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5)
2023(8612)
2022(7388)
2021(7023)
2020(6083)
2019(13947)
2018(13796)
2017(26979)
2016(14028)
2015(15716)
2014(15435)
2013(14889)
2012(13253)
2011(11916)
2010(11311)
2009(10130)
2008(9543)
2007(7869)
2006(6595)
2005(5436)
作者
(35857)
(29932)
(29830)
(28426)
(19074)
(14242)
(13785)
(11840)
(11594)
(10505)
(10387)
(10010)
(9311)
(9107)
(9087)
(9071)
(8827)
(8795)
(8768)
(8501)
(7310)
(7104)
(7053)
(7022)
(6754)
(6732)
(6408)
(6313)
(5855)
(5781)
学科
(55775)
经济(55720)
管理(42609)
(38857)
(33553)
企业(33553)
方法(30652)
数学(27087)
数学方法(26727)
(14935)
中国(14145)
(13149)
(11831)
业经(11631)
图书(10385)
(10186)
贸易(10182)
(9876)
(9850)
书馆(9848)
图书馆(9848)
财务(9813)
财务管理(9791)
理论(9779)
(9633)
地方(9607)
企业财务(9326)
技术(8916)
农业(8730)
(8612)
机构
大学(195862)
学院(189653)
管理(80070)
(76728)
经济(75278)
理学(70137)
理学院(69417)
管理学(68218)
管理学院(67811)
研究(52744)
中国(39078)
(38064)
(34934)
科学(31011)
财经(29476)
(26998)
(26956)
师范(26770)
(26445)
中心(26072)
业大(25314)
经济学(24402)
(23252)
(22837)
北京(22644)
(22306)
财经大学(22276)
经济学院(22155)
图书(21752)
师范大学(21582)
基金
项目(135877)
科学(109345)
研究(102186)
基金(101864)
(86865)
国家(86141)
科学基金(76499)
社会(67709)
社会科(64347)
社会科学(64332)
基金项目(54663)
(51385)
自然(48255)
教育(47538)
自然科(47248)
自然科学(47237)
自然科学基金(46400)
(43388)
编号(42346)
资助(39841)
成果(34406)
(31027)
重点(29621)
(28939)
国家社会(28818)
(28002)
教育部(27862)
人文(27743)
项目编号(27604)
创新(26929)
期刊
(73394)
经济(73394)
研究(50019)
图书(29915)
学报(28943)
(28163)
中国(28139)
管理(27137)
科学(24315)
书馆(23512)
图书馆(23512)
大学(22928)
学学(19535)
(18715)
教育(18132)
技术(16568)
财经(15503)
(13342)
农业(12798)
(12609)
金融(12609)
业经(12530)
经济研究(11918)
情报(10848)
(10462)
论坛(10462)
问题(10436)
理论(9538)
技术经济(8819)
实践(8785)
共检索到265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莹  
图书馆消亡论的前提是将技术作为图书馆的本质,并将图书馆的全部意义仅归于纸质图书、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建筑,信息网络技术是取代它们的核心力量。然而,从图书馆在人类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人类发展的紧密关系来看,它的本质是人文而非技术。作为人文部门,图书馆有其自身的不同于技术的特性和发展模式,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工具而非统治力量。图书馆需要经常进行实体检查和审慎反思,以确保自身的人文本质得到发挥,避免沦为技术的附庸。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卢儒珍  
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模式作为图书馆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举措的缺陷 ,认为对于图书馆来说 ,数字图书馆模式是退化的表现 ,图书馆应对互联网的挑战不应局限于数字图书馆 ,并指出缺乏技术标准是当前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胥可  
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批判性。目前,图书馆学还处于“潜科学”阶段,批判意识亟待加强。本文从论述图书馆学批判在图书馆学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入手,对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不良倾向进行了批判,进而探讨了图书馆学批判的功能及开展图书馆学批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丁道谦  
自从利可里德(LicklidenJCR)于1965年出版他的《未来的图书馆》(LibraryoftheFuture,Combridge,Mas.MITPres)以来,图书馆界便不断地吹起了一股逆风,一些人对图书馆的未来表示悲观,认定图书馆存在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江  
通过师范院校读者查阅信息方式调查统计,分析利用纸本文献、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查阅信息的各自优缺点。讨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的相互关系,得出传统图书馆永远不会消亡的结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舒和新  
图书馆事业是一种产业 ,但图书馆具有公益性、文化性和社会教育功能 ,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集中于公共性、基础性、学术性领域 ,因而其不能实行“产业化” ;否则不仅会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实际上取消图书馆的存在 ,而且会增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成本 ,降低社会整体效益。产业化论反映出中国社会人文意识的严重缺失和图书馆理论研究中的浮躁心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何善祥  
文章通过论述图书馆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驳斥了图书馆消亡论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喜和  
信息社会与图书馆革命──“图书馆消亡论”辩王喜和(吉安师范专科学校)-、问题的提出及其初识本世纪80年代初,美国OxfordUniv.Press出版了“GoodbgeCutenberg:TheNewspaperRevolutionofthel98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初景利  杨志刚  
针对国内外新一轮关于图书馆消亡的讨论,结合笔者的微博调查,从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阐述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图书馆面对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主张以理性的思维看待图书馆的生存问题,客观地认知环境的变化,直面图书馆转型变革的挑战,积极地树立自身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职业的危机感,前瞻性地洞察发展趋势,能动地增强适变能力。提出必须通过确立融入数字化战略、嵌入教学科研过程、提供移动服务、创新学科服务,重新定义图书馆的发展战略,重新确立图书馆的职业特征,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置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构建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与管理机制,重构适应数字环境的新型图书馆范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嘉  
从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冲击、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需求、各国信息政策仍将图书馆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节点以及图书馆的积极应对等角度,抨击“图书馆消亡论”,阐明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将继续生存和发展。同时,从9个方面概述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将发挥的独特作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超   陈定权   董昊南  
元宇宙作为技术组合创新的新成果,引发了各个行业探索元宇宙的研究热潮。文章由元宇宙研发现状出发,从技术哲学视角反思图书馆技术应用历史。文章最后基于想象媒介理论,阐述元宇宙想象的价值,并从场景理论视角探索元宇宙图书馆对图书馆事业可能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蒋永福  
文章对当前的三种图书馆学话语特征进行了批判。这三种话语特征分别是:自由理念缺失、制度研究落后、"抽象图书馆学"受到非理性指责。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荣红涛  
源自内部自发批判的文化转型能使文化充满活力,并促进社会发展。中国古代有两次文化转型的重大事件,分别是夏启"家天下"代"禅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文化转型成功的因素包括注重传承创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文化转型与社会转型同步。在文化转型成功的背景下,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也获得长足发展,一度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17世纪后,缺乏内部批判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僵化落伍,图书馆学发展也与世界图书馆学逐步拉开距离,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迷失于西方图书馆学话语权,所以文末还提出了外部批判语境中图书馆文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卢儒珍  
国内高职图书馆普遍面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困境,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是美国社区学院图书馆走出此类困境的有效途径。国内图书馆理论界存在两种反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观点,一是认为高校扩招导致图书馆服务压力增大,开展社会服务会加剧校内读者与文献利用之间的矛盾;二是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不稳定的准公共产品,社会化服务是不可行的。这两种反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观念在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国内高职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比率仅达到6%。文章从逻辑及事实两个层面对这两种观念进行了分析和批驳,并提出了拒绝社会服务是因高职管理层职业精神的缺失所引发的非职业化的选择。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九常  
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重新进行审视,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研究对象的变换何时了?问题之争有多大的必要性?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研究对象与图书馆学成熟的关系如何?是多研究些“问题”还是多谈些“主义”?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