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7)
- 2023(14443)
- 2022(12488)
- 2021(11419)
- 2020(9504)
- 2019(21660)
- 2018(21217)
- 2017(41343)
- 2016(22066)
- 2015(24700)
- 2014(24603)
- 2013(24465)
- 2012(22585)
- 2011(20565)
- 2010(20500)
- 2009(18904)
- 2008(17996)
- 2007(15688)
- 2006(13896)
- 2005(12091)
- 学科
- 济(111951)
- 经济(111850)
- 管理(63742)
- 业(57261)
- 企(47237)
- 企业(47237)
- 方法(46962)
- 数学(41648)
- 数学方法(41220)
- 地方(26144)
- 中国(24858)
- 农(23685)
- 学(22219)
- 财(22076)
- 业经(21350)
- 农业(16287)
- 环境(16004)
- 制(15956)
- 地方经济(15872)
- 贸(15614)
- 贸易(15602)
- 和(15140)
- 易(14939)
- 理论(14716)
- 融(13792)
- 金融(13789)
- 务(13524)
- 财务(13453)
- 财务管理(13427)
- 技术(13267)
- 机构
- 大学(322928)
- 学院(320303)
- 济(136766)
- 经济(133973)
- 管理(127692)
- 理学(111478)
- 理学院(110215)
- 研究(109442)
- 管理学(108321)
- 管理学院(107754)
- 中国(79731)
- 京(67783)
- 科学(67052)
- 财(59709)
- 所(54118)
- 研究所(49452)
- 财经(48947)
- 中心(48887)
- 农(46940)
- 业大(45948)
- 江(45426)
- 经(44536)
- 北京(42782)
- 经济学(42530)
- 范(42457)
- 师范(42123)
- 院(40121)
- 经济学院(38181)
- 州(36935)
- 农业(36511)
- 基金
- 项目(223108)
- 科学(176783)
- 基金(163838)
- 研究(161936)
- 家(142448)
- 国家(141351)
- 科学基金(122316)
- 社会(104530)
- 社会科(99253)
- 社会科学(99226)
- 基金项目(87302)
- 省(85831)
- 自然(79492)
- 自然科(77601)
- 自然科学(77587)
- 自然科学基金(76205)
- 教育(73601)
- 划(72316)
- 资助(67687)
- 编号(64525)
- 成果(51502)
- 重点(49711)
- 部(49348)
- 发(47980)
- 创(45587)
- 课题(44227)
- 国家社会(43399)
- 教育部(42649)
- 创新(42580)
- 科研(42419)
- 期刊
- 济(150978)
- 经济(150978)
- 研究(96895)
- 中国(54555)
- 学报(49134)
- 管理(46654)
- 科学(45870)
- 财(42929)
- 农(41488)
- 大学(37436)
- 学学(35503)
- 教育(30661)
- 农业(28987)
- 技术(27690)
- 融(26492)
- 金融(26492)
- 经济研究(25285)
- 财经(24520)
- 业经(22341)
- 经(20921)
- 问题(19253)
- 技术经济(17091)
- 理论(15847)
- 图书(15486)
- 统计(15306)
- 资源(14908)
- 科技(14785)
- 现代(14391)
- 商业(14349)
- 实践(14218)
共检索到463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素英 李能 张烨 王羽婵
优化空间布局对推动区域健康发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圈层经济理论为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鉴于此,运用ESDA方法和区域复杂网络模型,以河北省为实证对象,分析了区域间布局结构及其联系强度,对网络结构特征度量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区域网络呈现出无标度的"择优增长"特征,空间布局亟待优化;石家庄和唐山在区域复杂网络中具有良好的资源控制能力和重要地位,河北省可以优化为三大经济圈层,即环京津经济圈、冀中南经济圈和冀西北经济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外围圈层且持续郊区化分散发展;北京市第二产业表现为空间离散化聚集发展,第三产业基本表现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区域的高度聚集持续发展可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促进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逐渐向外围圈层甚至跨区域扩散。中间圈层既是现代工业经济以及由中心圈层向外扩散的传统工业等的重要分布区域,也是北京市主要的消费和生产服务业集中区域,这将导致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的高度集中,因而应加快中心城区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的疏解以及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目前北京市制造业布局主要是东北—西南方向,北部地区布局规模较大,从京津冀区域格局出发引导制造业向东南方向集中应是未来北京经济空间布局的重要方向。此外,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时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空间共聚集性和空间依赖性。
关键词:
产业空间结构 圈层结构 产业疏解 北京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
关键词:
产业空间结构 圈层结构 产业疏解 北京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修杰 钟钰
[目的]通过计算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分析广东省主要农作物集聚度时空变动情况,并实证检验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2005、2008、2011、2014年广东省水稻、薯类、蔬菜、柑橘、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茶叶9类农作物的集聚程度。建立农业GDP与空间基尼系数、农业GDP与区位熵之间的相关模型,分析农业集聚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以市场化、效益驱动为导向的市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瓜果茶叶类经济作物布局更是依靠市场驱动来发挥优势;农业产业集聚度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促进、强化,存在正相关关系。提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优势布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牵引作用和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与融合等建议。[结论]农业产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修杰 钟钰
[目的]通过计算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分析广东省主要农作物集聚度时空变动情况,并实证检验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2005、2008、2011、2014年广东省水稻、薯类、蔬菜、柑橘、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茶叶9类农作物的集聚程度。建立农业GDP与空间基尼系数、农业GDP与区位熵之间的相关模型,分析农业集聚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以市场化、效益驱动为导向的市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瓜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邬跃 杨洋
对物流节点的概念、类别、形成过程及功能进行分析,指出区域物流节点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基础,是物流作业、信息、资金等要素的聚集地。在科学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物流节点进行分类、排序、隶属分析,确定空间布局,最后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区域物流节点 指标体系 空间布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赖明明 庆东瑞 李治
本文从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与政策文件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分析深港合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海与河套,指出“北部都会区”的提出是深港区域合作的深化,是深港合作在空间布局上的重大转机,为此,在进一步研究“北部都会区”与“双城三圈”关系、“双城三圈”空间布局与运行机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双层三圈”空间布局的清晰界定与探索运行机制需要同步进行,“双城三圈”的运行机制要在坚持“一国两制”制度基础上,在遵循共赢原则、平等原则、差异化原则、开放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斌 尹皓 阳勇
立足城市经济圈层分析,提出实现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模式,即中心发散型、区域集中型和点轴联系型,各个模式都有相应的参与主体和参与模式。其实施要点主要包括:政府需承担起领路人的角色;农村职业院校建设是主线;企业和名校作为重要参与者,应强化与学校的合作;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城乡一体化 空间布局 圈层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晶晶
区域发展战略与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联系紧密,区域发展战略是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始动力和行动指南,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为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布局提出了具有区域特色、时代特色的要求,建议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应以区域发展战略为总体引领,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契机,形成区域内"一盘棋"、区域间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强化服务属性、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各级政府与学校要精心设计、科学谋划,形成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合力。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职业教育 空间布局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祥
文章基于2003~2013年跨省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事实基础上,研究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证实:在跨越多重门槛约束后,投资型环境规制要显著优于费用型环境规制,最终表现出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推动作用。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推动了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域内集聚,并由此进一步削弱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上述产业构成特点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环境规制、尤其过度费用型环境规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空间布局 经济增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秀 于丹
与服务业地理空间相关的研究益发引起学者的兴趣,而国内展览业"遍地开花"式发展的现实又为理性思考提出了紧迫性要求,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展览服务业空间集聚分布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从区域集聚这一全新角度,对国内展览业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利用EG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我国展览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集聚,但水平较低,而且尚不稳定。因此要结合中国实际,为改善国内展览业布局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展览业 空间布局 区域集聚 EG指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穆松林 张义丰 李涛 王灵恩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对房山山区自然地理格局、综合生态系统敏感性及服务功能分析,得出深山区—两大流域区—浅山区的生态功能区划格局。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对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作出评价,确保从地域整体视角统筹区域发展,将开发强度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功能区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和阈值差异,可将沟域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为深山限制发展区、大石河重点发展区、拒马河重点发展区和浅山优先发展区4类产业调控区,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区的特征,分别制订产业准入门槛、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方向等产业发展调控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学红 曾旖 丰超
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文引入"环境技术"框架,结合方向距离函数和三层级生产前沿函数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解构,并将其置于全国、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结构无效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是其共同成因;不同产业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无效率成因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异质性,不同地区之间的生产情况则存在显著的技术差异。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全要素生产无效率成因,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提升、管理优化等方面入手对其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玉砚
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城镇化是互促互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对山西产业布局和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应该通过以"一核一圈三群"的"人"字形城镇化格局为依托,选择具有区位优势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升级调整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结构;以产业链延伸为导向进行多元化发展,加快资源型经济平稳转型;强化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城镇化产业布局的合理推动力等路径优化山西产业布局。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城镇化 产业布局 山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党中央要求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主要特征包括:高级要素内生驱动、效率与安全协调统一、制度规则示范引领。区域经济合作的多元化布局,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布局调整全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贸易投资市场更加多元化、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开展海外运营、“中国模式”示范效应显著。与此同时,中国仍面临新兴市场替代能力相对有限、海外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有待增强、地缘政治及大国关系复杂多变等问题。以区域经济合作布局调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应主动推进高标准的区域经贸谈判,稳定和巩固传统市场份额;努力扩大“一带一路”共建“朋友圈”,提升新兴市场能级和活力;加快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构建自主可控的海外供应链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