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82)
- 2023(5367)
- 2022(4240)
- 2021(3911)
- 2020(3068)
- 2019(7130)
- 2018(6806)
- 2017(12215)
- 2016(6998)
- 2015(7835)
- 2014(7985)
- 2013(8264)
- 2012(7635)
- 2011(6939)
- 2010(6878)
- 2009(6567)
- 2008(6443)
- 2007(5929)
- 2006(5479)
- 2005(4981)
- 学科
- 济(29891)
- 经济(29865)
- 管理(26118)
- 业(22089)
- 企(17084)
- 企业(17084)
- 农(15740)
- 地方(12598)
- 农业(11466)
- 财(11314)
- 业经(9662)
- 土地(8684)
- 方法(8214)
- 中国(7694)
- 学(7526)
- 制(6585)
- 数学(6516)
- 数学方法(6482)
- 农业经济(6125)
- 务(5889)
- 财务(5868)
- 财务管理(5851)
- 发(5685)
- 企业财务(5535)
- 划(5262)
- 地方经济(5189)
- 策(4959)
- 银(4515)
- 银行(4504)
- 环境(4343)
- 机构
- 学院(93970)
- 大学(91269)
- 管理(38550)
- 济(33637)
- 经济(32463)
- 研究(32401)
- 理学(30581)
- 理学院(30101)
- 管理学(29672)
- 管理学院(29451)
- 中国(28286)
- 科学(21807)
- 农(21634)
- 京(20149)
- 财(18550)
- 省(18366)
- 江(18244)
- 中心(16895)
- 所(16803)
- 农业(16446)
- 业大(16275)
- 研究所(15066)
- 州(14093)
- 范(14014)
- 师范(13919)
- 财经(12479)
- 南(12456)
- 北京(12126)
- 院(11983)
- 经(11179)
- 基金
- 项目(60635)
- 科学(46981)
- 研究(44807)
- 基金(41767)
- 家(36326)
- 国家(35915)
- 科学基金(30652)
- 省(28349)
- 社会(27620)
- 社会科(25881)
- 社会科学(25867)
- 基金项目(22962)
- 划(20746)
- 自然(19762)
- 自然科(19157)
- 自然科学(19151)
- 教育(19009)
- 编号(18822)
- 自然科学基金(18759)
- 资助(15744)
- 成果(14679)
- 发(14040)
- 课题(13726)
- 重点(13555)
- 部(12204)
- 创(11889)
- 农(11544)
- 科研(11340)
- 发展(11292)
- 计划(11177)
共检索到164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龚振奎 艾睿 高新春
土地﹃包公﹄记河南省西华县李大庄乡土地管理员赵富明龚振奎艾睿高新春在地处黄泛区腹地的河南县西华县李大庄乡,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着装整洁、携带公文包、整天骑自行车奔忙的中年汉子。他就是曾多次被省、地、县土地管理局授予“土地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李大庄乡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纪广 李小建 王德 牛宁
采用典型案例调研法、空间分析方法和图谱法,将西华县乡村按照不同功能分为工业主导型乡村、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和新型社区三种类型,并剖析了传统农区西华县1975—2017年乡村功能演变情况。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乡村功能演变形式不同,具体表现如下:(1)工业主导型乡村的功能演变主要强调工业化对乡村的影响,即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部分农民身份演变为"工厂工人";乡村经济活动具有兼业化趋势,农业生产功能逐渐受到挑战,城乡经济联系发生改变。(2)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的功能演变主要聚焦于乡村生产功能和农民身份的变化,即传统农业生产功能演变为非粮化,部分农民身份演变为"农场工人",乡村经济逐渐向市场转化,农业生产空间增大。(3)新型社区功能演变主要聚焦于乡村功能的多样化和市民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功能逐渐丧失,但乡村的社会交往空间扩大;同时,基层政府功能得以更新和农村社会自治功能提高。(4)工业化是传统乡村功能演变基本动力,不同的发展阶段乡村功能演变的主导因素不同。(5)对乡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认为工业主导型乡村未来可向工业小镇或工业小区方向演变,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可向旅游型乡村发展,新型社区可借助于中心城镇体系的完善交通形成居住型乡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志勇
搞好土地年审登记规范城乡土地管理李志勇土地登记是依法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程序,是维护土地公有制及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手段,同时也是规范城乡土地管理的重要措施。土地初始登记基本完成之后,如何建立起规范的土地变更登记制度,充分发挥地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建水 尹素丽 刘彬彬
如何创新土地管理,助力脱贫攻坚?河南省通过用好土地政策、盘活土地资源,以五项措施为抓手,积极探索解决扶贫开发中"人、地、钱"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政策措施,有力地助推了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河南脱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用活增减挂钩政城策,筹集扶贫开发资金。乡建设鼓励通过增减挂钩优先解决安置所需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阎文学 郭纪元
舞阳县是一个地下资源稀缺,农业基础脆弱,工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城市中心的传统农区。全县有389个行政村,12.8万个农户,74万亩耕地,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万,占总人口的89%,人均耕地1.48亩。 80年代,舞阳县通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基本解决了全县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进入90年代,该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困扰: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0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6元,当年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的贫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本理
志在千里──记宽甸满族自治县土地管理局局长赵永昌本刊记者马本理迈步从头越赵永昌今年57岁,是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局级干部中年龄最长的,然而在土地管理战线上却是一名新兵。1993年3月,他才从杨木川乡党委书记的职位上调到县土地局任副局长,在此之前一直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江 方相林
从河南省土地资源的数量潜力、质量潜力以及土地利用结构潜力三个方面综合研究河南省土地资源潜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为充分发挥全省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使土地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提高河南省的环境人口容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环境人口容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成玉
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过大都无法满足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度规模的确定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在适度规模的不同判断标准中,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比较指标,应用中需要考虑区域差异和动态性。本文依据该指标并结合河南省的数据计算出2013年河南省的适度规模为农村劳动力人均经营72亩,2023年为农村劳动力人均经营110亩。经济越发达、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越高的地方的农村劳动力人均适度经营规模就越大。由于受就业压力影响,我国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在此过程中政府既要有足够耐心又要采取合理引导措施,尤其要保护粮农的利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云泰 张晓玲 杜官印
城市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城镇建设经验,城市新区建设理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但现实中,各地新区规划和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对城市新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新区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金璐
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农业用地面积、政府财政支持、劳动力投入等指标构建了适合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BC2模型,以2010~2014年农业数据为对象,对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进行综合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呈提高趋势,其效率平均值为0.927。其中,河南西部和南部综合效率较高,北部、东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肖芳
[目的]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提供思考和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数据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搜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情况相关数据,通过ArcGIS 10.2软件,得到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河南省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2010年占河南省土地总面积的63.12%。20052010年,河南省的耕地转移面积最大,为5.055 4万hm2。其次为水域用地,转移面积2.184 8万hm2。草地转移面积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本昀 申怀飞 郑敬刚 吴国玺
利用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类型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分区中;②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作用,造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对较高,景观优势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平原地区,农业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主体地位,景观则呈现较低的多样性性和均匀度,而在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的山地平原过度地区,加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土地...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GIS 河南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国玺 曹志刚 申怀飞
利用土地详查数据和200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对河南省1999-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自然、人口、经济和政策等的影响,河南省近七年来土地利用中耕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居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面积增加。据此,对河南省土地利用进行分区,并对几个典型区空间格局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晖 郭雪白 赵万东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空间格局状况,以期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基于河南省土地变化特征,通过马尔科夫模型对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河南省土地空间利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河南省建设用地增加幅度最大,耕地、水域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土地空间变换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林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等土地类型之间的变换。由土地利用综合区可知,不同土地类型转换过程中,草地是转换比率最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