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63)
- 2023(20609)
- 2022(17353)
- 2021(16076)
- 2020(13258)
- 2019(30315)
- 2018(30352)
- 2017(57869)
- 2016(31687)
- 2015(35749)
- 2014(36036)
- 2013(35766)
- 2012(33283)
- 2011(30237)
- 2010(30646)
- 2009(28488)
- 2008(27865)
- 2007(25033)
- 2006(22700)
- 2005(20824)
- 学科
- 济(143773)
- 经济(143599)
- 业(89355)
- 管理(88701)
- 企(66110)
- 企业(66110)
- 农(52246)
- 方法(51317)
- 数学(43783)
- 数学方法(43343)
- 中国(39620)
- 农业(34535)
- 地方(34342)
- 业经(33731)
- 财(32769)
- 学(31307)
- 制(29325)
- 贸(22927)
- 贸易(22908)
- 银(22236)
- 银行(22179)
- 易(22089)
- 融(21519)
- 金融(21513)
- 行(21321)
- 环境(21249)
- 体(20687)
- 理论(20535)
- 发(20500)
- 和(19905)
- 机构
- 大学(456807)
- 学院(456080)
- 济(189737)
- 经济(185595)
- 管理(172582)
- 研究(164481)
- 理学(147201)
- 理学院(145412)
- 管理学(142980)
- 管理学院(142168)
- 中国(125389)
- 科学(100643)
- 京(99793)
- 农(88686)
- 财(87276)
- 所(84467)
- 研究所(76153)
- 中心(74564)
- 江(71331)
- 业大(71148)
- 农业(68394)
- 财经(67786)
- 北京(63594)
- 范(62148)
- 师范(61576)
- 经(61369)
- 院(58989)
- 经济学(56858)
- 州(56588)
- 省(52357)
- 基金
- 项目(300133)
- 科学(235511)
- 研究(220935)
- 基金(216377)
- 家(188995)
- 国家(187335)
- 科学基金(159466)
- 社会(139606)
- 社会科(131866)
- 社会科学(131832)
- 省(117198)
- 基金项目(114760)
- 自然(102022)
- 教育(100146)
- 自然科(99510)
- 自然科学(99487)
- 划(98540)
- 自然科学基金(97696)
- 编号(90824)
- 资助(87646)
- 成果(74857)
- 重点(67521)
- 发(67497)
- 部(66093)
- 课题(63230)
- 创(61642)
- 创新(57620)
- 国家社会(57482)
- 科研(56430)
- 教育部(56151)
- 期刊
- 济(227111)
- 经济(227111)
- 研究(142304)
- 中国(101617)
- 农(85861)
- 学报(74034)
- 科学(69390)
- 财(66024)
- 管理(64634)
- 农业(57672)
- 大学(56372)
- 学学(52998)
- 教育(52118)
- 融(46203)
- 金融(46203)
- 技术(39730)
- 业经(38166)
- 经济研究(34601)
- 财经(33912)
- 问题(30094)
- 业(29301)
- 经(29117)
- 图书(22854)
- 技术经济(22827)
- 版(22765)
- 世界(22433)
- 理论(22360)
- 科技(21402)
- 资源(21211)
- 现代(21051)
共检索到712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曲福田 冯淑怡 俞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杰 武拉平
文章在回顾北京市大兴区土地非农化进程的基础上,利用Paneldata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城郊土地非农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城郊土地非农化的主要因素,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外商投资刺激了土地非农化进程,且对土地规模经营具有负面影响;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是土地非农化直接的推动力量;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但未产生预期的土地规模经营效应;农业经营状况对发达地区城郊农民的非农化决策产生明显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永林
泛农化→非农化→二、三产业高程度化→集(城)镇化是推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建立于优势或特色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基础之上的龙头企业形成与发展,是促进人口积聚、交通与其他设施发展、导致生产力集中并促成集(城)镇化的关键与契机,也是实现泛农化、非农化,二、三产业高度化的基础。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泛农化、非农化或二、三产业高度化需要创造合适的环境和各方面的积极努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曲福田 陈江龙 陈雯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1995~2001年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农地非农化的基础因素;地方政府的收益以及地方政府的管制应对行为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与农地非农化的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文剑 程培罡
本文依据苏州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总结了苏州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通河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通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基本趋势。然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有条件的,就一个地区而言,只有当大部分农业劳动力稳定地转入二、三产业,并获得可靠的收入以后,才有了可供集中的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有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曲福田 冯淑怡 诸培新 陈志刚
本文在考察中国农地非农化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市场结构及其价格形成机制,认为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及其价格扭曲是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原因。形成这种土地市场结构的深层原因则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我们运用苏南G市的数据对土地市场发育、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体制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理。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产权 土地价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柴志春 赵松 李众敏 吴凌燕
研究目的: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研究农村和城市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5个方面受土地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解析土地价格与宏观经济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东部土地价格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东部土地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GDP将提高0.225个百分点。研究结论:东部土地价格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土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土地价格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价格 经济增长 东部地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燕 张飞
当前,我国农地非农化存在过度的倾向。从供给角度看,主要缘于土地征用是农地非农化的唯一合法途径以及以"优先发展工业、城市"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从需求角度看,主要是政府和企业都具有极强的农地非农化偏好。要遏制我国当前农地过度非农化趋势,从供给角度讲,应改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实行农业、工业、城市农村协调发展战略;从需求角度讲,应提高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预期成本,严格执行公益性建设用地国家征用制度,加快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制度。
关键词:
农地过度非农化 土地征用 供给需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忠 倪志良
经济增长和农地资源保护是当前农地非农化过程中需要权衡的两大内容。文章基于我国1997-2012年省际土地数据和边际收益理论,运用动态面板和门限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兼顾经济增长和农地资源保护的农地非农化最优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依赖土地调节而提升经济增长的政策忽视了农地资源的生态和社会成本,致使我国农地过度非农化;农地非农化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内由于资源约束效应而抑制经济增长,其最优规模应该不超过实际非农化的73.56%。因此,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常态时期,为了减少农地过度非农化以及保护农地资源,应完善资源补偿机制以及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减少对土地价格的行政干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姝洁 马贤磊 陆凤平 蓝菁 石晓平
研究目的:检验外生型中介组织和内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以及参与程度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建议。研究方法:基于Logit和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外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是否转入、转出农地决策及其流转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内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是否转入农地决策和转入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是否转出农地决策有负向影响,对转出程度的影响不显著;(3)外生型中介组织对流转双方的影响超过内生型中介组织的影响。研究结论:充分发挥外生型中介组织的作用,同时防止村集体强制推动农地流转;加强内生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培育与建立,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地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克强,刘红梅
地产对农民具有多重效用。经济发达地区农地市场不仅存在需求不足,同时存在供给不足,双向不足造成农地市场的市场空间狭小。促进沿海经济发达区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关键是针对土地对农民的效用扩展这一市场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涛,张小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春璐 裴志远 郭琳
为给农地确权数据成果拓展应用和流转土地空间信息数字化精细管理提供支撑,以湖南省观音滩镇为例,基于农地确权数据和土地流转数据,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利用土地基尼系数研究土地流转面积及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然后依据地租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从空间角度研究流转土地价格及其相关人口的关系,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外出打工人数、流转土地价格与流转地块空间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到2015年,观音滩镇仅有9.03%的承包地流转,流转土地呈现东部扩张,向北部延伸,西部零星分布的势态;流转土地面积及其空间结构基尼系数分别为0.557和0.555,表明流转土地面积和空间结构不合理,需要人为进行管理把控;3.89%的农户为流转土地农户,其中外出打工人口年龄主要在19~40岁;土地流转之后,外出打工人口数量在全镇空间上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而在北部呈现"高-高"集聚,中东部"低-低"集聚;土地流转价格在全镇空间上有正相关关系,土地流转价格的局部空间集聚性在流转土地外出打工人数多少和不同的土地流转时间有所体现。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成果数据可支撑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流转价格是级差地租的体现,流转土地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劳动力分配也是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与协调的结果。本研究可为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提高劳动力利用率和实现农地精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功奎 钟甫宁
本文以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以及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在人多地少并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定条件下,农地细碎化的存在,有利于农户进行多元化种植,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以维持或增加农户的种植业净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