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73)
2023(20113)
2022(17146)
2021(15750)
2020(13318)
2019(30420)
2018(29917)
2017(57271)
2016(31193)
2015(34866)
2014(34518)
2013(34145)
2012(31888)
2011(28923)
2010(28971)
2009(26902)
2008(26576)
2007(23795)
2006(20913)
2005(18862)
作者
(93565)
(78325)
(77783)
(73932)
(49612)
(37989)
(35226)
(30520)
(29798)
(27972)
(26679)
(26421)
(25165)
(24934)
(24614)
(24357)
(23420)
(23090)
(22789)
(22535)
(19643)
(19325)
(19175)
(17965)
(17651)
(17501)
(17470)
(17343)
(16001)
(15614)
学科
(134530)
经济(134393)
管理(91548)
(90370)
(73881)
企业(73881)
方法(59057)
数学(51661)
数学方法(51054)
(37440)
中国(36349)
(33275)
地方(30331)
(29899)
业经(29601)
(25347)
贸易(25330)
(25094)
农业(24673)
(24532)
技术(22358)
(21258)
银行(21179)
(20730)
金融(20727)
(20634)
财务(20561)
财务管理(20504)
(20285)
环境(19844)
机构
学院(447073)
大学(447046)
(183369)
经济(179664)
管理(171371)
研究(155897)
理学(147600)
理学院(145881)
管理学(143190)
管理学院(142380)
中国(118284)
科学(98688)
(95584)
(85697)
(82773)
(80645)
研究所(73406)
业大(72185)
中心(71868)
(69053)
农业(67725)
财经(65740)
北京(59947)
(59781)
(58044)
师范(57269)
(56510)
经济学(55843)
(54386)
经济学院(50401)
基金
项目(302279)
科学(237589)
基金(220142)
研究(211629)
(195864)
国家(194250)
科学基金(165471)
社会(134773)
社会科(127879)
社会科学(127848)
(119203)
基金项目(116046)
自然(110631)
自然科(108145)
自然科学(108111)
自然科学基金(106217)
(101103)
教育(97759)
资助(91103)
编号(83067)
重点(68882)
(67895)
(66277)
成果(66248)
(63819)
创新(59932)
科研(58905)
课题(58653)
计划(57510)
教育部(56066)
期刊
(200171)
经济(200171)
研究(126183)
中国(92957)
学报(77714)
(77074)
科学(71007)
管理(64524)
(64264)
大学(57843)
学学(54839)
农业(52131)
教育(45422)
(41854)
金融(41854)
技术(39397)
业经(33955)
财经(32755)
经济研究(32465)
(29054)
(28226)
问题(26591)
技术经济(22632)
(22389)
统计(21779)
科技(21513)
(21192)
商业(20742)
理论(20549)
(20313)
共检索到669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孔维龙   王兴邦   周家和   张正峰  
研究目的:从供地结构、价格和方式三维视角明晰土地供应行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经验证据。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上,供地结构的工业用地偏向和供地方式的市场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供地价格的扭曲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负向影响,上述影响均存在时间滞后特征。(2)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供地方式的影响不显著,供地结构的影响与全国层面相反,即工业用地供应偏向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土地供应行为三个维度的影响均与全国层面一致,但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影响效应更大,时间滞后性更强。(3)门槛效应上,土地供应行为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且在供地结构维度尤为凸显。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跨过第二门槛值,工业用地供应偏向所发挥的影响由正转负。研究结论:应通过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因地制宜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减轻土地价格扭曲以及推进制度联动改革来发挥土地要素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方方   涂先青   杨智晨   胡星楠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客观存在性、动态发展性和价值创造功能,本文从生产力的先进性、发展潜力和实现水平3个维度构建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标准差椭圆与重心迁移模型、Markov链分析等方法刻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先缩小(2012—2016年)后扩大(2016—2021年),地区差异及其变化主要来源于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东部与西部最大,东部与中部次之,中部与西部最小;区域内各省份间的差异,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新质生产力空间分布重心位于河南省内,并先向西(2012—2017年)后向南(2017—2022年)移动;新质生产力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标准差椭圆面积减小);各省份新质生产力的相对发展水平较为稳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俱乐部收敛”趋势;地区新质生产力相对发展水平的变化受到邻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地区间的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空间格局的演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志勇   杨凤梅   李维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单元和新质企业组织;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产业部门、新质产业链、新质创新网络、新质产业集群;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其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度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但呈逐年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最后,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分析可知,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凸显,空间效应也是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占平   王辉  
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文章在测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扩散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润民   陈海龙   李阳   张景艳  
基于微观与宏观结合视角,选取2010—2021年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数据,研究企业双元创新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突破式创新赋予生产要素高质量属性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而企业渐进式创新对其影响效果不显著;突破式创新会优先促进新质生产力技术和产业创新,在生产要素创新的作用效果层面存在时滞性;在高科技企业、大型企业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中,突破式创新赋予新质生产力高科技和持续性发展动能属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虎兆  李春成  
文章首先构建了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三维模型,然后采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服务业的综合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业需求水平、服务业供给水平、服务业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水平都对服务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这表明服务业的发展逐渐转变为需求驱动、供给驱动和创新驱动的"三驾马车"共同驱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银琦   许志通   张天雪  
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为一级指标建构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中介作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现“S”型增长周期的双门槛效应和惠及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以不同地理区域及资源类型为观测点,其影响存在异质性。据此,应以助推科技生产力提升为主攻方向,将高等教育资源视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价值投资;引导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传统增长动力尚有潜力、高等教育规模效应未达拐点时做出快速响应;树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关联意识,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抓手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岳奎   曲秀玲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样态,代表着生产力在质态维度的新跃迁。绿色发展融入并赋予新质生产力以绿色底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向度。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本体论基底,表征人类对社会生产力和自然规律认识深化与综合运用的能力。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质生产力,打造高效能、高质量、绿色化的生产力发展新范式,同时以绿色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着对自然的生态关切和对人类的生存关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旨归,实现人与自然的现实和解、有机统一和共同塑造,开辟人类可持续发展新境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政   廖晓东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革新和未来发展方向,迫切需要深度理解和认识其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经济思想史中的核心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逻辑。历史和现实逻辑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历艰难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两个阶段,现在正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迈进,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谁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率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谁就能够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赢得全球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我国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作为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云波   朱博伟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云南省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关系面临着新的变革和调整。本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驱动的视角,通过收集和分析云南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研究了云南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2年期间,云南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带动转换为主要由第三产业带动,自2010年起,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差距逐渐拉大;(2)云南省能源消费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通过水电等清洁电力来满足各行业的需求;(3)云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呈长期稳定关系,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会滞后地影响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消费结构的贡献度小于能源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因此,云南在新质生产力驱动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全省水、风、光自然资源的优势,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优化,通过全社会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戴翔   刘长鹏   成鹏东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而开放条件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国内国际层面新型生产关系。具有对内制度创新与对外国际经贸规则嵌入双向协同特征的制度型开放,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适应性调整,因而能够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理论分析为先导,在创新性测度2013—2022年中国省域制度型开放水平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开展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制度型开放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制度型开放主要通过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强化技术创新激励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三,在制度型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地区政策执行力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第四,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呈现一定的异质性特征,而且在空间上还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雷希颖  
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商贸流通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变革的重要动力,对商贸流通业高级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商贸流通业高级化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新质生产力与商贸流通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深入剖析其内在机理,以期为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人力资本在新质生产力影响商贸流通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原磊   张弛  
<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值我国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际——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大国竞争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新趋势。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黄群慧   杨耀武   杨虎涛   楠玉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基于“科技创新—结构变迁—效率变革”这一生产力发展的逻辑主线,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产业结构变迁逻辑;通过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国际比较,进一步从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角度论述了当前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逻辑;最后围绕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方向。本文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中国已有的发展成就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条件。未来要科学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的方法论原则,围绕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线,坚定不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虽然经济学界一直以来有大量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但目前还鲜有文献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研究新质生产力,本文的尝试具有一定创新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山   原磊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生产依托,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的先进生产力,代表生产力的整体性升级与跃迁,对于抓住数字技术发展和变革的机遇,培育新产业,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乃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当注重“点线面体”四维发力。一是聚焦重“点”,即以加强科技创新、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用好新型劳动工具与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为重点;二是全“线”发力,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彼此牵引,互为支撑;三是提质扩“面”,即根据自身条件在提升新质生产力质量的同时拓宽其应用范围与影响区域;四是全“体”协同,即与世界各国一起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