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8)
2023(8026)
2022(6969)
2021(6595)
2020(5436)
2019(12722)
2018(12764)
2017(24138)
2016(13509)
2015(15714)
2014(16192)
2013(15977)
2012(15152)
2011(14078)
2010(14229)
2009(13196)
2008(13400)
2007(12546)
2006(10884)
2005(9933)
作者
(41027)
(34304)
(34095)
(32958)
(21792)
(16493)
(16085)
(13456)
(12917)
(12574)
(11610)
(11518)
(11259)
(10937)
(10840)
(10598)
(10567)
(10176)
(10081)
(10032)
(8637)
(8632)
(8386)
(8119)
(7798)
(7771)
(7744)
(7696)
(7031)
(7016)
学科
(53102)
经济(53043)
管理(37277)
(33823)
(27176)
企业(27176)
方法(25026)
数学(21451)
数学方法(21231)
(16725)
中国(14728)
(14622)
(13489)
业经(11954)
地方(11325)
农业(11028)
图书(10532)
(10498)
(10349)
贸易(10342)
(10150)
(10015)
书馆(9974)
图书馆(9974)
理论(9793)
工作(8759)
(8418)
财务(8395)
财务管理(8359)
(8123)
机构
大学(201061)
学院(198867)
(74414)
管理(73451)
经济(72447)
研究(63605)
理学(61779)
理学院(61013)
管理学(59875)
管理学院(59454)
中国(48777)
(42552)
科学(41348)
(36183)
(35306)
(33400)
(33241)
业大(30651)
中心(30586)
研究所(30157)
(28676)
农业(28594)
师范(28361)
财经(27878)
(27434)
北京(26820)
(25012)
技术(23434)
图书(23140)
经济学(22675)
基金
项目(124811)
科学(95149)
研究(94027)
基金(86138)
(74172)
国家(73503)
科学基金(61373)
社会(55930)
社会科(52657)
社会科学(52637)
(50536)
基金项目(45843)
教育(43978)
编号(42733)
(41934)
自然(38321)
自然科(37345)
自然科学(37333)
成果(36838)
自然科学基金(36643)
资助(34844)
课题(28157)
重点(27810)
(27268)
(26899)
项目编号(26289)
(25629)
创新(23880)
科研(23851)
大学(23744)
期刊
(85989)
经济(85989)
研究(54383)
中国(40447)
学报(35257)
(32952)
图书(31050)
(28992)
科学(27448)
大学(25264)
教育(24657)
书馆(24472)
图书馆(24472)
管理(23808)
农业(21663)
学学(21641)
技术(18227)
(16257)
金融(16257)
业经(15523)
财经(13469)
经济研究(13065)
(11810)
论坛(11810)
问题(11772)
(11608)
(11409)
情报(10463)
(10431)
理论(10113)
共检索到306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柏静  刘富华  
图书馆必须在新的环境下,进行角色、职能的变化,调整新的岗位,优化组织设施,加快业务重组和变革的步伐,摆脱图书馆的生存危机,这一切都要依托克服组织惰性。图书馆是一个有着长久的寿命、规模宏大、组织稳定的组织,但是它一旦形成并达到习俗化程度,对曾经是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缺乏恰如其分的变革,一些宝贵的思想观念长期以来不能占据主导地位,新的观念不能大行其道,旧的观念却时时困扰人们。因此只有克服图书馆的组织惰性,激活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延长图书馆的寿命,提升其生存能力。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慧晨  
当前一些图书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困境中努力拼搏和开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从宏观上来说,我国图书馆事业依然没有摆脱某种危机。最突出的表现是:经费严重不足,购书量大幅度滑坡。以作为全国医学图书馆国家中心馆的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经费也严重短缺,今年拟停订的外文原版期刊就有400余种之多。我馆的年度经费仅40万元,而今年仅外文原版期刊一项就超过了40万元。我馆原来平均每年进书1万余册,而现在连1千册也还是欠书店的款才进来的。我省有一所部属工科大学,近两三年来,每年图书经费都为零,简直令人咋舌。如何使图书馆从这种持续危机中解脱出来呢?根本的途经是:1.增加投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同民  
在新闻实践中 ,往往会出现某些新闻工作者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而新闻敏感性却反而逐步钝化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其职业新鲜感的逐步丧失、新闻写作创新感的消失和敬业精神的逐步衰退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牢固树立新闻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艳  童勋  
组织资本能够促进并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形成惰性,阻碍企业创新,因此有必要对组织资本的惰性及其克服进行研究。文章介绍了组织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内涵,从认知及学习角度分析了组织资本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别从惯例、结构及文化三个方面阐述组织资本惰性的来源,并探讨其克服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白景坤  王健  
组织惰性日益成为制约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克服组织惰性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对中兴通讯(ZTE)成立以来组织变革路径的纵贯考察,发现环境威胁能够克服组织的资源惰性,但同时也会强化组织的惯例惰性;创业导向对克服组织惰性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克服组织惰性,也可能不对组织惰性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强化组织惰性。然而,在环境威胁和创业导向共同作用下,组织惰性能得到有效克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韦楠华  
将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置于认知心理学研究视角中,揭示学科馆员产生认知偏差的诱因。进而,阐释用户需求分析阶段、信息资源采集选择阶段、知识信息分析创新阶段以及服务反馈阶段中常见的认知偏差表现及影响。最后,从激励支持策略、认知改进策略、技术支持策略三面提出克服认知偏差的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健  黄群慧  
克服组织惰性以实现持续成长是转型期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如何有效克服组织惰性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为此,本文以环渤海经济带的177家高技术企业为样本,从组织遗忘和组织即兴视角构建组织惰性的克服机制模型,并进一步探究环境动态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组织遗忘和即兴有助于克服组织惰性;(2)组织遗忘和组织即兴具有交互效应,二者的交互效应更有助于克服组织惰性;(3)环境动态性在组织遗忘和组织惰性的关系间起到调节的作用;(4)环境动态性在组织即兴和组织惰性的关系间起到调节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扬  
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冲击着传统的管理、服务业态的模式,信息化建设已不再是细枝末节性的建设。高职院校应该以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目标,探索信息化建设中图书馆发展的策略,这已成为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路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丽  
结合高校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利用上的实际情况,提出应采取加强电子馆藏建设、改善电子资源的技术环境和服务环境等措施来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成  郝冬冬  
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惰性"是指企业用已有的成功技术来应对未来环境的变化的心理或行为倾向。当技术环境稳定或渐变时,这种惰性是有效率的,然而,技术环境的突变会使企业丧失技术优势和面临生存的危机。因而有必要探究这种惰性的内在生成机制,识别各种技术创新角色的惰性表现,用全面的、动态的管理方法对各种惰性予以克服,以保持组织持续创新的态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员工们改变了意识,练就了技能,提升了能力;这使管理者们认识到,员工的素质并不差,只要方法到位,管理应该是一项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祁嘉华  孙敬兰  
与传统的城市建设理论相比较,生态学思想更加看重利用科技手段系统地研究和整体地处理城市问题,保持城市人口和环境的和谐相处。绿色的自然环境和鲜明的人文色彩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构成,也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好坏的基本指标。本着这一原则,提出了城市资源有限、资源面前人人平等和人体潜能开发的思想,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困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邵雪天  
经济学中的自增强理论,为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避免出现锁定的劣态均衡,以及如何从销定状态中退出。本文提出企业应通过自下而上的中间过渡道路,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分权管理体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方伟  宋昊阳  王鹏  
如何针对不同惯性的特征实施有效克服策略,快速平稳的推进变革进程,以提高灵活性与环境适应性,是科层制企业向项目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在DXS公司实施六阶段行动研究发现,在项目化变革情景下,科层制管理模式中组织惯性的克服,是一个兼顾各惯性特征及内在联系,以认知惯性的转变为思想核心,以结构惯性的调整为环境基础,以行为惯性的更新实现内化,以新文化惯性的塑造贯穿始终的三阶段过程。各阶段中,针对不同惯性的特征,可围绕组织学习、流程重塑、沟通参与、多元激励与体验式学习及文化重塑五方面,开展知识获取和高层支持与引导两类彼此相互支持促进的活动来有效克服惯性束缚,推进项目化变革进程。研究结论从过程视角深化了组织惯性克服研究,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检验并支持了部分现有理论成果,能够为企业项目化变革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指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峰  郭如心  
变化迅速的环境使得当下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而如何适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与外部环境的一致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新出路。通过对中国五矿集团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于跨国企业克服外来者劣势的影响作用机制和路径,文章发现企业通过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实施,能够迅速地融入跨国经营所在国市场,与各个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实现与东道国的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