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3)
2023(4617)
2022(4011)
2021(3778)
2020(3334)
2019(7543)
2018(7403)
2017(14211)
2016(8242)
2015(8981)
2014(8907)
2013(8642)
2012(7896)
2011(7288)
2010(7179)
2009(6520)
2008(6429)
2007(5759)
2006(4851)
2005(4172)
作者
(24169)
(20593)
(20229)
(19411)
(13155)
(9987)
(9139)
(8084)
(7639)
(7486)
(6981)
(6821)
(6810)
(6620)
(6593)
(6368)
(6116)
(6064)
(5942)
(5731)
(5208)
(5193)
(5000)
(4671)
(4646)
(4617)
(4418)
(4396)
(4250)
(4223)
学科
(29418)
经济(29373)
(22155)
管理(22075)
(18794)
企业(18794)
方法(16034)
数学(14097)
数学方法(13936)
(8582)
(8522)
理论(7436)
中国(6986)
(6566)
(5991)
财务(5985)
财务管理(5973)
企业财务(5845)
(5771)
业经(5382)
地方(5142)
技术(5115)
(5086)
银行(5060)
(5048)
金融(5047)
教学(4975)
(4932)
贸易(4931)
(4820)
机构
大学(114495)
学院(112882)
(42205)
管理(41919)
经济(41274)
研究(39348)
理学(37159)
理学院(36687)
管理学(35874)
管理学院(35676)
中国(27487)
科学(26251)
(24035)
(23449)
业大(20863)
(20766)
(19646)
研究所(19300)
农业(18227)
中心(17184)
(16591)
财经(16353)
(15061)
北京(15049)
(14928)
(14889)
师范(14678)
(13371)
经济学(12780)
技术(12737)
基金
项目(81155)
科学(63456)
基金(59303)
研究(54749)
(54241)
国家(53820)
科学基金(45297)
社会(33737)
自然(31958)
社会科(31932)
社会科学(31922)
基金项目(31794)
(31772)
自然科(31326)
自然科学(31316)
自然科学基金(30823)
教育(27265)
(27181)
资助(24936)
编号(20727)
重点(18752)
(17981)
(16825)
成果(16606)
科研(16177)
计划(15832)
创新(15665)
(15659)
教育部(15292)
(15206)
期刊
(42054)
经济(42054)
研究(30250)
学报(24428)
中国(21997)
科学(20935)
(19565)
大学(18245)
学学(17511)
教育(15784)
(15478)
管理(14636)
农业(12871)
(9496)
金融(9496)
技术(8777)
林业(8668)
财经(8577)
业经(7386)
(7327)
(7191)
经济研究(6982)
业大(6873)
(6454)
科技(6019)
问题(5868)
农业大学(5037)
商业(4819)
统计(4703)
(4628)
共检索到159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白瑞丹  蔡永华  郑程莉  程建国  付文龙  盛岩  孟秀祥  
行为多样性可综合量化动物行为特征。根据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摄食量和生理反应,泌香期划分为不同时期。为阐明圈养林麝泌香期行为多样性与泌香量的关系, 2016年5月1日至7月31日,综合采用焦点取样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中心的57头雄性林麝进行了行为取样和记录,计算了行为多样性指数,并根据年龄将林麝分为亚成体、成体和老年麝,结合个体的摄食量计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林麝各泌香时期的行为多样性及与年龄和麝香分泌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尔康圈养林麝亚成体雄麝麝香分泌前的行为多样性指数(n=38)显著高于老年麝(n=14, P0.05);泌香后期老年麝行为多样性指数(n=49)显著低于亚成体(n=84, P0.05)。老年林麝的行为多样性指数在麝香分泌前期(n=14)及后期(n=49)均显著低于同期的亚成体行为多样性(n=38, n=84,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孟秀祥  张东晶  潘世秀  惠岑怿  冯金朝  周宜君  
为了解雌性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行为特征,于2002-2003年在甘肃省兴隆山麝场采用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连续记录结合的方法,对雌性马麝在非交配季节及交配季节的行为进行取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交配季节,雌麝在交配季节的静卧频次较少,但差异不显著,站立凝视、环境探究、冲突行为和运动,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而摄食、反刍行为极显著减少,亲和行为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此外,在繁殖交配季节,雌麝有蹭尾行为发生。雌麝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同它们繁殖策略和时间、能量投资的调整有关。图2表1参2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红亮  黎勇  周密  张红勇  施哲梅  孟秀祥  
【目的】分析圈养雄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麝香生产,确定马麝个体来源、亲本来源、取香时间、年龄及饲养管理模式对其麝香平均产量的影响,为高生产力麝类驯养及发展可持续麝香供给提供参考。【方法】在甘肃兴隆山马麝繁育场进行人工取香,对取香马麝进行个体识别和数据收集,准确记录麝香产量(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浮液后的麝香重)。【结果】驯养雄麝的年平均麝香产量为((7.90±0.17)g,n=732),产香区间为0.00—34.20 g;雄麝来源影响其平均麝香产量,野捕雄麝的年均麝香产量((8.76±0.27)g,n=272)显著高于驯养繁殖雄麝((7.39±0.22)g,n=460)(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郎冬梅  刘文华  王毅花  唐勇清  何岚  刘树强  胡德夫  
于2010年4月底至9月中旬采集了陕西凤县圈养林麝的新鲜粪样,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林麝非孕期的粪样皮质醇含量,探查林麝的应激生理状态。结果表明:圈养雌性林麝非孕期应激生理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幼仔卧巢哺乳期、幼仔出巢哺乳期、幼仔单独饲养期、雌麝进入发情期),其中,雌麝于产后的幼仔卧巢哺乳期处于较高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2~4周),而雌麝与幼麝分离期处于较低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13~15周);与此对应,单独饲养且与育幼无关的雄麝仅于饲料更换阶段(5月份)表现出一定的应激生理水平增高。分析得出,非孕期圈养林麝粪样皮质醇水平变化与重要的时间相联系,是导致应激生理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秀祥  张东晶  王功  祁军  杨奇森  冯祚建  
【目的】分析圈养雌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发情交配时间格局,探查性经历、年龄、来源及繁殖成效等因素对发情交配的周期数、间情期的影响,为麝类成功驯养及异地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的行为取样方法,观察马麝的交配行为,准确记录发情交配的启动和结束时刻。【结果】兴隆山麝场圈养雌麝的间情期为(12.23±0.52)d(n=22),平均动情次数为(1.88±0.13)次(n=22)。各年龄及年龄组雌麝的间情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年龄极显著影响动情次数(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武玉珍  冯睿芝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褐马鸡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与太原市动物园2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对褐马鸡2个种群的35个样品进行扩增,得到6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多态带百分率(PPB)为76.9%。2个种群的多态带百分率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4.10%,54.10%,0.302 5,0.205 6,前者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后者。2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 st)、基因流估计值(N m)、遗传相似性系数以及遗传距离均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褐马鸡UPGMA系统树无明显的歧化,尚未表现出遗传趋异。褐马鸡2个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比较接近,遗传多样性水平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小兵  黄志鑫  张天祥  丁建红  高云云  付雅君  胡德夫  刘刚  
【目的】研究林麝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及遗传结构,为指导种群遗传管理及其饲养种群种质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遴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片仔癀麝场和逢春麝场,汉中市留坝县的太子岭麝场,采用分子粪便学的方法,采集220份新鲜的粪便样品,成功获得112条mtDNA控制区序列,计算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结果】在3个林麝繁育基地共检测到96个变异位点,均为简约信息位点,突变形式为转换和颠换,未出现插入和缺失现象;共获得3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57 8和0.039 5,单倍型多样性以片仔癀麝场最高,为0.953 9,留坝群体最低,为0.842 8;饲养种群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中,太子岭麝场和逢春麝场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137 7)最高,而太子岭麝场和片仔癀麝场的FST(0.077 2)最低。【结论】饲养林麝种群较之众多濒危有蹄类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但林麝饲养种群之间基因交流较少,建议实施基于非损伤取样的粪便mtDNA分析技术对群体内和群体间进行遗传管理,保护饲养林麝种群现有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永奇  李斐然  刘文华  
泌香生理反应是雄麝特有的生理机能反应,其直接表现于麝香的分泌、形成。为揭示林麝泌香生理期发生的时间、不同阶段持续时间与年龄分布的关系,阐明泌香机理、探索影响麝香产量、质量因素及麝群泌香期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等问题,本研究采用随机法抽取麝群中50只麝,通过查阅系谱档案及年龄鉴别方法相结合区分为6个年龄组,观测个体采食、行为、排粪频次、粪便质地、色泽与粪量,嗅闻气味等区分泌香前期、泌香盛期、泌香后期,进行相关数据的记录,对记录完整的39只1岁(11只)、 2岁(7只)、 4岁(6只)、 5岁(6只)、 7岁(3只)及9岁(6只)等的样本数据资料采用Excel 2003及SAS 9.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麝群泌香期历经两个高峰,分别由成年麝群(> 2年龄)及育成麝群(≥1年龄及≤2年龄)主导,成年麝群泌香启动时间早于育成麝15d左右,且整个泌香期持续时间较长、变化相对平缓,育成麝泌香期持续时间较短、呈尖峰式变化;林麝年龄越小的群体泌香启动时间越迟但泌香期更显集中;6个年龄组麝群泌香期不同阶段时间分配并没有明显差异,且持续时间变异幅度较大;为明确育成麝和成年麝群泌香期各生理阶段持续时间的异同进行非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显示,两个年龄段类群在泌香前期(T=–0.68, P=0.499 2)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泌香盛期育成麝群和成年麝群持续时间分别为2.89 d(n=18)、4.10 d(n=21),二者持续时间差异显著(T=–2.59, P=0.013 5),泌香后期(T=–0.26, P=0.799 7)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总泌香期育成麝群和成年麝群持续时间分别为8.67 d(n=18)、10.24 d(n=21),二者持续时间差异显著(T=–2.05, P=0.047 0),这是否表明泌香盛期、泌香总持续时间与麝香产量与质量有关还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可为不同年龄雄麝群泌香生理反应期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泌香期不同生理阶段持续时间及发掘与之紧密关联的麝香产量、质量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美丽  王立志  闫天海  杨营  徐琴  王继文  郭伟  
为研究林麝粪便细菌的结构与组成,选取6只2~3岁的圈养条件相同且健康的公林麝,饲喂精粗比为2∶8的饲粮,收集其新鲜粪便,提取其总DNA,然后用16SrrNA细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用IllumINA mISeq250Pe测序平台,对扩增子进行mISeq双端测序。结果显示:1)借助IllumINA mISeq250Pe测序平台对样品进行测序,共获得85 091条有效序列,5 133个有效OTu。2)所得OTu经物种注释被归类为23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51.1%±19.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5.6%±15.5%)、变形菌门(PrOTeOB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涛  郑家奎  徐建第  蒋开锋  吴先军  汪旭东  
【目的】研究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分布于12条水稻染色体上的60个SSR引物和22个水稻功能基因标记检测了32个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6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88个等位基因,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126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在2~6之间,平均为3.13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16~0.744,平均为0.467±0.175。32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0.96之间,平均为0.697。聚类分析将32个香稻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58处分为籼、粳两类,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分析比较吻合。【结论】SSR分子标记在香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育种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正刚  段酬苍  冯蕾  彭姣  吴良  赵运林  
灰雁Anser Anser是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雁属Anser的珍稀鸟类。为深入了解人工饲养灰雁冬季的行为节律,以东洞庭湖救助的灰雁为研究对象,利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灰雁冬季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将灰雁的行为分为取食、运动、警戒、静止、清理、社会共6类,包含20种具体行为,并对每一种行为进行了描述,建立了灰雁行为谱。记录灰雁每一种行为持续的时间。研究发现:灰雁不同行为最长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灰雁休憩行为最长可持续20 min左右,但通信的最长时间仅为16 s。灰雁不同行为的最短持续时间则差异不大,为3~10 s。白天行为节律的研究表明:取食、静止、运动、清理是灰雁冬季所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瑞 包满珠 吴晓庆 谭华山 傅小鹏  
以23个香石竹品种为材料,从物候期和表型性状两个方面对香石竹表型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香石竹的资源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标准型香石竹品种与射散型香石竹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标准型香石竹品种间差异较大,射散型香石竹品种间差异较小。标准型香石竹生长速度普遍比射散型香石竹快,生长最快的标准型香石竹品种SW (Dianthus caryophyllus ‘Snow White’) 定植后163 d即达到了盛花期,生长最快的射散型香石竹品种SB (D. caryophyllus ‘Samba’) 在定植195 d后才达到盛花期;多样性分析发现,花朵数和分枝数变异系数较高,分别高达135.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明军  顾万春  
以紫丁香天然林分布区抽取的4个天然群体和1个栽培群体为拟似群体,进行了其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紫丁香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群体间、群体内变异,5个群体的果、种子、叶以及子代幼苗等14个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为14.25%~29.13%,表型性状分化系数为1.85%~86.67%,平均值为43.93%;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均极显著,群体内的方差分量为56.06%,其中有10个种实性状与生态梯度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采用D 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的聚类分析得到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关系基本上与群体采种点的生态地理位置关系一致,其中山西五老峰群体独立为一组,北部三个群体聚为一组,栽培群体聚入了北...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孙荣喜  
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作为亚热带分布较广的第三纪孑遗树种,进化历史久远。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孑遗树种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热点之一。开展枫香树群体遗传学与谱系地理学的研究对于解析其遗传结构,阐明其起源演化规律,探讨其现今分布格局特点与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枫香树遗传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利于枫香树遗传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cpDNA非编码序列研究了枫香树在天然分布范围内的遗传多样性和谱系地理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开彬  祝文娟  潘文  何紫迪  朱报著  Nguyen Duy Kien  黄少伟  
【目的】在我国野生土沉香被大量被采伐,种质资源越来越少,甚至面临消失的情况下,为了利用与保护野生土沉香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种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基于我国11个土沉香种源群体和越南2个土沉香种源群体的SRAP结果,应用POPGEN32软件对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计算。【结果】各群体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171 5~0.539 4,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49 1~0.483 7,多态位点百分比的变化范围为42.03%~76.81%。运用GenAlex 6.4软件对土沉香13个群体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结果显示有30%的遗传变异来自土沉香群体间,70%的遗传变异来自土沉香群体内。【结论】13个土沉香种源有中度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野生土沉香种质资源正日渐稀少,应该加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