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4)
- 2023(15171)
- 2022(13259)
- 2021(12221)
- 2020(10185)
- 2019(23389)
- 2018(22846)
- 2017(44104)
- 2016(23991)
- 2015(26474)
- 2014(26117)
- 2013(25839)
- 2012(23540)
- 2011(21308)
- 2010(20949)
- 2009(18836)
- 2008(18213)
- 2007(15566)
- 2006(13550)
- 2005(11588)
- 学科
- 济(97183)
- 经济(97080)
- 管理(65065)
- 业(61015)
- 企(49497)
- 企业(49497)
- 方法(45787)
- 数学(40541)
- 数学方法(40129)
- 中国(26091)
- 农(25390)
- 财(23050)
- 学(22990)
- 贸(21363)
- 贸易(21357)
- 易(20793)
- 业经(20232)
- 地方(20008)
- 农业(16654)
- 环境(15715)
- 制(14877)
- 技术(14621)
- 理论(14487)
- 和(13888)
- 务(13812)
- 财务(13746)
- 财务管理(13725)
- 出(13369)
- 企业财务(12985)
- 划(12592)
- 机构
- 大学(338192)
- 学院(334994)
- 济(133480)
- 管理(133247)
- 经济(130637)
- 理学(117231)
- 理学院(115858)
- 研究(114380)
- 管理学(113711)
- 管理学院(113126)
- 中国(82336)
- 科学(74748)
- 京(72092)
- 农(62101)
- 所(57502)
- 财(57405)
- 业大(56835)
- 研究所(53204)
- 中心(51841)
- 农业(49395)
- 财经(47551)
- 江(46863)
- 北京(44696)
- 经(43604)
- 范(43358)
- 师范(42828)
- 院(42010)
- 经济学(40737)
- 州(37757)
- 经济学院(37261)
- 基金
- 项目(243731)
- 科学(191028)
- 基金(178678)
- 研究(169061)
- 家(159185)
- 国家(157948)
- 科学基金(135030)
- 社会(108052)
- 社会科(102639)
- 社会科学(102610)
- 基金项目(96319)
- 省(94534)
- 自然(91107)
- 自然科(89026)
- 自然科学(88997)
- 自然科学基金(87378)
- 划(80678)
- 教育(76599)
- 资助(72918)
- 编号(66421)
- 重点(54651)
- 部(53047)
- 发(51364)
- 成果(50952)
- 创(50511)
- 科研(47295)
- 创新(47245)
- 计划(46417)
- 课题(45444)
- 国家社会(45122)
共检索到468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国安 苏诗琴
去杠杆、防风险是近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上升是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的重要原因,而土地价格的上涨是城市综合杠杆率上升的重要推动因素。基于全国10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2009—2018年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发现,土地价格确实推动了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上升,特别是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价格的上涨显著地推动了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上升,大城市及低经济增速城市土地价格的上涨更显著地推动了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上升。分析还发现土地价格上涨推升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作用还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也说明主要城市地价高企推升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作用最终会传递到其他城市,从而推升全国宏观杠杆率。要使城市综合杠杆率及其变化处于合理水平就需要构建平抑土地价格过度上涨的长效机制,弱化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性,完善土地出让方式和土地出让价格分类调控机制,重点防控高杠杆率城市的债务增长,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抓手,努力实现债务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姝兴 付文强 吴康
【目的】近年来中国的城市收缩现象日益突出,准确识别城市收缩现象及其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对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常住人口规模测度城市收缩,进行异质性分析和门槛检验,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11—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城市收缩对城市地价的影响。【结果】(1)在控制省份和年份固定效应后,回归结果显示,城市收缩与城市土地价格显著负相关。(2)将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而东部城市的收缩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不同区域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影响存在异质性。(3)以人均碳排放量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双固定效应回归发现,随着人均碳排放量的提高,城市收缩对地价的影响存在结构断点,在越过门槛值后影响更为显著。(4)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一个城市的收缩会引起周边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结论】城市收缩程度越高,其土地价格越低;且城市收缩现象存在着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取差异化城市收缩策略对引导各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维持其土地价格平稳可控有着重大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霞 王慧英 曹逢羽 季鹏
土地既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载体又是空间约束,土地价格上涨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多重影响。选取2005—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析城市土地价格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土地价格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地价上涨通过对第二产业的挤出效应及对第三产业的集聚效应来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地价上涨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非线性影响,存在促进作用递减的双门槛效应。基于地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差异化定价和合理控制地价的角度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及优化升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少甫 舒鹏
将土地要素与融资约束纳入到包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DSGE模型中,并利用我国的宏观数据对模型进行贝叶斯估计,刻画和分析了土地价格波动对城乡经济周期性变动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房地产需求冲击是导致土地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且该冲击对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波动也具备一定程度的解释力;土地价格波动对城区经济的影响首先由城镇居民与企业间的竞争性需求引致,而后在融资抵押机制的作用下被进一步放大,最终通过改变农村地区的劳动供给结构对农村经济产生溢出效应;在土地城镇化进程中配合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有助于在改善城乡居民福利的同时缓解楼市过热带来的金融风险增加、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
关键词:
土地价格 二元经济体系 DSGE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昊婧 冯长春 侯懿珊
不可移动的土地具有空间异质性,研究在分析城市间土地价格空间差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间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进而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区域城市地价影响因素的差别。研究发现,(1)全国尺度看,城市间土地价格存在空间自相关,城市地价受城市优势和土地需求的正向影响,土地供给的负向影响。(2)区域尺度看,城市土地价格受到周边城市土地市场中供求因素和土地价格的影响,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存在空间差异性。(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地价的影响均很大,其余各因素则略有不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爱国
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基础,为了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和规划城市土地,我们必须研究城市土地价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豆建民 王光丽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部分城市呈现了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过程,社会与经济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本文基于2008年至2018年全国2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多中心经济空间结构对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经济空间结构越呈现多中心,土地价格越高。(2)经济空间结构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以及时间滞后性。(3)利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了经济空间结构对不同用途的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首先多中心经济空间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二产业集聚度进而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其次伴随人口流入的多中心经济空间结构显著提高住宅用地价格;最后多中心经济空间结构有利于拉动城市消费能力进而提高商服用地价格。本文研究内容对我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土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安安
本文阐述了土地储备的涵义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的运作模式由三大体系构成,即土地产权流转体系、土地资源流转体系和土地资产流转体系,分析了土地储备的价格形成及扭曲,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以使土地储备制度成为促进土地价格合理化的推动力。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土地收购储备 土地收购储备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晓美 葛京凤 刘雅楠 崔媛媛
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得出GWR模型计算结果表和GWR模型影响因素分布图,两者结合分析了5个国家级城市群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各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地价均有推动作用,但每个城市群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长三角城市群地价受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和"外向带动"共同作用;珠三角是典型的政府带动下的外向型经济;京津冀是由北京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加资本投入等的共同发展,地价影响因素较复杂;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地价变化和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晓美 葛京凤 刘雅楠 崔媛媛
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得出GWR模型计算结果表和GWR模型影响因素分布图,两者结合分析了5个国家级城市群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各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地价均有推动作用,但每个城市群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长三角城市群地价受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和"外向带动"共同作用;珠三角是典型的政府带动下的外向型经济;京津冀是由北京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加资本投入等的共同发展,地价影响因素较复杂;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地价变化和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马亚明 张洁琼
文章采用TVP-VAR模型系统考察了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四部门杠杆分别对总产出和资产价格波动的时变影响,从产出效应和潜在风险两方面实证检验了各部门杠杆率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杠杆率过快增长会加重资产价格波动,使金融不稳定性上升,削弱杠杆率对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当前,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杠杆对产出仍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部门杠杆上升对产出的正向影响最小,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正向影响最大。进一步,文章实证研究了杠杆率变动在部门间的信息溢出,发现政府部门加杠杆将显著推升全社会杠杆率,金融部门杠杆率上升对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有挤出作用,居民部门杠杆则可以分担部分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过剩杠杆。因此,当前应优先调控金融部门杠杆,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套利,其他三个部门则应保持杠杆率总量的平稳。研究结论对于宏观金融稳定和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实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部门杠杆率 经济增长 资产价格波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泉 李金生
文章以土地价格扭曲为切入点,围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从理论上深度厘清土地价格扭曲对GTFP的传导机制。基于2005—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验证土地价格扭曲对GTFP的直接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检验绿色创新能力对GTFP的间接影响;分样本研究土地价格扭曲对不同城市GTFP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土地价格扭曲通过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抑制GTFP,对GTFP的影响呈现东部不显著和中西部显著负向扭曲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地价格扭曲与GTFP之间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春圆
元代地价资料并非是有意识地系统记录的结果,因此首先应对相关文本作历史学的解读。元代徽州地契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祁门县南部阊江流域中下游的土地交易情况,通过把地契中土地转换为标准"上田",可以初步实现价格的"序列化"。主要由石刻文献记载的江浙地价相对丰富,但存在真实交易与"投献"的区别。其他中原地区也有可供参考的地价资料。松江、大都等城内地价显著高于农地,且受城市经济影响。云南昆明、通海等地石刻记载的地价体现出元后期这一地区土地交易活跃,且价格能够有效反映土地价值。
关键词:
元代 地价 文本解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金龙 陈江龙 杨叠涵
城市土地供给是城市扩张的重要支撑,分析城市不同类型的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已成为学者们研究城市扩张过程的重要视角。采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以住宅、工业、商服三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出让价格为样本,分析了南京市2001-2010年土地交易价格的统计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用途不同,其出让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也不同。商服用地对商服繁华度要求较高,价格高值区集聚在市中心,以新街口、夫子庙等商贸商务区为中心,向外围价格逐渐降低,为典型的单中心布局模式;住宅用地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价格高值区相对商服用地集聚度有所下降,并呈现出由市中心向外迁移的趋势,圈层布局态势明显;工业用地由于有较高的对外交通条件要求,以及环境成本约束和政策导向,除部分对研发及基础设施等条件要求较高的高新技术等工业外,大多布局在远离市中心,区位条件良好的沿江产业园区及工业区内,呈现多中心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