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4)
2023(7040)
2022(5820)
2021(5474)
2020(4404)
2019(10056)
2018(9582)
2017(18857)
2016(9899)
2015(11217)
2014(10521)
2013(10629)
2012(10024)
2011(9277)
2010(9027)
2009(8227)
2008(7918)
2007(7057)
2006(6409)
2005(5643)
作者
(26757)
(22278)
(22140)
(21397)
(14593)
(10629)
(10311)
(8660)
(8621)
(8065)
(7896)
(7655)
(6971)
(6946)
(6899)
(6861)
(6812)
(6672)
(6331)
(6310)
(5616)
(5399)
(5377)
(5061)
(5022)
(4974)
(4915)
(4836)
(4402)
(4342)
学科
(42747)
经济(42703)
管理(28212)
(26814)
方法(23958)
数学(22324)
数学方法(22204)
(20032)
企业(20032)
(12679)
中国(11993)
(11354)
图书(10366)
书馆(9837)
图书馆(9837)
农业(9187)
业经(8874)
(8446)
(8335)
贸易(8333)
(8131)
地方(8040)
工作(7643)
(7502)
(7155)
财务(7148)
财务管理(7134)
教育(6925)
企业财务(6921)
(6691)
机构
大学(145161)
学院(138172)
(58199)
经济(56859)
管理(55892)
理学(48127)
理学院(47666)
管理学(46980)
管理学院(46684)
研究(42491)
中国(31343)
(28827)
(27615)
财经(22933)
科学(22311)
图书(21473)
(21021)
(20909)
书馆(20907)
图书馆(20906)
中心(20746)
经济学(19475)
(19264)
师范(19121)
(18656)
(18330)
业大(18112)
经济学院(17931)
(17896)
北京(17848)
基金
项目(95514)
科学(75643)
研究(74949)
基金(70156)
(59023)
国家(58509)
科学基金(51114)
社会(49526)
社会科(47187)
社会科学(47179)
基金项目(36644)
(35828)
教育(34989)
编号(32822)
(29692)
自然(29644)
自然科(28910)
自然科学(28903)
自然科学基金(28412)
成果(28358)
资助(28333)
(22111)
国家社会(21384)
项目编号(21189)
重点(20692)
课题(20426)
(20256)
教育部(20068)
(19898)
人文(19795)
期刊
(58718)
经济(58718)
研究(40098)
图书(29262)
中国(25502)
书馆(23492)
图书馆(23492)
学报(21383)
(20115)
大学(16777)
管理(16576)
教育(16206)
科学(15991)
(15895)
学学(13540)
(13440)
金融(13440)
财经(11821)
农业(10526)
(10075)
技术(9939)
经济研究(9855)
业经(9837)
情报(8750)
(8695)
论坛(8695)
问题(8177)
(7408)
理论(7047)
(6882)
共检索到208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朱瑞  
当前,法律对图书馆数据利用的保护和激励不足。《个人信息保护法》从读者信息保护的角度强调图书馆的数据处理者义务,这导致与读者信息相关的数据利用制度的缺位和图书馆衍生数据保护的不足。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形成图书馆衍生数据的财产利益。现有研究从读者信息保护的角度未能完整构建图书馆衍生数据的法治保护方案,司法实践不得已采用反不正当竞争的保护路径,但这些路径在实践和理论上都遭到较强反弹。更为完善的路径是将图书馆衍生数据挂靠在《民法典》第127条数据财产保护的准用条款之中,进而通过《民法典》第123条保持开放姿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细化图书馆衍生数据权能的实质内容,最终形成完整的保护路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匡旭东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衍生数据逐渐成为推动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关键要素。然而,当前图书馆衍生数据开发中的权利定位及其归属等基础问题尚有争议。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公共图书馆衍生数据使用、流转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产生了诸多与数据挖掘、保存等活动有关的纠纷和矛盾。对此,本文从法理层面对公共图书馆衍生数据的权利化予以确认,在明确其“复合权利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公共图书馆在衍生数据利用和处理中的主体权限和行为边界,为不断促进衍生数据的价值转化和图书馆权益的充分保障提供理论指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幼菲  袁素瑛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面临巨大的困境、挑战和生存危机。文章提出应对策略:重新审视和定位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效用、建设机制和服务机制;发展路径:构建泛在的、智能的、联盟的、知识的和服务的后数字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丽冰  
智慧图书馆不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管理体系的简单融合,而是先进的图书馆理念与信息技术共融的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是实现图书馆“资源数据化”“数据知识化”“知识智慧化”的一种“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生态。传统图书馆模式呈现出的“空心化”“同质化”“去专业化”“去图书馆化”趋势,制约了图书馆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知识引擎”价值的实现,而“技术驱动”模式的局限性和“技术异化”也是形成智慧图书馆建设困境的原因之一。文章认为未来应通过“技术为媒、以人为本,多元共建,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路径来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韧韬  周永坤  曾辉  
从理论上讲,信用衍生工具则能够剥离信用风险并单独交易,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的分散、转移和管理。在总结国际经验,特别是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关争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与国际市场投机过度、监管不足的情况相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用衍生工具发展迟缓,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管理信用风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发展信用衍生工具。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引入的CRM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制度框架、参与主体、市场运行机制、外部环境和信用风险定价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魏建琳  
当前,图书馆权利内容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而且存在研究的误区与困境,主要表现为研究空洞化与泛权利化思维倾向,造成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本土化的欠缺。东西方文化差异明显,有西方特定内涵的图书馆权利内容与本土环境存在矛盾冲突,今后的研究取向应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正视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做脚踏实地的本土化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九龙  阳玉堃  许碧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是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并不是天然融合,弥合其差距需要从人文视角进行思考。[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了解现实困境与展望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支持技术的革新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前提,在技术革新基础上进行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化提升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条件与目标归属。同时,目前AI应用仍然存在体验断代、伦理困境和数据泄露风险。最后,提出文化使命和道德嵌入、技术迭代与智能延展、制度优化与人机共存三大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成爱萍  
微媒体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高职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推广,是构建书香校园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微媒体时代高职图书馆特色资源推广面临的困境,并给出突破困境的整合路径:提升馆员特色资源微媒体推广能力;创新特色资源微媒体推广的新范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资源微媒体推广活动;健全特色资源微媒体推广的规章制度;打造真人图书馆特色资源微媒体推广;实现个性化特色资源微媒体推广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冯永财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现实困境出发,并通过现状调研与发达地区的典型案例分析,以期推动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在调研基础上,对致困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致困理论模型;并借鉴发达地区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提出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突破路径及对策建议,建立符合实际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以便更好地参与西部地区文化扶贫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嘉骆  
公共图书馆开展第三方评估体现了公共文化治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与民主化。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工作能够做到以“清晰合理的评估流程”作为评估的实施主线,以“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托,以“公众满意”作为评估的价值取向,以“公开择优”作为评估机构遴选的基本原则,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评估机构独立性不强、评估专业性待提升、评估结果应用不到位、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培育扶持、行业约束、专业导向、多方协同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可较好地关注到各方的成长性、行业的规范性、专业的价值性、工作的协同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困境,促进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九龙  阳玉堃  许碧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是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并不是天然融合,弥合其差距需要从人文视角进行思考。[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了解现实困境与展望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支持技术的革新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前提,在技术革新基础上进行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化提升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条件与目标归属。同时,目前AI应用仍然存在体验断代、伦理困境和数据泄露风险。最后,提出文化使命和道德嵌入、技术迭代与智能延展、制度优化与人机共存三大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巫慧  
现有司法裁判显示,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服务引发的侵权纠纷中提出权利穷竭原则抗辩尚无被法院认可的案例。究其原因,图书馆服务被法院定性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而非发行行为,数字资源载体的无形性和采购的“许可后使用”模式,以及网络传递涉及的非法复制和由此带来的复制件总量增加问题,是导致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难以适用权利穷竭原则的关键所在。文章建议在司法中运用法律解释方法,通过文义解释和历史解释阐明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发行行为性质,并基于著作权法宗旨对发行行为作出顺应数字技术发展的目的性扩张解释;同时待时机成熟时在立法上规定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适用权利穷竭原则的情形及相应限制条件,以突破数字时代图书馆服务适用此原则的困境,保障图书馆创新数字化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职能履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韩淑举  
针对图书馆权利思想移植与本土化过程中的现象关联,提出图书馆权利是图书馆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对国外图书馆权利理论与实践的移植应在国家宪法及其相关法律框架内借鉴和取舍。现阶段应注意从理论上全面解析"知识自由"内涵,解决理论起点上的困惑。理清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中国相关规定,使国外图书馆权利思想与中国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相互交流、互为影响,使中国图书馆服务制度因国际图书馆权利思想的传播在本土化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完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央对手方机制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将风险集中在自身。本文通过分析中央对手方的风险机理和内在功能,提出衍生品市场风险治理的创新思路,并结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欧洲市场基础设施规则》《多德—弗兰克法案》等域外法律的规定,构建我国中央对手方的法律监管框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萧子扬  叶锦涛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旨、功能和基本理念等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高度的内在契合,能够有效应对"基础建设薄弱""贫困文化蔓延""文化矛盾频发"等乡村文化建设困境,从而助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进程。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路径,需要从多维度、多视角出发:其一,增加文献储备和情报收集,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研究;其二,参与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缩小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其三,发挥社区记忆功能,加大我国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其四,及时关注文化教育短板,有效促进我国农村文化教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