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02)
- 2023(4828)
- 2022(4072)
- 2021(3717)
- 2020(3257)
- 2019(6845)
- 2018(6809)
- 2017(12772)
- 2016(7142)
- 2015(7942)
- 2014(8041)
- 2013(7709)
- 2012(7048)
- 2011(6497)
- 2010(6622)
- 2009(6476)
- 2008(6468)
- 2007(6045)
- 2006(5303)
- 2005(5035)
- 学科
- 管理(28218)
- 济(24371)
- 经济(24304)
- 业(23518)
- 企(21184)
- 企业(21184)
- 制(11423)
- 财(11013)
- 方法(8617)
- 体(8060)
- 数学(7039)
- 业经(6999)
- 体制(6995)
- 数学方法(6962)
- 中国(6909)
- 务(6690)
- 财务(6673)
- 财务管理(6654)
- 农(6595)
- 企业财务(6342)
- 银(5750)
- 银行(5721)
- 学(5588)
- 行(5450)
- 融(5343)
- 金融(5340)
- 划(5134)
- 技术(4980)
- 环境(4868)
- 税(4729)
- 机构
- 大学(106407)
- 学院(104798)
- 济(42364)
- 经济(41395)
- 管理(38370)
- 研究(35691)
- 理学(32952)
- 理学院(32544)
- 管理学(31975)
- 管理学院(31776)
- 中国(27234)
- 财(24033)
- 京(22242)
- 科学(21276)
- 农(18708)
- 所(18110)
- 财经(17997)
- 江(16927)
- 经(16223)
- 中心(16079)
- 研究所(16073)
- 业大(15990)
- 农业(14493)
- 北京(13621)
- 经济学(13344)
- 财经大学(13323)
- 院(12889)
- 州(12778)
- 范(12368)
- 省(12283)
- 基金
- 项目(69143)
- 科学(55061)
- 基金(51510)
- 研究(49506)
- 家(44932)
- 国家(44568)
- 科学基金(38579)
- 社会(32744)
- 社会科(30966)
- 社会科学(30961)
- 基金项目(27021)
- 省(26967)
- 自然(25008)
- 自然科(24460)
- 自然科学(24454)
- 自然科学基金(24061)
- 教育(23370)
- 划(22474)
- 资助(20550)
- 制(19039)
- 编号(18914)
- 成果(16524)
- 重点(15830)
- 部(15822)
- 创(14774)
- 发(14002)
- 课题(14002)
- 创新(13930)
- 国家社会(13793)
- 教育部(13776)
共检索到163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路遥 邹小兴 丁卉 苏超茹 梁婷婷 黄维
探讨圆齿野鸦椿果实总黄酮(TFE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利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TFEP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GE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物的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炎症NF-κβ/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TFEP对细胞产生NO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78.47μg·mL~(-1),且各试验浓度下对RAW264.7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表现出低毒性和强抗炎活性.与LPS模型组相比,TFEP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NO的分泌;抑制iNOS、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NF-κβ/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因此,圆齿野鸦椿果实总黄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阿力米热·阿布都外力 吉利伟 冯慧勇 卫丁一 海婷玉 万政良 冯浩强 戴小华
[目的]野山杏作为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多数研究表明野山杏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尤其是其总黄酮成分,但是相关的抗炎机制尚较缺乏。[方法]该研究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构建体外细胞炎症模型,以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野山杏总黄酮对RAW264.7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实验浓度;分别采用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0、100、200 μg·mL-1野山杏总黄酮作用后各组细胞中NO、TNF-α、PEG2、IL-1β、IL-6、IL-10和COX-2的释放量;RT-PCR分析各组中COX-2、IL-6、IL-1β、TNF-α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印迹实验(WB)观察各组中NF-κBp65、p-NF-κB p65以及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细胞活力实验表明野山杏总黄酮在50~200 μg·mL-1内对细胞无毒性作用,为安全浓度范围。野山杏总黄酮可以显著抑制LPS刺激RAW264.7细胞NO释放,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野山杏总黄酮不同剂量组(50、100、200 μg·mL-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OX-2、TNF-α的mRNA表达,100 μg·mL-1和200 μg·mL-1时显著抑制IL-1β的mRNA表达。蛋白印迹结果表明,经野山杏总黄酮处理可显著下调NF-κB p65、p-NF-κB p65以及COX-2的蛋白表达。[结论]野山杏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NF-κB/COX-2信号通路减少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陶文静 张子婷 刘媛 宋丹 李向臣
【背景】双酚A(BPA)广泛应用于塑料材料工业制造,其从塑料制品中渗出,暴露在食物、水、土壤和空气等多种环境介质中,导致动物长期接触,并经过胎盘和母乳传递给后代,干扰动物生长和发育,对动物生长性能和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N-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公认的强效抗氧化剂,能够调节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然而,NAC对BPA诱导的猪肾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究抗氧化剂NAC在BPA诱导的PK15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中的潜在作用,为NAC在对抗BPA诱导的猪肾细胞损伤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PK15细胞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应的抗氧化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设置不同浓度NAC(0、2、5和10 mmol·L-1)预处理,并与BPA共处理PK15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以筛选最佳的NAC作用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3)表达和炎症相关基因(IL-8、IL-6、IL-1β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量和核因子κB(NF-κB)核易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PA处理显著降低了细胞内CAT、T-SOD和GSH-Px活性(P<0.05)。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PA显著降低PK15细胞活力,而不同浓度的NAC均能显著促进PK15细胞活力(P<0.05),而NAC预处理抑制BPA诱导增加的炎症相关因子(IL-8、IL-6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NF-κB核易位显示,对照组的NF-κB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而BPA处理后的NF-κB主要分布在细胞核,NAC预处理明显减少核NF-κB的表达。【结论】NAC显著提高BPA诱导降低的PK15细胞活力,抑制BPA诱导的PK15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红梅 朱买勋 邓小龙 徐登峰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50、25 μg/mL的黄连生物碱(ACC)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猪睾丸细胞(ST)进行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硝酸还原酶法和比色法检测NO、TNOS和iNOS,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1β、IL–6、IL–10等炎症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00、50 μg/mL 的ACC处理可极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的存活率,25 μg/mL 的ACC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存活率。TGEV感染后NO含量急剧升高,质量浓度为100、50 μg/mL 的ACC处理可极显著降低TNOS和iNOS酶活力,25 μg/mL显著降低TNOS和iNOS酶活力。ACC可极显著下调TNF–α、IL–1β、IL–6、IL–10 mRNA的表达水平。表明黄连生物碱可以降低TGEV诱导的ST细胞的炎症反应,缓解病毒对细胞的损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红梅 朱买勋 邓小龙 徐登峰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50、25 μg/mL的黄连生物碱(ACC)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猪睾丸细胞(ST)进行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硝酸还原酶法和比色法检测NO、TNOS和iNOS,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1β、IL–6、IL–10等炎症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00、50 μg/mL 的ACC处理可极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的存活率,25 μg/mL 的ACC显著提高TGEV感染的ST细胞存活率。TGEV感染后NO含量急剧升高,质量浓度为100、50 μg/mL 的ACC处理可极显著降低TNOS和iNOS酶活力,25 μg/mL显著降低TNOS和iNOS酶活力。ACC可极显著下调TNF–α、IL–1β、IL–6、IL–10 mRNA的表达水平。表明黄连生物碱可以降低TGEV诱导的ST细胞的炎症反应,缓解病毒对细胞的损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音 吴旻 张珊珊 吉昱斌 黄羽盛 郑鑫
为探讨β-胡萝卜素不同添加方式(预防型和治疗型)对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细胞活力、活性氧(ROS)、炎性因子以及NF-κB通路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浓度和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ROS的百分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量分析β-胡萝卜素对NF-κB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治疗型和预防型添加β-胡萝卜素均可以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晋鹏 罗仍卓么 李彦霞 冯芬 王正兴 潘传英 蓝贤勇 王兴平
【背景】奶牛乳腺炎是奶牛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乳品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已有研究表明,lncRNAs广泛参与人和动物的炎症和免疫调节。lncRNA RRAS2-AS1是我们在前期研究中新发现的差异表达lncRNA,其表达模式和功能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探究lncRNA RRAS2-AS1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bMEC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为奶牛乳腺炎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和抗乳腺炎分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和RACE等技术进行了lncRNA RRAS2-AS1的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lncRNA RRAS2-AS1的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富集分析;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bMECs,利用细胞核质分离及半定量PCR技术检测了lncRNA RRAS2-AS1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采用qRT-PCR检测了lncRNA RRAS2-AS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bMECs炎症反应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利用LPS诱导bMECs构建了炎症细胞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lncRNA超表达、qRT-PCR和ELISA等技术研究了lncRNA RRAS2-AS1对炎性bMECs内的促炎细胞因子基因、增殖相关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在mRNA和(或)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EdU、CCK-8和流式细胞术进一步验证了lncRNA RRAS2-AS1对bMECs增殖、活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lncRNA RRAS2-AS1基因的长度为363 bp,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RRAS2-AS1在LPS诱导炎症的bMECs和乳腺炎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lncRNA RRAS2-AS1超表达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RRAS2-AS1超表达组的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基因(TLR4和NF-κB1)、促炎细胞因子基因(IL-1β、IL-6和IL-8)、促凋亡基因(BAD、CASP3和BAX等)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而增殖标志基因(CDK2、CDK4和PC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此外,lncRNA RRAS2-AS1超表达组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5),而bMECs的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lncRNA RRAS2-AS1在LPS诱导bMECs的炎症反应和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均显著下调;超表达lncRNA RRAS2-AS1可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和IL-1β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并促进细胞活力和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LPS诱导的bMECs炎症反应,该结果可为解析奶牛乳腺炎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春微 张玉明 邓清华
为研究乙酰乙酸(Acetoacetic acid,AcAc)对奶牛中性粒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奶牛中性粒细胞炎症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生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β、IL-6、TNF-α和IKKβ激酶活性。结果表明:1)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处理组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LPS处理组比较,LPS+AcAc混合处理组,其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2)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处理组中性粒细胞IKKβ激酶活性显著增强(P<0.01)。与LPS处理组比较,LPS+AcAc混合处理组IKKβ激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3)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增加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释放。相对于LPS处理组,LPS+AcAc混合处理组促炎因子的释放则显著降低(P<0.01)。综上,AcAc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奶牛中性粒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具有一定的抗炎功能。
关键词:
奶牛 中性粒细胞 酮体 炎症 先天免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解芸菲 孙超 孙婵 王勇 吕彬 安磊
【目的】运用si RNA沉默小鼠前体脂肪细胞3T3-L1的细胞信号负调控因子3基因(SOCS3),探讨SOCS3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用0,20,40,60,80,100,150,200 ng/mL TNF-α处理细胞24 h后,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用化学合成的SOCS3小干扰RNA(si RNA)转染3T3-L1细胞,用100 ng/mL TNF-α刺激24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SOCS3、c-myc和survivinmRNA的表达情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蕾 阎洁 张文 邹舒舒 叶盛旺 杨最素 余方苗 丁国芳
以RAW264.7细胞为实验模型,探讨文蛤寡肽(MMO)在体外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组(脂多糖,LPS)及低、中、高浓度MMO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硝酸根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显示,MMO能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当MMO浓度为250μg/mL时,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增加细胞周期中G1/G0期和G2/M期细胞、诱导iNOS刺激NO释放、促进IL-6和IL-1β分泌效果最为显著,表现出与LPS对RAW264.7细胞相似的激活作用。研究表明,MMO具有促使RAW264.7细胞活化,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勇 刘硕 朱华伟 刘仲华
为研究红树莓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光损伤的抑制作用,用20、40、80mg/mL3个不同剂量的红树莓果汁预处理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6h,再采用60mJ/cm2强度UVB照射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含量,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表明:UVB辐射对HaCaT细胞造成比较严重的损伤;相比于空白对照组,UVB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伟乐 李轩 慕春龙 朱伟云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2’-岩藻糖基乳糖(2’-FL)对LPS诱导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炎症和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以IPEC-J2为细胞模型,首先通过预试验对LPS和2’-FL的处理浓度分别进行筛选,最终选择100 μg·mL~(-1) LPS诱导细胞促炎反应,接着通过不同浓度2’-FL干预(20 μg·mL~(-1)、100 μg·mL~(-1))来探究其对LPS诱导IPEC-J2的促炎反应和屏障功能受损的调节作用。因而,此试验分为六组:对照组(CON)、LPS组(100 μg·mL~(-1) LPS)、FL20组(20 μg·mL~(-1) 2’-FL)、FL100组(100 μg·mL~(-1 )2’-FL)、SF20组(100 μg·mL~(-1 )LPS+20 μg·mL~(-1 )2’-FL)和SF100组(100 μg·mL~(-1 )LPS+100 μg·mL~(-1)2’-FL)。试验处理24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力、紧密连接蛋白、炎症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水平以及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κB、Myd88、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ON组相比,LPS组显著降低了IPEC-J2细胞活性(P<0.05);显著上调了促炎因子IL-6、IL-8 及炎症通路NF-κB、Myd88和CD14的基因表达(P<0.05);下调了抗炎因子IL-4的基因表达(P<0.05); 同时显著下调了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3、Claudin-4、ZO-1、ZO-2和Occludin的基因表达(P<0.05)。与CON组相比,FL20组还显著提高了Claudin-1、Claudin-3、Claudin-4和ZO-2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P<0.05)。与LPS组相比, SF20组和SF100组显著提高了IPEC-J2细胞活性(P<0.05);显著下调了促炎因子IL-8和上调了抗炎因子IL-4和IL-10基因表达(P<0.05);显著下调了炎症通路基因NF-κB、Myd88和CD14(P<0.05);显著上调了紧密连接基因Claudin-1、Claudin-3、Claudin-4、ZO-1、ZO-2、Occludin(P<0.05)。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CON组相比, 只有LPS组的NF-κB显著上调(P<0.05)。与LPS组相比,SF20组的NF-κB、Myd88蛋白表达量有降低,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有升高,但差异都不显著。[结论] LPS处理促进了IPEC-J2细胞的促炎反应并造成了屏障功能受损,2’-FL干预减弱了LPS刺激的促炎信号通路,进而改善了LPS引起的屏障功能受损。本研究揭示了2’-FL参与调节肠道炎症和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为利用2’-FL促进肠道健康提供了新的见解和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昀 刘克海 胡晓倩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建立炎症模型,评价紫檀茋的抗炎作用。在LPS刺激的RAW264. 7细胞中,添加紫檀茋进行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量,Griess法检测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一步检测细胞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p65 (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紫檀茋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和炎症介质NO的释放;紫檀茋+LPS组中ERK,p38和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紫檀茋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MCP-1,IL-6,IL-1β,TNF-α和iNOS的mRNA表达和NO的释放,其机制可能与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秦真东 詹凡玢 李亚男 施斐 杨敏璇 卢志杰 李军 林蠡
为了探究鱼类体内过量游离血红蛋白对鱼体影响,本研究以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注射血红蛋白模拟体内出血,探究血红蛋白对组织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体内注射血红蛋白研究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的刺激导致头肾和中肾组织中明显的血红蛋白沉淀,同时提高了鱼体血清中的抗氧化相关酶活水平,促进了头肾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普鲁士蓝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头肾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表现出了吞噬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的刺激显著激活了头肾巨噬细胞中CD68、CD86、CSF和MHC-Ⅱ的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刺激12 h后,头肾巨噬细胞中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4)、趋化因子(CCL20和CCL4)、IFN-α和TLR4的mRNA表达水平被显著上调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草鱼头肾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具有吞噬能力,同时血红蛋白也激活了巨噬细胞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首次阐述了草鱼血红蛋白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丰富了鱼类血液基础免疫学理论,同时也为鱼类健康养殖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
草鱼 血红蛋白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霞 王振中 纪春艳 李云锋 董章勇
采用平板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诱导处理水稻后产生的小分子的抗菌物质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诱导处理后的水稻叶片提取物质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水杨酸诱导处理后,水稻的2个品系CO39和CA101A51产生了分支酸、丁子香酚、稻壳酮A(Momilactone A,MA)、稻壳酮B(Momilactone B,MB)4种化合物,且水杨酸甲酯、苯酚、豆甾醇和β-谷甾醇、2种酯类物质、十一碳烷等化合物含量均发生变化。水杨酸诱导处理可以调动抗病相关的次生代谢...
关键词:
水杨酸 抗菌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黄芩苷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炎症的保护作用
连翘苷抗番鸭呼肠孤病毒增殖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谷氨酰胺对呕吐毒素诱导IPEC-J2细胞凋亡和炎症的影响
圆齿野鸦椿Biflorin和Isobiflorin的抗氧化性及其对H_2O_2氧化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诱导提取的dsRNA粗提液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树莓果油抑制UVB诱导HaCaT细胞光老化的作用研究
独角莲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AY9944-A-7对于IBMX抑制的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诱导作用
IL-8在LPS诱导的草鱼炎症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血根碱对LPS诱导后黄鳝免疫应激及肠道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