期层面,土地储备“贷转债”负向影响土地出让面积(-0.352),“债转禁”正向影响土地出让均价(0.428)。研究结论: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可能将在各个维度上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造成未来土地出让面积的持续下降和土地出让均价的持续上升,因而应当审慎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发展用地诉求,以“保障公益、适当弹性、引导分配、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土地储备融资政策改革,保障土地储备项目可持续运作和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岩枫 谢俊奇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面临融资规模大、还款压力大、回款周期长等种种压力。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在分析北京市土地储备融资来源、项目成本的基础上,对土地储备开发项目的时间成本、运营成本、规模成本等进行剖析,总结出现有的土地储备融资风险为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融资规模风险、项目管理风险等,并构建新形势下"土地储备机构回归政府职能、拓宽融资渠道、量化管理储备项目、加强内部控制"的土地储备融资风险管控机制。
关键词:
土地储备 融资 风险管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晓阳 蒋晓明 唐日清
2012年11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于加强并规范土地储备和融资管理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结合长沙市的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伟
本文旨在探讨将城市土地储备机制与重大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相结合,从而将政府在重大工程投资中带来的土地增值效应纳入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宗建岳
近日,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防范土地储备融资(以下简称储备融资)风险,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岩枫 谢俊奇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面临融资规模大、还款压力大、回款周期长等种种压力。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在分析北京市土地储备融资来源、项目成本的基础上,对土地储备开发项目的时间成本、运营成本、规模成本等进行剖析,总结出现有的土地储备融资风险为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融资规模风险、项目管理风险等,并构建新形势下"土地储备机构回归政府职能、拓宽融资渠道、量化管理储备项目、加强内部控制"的土地储备融资风险管控机制。
关键词:
土地储备 融资 风险管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