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6)
2023(9377)
2022(7903)
2021(7460)
2020(6194)
2019(14199)
2018(14516)
2017(26905)
2016(15232)
2015(16810)
2014(17144)
2013(16506)
2012(15029)
2011(13763)
2010(14183)
2009(13418)
2008(13514)
2007(12265)
2006(11230)
2005(10334)
作者
(41502)
(35659)
(34717)
(33340)
(21975)
(16896)
(15798)
(13633)
(13498)
(12718)
(12118)
(11878)
(11492)
(11129)
(11108)
(10654)
(10587)
(10257)
(10042)
(9987)
(9024)
(8859)
(8415)
(8328)
(8072)
(7879)
(7867)
(7847)
(7152)
(6960)
学科
(57634)
经济(57543)
(49413)
(46087)
管理(41504)
农业(30529)
(29503)
企业(29503)
(20101)
业经(19409)
(16982)
方法(16321)
中国(16300)
(14813)
数学(13552)
数学方法(13353)
土地(12707)
(12209)
体制(11434)
地方(11231)
(11218)
(10965)
银行(10953)
(10495)
农业经济(10353)
(9823)
(9679)
金融(9676)
(9387)
农村(9375)
机构
学院(209379)
大学(203540)
(85033)
经济(83086)
管理(77470)
研究(71738)
理学(65037)
理学院(64327)
管理学(63306)
管理学院(62919)
中国(58975)
(53362)
(44075)
(42857)
科学(42630)
农业(40483)
(36844)
业大(36170)
(35832)
中心(34392)
研究所(32390)
财经(31575)
(28378)
(28147)
师范(27917)
(27428)
北京(27366)
(26845)
(25452)
农业大学(25128)
基金
项目(130734)
科学(102433)
研究(101865)
基金(92487)
(79978)
国家(79131)
科学基金(67307)
社会(63681)
社会科(59715)
社会科学(59700)
(53042)
基金项目(49160)
教育(46443)
编号(44656)
(42949)
自然(41180)
自然科(40070)
自然科学(40062)
自然科学基金(39338)
成果(36719)
资助(36030)
(31265)
课题(30853)
(30142)
(29593)
重点(29427)
(29112)
(27396)
(27185)
国家社会(25973)
期刊
(109708)
经济(109708)
研究(65164)
(57531)
中国(56244)
农业(38413)
(34871)
学报(31173)
科学(30399)
教育(28255)
管理(26305)
大学(25034)
(24791)
金融(24791)
业经(23812)
学学(23316)
技术(18714)
(18266)
财经(15642)
问题(15185)
农村(14831)
(14831)
农业经济(14156)
经济研究(13817)
(13438)
(12518)
世界(11566)
经济问题(11010)
资源(10994)
现代(9943)
共检索到340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燕  王欢  
为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农村土地信托是发展现代农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重要制度创新。结合实践创新典型案例,深度剖析农村土地信托在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业投入渠道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等价值功能,明确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所面临的制度供给不足、市场化信托机构短缺及监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继而从实践、政策、法律协调发展层面提出健全农村土地信托登记制度,构建公益信托机构,建立所有权人监管制度等建议,努力创建"政府引导型"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以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娜  杨宏  
土地流转信托化对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化具有一定实践基础、政策基础和良好条件,但其也面临着土地流转信托化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农民认知程度偏低、监管体系不完善和缺乏收益保障机制等问题。文章认为,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化发展应完善其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利益保障机制、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昂  
本文阐述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内涵及其特点,从农村土地流转信托业务的信托当事人风险、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性风险等角度揭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给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信托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型农村土地使用权信托市场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托服务平台的功能等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制度改革的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袁迎珍  
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建立有效的价格机制是农地流转的前提,而承认绝对地租的存在并运用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合理地价的理论依据。把土地作为一种金融性资产、建立股份合作制是完善农地流转制度的两种方案和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必良  
科斯及其追随者关注于产权界定对生产制度结构的影响,从而使产权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中心命题。但产权界定与产权交易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尽管科斯定理并未否定产权界定所隐含的交易含义,但却未能顾及人格化财产及其交易性质。本文认为,基于中国农地制度的特殊性,并鉴于新一轮农地确权中"生不增、死不减"的身份产权固化与地块"四至"的空间产权界定,有必要将科斯的思想范式进一步拓展到农地产权的交易问题——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如果不能通过产权的重新调整来改善效率,那么就有必要选择适当的产权交易装置进行匹配来改善总的福利效果。作者强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红菊  高雄  杜跃平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关键。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农业生产力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其弊端日渐突出 ,因此 ,中国迫切需要进行新的土地制度创新。在现有的土地制度创新模式中 ,“公司 +农户”的农地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合理有效的土地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重构和再造政府职能 ,实行政企分开 ;二是股价确立的方法应灵活多样 ,由农民自主地与股份公司协商确定 ;三是需要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的同步进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海涛  段玉明  
为合理促进农地流转,重庆进行了新的探索。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是一种城乡统筹用地指标,建立城乡统一有效土地市场的一种制度创新,其本质是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现状。但由于试验时间不长,还受到原有一些土地制度的束缚,配套制度一时还跟不上,导致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既有一些重大制度创新,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熙保  苏桂榕  
农地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经过了两个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为第一个阶段,其特点是从不准许流转到准许流转,从无偿流转到有偿流转,从单一形式流转到多种形式流转;90年代至今为第二个阶段,其特征是从准许流转到鼓励流转,从私下流转到市场流转。我国农地流转主要是指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承包权转让则受到严格限制。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接近尾声和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的到来,农地承包权转让已经箭在弦上。本文提出集体成员动态化的思路,该思路应称为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破解承包权转让难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场主体。抵押应分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土地经营权抵押两种类型,前者应满足转让所规定的条件要求。政府应支持农户之间的土地抵押实践,以消解对金融机构的路径依赖。入股应衡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保属性与《公司法》的股东出资要求,出资形式应仅为土地经营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道峰  
中国自70年代末期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经济体制与政策的改革,而这场改革的发端在农村,农村改革的核心在农地制度。因此,正确地理解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成因、影响、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理解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璐璐  
建党百年农地制度变迁是以农民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农民利益实现史。农地制度变迁是对不同时期农民农地所有权、直接经营收益权、处分权、保障个体承包权益、市场流转、放活土地经营权等需求的满足。地权主体结构由国家、集体和农民分割向农户倾向,逐步解决了土地农民归属、农民自主经营、农民产权主体地位、农民农地权能等问题,农民的土地权益从简单的“物”的分配关系发展到多层次、多权能的物权保障和经济利益体现。在以转让权为核心的农地配置方式和开发收益分配上,沿着“渐进放开管制使用权”“保障农民处分的自主性”“赋予农民财产权”的逻辑演进。新时代全面深化农地制度改革要遵循历史成功改革逻辑和经验,仍要以农民土地利益实现为根本,通过农民土地权能保障和市场化配置支撑多种农业经营形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  
研究目的:探寻中国土地产权及其流转制度的改革的路径。研究方法:通过Williamson4个层次的分析框架,分析1949年以来农村和城市土地产权及其流转制度的变迁过程。研究结果:中国土地产权和流转制度的变迁,不仅是法律问题,还受到文化、治理、经济行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结论:农村和城市内部的改革虽然在时序上不同,但它们在路径选择逻辑上的共性,可以为各自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小艳  
农地使用权信托流转既是农地流转方式的创新,也是一种金融创新。我国农地使用权信托流转呈现出受托主体商业化、操作方式多样化、参与环节全程化的发展趋势,也面临着政治、运作、法律、粮食安全、农民权益保障等风险。在法律上应从确定适格农地信托流转关系人,建立农地信托流转登记制度、农地信托流转纠纷解决机制及多层次、动态农地信托流转监管机制进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