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
2023(892)
2022(767)
2021(777)
2020(707)
2019(1636)
2018(1811)
2017(3455)
2016(1765)
2015(2097)
2014(2056)
2013(2165)
2012(2102)
2011(2241)
2010(1994)
2009(1753)
2008(1701)
2007(1492)
2006(1584)
2005(1548)
作者
(4854)
(3947)
(3928)
(3859)
(2645)
(2035)
(1833)
(1676)
(1554)
(1544)
(1478)
(1470)
(1417)
(1279)
(1217)
(1197)
(1195)
(1142)
(1112)
(1099)
(1084)
(1050)
(969)
(943)
(929)
(909)
(900)
(894)
(854)
(850)
学科
图书(9978)
书馆(9506)
图书馆(9506)
管理(5973)
工作(5153)
(4142)
企业(4142)
(3993)
读者(3694)
(3132)
经济(3124)
(2746)
(2473)
网络(2473)
(2283)
图书馆学(2269)
方法(2210)
自动(2203)
自动化(2203)
网络化(2193)
电子(2075)
(1929)
中国(1836)
数学(1698)
数学方法(1688)
组织(1386)
(1344)
数字(1285)
电子图书(1285)
建设(1254)
机构
大学(27729)
学院(22358)
图书(19133)
书馆(18697)
图书馆(18696)
管理(11414)
理学(9229)
理学院(9115)
管理学(8972)
管理学院(8887)
大学图书馆(8239)
(5739)
经济(5460)
(5432)
(4954)
师范(4939)
信息(4615)
(4438)
研究(4260)
(3947)
中国(3911)
师范大学(3756)
北京(3434)
(2970)
(2918)
商学(2840)
商学院(2826)
信息管理(2718)
科学(2707)
上海(2698)
基金
项目(14277)
研究(11686)
科学(10860)
基金(10420)
(8218)
国家(8140)
科学基金(7353)
成果(7287)
社会(7182)
编号(7180)
社会科(6821)
社会科学(6819)
项目编号(5872)
基金项目(5870)
(5761)
研究成果(4923)
之一(4886)
教育(4723)
(4564)
自然(4337)
自然科(4268)
自然科学(4268)
自然科学基金(4190)
图书(3953)
书馆(3802)
图书馆(3802)
(3740)
资助(3715)
人文(3045)
(2938)
期刊
图书(25929)
书馆(21428)
图书馆(21428)
情报(5863)
(5546)
经济(5546)
学报(5518)
(4885)
论坛(4885)
图书馆学(4418)
建设(4244)
中国(3995)
研究(3708)
大学(3643)
(3417)
(3417)
杂志(3417)
工作(3370)
情报工作(3045)
管理(2857)
大学图书馆(2507)
(2247)
理论(1655)
国图(1607)
实践(1602)
(1602)
科学(1513)
知识(1395)
报知(1385)
(1338)
共检索到44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久珍  
灾难主题电影《后天》中有一个镜头:极寒来临时,人们跑进纽约公共图书馆烧书取暖,图书馆成为最后的避难地,带给人类以希望。这个镜头构成隐喻——作为"公民建筑"的图书馆在危机中成为庇护所,从身体与精神两方面守护公民,带领公民走出危机。这个隐喻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2021年7月20日,郑州暴雨,郑州图书馆(以下简称"郑图")夜不闭馆,为读者及附近被困群众免费提供食宿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杰拉德·莱特纳  郝金敏  
随着信息在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生变化,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角色也经历从守护者向门户再向领路人的转变。历史上,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作为守护者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但在社会服务方面主要是为少数精英阶层提供服务;信息、知识、学习被认为是精英阶层的特权,社会大众被认为没有必要获取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们普遍认识到基本文化素养的必要性,西方社会也逐渐形成共识,即确保每个社会成员至少接受过初等教育;此后,随着技术进步,印刷成本降低,信息能被更多人获取和利用;公共图书馆开始普及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发挥门户的作用,帮助人们克服获取信息的障碍;进入数字时代,图书馆仍然发挥门户的作用,确保任何人无论其身份、财富、背景如何,都不应被排除在信息获取之外。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极大丰富与信息稀缺一样,给信息获取带来了种种问题,人们需要使用批判性思维来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图书馆需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帮助社会公众提升信息素养,实现对丰富信息的有效利用,助力创建更强大、更公平、更具创新性的社会。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理查德·钱伯斯  刘西友  
历史性的经济大衰退已历时4年,但美国经济复苏仍显乏力。联邦、各州及地方政府深陷财力不足的困境,很多部门在失业率高、资产缩水、消费委靡的局面下,正努力开源节流、控制预算,确保各州和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不会下调。鉴于经济危机以来,许多美国公众一直存在被政府误导、欺骗的感觉,所以,最根本的应对之策还是要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黄达人  
黄达人校长的这篇讲话饱含深情,感人至深,体现了一位高校管理者对图书馆的拳拳厚爱和殷切希望。正是在一大批关心和理解图书馆工作的领导的扶植和支持下,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衷心希望图书馆工作能够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足够的投入,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贵春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守护者。大学教师不同的大学精神选择对大学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以知识为志业的知识人抉择守护着大学文化,以政治为志业的政治人抉择偏离了大学文化,徘徊于知识人与政治人之间的冲突性角色知觉到了大学的本真文化精神。为守护大学文化,大学教师应该回归本位,实现知识人与政治人角色的整合性认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性,一个平凡的母亲,同千万个妈妈一样希望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更渴望孩子学有成就,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然而,还没容我在把一个只会呱呱啼哭的婴儿抚育成一个小学生的疲惫中喘上一口气时,灾难降临了。1991年10月10日,入小学一个月的儿子由于其他两个同学打闹撞到他,摔倒了,导致大腿骨骨折,更不幸的是骨折部位有一个病灶点。就是从这一天开始,这个7岁孩子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我们这个家庭也深深地陷入了痛苦的漩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元斌  李杨  
柳诒徵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后以学者的身份出任图书馆馆长,将其教育思想与方法移植到图书馆,以图书馆为基地培养了大量人才,开启了图书馆民众教育的新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稌年  
徐旭先生对中国近代民众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大兴实地调查之风,以社会小书报摊为对象,对其调查分析、研究,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他践行"读者第一",站在民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前列,创新服务内容,大力向馆外服务拓展,提出具有超前意义的"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通过以学院图书馆为基地,以实验民众图书馆为扩展,以巡回图书馆为延伸,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服务网络,诠释了徐旭先生的服务理念和实践。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久珍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早在90年前,阮冈纳赞就为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准确的描绘。随着时代变迁,图书馆也在不断变革。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开放的知识分子就针对当时国内的知识封闭问题提出上海强学会藏书楼“广见闻而开风气”的建设愿景[2];民国时期,沈祖荣、杜定友、李小缘、刘国钧等图书馆学家都提出了图书馆要成为宣传文化、启迪民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沈固朝  
李小缘先生认为民众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是有区别的。民众图书馆特点有三:民享,即全民共享;民智,是开化民智;民助,即全民参与帮助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当年《民众图书馆学》批评的缺乏民众服务意识的现象今日仍然存在。因此,提倡民众图书馆对于当今弘扬图书馆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强翔宇  
以《隐形守护者》这款互动电影式游戏为例,探讨了这类新型游戏著作权保护问题,关于这类型游戏在《著作权法》上作品定性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互动性"的特征。文章认为将其认定为计算机软件来保护更为合适,玩家的身份并不构成合作作者,网络直播等行为不构成合理使用或者转化性使用,应认定为侵权行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书美  
民国时期,民众图书馆学家结合各馆选书实践,分别从图书采选的根据、标准及比率等角度,提出了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图书采选方略。民众图书馆在图书采选方面的积极探索,对我国当今基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不无裨益,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重阅读机会的均等、兼顾主客观的需要、合乎时空性需求。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荣  
2017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大学学生去信回复中指出:"将各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上,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为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完成民族工作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切实服务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着重做好民族工作创新化,实现治理经验政策化、实施团结进步示范化、推进中国智慧国际化的转型和发展,构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理论与科学体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新鹤  
本文在对图书馆权利和民众的图书馆权利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指出大力普及公共图书馆是目前我国民众图书馆权利的重点和保障途径,社区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是普及公共图书馆的良好方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兹恒  余训培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主旨是要使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回归“公共”。这一主旨与20世纪初我国图书馆界兴起的“新图书馆运动”所提出的“民众”概念所要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这种一致性说明,向民众提供公平和自由的服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主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