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1)
2023(16541)
2022(13266)
2021(12010)
2020(9653)
2019(21962)
2018(21461)
2017(41586)
2016(22035)
2015(23901)
2014(23849)
2013(23156)
2012(21157)
2011(18979)
2010(18650)
2009(16711)
2008(15994)
2007(13640)
2006(11909)
2005(10608)
作者
(59575)
(50012)
(49436)
(47071)
(31613)
(23708)
(22375)
(19429)
(19163)
(17394)
(17052)
(16718)
(15697)
(15464)
(15422)
(15151)
(14792)
(14368)
(14292)
(14146)
(12104)
(12013)
(11949)
(11536)
(11368)
(11070)
(10798)
(10655)
(9868)
(9721)
学科
(101055)
经济(100958)
管理(58286)
(58147)
(43398)
企业(43398)
方法(38016)
数学(33718)
数学方法(33324)
(32054)
中国(31694)
地方(26757)
业经(24009)
(23808)
农业(22268)
(17422)
(16610)
(16382)
(15748)
贸易(15736)
环境(15495)
(15175)
(14770)
银行(14753)
(14735)
金融(14734)
(14239)
技术(14077)
地方经济(13434)
理论(12931)
机构
学院(301878)
大学(298721)
(130184)
经济(127628)
管理(117696)
研究(102625)
理学(101615)
理学院(100501)
管理学(98795)
管理学院(98232)
中国(77614)
(63011)
科学(60567)
(58405)
(48911)
(48161)
中心(48027)
财经(46530)
(44627)
研究所(44386)
业大(42736)
(42573)
经济学(41477)
(41061)
师范(40689)
北京(38919)
(38049)
经济学院(37500)
农业(36964)
(35545)
基金
项目(209930)
科学(168389)
研究(155470)
基金(154498)
(133793)
国家(132653)
科学基金(116005)
社会(103708)
社会科(98465)
社会科学(98446)
基金项目(81771)
(81727)
自然(72250)
自然科(70654)
自然科学(70640)
教育(70311)
自然科学基金(69348)
(68473)
编号(61904)
资助(60969)
(50076)
成果(48478)
重点(47276)
(46308)
国家社会(44387)
(44152)
课题(42637)
创新(41294)
发展(40469)
教育部(40368)
期刊
(144006)
经济(144006)
研究(89673)
中国(61447)
(46546)
管理(43298)
(43177)
科学(42438)
学报(41613)
大学(33305)
农业(31922)
学学(31545)
教育(30597)
(28477)
金融(28477)
技术(26961)
业经(26214)
经济研究(23474)
财经(22421)
问题(20648)
(19419)
(15676)
资源(14418)
技术经济(14342)
商业(14198)
现代(14178)
(14009)
(13565)
统计(13538)
科技(13528)
共检索到446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冬水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给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土地供给、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在土地垄断供给机制下,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偏重空间城市化、忽视人口城市化的城市发展倾向。这一倾向推动了城市空间快速扩张,但城市吸纳农业人口转为市民的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不平衡发展。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使得农村居民无法有效向城市迁移定居,不能平等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本文利用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垄断更多的国有土地供给会显著加剧城市化不平衡发展程度,并通过城市化不平衡发展这一作用机制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推进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壁垒,加快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均衡发展进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冬水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给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土地供给、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在土地垄断供给机制下,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偏重空间城市化、忽视人口城市化的城市发展倾向。这一倾向推动了城市空间快速扩张,但城市吸纳农业人口转为市民的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不平衡发展。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使得农村居民无法有效向城市迁移定居,不能平等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本文利用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仲林  尹彦辉  缪言  
为了厘清财政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机理、揭示财政政策工具缩小收入差距的效应,本文构建考虑家庭收入异质性和细化财政政策工具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分析了外生财政政策冲击对居民消费、就业、工资水平以及收入再分配的动态效应;模拟了"减税降费、惠及民生"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研究发现:财政收入政策方面,消费和劳动减税具有优化消费结构、刺激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而资本减税对于缩小收入差距起到了"反作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增加投资性支出可在短期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短期提高了经验规则式家庭的消费,但未发现缩小收入差距的长期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彦辉  孙祥栋  
减税降费助推经济增长成效显著,但其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如何尚待进一步验证。基于DSGE理论并进行中国化改进,引入表征不同收入群体的异质性家庭与收入差距指数检验减税降费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具体减税降费政策在改善消费、收入不平等与就业状况等方面存在程度和方向性差异,无法兼顾多重政策目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将有效促进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鉴于此,为兼顾优化收入分配与稳增长的目标,应制定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以有效规避部分政策短板,实现优化收入格局的政策预期。同时,应增强减税的普惠性,采取"有增有减"的减税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德勇  初晓宁  
城乡收入差距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这一差距的具体原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不尽相同。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共同的因素,而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协调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1985~2006年全国的数据运用了计量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指标选取和计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君  张前程  
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逐渐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对中国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展开理论分析并提出理论假说,然后运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的规模不平衡和效率不平衡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夏伟  
本文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现实,运用197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详细分析了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经济机制。本文研究发现:首先,由于我国城乡金融的不平衡发展,我国整体金融发展对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正效应,但农村金融发展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显著效应。其次,整体金融发展对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显著作用,但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农村金融发展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对城镇居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我国金融发展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提高农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这三种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邹克  
以普惠金融为切入点,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中介效应与交互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城乡收入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作为主要因素,通过直接与间接途径,能够显著地降低城乡收入不平衡,其中农业TFP贡献了超过40%的中介影响;不过,现有普惠金融资源过度向小企业、工薪阶层、富裕农户群体倾斜,削弱了普惠金融降低城乡收入不平衡的作用,还加剧了相对低收入群体的内部收入不平衡。因此,针对目前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建议发展造血型开发式普惠金融,这对改善普惠金融发展所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与通过开发性普惠金融降低城乡收入不平衡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晨晖  陈长石  
本文在借鉴"中心—外围"思想测算发展不平衡指标的基础上,检验了土地出让收入通过弥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对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根据土地出让收入在不同类型城市间产生异质性效应的理论路径,实证分析进一步得出了与近几年公众直觉相悖的结论,即土地财政的存在并未加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而是促进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缓解。通过土地出让获得更充裕、灵活的财政资金,目前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利用政府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财源;而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并充分发挥其杠杆效应,已成为外围城市追赶中心城市的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陆小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态变迁既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又为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聚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呈现出的非线性、阶梯型、空间辐射异质性等特征,利用1992—2018年中国省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半参数、有序Logit响应和空间SARAR面板进行建模,以此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变迁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从省级层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态势;从分类结果看,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强的阶梯型特征;从空间效应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空间辐射作用强于地理区位。此外,虽然技术水平、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灵娜  
本文选取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消费不平衡的影响及城镇化水平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能积极缓解城乡消费不平衡现象。城镇化水平在其中起到重要的门槛效应,且存在三个门槛值,在门槛作用下数字经济的缓解力度呈现“N型”变化趋势特征。当城镇化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数字经济的影响程度较低;当城镇化水平介于第一、二门槛值时,影响程度明显提高;介于第二、三门槛值时,影响程度又出现小幅下降;当高于第三门槛值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抑制强度又明显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婷  芦岩  
文章首先回顾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各种观点,然后从产业分工的视角分析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的发展和城市间合作、协同实现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建立城市群区域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城市的开发和扶持、建立城市群内合理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以及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等方面,给出促进城市群经济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金华   杜云晗  
文章基于结构基尼系数估计方法,对200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测算,并基于核密度曲线和趋势线考察区域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单元和农村单元对全国城乡收入不平衡的贡献趋于下降;中部地区各省份城镇单元和农村单元对全国城乡收入不平衡的贡献先升后降;西部地区各省份城镇单元对全国城乡人均收入不平衡的贡献普遍较低,农村人均收入对全国城乡收入不平衡的贡献先升后降,其结构基尼系数变动趋势与中部地区城乡单元类似,呈现明显的“倒U”型。城乡经济不平衡已得到较大的改善,区域间城乡差距日益缩小。
[期刊] 改革  [作者] 景维民  张景娜  
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构建了一个含有地区差距和市场分割的理论模型,运用1993~2016年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分割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993~2016年,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先上升后下降,但2013年以来地区差距缩小的速度放缓;市场分割程度呈现在波动中缓慢下降的趋势;整体上,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分割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会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市场分割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大,而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小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飞翔  黎开颜  刘佳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不平衡发展的格局并没得到改变。本文在建立开放条件下的要素投入锁定效应模型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1990~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阐述了锁定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发现由于要素投入锁定效应的存在导致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改革开放则进一步加剧了要素的锁定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