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8)
2023(8606)
2022(6987)
2021(6249)
2020(5483)
2019(12166)
2018(12105)
2017(24526)
2016(12928)
2015(14227)
2014(14136)
2013(14337)
2012(12968)
2011(11415)
2010(11870)
2009(11575)
2008(11914)
2007(11091)
2006(10098)
2005(9176)
作者
(35902)
(31014)
(30430)
(28534)
(19226)
(14721)
(13694)
(11753)
(11578)
(10958)
(10408)
(10207)
(9915)
(9492)
(9322)
(9055)
(8800)
(8736)
(8714)
(8710)
(7531)
(7390)
(7355)
(7157)
(6896)
(6884)
(6865)
(6656)
(6095)
(6046)
学科
(82235)
(68199)
经济(68127)
(65614)
企业(65614)
管理(53438)
(44536)
农业(29686)
方法(27030)
业经(27015)
(22393)
数学(19956)
数学方法(19898)
(17700)
财务(17697)
财务管理(17684)
企业财务(16806)
技术(15946)
中国(14532)
(14317)
(13564)
(11948)
(11504)
土地(10921)
技术管理(10731)
企业经济(10513)
(10411)
经营(10098)
(9995)
贸易(9990)
机构
学院(197867)
大学(187903)
(92858)
经济(91471)
管理(87544)
理学(75480)
理学院(74952)
管理学(74269)
管理学院(73935)
研究(57380)
中国(49907)
(47212)
(41202)
(37819)
农业(35712)
财经(32967)
业大(32620)
(31274)
科学(30819)
(29872)
中心(28170)
(28035)
经济学(27025)
经济管理(26581)
研究所(24743)
经济学院(24610)
商学(24052)
商学院(23863)
(23817)
财经大学(23651)
基金
项目(124736)
科学(101483)
研究(95338)
基金(93796)
(79198)
国家(78295)
科学基金(70267)
社会(65317)
社会科(61689)
社会科学(61673)
基金项目(50377)
(49863)
自然(43385)
自然科(42440)
自然科学(42432)
自然科学基金(41749)
教育(40504)
编号(39649)
(38787)
资助(36560)
(33441)
成果(29399)
(29308)
(28815)
(27935)
(27417)
国家社会(27267)
(27185)
创新(26346)
重点(26088)
期刊
(113063)
经济(113063)
研究(53905)
(51601)
中国(38928)
农业(34786)
(34447)
管理(33430)
科学(26434)
业经(26005)
学报(22562)
(21349)
金融(21349)
大学(19236)
学学(18911)
技术(18125)
(18061)
财经(16564)
问题(15717)
经济研究(15350)
(14390)
农村(14067)
(14067)
农业经济(13747)
技术经济(13680)
世界(12749)
经济问题(11042)
现代(11003)
商业(10358)
财会(10320)
共检索到29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甫宁  纪月清  
土地产权对农户农业投资的重要性似乎是一种共识。通过全面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地权的稳定性对农户农业投资总量并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土地租赁总量也没有显著影响;如果没有非农就业机会,土地产权、土地买卖和租赁本身并不会扩大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并刺激农业投资。由于农户土地规模小、农业用地的价值低,即使改革土地产权和抵押制度,金融机构也不愿意接受农业用地作为贷款抵押物。本研究同时证实,土地经营收益不仅与贷款可获性一起对农户农业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自身影响农户的贷款可获性,因为土地经营收益是农户还款的重要保证。土地调整所表现的地权不稳定并不严重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收益的稳定性,也不影响农户的贷...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鸿  
目前有关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性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大都是采用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中忽略了一个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与其相邻的其他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对此,在对非农就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机制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运用2001~2009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实证考察了非农就业因素对一个地区农户平均农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平均农业投资水平。非农就业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程度总体上是逐渐增加的。从不同区域看,东北地区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对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其次,然后是中部与西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葛岩   吴海霞  
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土地流转市场改变着农户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亦对农户的生产结构和要素配置产生冲击。基于CFPS2018年25个省、市、自治区的8446个农户样本数据,将农户农业生产投资分为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两大类,从农户非农收入和土地流转的视角,考察其对农户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非农收入对农户流动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非农收入对农户短期流动资产投资影响更大;第二,土地转出户倾向于减少农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而土地转入则对农户农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非农收入与土地流转间存在显著的内生性,考虑内生性后,土地转出对农户流动性资产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负向影响依然稳健;而土地转入使得农户因土地规模的扩大会进一步加大农业流动性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向阳  赵蕾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率和农村地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GMM方法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具体分析了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而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反过来会进一步提高非农就业水平;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吉祥  
非农就业机会差距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方面。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1985~2005年间,我国非农就业机会的省际差异显著下降。通过将非农就业机会的差距分解为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不仅是总差距的主要贡献者,而且它们的下降也是导致总差距下降的原因。但是,由于非农就业机会在地区间扩散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目前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总差距的主要方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连雪君 毛雁冰 王红丽  
土地细碎化也是对产权的细碎化.即将一束产权分割成多束产权。在集体生产的相互作用下.细碎化土地产权在地理空间上呈分离与交叉的排列形式与农户决策和生产管理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结构。通过SPSS 17. 0对乌村的经验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细碎化土地产权增加了集体协商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也增加了农户的信息成本。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细碎化土地产权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过程.文章通过对乌村的访谈案例对这些实证结果进行了讨论.发现:m细碎化土地产权造成集体在灌溉系统的投资过程中协商成本高昂.以至土地质量难以得到改良;⑨农户因细碎化土地产权产生额外的保护和监督费用.使农户对土地产权的使用效率降低;⑨细碎化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畅倩  李晓平  谢先雄  赵敏娟  
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利用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630户稻农的数据,在构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关注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中介效应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非农就业在总体上抑制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②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变量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而言,非农就业通过减少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户的地块集中程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抑制了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③家庭生命周期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向后推移,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负向影响增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卢华  胡浩  傅顺  
利用江苏省苏州、淮安、扬州和徐州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一步法实证检验农地产权、非农就业风险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权清晰能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流转地较承包地和自留地的农业技术效率更高;非农就业风险分散了农户对农业照料的时间和精力,风险越大,农业技术效率越低。为此,进一步深化农地制度改革,鼓励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加大非农就业培训,重视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利于提升农业技术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邢春冰  
分别对不同年份的CHNS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非农就业机会的代际相关性有减弱的趋势。然而固定效应模型表明,这种相关关系有一部分是由家庭的不变特征决定的;工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通过人力资本的投资来传递。消除固定效应后,户主对于子女的影响依然显著;多数结果表明,1997年和2000年的代际相关性要高于较早的年份。本文还分析了社区就业水平和外出打工对于代际流动以及非农就业机会的影响,并考察了单位所有制以及职业类型的代际流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雁洁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已成为我国农民家庭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意味着农民收入结构已经摆脱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基于此,对于农村非农参与比例的提升就应成为未来农村改革的重要环节,其对农村区域内部的就业结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影响个体劳动者就业方式与区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个体人力资本。因此,在既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条件下,非农就业比例的提升将主要决定于个体劳动者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促进非农就业的关键就在于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非农就业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欣  孙健  王康  
本文以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规模、强度、异质性、互惠性对于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样本中,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网络强度、互惠性对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社会网络中四个特性对于非农就业无显著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西部地区,互惠性对于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玉斌  赵培芳  
[目的]探索非农就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为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供新的经验依据。[方法]基于湖南、安徽、江苏3省466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Logit等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流转的影响,重点关注非农就业如何通过农业生产性服务间接影响农地流转。[结果]非农就业是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外部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家庭内部短缺劳动力形成有效替代,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又显著影响了农户农地资源配置行为,具体表现为促进农地转入和抑制农地转出。[结论]为进一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应进一步鼓励各地区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壮大区域内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李承政  张无坷  史清华  
土地流转是中国农业生产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转型的关键。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土地流转、农户就业选择与农业生产效率间的关系,强调土地流转不仅能直接提高农地配置效率,还通过影响农户就业选择和技术采用,间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定量结果表明,若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将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的转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将提高71.02%。劳动力市场改革、农产品价格调整等均会影响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杨万江  
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视角实证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中环节发展水平较高,产前和产后环节发展相对薄弱;2)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产中和产后环节生产性服务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3)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大规模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影响更为显著;4)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也存在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