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56)
- 2023(16667)
- 2022(14075)
- 2021(13538)
- 2020(11436)
- 2019(26775)
- 2018(26543)
- 2017(50145)
- 2016(27175)
- 2015(30908)
- 2014(30838)
- 2013(30428)
- 2012(28348)
- 2011(25634)
- 2010(25470)
- 2009(23976)
- 2008(24000)
- 2007(21126)
- 2006(18310)
- 2005(16735)
- 学科
- 济(116513)
- 经济(116367)
- 管理(80014)
- 业(71892)
- 企(58972)
- 企业(58972)
- 方法(51053)
- 数学(45241)
- 数学方法(44637)
- 中国(33942)
- 财(31304)
- 农(29163)
- 制(25418)
- 学(23368)
- 业经(22926)
- 贸(21963)
- 贸易(21953)
- 易(21420)
- 地方(19960)
- 务(18834)
- 财务(18769)
- 财务管理(18716)
- 农业(18659)
- 银(18529)
- 银行(18493)
- 融(17753)
- 金融(17748)
- 企业财务(17738)
- 行(17643)
- 体(17408)
- 机构
- 大学(388700)
- 学院(383558)
- 济(163366)
- 经济(159999)
- 管理(147285)
- 研究(133855)
- 理学(126103)
- 理学院(124630)
- 管理学(122392)
- 管理学院(121662)
- 中国(104444)
- 京(83805)
- 科学(79914)
- 财(77067)
- 所(66781)
- 中心(62650)
- 农(62263)
- 财经(60596)
- 研究所(60310)
- 江(57481)
- 业大(55501)
- 经(55157)
- 北京(52933)
- 经济学(51218)
- 范(49684)
- 师范(49192)
- 农业(48805)
- 院(48492)
- 经济学院(46023)
- 财经大学(44990)
- 基金
- 项目(254351)
- 科学(201214)
- 基金(188000)
- 研究(183911)
- 家(164098)
- 国家(162798)
- 科学基金(139876)
- 社会(118838)
- 社会科(112751)
- 社会科学(112721)
- 基金项目(98839)
- 省(95723)
- 自然(90312)
- 自然科(88258)
- 自然科学(88231)
- 自然科学基金(86622)
- 教育(84510)
- 划(82109)
- 资助(77505)
- 编号(73297)
- 成果(60365)
- 部(57708)
- 重点(57245)
- 发(53296)
- 创(52109)
- 国家社会(50484)
- 课题(50114)
- 教育部(49658)
- 科研(49135)
- 创新(49004)
- 期刊
- 济(177900)
- 经济(177900)
- 研究(115353)
- 中国(80498)
- 财(62179)
- 学报(59822)
- 科学(56005)
- 农(55958)
- 管理(54191)
- 大学(46161)
- 学学(43165)
- 教育(38023)
- 农业(37677)
- 融(36362)
- 金融(36362)
- 技术(33392)
- 财经(30551)
- 经济研究(28806)
- 经(26352)
- 业经(26154)
- 问题(24789)
- 贸(21427)
- 业(20843)
- 统计(19526)
- 国际(18951)
- 图书(18763)
- 技术经济(18732)
- 世界(18707)
- 版(18683)
- 理论(18395)
共检索到585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海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土地供给管制行为对城市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土地供应中地方动机、中央规制与市场力量相互动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9—2015年105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城市商住用地供应受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的影响,在具备高房价支撑基础的城市,地方采取"饥饿式"供地策略实现其土地财政目标,反之,则通过扩大土地供应量来实现增收目标。(2)在地方差异化供地策略的实施下,偏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配额正向影响城市商住用地出让规模,未考虑城市异质性的住房用地供应调控政策在地方遭遇机会主义执行。研究结论:土地供应错配根源于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基于不同市场条件的差异化供地策略的运用;中央地区偏向的土地配额管理和"一刀切"的土地供应调控亦带来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意外之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其静 彭艳琼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2007—2011年中国土地市场网上公示的每宗工业用地出让结果信息而获得了城市政府出让工业用地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工具,笔者发现省内经济实力相近的城市,尤其是经济强市之间存在着土地引资的恶性竞争,即竞相扩大工业用地的出让规模和协议出让比例。同时还发现,市委书记的个人禀赋特征也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工业用地出让行为。这些实证结果都暗示辖区间土地引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领导晋升竞争的产物。
关键词:
工业用地出让 晋升竞争 辖区竞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沂 贺灿飞 黄志基 王伟凯
本文基于2004~2008年的全国土地变更数据以及城市统计面板数据,选取距省会城市、邻近大城市、港口城市以及邻近省域省会城市的距离以及城市地理因素,研究了地理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重点探讨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目前我国大城市溢出效应还未完全发挥,距大城市越近土地利用效率反而越低;距省会城市越近,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距邻近省域省会城市距离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距港口城市越近,较低的交通成本有利于获取国外市场,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因此,在经济转型时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市间沟通,缩短与省会城市、港口城市的距离,将更加有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地理 距离 区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芸 彭千芮
利用2010—2019年中国25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推进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供给对于城镇化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对于推进城镇化率的影响效应大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狭义的保障性住房的影响效应大于低价商品房以及其他更广义的保障性住房。机制分析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主要通过预期效应对城镇化率产生影响,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保障性住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效果。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供给以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应当有针对性地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并从扩大供给、全国统筹、协同推进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陶然 袁飞 曹广忠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与政府间行政管理、财政体制安排对地方政府大规模协议出让土地的激励,并讨论了区域间政绩竞争和地方禀赋条件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基于1999~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我们考察了地方政府协议土地出让对地方财政的当期和滞后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差异。本文还对目前中央在土地征用与出让体制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初步评估,指出了现有政府反应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区域竞争 土地协议出让政绩激励 财政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弘毅 谢冬水
文章基于2009—2017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在中国特有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策略性的土地供给行为造成的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在土地供给结构扭曲的一阶和二阶滞后项上表现尤为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域分布、规模和资源禀赋上的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会通过阻碍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抑制城市技术创新这两个途径降低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金石 李小江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具有高效吸引,配置要素资源,获取比较优势,促进城市价值持续良性增长,提高市民福利水平的能力。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数,对1990-2012年中国30个代表性城市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比较,发现总体上东部城市竞争力排名靠前并呈上升趋势,中西部城市竞争力排名靠后并呈下降趋势,差距不断扩大;选取面板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制度、企业等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显著,而区位对其影响较小,这一发现对于各地提高城市竞争力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指数测度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晓燕 周京奎
在非传统新古典城市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公共投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增长理论模型,利用1999—2006年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共投资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这种影响没有迅速传导到中西部地区,即东部地区的城市增长与公共投资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更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这说明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要素市场在调节城市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城市理性增长的趋势已日益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增长则主要由非市场因素推动,政府主导的、蔓延式增长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增长的主流模式。
关键词:
公共投资 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跃生 程华
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实证研究出口退税、城市贸易开放程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口退税最终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并且这种影响在贸易开放程度越高的城市中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贸易开放水平高的城市中,出口退税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存在两种影响,一是出口退税本身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减少,二是出口退税通过促进出口贸易间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但最终的影响结果是正向的。因此,在中央政府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提高本区域的经济开放程度,以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地方财政 贸易开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梅林 席强敏
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构建了2006—2015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效率面板数据,并基于钱纳里工业阶段理论对城市发展阶段进行划分,进而从整体、分类型等多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土地出让价格对城市效率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城市效率来源主要是高价供应工业用地带来的选择效应和低价供应商服用地带来的集聚效应;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效率提升的来源由低价出让土地引致的集聚效应向高价出让土地所引致的选择效应转变,这种机制在时间维度上亦成立。在考虑不同城市效率测度方法和估计模型情况下,上述结论仍然保持稳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思齐 吴群
政府垄断供地制度确立后,我国许多城市的住宅用地供给量出现了显著下降,而住宅用地供给量的下降会导致住房供给弹性的降低。本文通过构建和估计新建住房供给的结构式模型测度了我国20个主要城市供地制度变革前后的住房供给弹性。研究结果表明,20个城市的平均住房供给弹性由2001-2005年间的3.25下降到2006-2011年间的0.51。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现行住宅用地供给制度、增加住房供给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供地制度变革 住宅用地供给 住房供给弹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晓东 徐锦
利用中国245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外资、城市污染与环境管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提高环境管制水平能够促使低污染、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外资企业对高污染、高能耗外资企业的替代,从而降低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相对经济增长率较低(政治锦标赛理论)或者财政压力(财政压力理论)较大的地方政府,更有动机降低环境管制水平,甚至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英雄 郭文 李妙然
近年来,土地出让逐渐成为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工具,而土地出让结构与地区产业空间布局息息相关。鉴于此,文章基于215个地级市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房地产价格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房地产价格对土地出让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在不同财政状况下,房地产价格对不同类型土地出让的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不同,如在财政状况较好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对住宅用地出让面积的财富效应较小。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厉伟 洪涛 李彩云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厘清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消除其障碍因素是提高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主要思路。本文从城市房价管理的角度分析房价与城市创新的联系机制、效应评估和政策选择,发现当前的房价上涨整体阻碍了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一二线城市的负面效应尤其明显;房价上涨主要通过知识型员工流动、企业研发强度以及政府财政中科教支出比重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影响,其中介效应呈现出依次递减的态势。地方政府要将房价管理定位为提升城市创新的重要工具:对于房价过度上涨的一线城市应加大对房价的控制力度,对于轻微上
关键词:
房价上涨 城市创新 抑制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厉伟 洪涛 李彩云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厘清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消除其障碍因素是提高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主要思路。本文从城市房价管理的角度分析房价与城市创新的联系机制、效应评估和政策选择,发现当前的房价上涨整体阻碍了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一二线城市的负面效应尤其明显;房价上涨主要通过知识型员工流动、企业研发强度以及政府财政中科教支出比重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影响,其中介效应呈现出依次递减的态势。地方政府要将房价管理定位为提升城市创新的重要工具:对于房价过度上涨的一线城市应加大对房价的控制力度,对于轻微上涨的二线城市应积极促使房价回归正常水平,对于三线城市则需维持房价在现有合理范围内;一二线城市在具体举措上应着力于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靠中高端产业的发展来消化房价上涨压力,三线城市可承接一二线城市的产业转移,依靠低房价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城市创新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关键词:
房价上涨 城市创新 抑制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应分析——基于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生态压力、生态技术差距与地区生态经济效率——基于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适宜技术、人力资本与区域知识溢出——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对外开放与劳动报酬占比——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建设用地、资本产出比率与经济增长——基于1999—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旅游业空间聚集的理论机制及实证研究——基于2000~200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城市化、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1997~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中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基于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工业用地出让与引资质量底线竞争——基于2007~2011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