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7)
2023(5183)
2022(3462)
2021(2759)
2020(1916)
2019(4050)
2018(4195)
2017(7890)
2016(3834)
2015(4624)
2014(4550)
2013(4402)
2012(4126)
2011(4057)
2010(3763)
2009(3509)
2008(3503)
2007(3206)
2006(3169)
2005(3062)
作者
(13021)
(10565)
(10485)
(9984)
(6623)
(5142)
(4995)
(4214)
(3991)
(3983)
(3719)
(3474)
(3458)
(3316)
(3227)
(3208)
(3183)
(3165)
(3119)
(2825)
(2798)
(2611)
(2574)
(2409)
(2351)
(2331)
(2282)
(2258)
(2117)
(2100)
学科
(17865)
经济(17856)
管理(16762)
(13121)
(12355)
企业(12355)
信息(11254)
业经(11170)
图书(10782)
书馆(10263)
图书馆(10263)
产业(9439)
总论(9224)
信息产业(9210)
工作(7033)
方法(5623)
中国(5187)
(5084)
(5051)
(4777)
读者(4385)
(4339)
财务(4323)
财务管理(4320)
理论(4261)
企业财务(4186)
数学(4177)
数学方法(4085)
(4022)
电子(3435)
机构
大学(68014)
学院(61954)
管理(28847)
理学(23861)
理学院(23612)
管理学(23272)
管理学院(23091)
图书(22689)
书馆(22037)
图书馆(22036)
(19307)
经济(18712)
研究(15265)
(14081)
中国(12375)
信息(11664)
(10415)
(10362)
师范(10297)
(10099)
大学图书馆(10049)
科学(9674)
(9631)
中心(9111)
北京(8693)
财经(8518)
师范大学(8035)
(7625)
业大(7344)
(6815)
基金
项目(42240)
科学(33460)
研究(33131)
基金(31012)
(26272)
国家(26104)
科学基金(23589)
社会(21778)
社会科(20696)
社会科学(20689)
编号(16964)
成果(15896)
基金项目(15883)
(15264)
自然(13521)
自然科(13285)
自然科学(13284)
教育(13258)
项目编号(13101)
自然科学基金(13078)
(12414)
(12186)
资助(10983)
研究成果(10128)
国家社会(9991)
(8561)
之一(8550)
重点(8070)
创新(7942)
科研(7876)
期刊
图书(32819)
书馆(25536)
图书馆(25536)
(18116)
经济(18116)
研究(13184)
情报(12431)
学报(12046)
中国(11910)
(8745)
管理(8367)
大学(7986)
(6929)
论坛(6929)
科学(6164)
教育(5927)
图书馆学(5599)
理论(5267)
工作(5234)
实践(5117)
(5117)
学学(4998)
情报工作(4858)
建设(4822)
技术(4711)
(4405)
金融(4405)
(4222)
(4159)
(4159)
共检索到102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陆和建  崔登嬴  
针对著作权加强权利人对作品网络传播权控制的现象,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公众数字资源网络获取的权限限制,提出图书馆在合理使用制度下,通过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充分利用"除外"条款、文献传递"一对一",最大化地实现图书馆数字信息网络传播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淑琴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我国《著作权法》经过修改以后赋予著作权人的一项新权利。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该著作权利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关系问题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话题。如何在尊重著作权人的权利基础上,正确平衡社会公众利益,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性质,探讨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勤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解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含义出发,分析了该条例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适用性,并进一步论述了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如何维护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青  吕娟  
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涉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知识产权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防止和减少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网络侵权的发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英  
版权一直都是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出台,更是使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步履维艰了。优化信息网络传播权以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迫在眉睫。在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阻碍因素。通过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优化了合理使用、法定许可、著作权集体管理,并考虑到某些特殊类型作品网络传播问题,设想制定土著文化协议以完善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促进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毛旭  
从现有的著作权法律体系看,权利穷竭仅适用于发行权,而不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是公益性图书馆的数字馆藏在提供面向互联网的读者服务时,如不适用权利穷竭原则,将给图书馆传播信息和知识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有必要考虑给予图书馆以例外的规定,图书馆工作者应努力推动这一例外纳入著作权法律规范中。正在征求意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对此作了相关的规范,为图书馆合理、合法地使用数字资源带来了契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邓灵斌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出台对于健全我国的法律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对条例中与图书馆相关条款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金胜勇  白献阳  
信息网络传播权力关乎图书馆的发展前途,是解决图书馆机制与知识产权制度间矛盾的突破口。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本质就是公共借阅权问题。图书馆争取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范式有:行为呼吁;寻求法律保护,如图书馆立法、归于合理使用等;协调知识传播与保护的关系等。通过协调关系,做到法定许可,是图书馆取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可行途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汪琼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对图书馆权利的限制,涉及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共享、资源整合等图书馆通行服务方式。本文分析在条例许可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图书馆权利的方式,对与条例冲突的图书馆现行服务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蒋永福  
从知识产权制度所具有的私权与公权背离的特性出发,指出信息网络传播权必须受到限制,并指出这种限制应遵循公共利益优先、代际伦理和法定许可三大原则。认为公益性的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网络传播行为因而具有正当性,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过度保护,必然损害公共利益。根据利益平衡原则,提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应该尊重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权利的观点。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肖燕  
回顾国际国内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立法的背景与进程,阐述我国图书馆界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活动的实践及其影响,评析图书馆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豁免条款的认识误区,提出图书馆界面临的任务,推荐著作权解决方案与对策,指出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改进的问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欧宁  真溱  
本文把握著作权法利益平衡的价值精髓,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有关图书馆数字作品合理使用的条款的特点和立法内涵,并从法理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力图为图书馆工作者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中依法处理版权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洪武  
本文指出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一种私有财产权利,数字图书馆也有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区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如何受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制约,数字图书馆如何采取具体的版权管理应对措施,以达到知识共享扩张与保护私有财产的双赢。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秦珂  
《条例》第七条是权利博弈与利益相对平衡的体现,其在周延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立法传统的同时,顺应国际立法趋势,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科学行使《条例》第七条赋予的权利,图书馆必须提高自律意识,限制作品传播范围、界定作品原有的版权状态与载体形式、正确处理收藏权和所有权的关系,还要注重维护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要对著作权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并不得以合理使用为幌子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秦珂  
简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图书馆领域的利益平衡关系,指出其在拓展图书馆从事数字信息服务法律空间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如没有使倾斜的利益天平完全得到矫正、图书馆远程在线信息服务的法定许可权利缺失等方面。提出应对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保护新环境的挑战,必须充分认识《条例》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图书馆员和读者的知识产权素质,对照该《条例》规定建立健全著作权管理制度,认真开展图书馆藏的著作权评价工作,继续参与立法进程中公权和私权的博弈与制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