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6)
2023(5789)
2022(4859)
2021(4199)
2020(3233)
2019(7278)
2018(7114)
2017(12951)
2016(7182)
2015(7997)
2014(8134)
2013(8055)
2012(7974)
2011(7489)
2010(7759)
2009(7036)
2008(6915)
2007(6334)
2006(5879)
2005(5656)
作者
(22813)
(19045)
(18936)
(17952)
(12447)
(9211)
(8475)
(7393)
(7392)
(6888)
(6711)
(6471)
(6385)
(6281)
(6210)
(5841)
(5688)
(5636)
(5568)
(5510)
(5123)
(4870)
(4684)
(4464)
(4437)
(4343)
(4280)
(4269)
(4022)
(3851)
学科
(36900)
经济(36865)
(17070)
地方(16318)
管理(15797)
中国(14572)
(12010)
(11177)
企业(11177)
业经(9813)
地方经济(9409)
(8691)
农业(8515)
(7975)
(7598)
金融(7598)
(7309)
银行(7286)
(7226)
方法(7050)
发展(6511)
(6490)
环境(6411)
(6116)
贸易(6106)
(6026)
技术(5856)
(5798)
数学(5557)
数学方法(5515)
机构
学院(105601)
大学(102332)
研究(45074)
(43173)
经济(42182)
管理(34230)
中国(34041)
科学(28139)
理学(27740)
理学院(27301)
管理学(26845)
管理学院(26642)
(24559)
(23364)
研究所(22123)
(22011)
中心(19490)
(19439)
(18775)
农业(17129)
(16675)
(16663)
师范(16420)
(15895)
北京(15546)
业大(15393)
(15203)
财经(14216)
技术(13666)
(13601)
基金
项目(64603)
科学(49595)
研究(48992)
基金(43028)
(38113)
国家(37695)
科学基金(30714)
社会(29885)
社会科(28256)
社会科学(28252)
(27603)
(22978)
基金项目(21891)
(21684)
教育(21334)
编号(20204)
自然(18057)
资助(17747)
自然科(17587)
自然科学(17580)
发展(17565)
自然科学基金(17235)
(17228)
成果(17046)
课题(15831)
重点(15427)
(13484)
(13152)
(12851)
创新(12611)
期刊
(60150)
经济(60150)
研究(36425)
中国(29697)
(21685)
学报(17687)
教育(16442)
科学(16198)
农业(15162)
管理(14699)
(13521)
金融(13521)
(13422)
大学(13025)
学学(12154)
业经(11847)
技术(9886)
经济研究(9447)
问题(7561)
(7484)
财经(6974)
(6097)
世界(5813)
商业(5746)
(5727)
(5645)
论坛(5645)
(5564)
科技(5388)
改革(5357)
共检索到184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开顺  张志峰  康庆浩  张全启  张福玲  
对圆斑星鲽(VeraspervariegatusTemmincketSchlegel)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在水温为(11±0.5)℃时,受精卵历时153h脱膜孵出,孵化后仔鱼在水温为(15±0.5)℃时经过6d开口摄食,50d完成变态而成幼鱼。圆斑星鲽的卵子为半浮性卵,其卵黄量很多。卵裂后期,卵裂球的大小和卵裂速度均出现差异。眼泡在体节形成之前出现。刚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孵化5d肛门打通,6d开口。随着卵黄囊的消失,消化道开始弯曲。色素细胞首先出现在86h的胚体中,至140h在卵黄囊上零星分布,且随着胚体发育,色素细胞增多,至变态完成后全身密布黑色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珺竹  张全启  齐洁  王兴莲  王志刚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母本,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为父本进行科间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受精卵胚胎及胚后仔鱼的发育情况,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杂交受精卵为浮性卵,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1.18±0.14)%和(61.65±0.19)%,胚胎发育的畸形率为(17.00±0.06)%,4日龄仔鱼出苗率为(58.63±0.19)%,35日龄仔鱼的成活率为(57.08±0.20)%。在水温为(15±0.5)℃、海水盐度为29~3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74 h孵化。孵化后4 d开口摄食,17 d开始变态,35 d完成变态。变态时,37%...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罗海忠  施兆鸿  傅荣兵  马凌波  罗海军  毛志增  陈波  柳敏海  范卫明  
通过海上捕获灰鲳亲体进行人工授精,对东海灰鲳的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连续观察,详细地描述了东海灰鲳胚胎和仔鱼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东海灰鲳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位于卵中央,卵径范围在1.150~1.315 mm之间,平均卵径1.260 mm,油球径范围在0.368~0.395 mm,平均油球径0.374 mm。在水温在28~29℃,盐度28时,孵化时间约为24 h;初孵仔鱼,肌节约33对,全长2.785 mm。孵出后2 d就开口,3 d卵黄囊完全消失,5 d油球完全消失。2 d胸鳍张开,10 d尾脊上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丁海  李荣庆  
作者通过对梭鲈胚胎期、仔鱼前期的发育进行连续观察,描述了其各阶段的发育特征和生理意义,从而为梭鲈人工孵化提供一定参考材料。在水温为145—17℃条件下,梭鲈胚胎发育历经106小时,依据其外部特征和生理特点将其分为(1)受精卵和卵裂;(2)囊胚和原肠;(3)神经胚;(4)胚孔封闭至孵化四个阶段,细分为26个期:仔鱼前期依营养来源分为内源营养期和混合营养期两个阶段,历经10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蔡林钢  牛建功  张北平  吐尔逊  谢春刚  唐皖江  郭焱  
2010年5月通过人工催产,人工授精方法获得伊犁裂腹鱼(Schizothorax pseudaksaiensis Herzenstein)受精卵,在人工培育的条件下对其胚胎和仔鱼发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伊犁裂腹鱼成熟卵为淡黄色,卵径为1.70~1.80 mm。受精40 min后,受精卵卵周隙接近最大化,此时卵径为2.90~3.10 mm。根据对伊犁裂腹鱼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和描述,可将胚胎发育分为6个时期。在水温19~21℃时,受精卵2 h胚盘隆起;经过125 h 30 min仔鱼出膜,全长7.9 mm;经过222 h仔鱼鳔形成,可进行平游。分析发现在胚胎发育特征上,伊犁裂腹鱼同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明  姜伟  
[目的]本文研究了齐口裂腹鱼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方法]观察研究了该鱼类胚胎发育各时期的典型特征及1~30日龄仔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①齐口裂腹鱼成熟的卵呈淡黄色,色泽鲜明,卵为沉性,卵径2.8~3.1 mm。受精吸水后卵出现微粘性。水温14.1~16.8℃条件下,受精后约4~5h,隆起的胚盘表面开始出现分裂沟,受精卵进入分裂期;受精后约11~12 h,进入囊胚期;受精后约18~20h,进入原肠胚阶段;受精后约39~40h,进入神经胚阶段;受精后47~50h,胚体发育进入器官形成期;受精后约140 h,开始进入出膜期。初孵的仔鱼全长约9~10 mm。②出膜后1~11 d,仔鱼眼睛、鳍、口腔、鳃、鳔、体表色素、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相继发育并趋于完善;出膜后第10~11天,仔鱼开始摄食浮游动、植物。出膜后12~22d,消化系统、鳍、鳔等进一步发育,仔鱼卵黄消耗殆尽,完全外源性营养。出膜后22~30 d,仔鱼发育进一步完善,摄食旺盛,开始摄食微粒子配合饲料。[结论]对齐口裂腹鱼胚胎发育及1-30日龄仔鱼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旨在了解齐口裂腹鱼胚胎及仔鱼早期发育特点,为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育积累基础资料,并为齐口裂腹鱼人工增殖中的规模化繁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雪松  李池陶  葛延龙  贾智英  姜晓娜  石连玉  
对产自黑龙江的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的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的形态特征和时间进行观察和描述。对受精卵去膜,在Holtfreter氏液中培育,着重观察去膜卵在原肠胚及后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在水温(23.5±1.0) ℃ 条件下,黑龙江三角鲂胚胎从受精到出膜历时30 h 10 min,历经7个主要发育阶段(卵裂前、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出膜),25个具体发育时期。初孵仔鱼体长为(4.33±0.16) mm,在(25.5±1.0) ℃ 条件下,经144 h,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此时全长为(7.73±0.20) mm。早期仔鱼可根据眼色素沉积、体色素(主要位于头、颈、背部和消化道)沉积、鳔和卵黄囊的变化分为眼色素增多期、体色素增多期、鳔出现期、鳔充气期和卵黄囊完全吸收期等5个时期。黑龙江三角鲂在鳔充气膨大(出膜后96 h)前,无摄食行为。在出膜后96~144 h为混合营养期,适宜将仔鱼转入池塘进行夏花培育。本研究旨为黑龙江三角鲂的资源保护和苗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建春  刘春雷  秦芳  秦长江  顾泽茂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汉江地区庙湖翘嘴鲌受精卵,对其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各个时期进行连续观察,并详细记录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圆球形、青灰色、微粘性、漂浮性卵,卵径为(1.17±0.15)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3.26±0.37)mm;胚胎发育可分为21个时期,水温在23~25℃范围内,受精40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9h45min后器官开始形成,受精后20h15min仔鱼开始出膜,发育总积温为483.4℃·h;初孵仔鱼全长为(3.39±0.37)mm,卵黄囊呈梨形,平均体积为0.134mm3,4日龄仔鱼卵黄囊几乎完全消失,开始出现摄食行为,全长达到(4.85±0.3...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俊果  宋炜  蒋科技  梁述章  张凤英  谌微  马凌波  
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早期发育阶段的胚胎与仔鱼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胚胎和仔鱼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棘头梅童鱼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卵径(1. 182±0. 041)mm,油球直径(0. 458±0. 015) mm;在水温(25. 00±0. 50)℃、盐度23~24条件下,受精卵经20 h 20 min孵化出膜。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出膜7个阶段,共24个发育时期。在水温(26. 00±0. 24)℃、盐度23~24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 536±0. 059) mm,出膜后9 d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以内源性营养耗尽为主要特征; 9~25 d为晚期仔鱼阶段,各鳍条发育齐全,鳞片出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振禧  黄洪贵  吴妹英  黄柳婷  赖铭勇  
2011-2013年,连续观察了福建地区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受精卵的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全过程,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晚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斑鳜的成熟卵近圆球形,淡黄色,平均卵径为(1.76±0.08)mm;受精后5 min左右,卵膜吸水膨胀,平均卵膜径达(2.20±0.09)mm。在20℃温度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89.33h。24℃温度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57±0.18)mm,具趋光性;3日龄仔鱼开始摄食,避光,进入混合营养期;5日龄时卵黄耗尽,6日龄时油球也完全消失。仔鱼全长y与日龄x成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y=0.4916x+5.72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猛猛  骆剑  陈国华  文鑫  吴光灿  李文深  韩玉龙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礁栖鱼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波纹唇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将其全过程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共26个发育时期。波纹唇鱼的受精卵为无色透明的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635.6±50.0)μm,具油球1个,其卵径显著小于多数海水鱼类。在水温27.7–29.0℃、盐度30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 h 30 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305.5±50.0)μm,卵黄囊前部长于仔鱼头部,且油球位于卵黄囊的最前端。结果显示,波纹唇鱼卵子较小,胚胎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贾瑞锦  王鲁  赵从明  公光业  孙曙光  于宏  王彦怀  孙涛  王贺  陈超  
通过观察条纹锯鱼旨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研究其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特征、特点。采用Nikon E200显微镜对其胚胎发育形态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连续拍照取样,详细描述了其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6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孵化温度、发育时间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条纹锯鱼旨的受精卵为球形、游离的浮性卵,平均卵径为0.950±0.039mm;条纹锯鱼旨受精卵孵化需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生成期和孵化期6个主要时期,在80目的孵化网箱中,水温20~20.5℃、盐度28~32、DO≥5mg/L、pH7.6~8.4静水微充气的条件下需要46h53...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乔德亮  李思发  凌去非  殷建国  李岩平  蔡晓琴  何智杰  
连续观察了7批白斑狗鱼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白斑狗鱼在水温7~13℃时,胚胎期需248h,有效积温100~120℃·d;水温11~13℃时,卵黄囊期需10d,有效积温110~130℃·d。(2)白斑狗鱼出膜前期可见眼球色素、出膜期可见体色素。白斑狗鱼胚胎卵黄囊表面有许多小油滴分布。白斑狗鱼出膜前期胚体头尾绕卵黄囊超过一周。(3)白斑狗鱼胚胎颜色随着发育进程由起始的淡黄色转为绿黄色,最终出膜前转变为棕褐色。胚胎发育不同步,仔鱼出膜数百分比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分别是20%、50%、20%、10%,为避免互相残食,对分批出膜的仔鱼即使是同批受精卵也应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俊丽  陈四清  常青  刘长琳  胡建成  王志军  
为研究圆斑星鲽早期发育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实验对172日龄的圆斑星鲽鱼苗进行了连续的显微观察,并绘制了早期发育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圆斑星鲽从20日龄开始进入快速的增长期,在水温1219.5°C时完成变态发育需要50 d,黑色素细胞最早出现,数量最多,黄色素细胞次之,虹彩细胞最后发育,数量最少。变态前黑色素细胞密度先升高后降低,在9日龄密度最大为1390个/mm2,色素细胞逐渐密集鱼体两侧对称分布;变态开始后鱼体两侧色素不对称,有眼侧体表黑色素细胞逐渐溶解消退,由成体黑色素细胞代替,体色变深,黑色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鞠晨曦  李云  刘红  蔡生力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5±0.1 mm;其卵裂方式为端黄卵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主要阶段: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呈现由橙黄色到棕黄色的变化;在26℃水温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00 h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