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8)
- 2023(15113)
- 2022(12968)
- 2021(12205)
- 2020(10233)
- 2019(23729)
- 2018(23303)
- 2017(45407)
- 2016(24562)
- 2015(26993)
- 2014(26673)
- 2013(26665)
- 2012(24470)
- 2011(22151)
- 2010(21680)
- 2009(19949)
- 2008(19223)
- 2007(16240)
- 2006(14161)
- 2005(12279)
- 学科
- 济(101901)
- 经济(101794)
- 管理(64712)
- 业(61358)
- 企(48082)
- 企业(48082)
- 方法(46168)
- 数学(41081)
- 数学方法(40741)
- 中国(29689)
- 农(26686)
- 学(23440)
- 财(22840)
- 贸(20210)
- 贸易(20201)
- 业经(19995)
- 地方(19887)
- 易(19674)
- 农业(18078)
- 制(16592)
- 环境(15993)
- 和(14513)
- 技术(14268)
- 银(13983)
- 银行(13915)
- 理论(13689)
- 务(13413)
- 融(13380)
- 金融(13379)
- 财务(13352)
- 机构
- 大学(346686)
- 学院(342121)
- 济(143060)
- 经济(140325)
- 管理(135130)
- 研究(122359)
- 理学(118186)
- 理学院(116805)
- 管理学(114881)
- 管理学院(114288)
- 中国(89951)
- 科学(77240)
- 京(74731)
- 农(62401)
- 所(61701)
- 财(60579)
- 研究所(57101)
- 业大(55953)
- 中心(53978)
- 财经(50008)
- 农业(49479)
- 北京(47149)
- 江(46414)
- 经(45900)
- 院(44337)
- 范(44090)
- 经济学(44053)
- 师范(43581)
- 经济学院(39937)
- 州(37545)
- 基金
- 项目(244094)
- 科学(191313)
- 基金(179571)
- 研究(171539)
- 家(159802)
- 国家(158561)
- 科学基金(134596)
- 社会(110576)
- 社会科(104893)
- 社会科学(104865)
- 基金项目(95997)
- 省(92163)
- 自然(89099)
- 自然科(87028)
- 自然科学(87001)
- 自然科学基金(85435)
- 划(79484)
- 教育(76912)
- 资助(73571)
- 编号(67093)
- 重点(54899)
- 部(54197)
- 成果(52822)
- 发(52054)
- 创(50330)
- 创新(47143)
- 科研(47026)
- 国家社会(46558)
- 课题(45927)
- 教育部(45874)
- 期刊
- 济(147466)
- 经济(147466)
- 研究(100136)
- 中国(62167)
- 学报(61031)
- 农(56019)
- 科学(55184)
- 管理(46470)
- 大学(45007)
- 财(42908)
- 学学(42827)
- 农业(38853)
- 教育(30374)
- 融(25617)
- 金融(25617)
- 技术(25575)
- 经济研究(25477)
- 财经(23920)
- 业经(23097)
- 问题(21064)
- 经(20570)
- 业(20369)
- 科技(17540)
- 版(16445)
- 资源(16286)
- 贸(16175)
- 技术经济(16051)
- 业大(15982)
- 图书(15734)
- 理论(15358)
共检索到486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龙奋杰 郭明
为城市生产活动和劳动力居住提供空间的土地供给,对城市增长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城市产业迅速集聚、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逐步放松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土地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对城市经济、人口规模和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增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2000年-2006年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建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产业用地供给对城市GDP增长有明显的作用,但其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下降,而技术及人力资本的贡献在不断增大。居住用地供给充足的地区劳动力增长较快。实证结果表明城市政府应根据城市自身产业发展与劳动力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土地供给规划。
关键词:
土地供给 产业用地 居住用地 城市增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志基 贺灿飞 王伟凯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8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绝对值以大于1为主,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小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国安 张河水 胡晶晶
城市化的发展与住房保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带来住房问题,需要向城市住房困难居民提供住房保障,另一方面城镇住房保障的发展也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保障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被拆迁居民、进城农民工和城市新增人口是城市化过程中新增的主要的住房保障需求群体,住房保障的发展应努力满足他们的住房保障需求,按照积极鼓励、稳步推进的原则促进住房保障的发展,通过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方式促进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凯 张同斌
基于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城市生产率指数,并结合面板分位数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FDI对城市生产率的分层影响及其在城市规模和人力资本不同区制下的非对称效应。研究发现:FDI提高了处于低、中分位点处的城市生产率,且随着模仿风险和成本的上升,FDI对高分位点处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对于生产率水平位于低分位和中分位的城市,只有当城市规模和人力资本达到一定阈值时,FDI对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表明FDI仍是生产率较低和中等城市的主要创新驱动要素之一,且适度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是将外部知识内生化的重要前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义国 徐骏
正确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关系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建模分析城乡割裂和流动两种状态下的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发现城市化通过知识、劳动和资本三方面的流动作用促进城乡间的平衡增长,而政府的投资偏向和价格干预行为能够加剧割裂状态下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抵消城市化对城乡平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同时,要注重政府投资的平衡和减少对产品市场的价格干预,这样才能早日实现城乡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平衡增长 农村工业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涛方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地级城市层面分析中国流动人口类型、时空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是:(1)城市人口流入符合集聚规律和规模报酬递增假说,东部发达城市地区和其他区域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保持着极强的人口集聚能力。(2)城市人口流入增长主要取决于城市所能提供的"综合机会",现代性和国际性特征及生活质量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重要"拉力"条件。(3)城市人口流动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城市人口流入的主要拉力因素开始呈现高生活质量驱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创新驱动及高端服务业驱动,而中西部城市流动人口增长驱动力较为复杂。(4)投资对城市流动人口增长,特别是东部和发达城市仍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消费等因素的影响则不突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冀 严汉平 刘世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表明,土地要素的市场化交易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的形成和城市化的推进,而且有效地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政收支责任失衡,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运用使用附加人力资本和土地出让的四要素CES生产技术模型构造了城市经济增长的面板趋同方程,考察了中国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的实质性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琳 李娟 李影
文章基于二级CES生产函数及城市化增长函数,构建了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增长阻力模型,并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力为0.0199%,换言之,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全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比没有土地资源约束的情形下降低0.0199%;从全国横向比较研究来看,各地的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力各不相同,而且差异较大;从全国三大区域空间分布来看,土地资源对城市化进程阻力的平均值由东至西逐渐递减,呈现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较为一致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城市化 增长阻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次芳 陆张维 杨志荣 郑娟尔 冯科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化和建设用地不同阶段相互影响的动态机制。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从长期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处于均衡状态,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是城市化步伐推进的必然结果,但在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不是诱导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的直接因素;(2)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不是城市化步伐推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相反在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3)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对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贡献有限;(4)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在近期对建设用地数量增加的解释力偏低,而在远期基本能对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予以解释。研究结论: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必须充分发挥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宏伟
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增长与空间组织的最新理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演绎出中国城市空间组织的三种典型模式,依次为单中心块聚式模式、主—次中心组团式模式和多中心网络(开敞)式模式。这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城市增长 空间组织 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但两者关系在不同阶段、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及特征。文章利用关联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开展全国、省级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分析,发现全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总体协调性较强,但波动明显;两者的协调度在省份之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为了增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转变城市增长方式。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 耦合 协调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华福 王海港
本文区别于经济增长趋同理论,从水平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增长问题,主要基于收入分布视角从流动性方法上分析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在不同年份的变动情况,并探寻影响流动性因素。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2012年和2015年两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分析城市人均GDP的位置流动、水平流动性及分解,建立多项式Logit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处于较低的流动性,固化严重,但流动性质量较好;其次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市流动性更多的是来于净增长,东北绝大部分城市经济出现位置互换,实际净增长很小;最后市场化指数和实际使用外资都增加城市经济增长位置变动的活跃程度,高校数量的作用则相反;中部和东北部比东部更能使城市经济增长向下流动,使城市人均GDP增加值变小。
关键词:
城市 经济增长 流动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治国 李成友 刘志有
文章采用我国284个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及东中西部地区数据,构建实证计量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有效验证。研究发现,当城市非住房部门获得更多土地配给时,房价、工资和人均产出会增加,人口规模反而下降,城市经济总产出会先增加后减小。研究结果表明,不合理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导致的土地供需错配降低了匹配城市发展的人口容量、阻碍了城市经济的持久发展,特别是优先考虑非住房用地使用的城市土地供给政策推升了房价,且发现在2009年之前,东部地区非住房用地比重对房价、工资和人均产出的推动效应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差异不大,而自2009年以来,三个地区非住房用地比重对房价、工资和人均产出推动效应的增幅有所减缓...
关键词:
城市土地供给 住房价格 城市化 土地政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本文利用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相关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区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增长及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1)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199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近些年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尤其要提高东部TFP增长水平。东部地区GDP增长率和TFP增长高度正相关(尤其是第三阶段),说明东部地区提高TFP增长对GDP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龙奋杰 王宁 张艳奇
论文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分析中国城市增长的系统模型,并利用206个城市1990年与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非人口规模增长推动的;(2)政府财政支出和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人力资本积累并没有在工资增长上得到体现;(4)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引致了城市人口增长,但对城市经济发展却没有明显的作用。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增长 影响因素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