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3)
- 2023(8592)
- 2022(7179)
- 2021(6598)
- 2020(5399)
- 2019(12373)
- 2018(12070)
- 2017(23215)
- 2016(12516)
- 2015(14204)
- 2014(13886)
- 2013(14028)
- 2012(12988)
- 2011(11902)
- 2010(12167)
- 2009(11308)
- 2008(11414)
- 2007(10660)
- 2006(9976)
- 2005(9299)
- 学科
- 管理(48724)
- 业(45431)
- 济(44041)
- 经济(43992)
- 企(37184)
- 企业(37184)
- 财(17350)
- 方法(16563)
- 中国(14688)
- 农(14680)
- 数学(13346)
- 数学方法(13150)
- 策(13072)
- 业经(12651)
- 制(12455)
- 务(11036)
- 财务(10999)
- 财务管理(10975)
- 图书(10630)
- 企业财务(10387)
- 银(10244)
- 银行(10242)
- 贸(10200)
- 贸易(10192)
- 地方(10172)
- 书馆(10093)
- 图书馆(10093)
- 易(9965)
- 行(9779)
- 农业(9726)
- 机构
- 大学(174913)
- 学院(172740)
- 管理(74893)
- 济(71501)
- 经济(69524)
- 理学(61023)
- 理学院(60393)
- 管理学(59717)
- 管理学院(59271)
- 研究(55409)
- 中国(47082)
- 财(38503)
- 京(37352)
- 科学(30494)
- 江(29598)
- 财经(28212)
- 中心(27285)
- 所(26505)
- 经(25502)
- 州(24191)
- 北京(23668)
- 研究所(23354)
- 图书(22978)
- 范(22786)
- 师范(22649)
- 农(22639)
- 书馆(22375)
- 图书馆(22371)
- 财经大学(20648)
- 院(20501)
- 基金
- 项目(106472)
- 科学(84323)
- 研究(83757)
- 基金(76924)
- 家(65109)
- 国家(64524)
- 科学基金(56331)
- 社会(53330)
- 社会科(50718)
- 社会科学(50703)
- 省(40308)
- 基金项目(39734)
- 教育(37066)
- 编号(36716)
- 自然(34020)
- 划(33510)
- 自然科(33256)
- 自然科学(33251)
- 自然科学基金(32688)
- 成果(32223)
- 资助(30926)
- 项目编号(23992)
- 部(23624)
- 课题(23579)
- 重点(23023)
- 发(22934)
- 国家社会(22099)
- 创(21951)
- 性(21087)
- 制(20918)
共检索到293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锦源 张莉
不稳定性是图书馆服务及其评价难以控制的表现,它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服务接触的视角,图书馆服务不稳定性可分为读者不稳定性、馆员不稳定性和服务系统不稳定性,三者之间具有传染性,如果控制不及时,不稳定性形成的共振效应容易产生服务危机。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有形线索、降低人际接触和建立补救机制等方法避免或减少服务不稳定。管理策略包括作出服务承诺、进行读者能力管理、绘制服务蓝图、制定服务标准、提供自助服务和服务补救等。
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 服务不稳定性 服务管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荣平
服务不稳定性是服务区别于有形产品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影响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管理服务不稳定性,本文提出一个服务不稳定性分类框架,依据其表现形式和来源分为:顾客不稳定性、服务员工不稳定性和服务传递系统不稳定性三类,并对各个不稳定性特点进行分析。该框架对深化服务管理、服务营销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服务 服务不稳定性 分类框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静
图书馆联盟运行中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联盟内部存在系统混乱和内耗风险,各成员馆之间存在多种博弈行为以及联盟中存在着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图书馆联盟运行中存在多种不稳定性因素。而矛盾管理理论、协同论、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研究图书馆联盟不稳定性的内在规律、消除联盟的不稳定性因素提供方法指导和解决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家强 万迪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和不确定,以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出现驱使企业寻求一种新的合作方式,以获得和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种新的合作方式就是战略联盟。但在实践中联盟的不稳定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极大地制约联盟的健康发展。文章对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理论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每种理论解释做出一定的评析,以利于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战略联盟 不稳定性 交易成本理论 博弈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间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诸如价值链、供应链、知识链、集群等在内的涉及企业间长期协作关系的联盟组织模式已成为很多公司变革的战略选择。然而,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都已经注意到并开始揭示联盟中的合作风险和不稳定性情况,资料显示有一半以上是失败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着联盟的不稳定性呢?如何才能维持联盟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呢?本文围绕资源基础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理论和社会困境理论四个方面对有关涉及联盟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性说明,以期建立起一般性的分析框架,推进对企业联盟风险、联盟不稳定性的系统性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家强 綦振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经受不住如此快速的发展,联盟的不稳定性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产生具有各种原因,对影响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梳理,以利于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战略联盟 不稳定性 研究综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家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经受不住如此快速的发展,联盟的失败和终止率也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文章根据基于结果和基于过程的两种研究联盟不稳定性的方法,对影响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梳理,以利于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战略联盟 不稳定性 影响因素 研究综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俊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资产价格对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指出,金融的不稳定性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资产价格周期性的波动;然后从银行信贷、市场流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非理性行为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政策建议,包括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而非盯住资产价格、关注资产价格背后的信用扩张而非资产价格本身、监管部门应加快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运信 曾令华
一、货币政策目标之争与总供给曲线近五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的巨大转变,使货币政策目标决策问题又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定位的问题,分歧主要是坚持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单一目标还是坚持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双重目标。坚持币值稳定单一目标论的重要依据是货币政策"中性理论"、动态不一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晓河 李伟克
中国粮食贸易的不稳定性及其影响马晓河李伟克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无论是它的供给还是需求,一旦发生任何波动都将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因此,研究中国粮食市场的进出口变化及其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贸易的变动特点改革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郧会梅
本文对金融结构的视角进行了拓展,对其内涵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金融结构有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次。微观层次的金融结构是指各经济主体的内部金融结构,包括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和居民的资本结构;宏观的金融结构为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中观层次的金融结构指一国金融体系内的各种结构,包括融资模式结构、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工具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各个层次金融结构的内在不稳定性,进而认为金融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
关键词:
金融体系 内在不稳定性 金融结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傅建东 吴燕华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不稳定性是业界担忧的问题之一,对此应有一个客观认识。笔者在对S学校顶岗实习调研结果的分析中,发现了一些与实习稳定性相关的因素,而有些因素却并没有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具有相关性。从调研结果分析中得到启示,对顶岗实习的不稳定性要包容,要改进实习管理,需抓住与稳定性相关的因素。
关键词:
顶岗实习 不稳定性 案例研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黎力
2008年"大衰退"以来风行的明斯基思潮,显示出贬低、歪曲和误读明斯基核心理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风险。该假说旨在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去探求其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周期波动所产生的根源和机制,包含扩张阶段"向上的不稳定性"的内生形成和繁荣阶段"向下的不稳定性"的内生触发这两层含义。这种不稳定性产生的过程,主要围绕经济体系资本积累的外部融资过程当中可接受的和实际的现金支付承诺-现金收入(利润)比率所出现的系统性上升的趋向,主要依托利润和投资之间,以及资产价格和债务之间的正反馈循环所产生的"偏差放大机制"。与将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归咎于外生冲击对稳定经济体系的干扰的主流经济学相比,该假说更具现实解释力;但因对实体因素关注不足,它忽视了不稳定性内在产生的其他可能来源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