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2)
2023(3978)
2022(3522)
2021(3261)
2020(2900)
2019(7082)
2018(6892)
2017(13465)
2016(7036)
2015(7714)
2014(7506)
2013(7532)
2012(7130)
2011(6287)
2010(6214)
2009(5640)
2008(5325)
2007(4525)
2006(4035)
2005(3672)
作者
(19268)
(16393)
(15712)
(15347)
(10435)
(8022)
(7279)
(6453)
(6116)
(5823)
(5765)
(5436)
(5394)
(5067)
(4992)
(4958)
(4872)
(4692)
(4626)
(4514)
(4009)
(3943)
(3921)
(3874)
(3630)
(3619)
(3550)
(3454)
(3321)
(3298)
学科
(28826)
经济(28804)
管理(13930)
(12134)
地方(9690)
(9010)
土地(8490)
方法(8366)
(8352)
企业(8352)
(7976)
数学(7326)
数学方法(7180)
中国(6611)
农业(6059)
业经(5046)
(4770)
经济学(4486)
(4462)
地方经济(4050)
环境(3971)
问题(3949)
理论(3742)
城市(3739)
关系(3682)
(3656)
贸易(3652)
(3428)
(3296)
(3227)
机构
大学(88423)
学院(87348)
研究(33001)
管理(31125)
(31114)
经济(30272)
中国(26438)
理学(26279)
理学院(25825)
管理学(25102)
管理学院(24931)
科学(22209)
(21675)
(17994)
(16551)
中心(16345)
业大(15218)
研究所(15036)
(15023)
(14388)
(14105)
师范(13992)
农业(13970)
北京(13660)
(12971)
(11916)
(11882)
师范大学(11530)
财经(10950)
科学院(9921)
基金
项目(61768)
科学(47502)
研究(44189)
基金(43660)
(38994)
国家(38668)
科学基金(32481)
社会(26473)
社会科(24863)
社会科学(24854)
基金项目(24019)
(23988)
自然(22166)
自然科(21583)
自然科学(21576)
自然科学基金(21131)
(21016)
教育(19633)
编号(18321)
资助(17135)
成果(14738)
重点(14092)
(13725)
课题(13086)
(12773)
(12177)
科研(11899)
计划(11741)
创新(11420)
大学(11398)
期刊
(38573)
经济(38573)
研究(26522)
中国(24683)
(16755)
学报(15558)
科学(15280)
大学(11667)
(11359)
农业(11006)
教育(10893)
管理(10720)
学学(10626)
(8241)
金融(8241)
资源(7973)
技术(7760)
业经(6349)
(6109)
图书(5649)
国土(5569)
(5478)
经济研究(5427)
问题(5292)
(5209)
土地(5089)
财经(4738)
科技(4401)
书馆(4164)
图书馆(4164)
共检索到142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芳  黄广生  刘蓓蓓  
土地储备体制即维系土地储备工作正常运转的机构设置体系,以及相应权限划分等相关制度,是保障土地储备运行的前提。目前,我国土地储备体制存在"多头储备"、"分级储备"等多种组织方式,这将是新时期我国土地储备体制的发展方向。"多元"土地储备体制的代表类型目前,以多家具有不同行政隶属关系的储备机构为特征的"多元"土地储备机制日益成为我国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喻建华  石义  龚君卓  
土地储备是土地资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对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调控能力,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资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土地储备也涉及巨额的资金并伴随着巨大的运营风险,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合理控制土地储备成本是土地储备机构面临的客观现实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武汉市土地储备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土地储备成本的内涵构成、成本管理的关键点,以及完善武汉市土地储备成本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冬冬  栾一博  余帆  
修订后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对土地储备模式及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优化土地储备体制机制和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目标,本文对湖北省武汉市土地储备模式现状及问题展开剖析,并提出了实施优化的相关策略和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萌  陈银蓉  
通过介绍土地打包的含义和运作方式,从土地打包规模和布局对武汉市土地打包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土地打包方式的可行性和在城市土地储备中的重要作用,并采用吉布斯-马丁的多样化指标对武汉市土地打包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实证数据总结出武汉市土地打包在打包数量、质量、结构和收益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明确主体、统一补偿标准、做好规划和风险分析等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明宝  
核心提示因城市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往遍布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相继搬迁或向园区集中,腾退后的土地须按规划重新开发利用。由于历史原因,储备机构已入库或在储的城市重点功能片区中客观存在土地污染,这已成为储备机构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武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彩霞  翁磊  
储备土地临时管护是土地储备业务全流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新修订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明晰了其具体要求。笔者结合湖北省武汉市储备土地临时管护情况,提出当前管护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寻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敖华  张琦  
土地储备投资是土地储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土地供应节奏、改变房地产市场供求双方预期、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影响,合理利用土地储备投资是各级政府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文章以2009年北京市为拉动经济回暖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而进行的1000亿土地储备开发投资为例,深入分析了土地储备投资对房地产市场的正面影响,即在促进土地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平抑高企的房价、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以及调节房地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兵明,罗罡辉,严骁,卢春强,祝军  
1996年以来 ,土地储备机制在我国各地先后施行 ,它不仅涉及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的立法工作 ,而且还涉及资金流转过程 ,所以确定合理的土地储备量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影响土地储备量大小的三大方面诸多因素作用关系基础上 ,拟定城市土地储备量大小的思路 ,即在相关因素评判检验的基础上 ,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量与建成区面积、房地产开发量二元线形回归方程。运用SPSS软件推算出土地储备量的大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任奎  周生路  张红富  孙兆金  冯昌中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土地储备规划风险定量化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思路,定量化测度南京市城市土地储备规划风险,总结其分异特征及规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学模型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南京市各行政区的土地储备规划风险形势整体较为严峻,较大风险级别的面积比例达到了66%以上,各土地级别除八级地外,规划风险差异不大。研究结论:文中构建的城市土地储备规划风险评价模型是可行的,可为城市土地储备风险评价提供有利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邢元志,彭补拙,吴素兰  
土地储备是一种新的土地管理制度。本文以南通市为例 ,结合国内其它试点城市的经验 ,剖析了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产生的背景、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及国企改革中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改善意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蔡成凤  施红琴  
专项土地储备与土地规划的结合点专项土地储备是土地储备大盘子的具体划分,在扣除区县政府城镇村建设发展正常土地储备外,另外设立的以公共职能为划分标准的储备类型,比如交通、城建、铁路、轨道专项储备等。专项土地储备对于整个城市的公共设施配套、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金光  张毅  
当前,土地储备工作面临新旧政策交替、债务风险防控等突出问题。在新形势下,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储备开发路径,引导土地储备向更高层次转型发展,是当前土地储备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河南省郑州市推进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建设的实践做法,分析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晶  
湖北省武汉市有20多年国土规划合署办公的体制优势,在"两规合一"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有效指导了城乡统筹发展。对这一体系进行成效评价和展望,对于进一步解决各规划之间的内容冲突、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武汉"多规合一"的实践实现市域"多规合一"规划全覆盖。一是构建"两段五层次,主干加专项"规划编制体系。"两段"指"导控型规划"和"实施型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晶  
湖北省武汉市有20多年国土规划合署办公的体制优势,在"两规合一"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有效指导了城乡统筹发展。对这一体系进行成效评价和展望,对于进一步解决各规划之间的内容冲突、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武汉"多规合一"的实践实现市域"多规合一"规划全覆盖。一是构建"两段五层次,主干加专项"规划编制体系。"两段"指"导控型规划"和"实施型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